基于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工艺差异研究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iddm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营养谷物早餐食品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即食或速煮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本文对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的特点进行简述,分析探讨现有的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工艺原理、流程、质量差异,以推动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工艺优化。
  关键词:营养谷物早餐食品;食品加工;膨化加工;蒸煮加工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营养谷物早餐食品代替传统早餐,使此类型食品的需求量大增,消费者对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的口感、营养、食用方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不同的加工工艺下,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的原理、程序及方法都不相同,成品的口感质量及经济性也存在较大差异。
  1 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的特点
  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小米、小麦、荞麦、大米和燕麦等谷物,这些原料大多会被加工成片状或粉末状,食用时以牛奶冲泡或加水煮沸即可。对消费者而言,营养谷物早餐食品是一种便捷、营养天然的食物,既能够满足人们对美食和营养的追求,又能帮食用者节约用餐时间[1]。目前,營养谷物早餐食品主要具备补充营养、保健和饱腹的作用,具有食用方便、营养均衡、有益健康且形式多样的特点。从营养价值角度来看,营养谷物早餐食品能有效预防肠癌、控制体重、保护心脏、减少哮喘、保护牙齿及调节血糖,长期食用不仅能使人精力充沛,更有助于长寿。
  2 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工艺的不同点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天然食材,对健康和长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之下大众膳食结构发生了变化,营养谷物早餐食品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受欢迎程度的提升,也推动了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的产业化发展,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类型增多,推动了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工艺创新。常用于加工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的工艺主要分为蒸煮加工和膨化加工,蒸煮加工有间歇式湿热蒸煮加工工艺、压片蒸煮加工工艺、谷物破碎蒸煮加工工艺之分。膨化加工包括挤压膨化加工工艺、烘烤和气流膨化加工工艺[2]、微波真空膨化加工工艺[1]。为深入研究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工艺,以压片蒸煮加工和挤压膨化加工工艺为例,从加工原理、加工流程以及成品特点等角度出发,分析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工艺的差异。
  2.1 压片蒸煮加工工艺
  压片蒸煮加工工艺是最为传统的一类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工艺,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蒸煮原料改变其质构并通过压片成型产出更容易储存和包装的即食食品。当前,基于压片蒸煮工艺加工营养谷物早餐食品,需要经过蒸煮、成型、干燥、焙烤、喷强化剂和包装等多个流程。在加工过程中,不断改变原料的形态,但却能有效保存原料的营养价值,使食品口感更符合消费者需要。通常来说,应用此类工艺加工营养谷物早餐食品时,需要使用特定机械,如包含清粮筛、闷粮罐、蒸煮罐、烘干机和打包机的大型生产食品生产设备。当前,基于压片蒸煮加工工艺生产营养谷物早餐食品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1)原料选用。为保证营养谷物早餐食品质量,加工人员需加强对原料把控,优选谷物。以玉米为例,加工时可选用角质胚乳含量高的硬质马齿型玉米,以便于保证产品外观和淀粉糊化透明度。
  (2)食品加工。在这一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合理运用压片蒸煮工艺,强化原料处理工序衔接有效性。以玉米加工为例,加工时相关工作人员可基于干法脱胚并完成原料筛分,在原料中加入适量水和调味料并基于蒸汽蒸煮,使玉米糁呈半透明状态并制成糊化面团[3]。完成原料预处理后,可进入成型加工阶段在66 ℃条件下,烘干面团,降低其含水量至20%左右,并利用食品加工设备均匀压片。进入焙烤和涂刷阶段,需以(30050)℃的高温焙烤玉米片,时长控制在20~150 s,将含水量不超过10%的玉米片油炸成香酥片,喷涂营养素或调味剂等强化剂,让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的口感得以提升。
  2.2 挤压膨化加工工艺
  膨化加工工艺是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环节最为常见的工艺类型,而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挤压膨化加工工艺。这种工艺的原理是基于热能、剪切力和压力等形成综合作用力,让水分瞬间气化后实现食品膨化。挤压膨化加工工艺的加工过程,具有短时、高温和高压的特点,主要依靠挤压机来完成,是一种原料处理与食品加工一体化的加工工艺[4]。目前,挤压膨化加工工艺是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过程中,最成熟和完整的加工工艺。基于此类型加工工艺生产的营养谷物早餐食品成本低、口感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保质期长和便于吸收,且产量高[5]。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人员需要对以下3方面加以重视。
  (1)原料处理。处理原料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粉碎、筛分和蒸煮等多种形式处理。以粉碎处理为例,加工时需将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的原料放入挤压机,被粉碎成40目颗粒大小。粉碎后的原料进入预调制器中,经混合调理保证半成品水分保持在13%~18%。
  (2)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阶段,挤压机当中的半成品需直接进入挤压膨化阶段。加工人员需严格控制物料的水分、温度及加工设备参数,为切实保证产品口感和质量做好准备。如以190 ℃、150 r/min转速为标准调试挤压机,严格控制半成品当中的脂肪、蛋白质及水分含量,避免某一含量过高影响膨化率。挤压膨化后,需将物料挤出并切割,使其成为长度、厚度均等的膨化食品。
  (3)口感加强。在此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利用干燥器为膨化食品降温,并降低其中的水分含量至2%~4%,干燥时可采用烘烤干燥方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水分含量更会让产品拥有特殊香味,还应对产品进行调味,增强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的口感。如选用奶油、植物油按比例混合后喷洒至产品表面,再喷撒粉末状调味料,使产品具有酥脆的口感和良好风味。
  2.3 加工工艺差异分析
  无论是蒸煮压片加工还是膨化加工,都需经过原料处理和加工调味两个阶段。两种工艺的原理、方法、流程及成品特点各有不同。从加工原理和工序角度来看,压片蒸煮加工工艺的原理更加简单,且工序相对较少,而挤压膨化加工工艺的加工程序相对较多。与压片蒸煮加工工艺相比,挤压膨化加工工艺的经济性、营养性和高效性更强,基于该工艺只需选用适宜的挤压机即可完成所有加工流程,这种一体化加工形式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6]。挤压膨化加工能提高淀粉吸水性、防止脂肪氧化、推动蛋白质分子分解变性,延长产品的货架期,消费者在食用营养谷物早餐食品时,能更好地吸收淀粉和蛋白质。在对比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的压片蒸煮加工工艺及挤压膨化加工工艺后发现,基于后者生产出的营养谷物早餐食品更能满足消费者的健康和饱腹需求,也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3 结语
  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的主要加工方式有压片和膨化两种,二者的生产原理、方法及成品模式均存在差异。在实践工作当中,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人员需要明确不同加工工艺的特点,掌握加工技术要点,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营养谷物早餐食品生产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杰.营养谷物早餐食品加工工艺[J].食品界,2018(6):131.
  [2]王楠,侯旭杰.新型加热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4):209-215.
  [3]杨为华.玉米加工工艺的应用及发展探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6):220-221.
  [4]李合,蔡红燕,沈汪洋,等.挤压膨化技术在麦麸加工中应用及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20,41(11):271-274.
  [5]马文静,张瑞,周荣雪,等.膨化技术及其在谷物淀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8,39(11):226-230.
  [6]靳玉龙,白婷,朱明霞,等.西藏青稞鸡爪谷杂粮粉挤压膨化工艺优化[J].农产品加工,2021(1):28-30.
其他文献
摘 要:食品添加剂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改良食品风味和外观,但食品添加剂对人体会造成一定影响,长期过量使用容易导致慢性中毒或各类疾病。本文简要分析了不同种类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对策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保存、外观优化及口味改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食品制作过程中为了延长保存时间,往往会添加各类型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
摘 要:本文主要目的是对红烧肉菜肴营养价值系统评估并分析烹饪方法会对其营养价值产生的影响。以中式民族传统特色菜肴腌制红烧肉原料作为主要科学研究监测对象,分析检测腌制红烧肉在原料烹调烹饪过程中主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和生物质构功能发生明显改变的实际作用情况,为相关食品的制作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烹饪前后;红烧肉;营养成分  当前关于红烧肉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工艺优化、脂肪酸构成、风味物质检测等方面,关
摘 要: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检测中能准确检测食品中不符合规格的物质,并给出专业检测报告,以此判断食物的安全性,对目前食品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为食品及食品检验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生物检测技术;食品检验检测;应用  完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不仅能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可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生物检测技
摘 要: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方式较多,常见的如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碘量法等。本文探索上述两种方式测定红提、红苋菜、橙子、圆椒及胡萝卜中维生素C含量,并进行重复性及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碘量法测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准确度更高,将其引入到食品分析实践中,使用效果明显,具有进一步推广意义。  关键词: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碘量法;蔬菜水果;维生素C;准确度  食品分析是食品安全行业的
摘 要:目的:对三餐次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进行溯源分析。方法:以2018年6月30日-7月20日,某市酒店举办学生升学宴中提供的早、中、晚三餐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中毒原因并积极展开溯源研究。结果:此次三餐次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人数为108例,占总人数的84.6%,且患者发病后均伴有发热、呕吐、恶心以及腹痛腹泻等症状,多数患者同时具有多种症状。分析发现6种食物为可疑食物
摘 要:本研究以二翅六道木嫩叶为原料,比较两种不同的提取工艺对凝胶提取率及半乳糖醛酸含量的影响研究。分别采用水提醇沉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对凝胶提取率进行对比,用咔唑硫酸比色法检测其凝胶中果胶的含量,对提取物和半乳糖醛酸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同一条件下,超声波法提取二翅六道木嫩叶凝胶的提取率较水提醇沉提取法更高,凝胶提取率为20.4%,半乳糖醛酸含量为41.2%,提取凝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食品微生物污染问题愈加突出,成为社会讨论的重点。本文综合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特点、检验方法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了解外界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高。作为确保食品安全的重
摘 要:以常见的6类茶叶为样品,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对其中的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的结果表明,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最高,黑茶最低,绿茶可作为饮品选用及茶多酚功能食品研发的首选品种。  关键词:茶多酚;酒石酸铁比色法;高锰酸钾滴定法;含量测定  茶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和饮用历史,茶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根据茶叶生产工艺和发酵程度可将其分为6大类即绿茶(未发酵茶)
摘 要:为探究菜肴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规律,本研究将不同烹饪方法制作的几种菜肴,放置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4 ℃、15 ℃、25 ℃),进行为期72 h的贮存,并在不同的贮存时间(0 h、24 h、48 h和72 h)抽样检测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在不同贮存温度下,菜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大小顺序为25 ℃>15 ℃>4 ℃,不同菜肴在4 ℃条件下贮存72 h,亚硝酸盐含量大小顺序为叶菜类>茄果类>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