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后人对他的评价究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先驱者还是民族败类,你都无法抹掉一个事实,他曾经问鼎世界首富。在最大程度上,是他通过海洋文明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是他让世界知道了一个东方古老国度的富庶与色彩斑斓,他直接或者间接促进了中国贸易的进程。
他,就是伍秉鉴。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公认的千年世界上以商人身份位列最富有的中国人。
伍秉鉴(1769-1843年),字成之,商名伍浩官,祖籍福建泉州,后世居广州。
对外贸易成就伍秉鉴
伍秉鉴的致富之路是通过对外贸易。早在唐代贞观年间,广州就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当时,中国与南洋及波斯湾地区有六条定期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广州——南海——印度洋——波斯湾——非洲东海岸诸国航线,途径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1686年春,清朝广东李士祯鉴于来华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凡“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当时有13家商行应征,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他们被指定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成为红顶官商。依托对外贸易,当时的十三行富可敌国,其中以潘、卢、伍、叶四族豪门获利最丰。
1786年春节后,广东巡抚李士祯找到伍秉鉴的父亲,要求其每年向政府交付一定的白银,并以官员身份开展国际贸易。少年伍秉鉴欣喜若狂,他和父亲的生意伙伴直接代理了洋船上的生意以及代替海关向洋船征缴关税。伍秉鉴的旗下汇集了几十家有实力的行商,号称“广州十三行”,他们在特殊政策下做起了自己的合法生意。从这个时候起,少年伍秉鉴素描着自己在之后作为一个世界首富的面孔。
1801年,伍秉鉴接替去世的父亲伍国莹任十三行怡和行行主。在他接任前,怡和行的贸易额在行商中列第三位。自清政府施行闭关锁国政策以来,广州港口作为仅此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每年来广州的外国商船多达40多艘,到十九世纪初,外国商船高达一二百艘,贸易量之大可想而知。洋船给伍秉鉴从大洋彼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因为所有来华外商的货物,以及外商运走中国的货物都得通过这个“广州十三行”,通过伍秉鉴。
伍秉鉴看着外国商船进入广州港口,知道那里藏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财富秘密。买卖是他的生命,而他的使命就是将地球两端的商品需求联系在一起。当时十三行则是唯一合法的外贸渠道。外商运来的货物要由十三行转卖给其他人,中国出口的货物要由十三行出口,形成了“东南西北中,一齐到广东”的局面。国外进口的毛织品、棉花、香料等,以及中国出口的茶叶、丝绸和土布,都要经过十三行之手。于是,伍秉鉴接任行主后便在海外大手笔投资。在他的经营下,伍家成为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与英商、美商每年的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
伍秉鉴主要经营茶叶,他不仅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山和巨款,而且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出口贸易产品就是茶叶,欧洲人对茶叶质量十分挑剔,但伍秉鉴所供应的茶叶却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叶,凡是装箱后盖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都能卖出最高价。
在当时,封建社会中基本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政府控制了所有资源,或者亲自经营,如历代的盐铁专卖,或者通过商人为自己敛财。商人要做大,必须依附政府,走官商结合之路,甚至官商一体。伍秉鉴对这个潜在的规则自然心领神会,于是花钱在衙门里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官位以保平安。同时,伍秉鉴通过贿赂、捐赠等手段与官府建立密切关系。加上善于结好其他行商系,伍家在官府、商界同行、洋人之间左右逢源。至1813年,怡和行贸易额已经跃居行商之首。此后数十年,伍秉鉴一直居于行商的领导地位。
谦恭豪迈成就伍秉鉴
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大商人,无论是晋商还是徽商,都要受皇室和各级官员的盘剥。粤商也不例外,而且还有一点其他商帮所没有的苦难,那就是夹在政府与洋人之间,受这难熬的“夹板气”。伍秉鉴是这种现象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另类”,作为官商,他不仅将上至官府衙门打发的服服帖帖,下至和洋商称兄道弟,豪气冲天,以至于伍秉鉴在官府衙门洋商之间游离自如,一路春风得意,为他成为世界首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史料记载,伍秉鉴本人性格谦恭顺从,以至于有些人认为他胆小如鼠、懦弱无能。其实伍秉鉴的为人诚实、亲切、细心、慷慨,且富有同情心。他广交善缘,与许多国家的商人都建立起了私人友谊,而且彼此信赖。
伍秉鉴被美国商人认为是一位可靠的商业合作伙伴,他的商业成功与本身的人格魅力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个时候,有一位美国波士顿商人和伍秉鉴的一家下属公司合伙做生意,但由于这个美国商人经营不善,总共欠下了伍秉鉴7.2万两白银无力偿还,因此,这个美国商人客居中国,一直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听说后,让手下立即去了解此事,还把这个美国商人请到自己的家中好生款待着。最后,伍秉鉴拿出那张写有7.2万两白银的欠条,当着这个美国商人的面撕掉欠条并对他讲:“你是我的第一号老友,也是一个诚实的人,只是不走运而以。”
伍秉鉴的为人之道给他带来了多少财富?到1834年,据伍秉鉴自己统计,他的家产价值共计约2600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4000万两白银。若按当今的价格计算,伍秉鉴创造了相当于3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身家。据考证,伍秉鉴当年的住宅是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的园林建筑,中央的大厅可摆筵席数十桌,能容纳上千个和尚诵经礼佛,其后花园还有水路直通珠江。他拥有一个家仆达500人的大家庭,还有一个种植了“万棵松”的花园。有法国报纸形容,伍家的房产比一个欧洲国王的领地还要大。
据说,美国波士顿的一艘商船以他的商名伍浩官命名为“浩官号”。在那个时期,伍秉鉴名声远播,他的肖像还在一些和他有过生意来往的美国人建造的官邸悬挂着,美国商人以此来时刻督促自己,学习伍秉鉴的经商之道和为人之道。
成于官也败于官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立即停止所有“大烟”交易,并在虎门进行了震惊世界的销烟大举。70岁高龄的伍秉鉴过得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因为早在1817年,伍秉鉴担保的一辆美国货轮被清军查出鸦片,伍秉鉴被迫交出罚银16万两,是鸦片价值的50倍。而这一次,伍秉鉴嗅到了战争的气息日益逼近。果不其然,1840年6月的一天,英国人的战船开到了广州城外的港口,战争不期而来!
一面是自己的国家,一面是自己曾经的贸易伙伴。伍秉鉴成了这场战争中最无辜的受害者,只因为他开始无暇顾及自己海外的生意,由自己垄断的贸易在英国人的炮火下也已经湮灭。
然而,清军还是失败了。失败了的代价就是伍秉鉴为清政府签订的具有奇耻大辱的《广州和约》、《南京条约》,支付了高达210万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还在英商的强迫下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从此,十三行垄断地位丧失,英国人的鸦片堂而皇之的从广州港口进入中国。在国人指责伍秉鉴“勾结洋商,走私鸦片”的臭骂声中,伍秉鉴被冠上卖国贼的称谓,在痛苦的挣扎中于1843年9月去世。
伍秉鉴逝世后,其子伍崇曜继承家业。但由于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已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许多广州行商纷纷破产。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一把大火将十三行各行栈9000多间房屋烧毁,终于使这些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商馆彻底化为灰烬。以伍秉鉴为代表的广东行商,也消失在历史云烟中。
编辑 陈翔
《商道》杂志QQ⑧群号:287761989
他,就是伍秉鉴。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公认的千年世界上以商人身份位列最富有的中国人。
伍秉鉴(1769-1843年),字成之,商名伍浩官,祖籍福建泉州,后世居广州。
对外贸易成就伍秉鉴
伍秉鉴的致富之路是通过对外贸易。早在唐代贞观年间,广州就是世界著名的港口。当时,中国与南洋及波斯湾地区有六条定期航线,都集中在广州。其中,广州——南海——印度洋——波斯湾——非洲东海岸诸国航线,途径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1686年春,清朝广东李士祯鉴于来华贸易的外国商人日益增多,在广州颁布了一项公告:凡“身家殷实”之人,只要每年缴纳一定的白银,就可作为“官商”包揽对外贸易。当时有13家商行应征,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广州十三行”。他们被指定与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成为红顶官商。依托对外贸易,当时的十三行富可敌国,其中以潘、卢、伍、叶四族豪门获利最丰。
1786年春节后,广东巡抚李士祯找到伍秉鉴的父亲,要求其每年向政府交付一定的白银,并以官员身份开展国际贸易。少年伍秉鉴欣喜若狂,他和父亲的生意伙伴直接代理了洋船上的生意以及代替海关向洋船征缴关税。伍秉鉴的旗下汇集了几十家有实力的行商,号称“广州十三行”,他们在特殊政策下做起了自己的合法生意。从这个时候起,少年伍秉鉴素描着自己在之后作为一个世界首富的面孔。
1801年,伍秉鉴接替去世的父亲伍国莹任十三行怡和行行主。在他接任前,怡和行的贸易额在行商中列第三位。自清政府施行闭关锁国政策以来,广州港口作为仅此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每年来广州的外国商船多达40多艘,到十九世纪初,外国商船高达一二百艘,贸易量之大可想而知。洋船给伍秉鉴从大洋彼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因为所有来华外商的货物,以及外商运走中国的货物都得通过这个“广州十三行”,通过伍秉鉴。
伍秉鉴看着外国商船进入广州港口,知道那里藏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财富秘密。买卖是他的生命,而他的使命就是将地球两端的商品需求联系在一起。当时十三行则是唯一合法的外贸渠道。外商运来的货物要由十三行转卖给其他人,中国出口的货物要由十三行出口,形成了“东南西北中,一齐到广东”的局面。国外进口的毛织品、棉花、香料等,以及中国出口的茶叶、丝绸和土布,都要经过十三行之手。于是,伍秉鉴接任行主后便在海外大手笔投资。在他的经营下,伍家成为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与英商、美商每年的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
伍秉鉴主要经营茶叶,他不仅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山和巨款,而且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出口贸易产品就是茶叶,欧洲人对茶叶质量十分挑剔,但伍秉鉴所供应的茶叶却被英国公司鉴定为最好的茶叶,凡是装箱后盖有伍家戳记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都能卖出最高价。
在当时,封建社会中基本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政府控制了所有资源,或者亲自经营,如历代的盐铁专卖,或者通过商人为自己敛财。商人要做大,必须依附政府,走官商结合之路,甚至官商一体。伍秉鉴对这个潜在的规则自然心领神会,于是花钱在衙门里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官位以保平安。同时,伍秉鉴通过贿赂、捐赠等手段与官府建立密切关系。加上善于结好其他行商系,伍家在官府、商界同行、洋人之间左右逢源。至1813年,怡和行贸易额已经跃居行商之首。此后数十年,伍秉鉴一直居于行商的领导地位。
谦恭豪迈成就伍秉鉴
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大商人,无论是晋商还是徽商,都要受皇室和各级官员的盘剥。粤商也不例外,而且还有一点其他商帮所没有的苦难,那就是夹在政府与洋人之间,受这难熬的“夹板气”。伍秉鉴是这种现象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另类”,作为官商,他不仅将上至官府衙门打发的服服帖帖,下至和洋商称兄道弟,豪气冲天,以至于伍秉鉴在官府衙门洋商之间游离自如,一路春风得意,为他成为世界首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史料记载,伍秉鉴本人性格谦恭顺从,以至于有些人认为他胆小如鼠、懦弱无能。其实伍秉鉴的为人诚实、亲切、细心、慷慨,且富有同情心。他广交善缘,与许多国家的商人都建立起了私人友谊,而且彼此信赖。
伍秉鉴被美国商人认为是一位可靠的商业合作伙伴,他的商业成功与本身的人格魅力有着莫大的关系。那个时候,有一位美国波士顿商人和伍秉鉴的一家下属公司合伙做生意,但由于这个美国商人经营不善,总共欠下了伍秉鉴7.2万两白银无力偿还,因此,这个美国商人客居中国,一直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听说后,让手下立即去了解此事,还把这个美国商人请到自己的家中好生款待着。最后,伍秉鉴拿出那张写有7.2万两白银的欠条,当着这个美国商人的面撕掉欠条并对他讲:“你是我的第一号老友,也是一个诚实的人,只是不走运而以。”
伍秉鉴的为人之道给他带来了多少财富?到1834年,据伍秉鉴自己统计,他的家产价值共计约2600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4000万两白银。若按当今的价格计算,伍秉鉴创造了相当于3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身家。据考证,伍秉鉴当年的住宅是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的园林建筑,中央的大厅可摆筵席数十桌,能容纳上千个和尚诵经礼佛,其后花园还有水路直通珠江。他拥有一个家仆达500人的大家庭,还有一个种植了“万棵松”的花园。有法国报纸形容,伍家的房产比一个欧洲国王的领地还要大。
据说,美国波士顿的一艘商船以他的商名伍浩官命名为“浩官号”。在那个时期,伍秉鉴名声远播,他的肖像还在一些和他有过生意来往的美国人建造的官邸悬挂着,美国商人以此来时刻督促自己,学习伍秉鉴的经商之道和为人之道。
成于官也败于官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立即停止所有“大烟”交易,并在虎门进行了震惊世界的销烟大举。70岁高龄的伍秉鉴过得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因为早在1817年,伍秉鉴担保的一辆美国货轮被清军查出鸦片,伍秉鉴被迫交出罚银16万两,是鸦片价值的50倍。而这一次,伍秉鉴嗅到了战争的气息日益逼近。果不其然,1840年6月的一天,英国人的战船开到了广州城外的港口,战争不期而来!
一面是自己的国家,一面是自己曾经的贸易伙伴。伍秉鉴成了这场战争中最无辜的受害者,只因为他开始无暇顾及自己海外的生意,由自己垄断的贸易在英国人的炮火下也已经湮灭。
然而,清军还是失败了。失败了的代价就是伍秉鉴为清政府签订的具有奇耻大辱的《广州和约》、《南京条约》,支付了高达210万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还在英商的强迫下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从此,十三行垄断地位丧失,英国人的鸦片堂而皇之的从广州港口进入中国。在国人指责伍秉鉴“勾结洋商,走私鸦片”的臭骂声中,伍秉鉴被冠上卖国贼的称谓,在痛苦的挣扎中于1843年9月去世。
伍秉鉴逝世后,其子伍崇曜继承家业。但由于五口通商的实行,广东已丧失了在外贸方面的优势,许多广州行商纷纷破产。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一把大火将十三行各行栈9000多间房屋烧毁,终于使这些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商馆彻底化为灰烬。以伍秉鉴为代表的广东行商,也消失在历史云烟中。
编辑 陈翔
《商道》杂志QQ⑧群号:28776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