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小学数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与创造性。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是数学学习主体的认知生发、能动选择、全员参与的过程,是引导、激励、促成学生自觉、自主、能动地进行数学认知建构的教学行为,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效唤醒记忆中的数学知识、数学认知经验和数形表象,启开数学联想的教学艺术。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问题情境 创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23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定的心理情境,属于将困惑、矛盾等联系在一起的心理状态,因此,问题情境也是一种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和自由地想象、思考以及探索解决问题或者发现规律的氛围。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从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进行探讨和浅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
在创设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遵循相关的创设原则,并且对其特性要充分熟悉,这样可以让教师在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趣味性
趣味性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特性,同时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时注意力得以集中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小学生都会在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也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1]。所以,教师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那么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必须要有趣味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才能集中注意力。
(二)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将小学生带入到问题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引导他们带着问题来思考题目的正确解答方式,同时也会帮助小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将已有的数学知识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更快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就要具有针对性,这样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科学性。问题情境创设具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掌握了数学新知识后快速找到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从而增强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层次性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层次性较强,所以教师在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时要特别注意这个特性。教师必须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层次性与有效问题的层次性有效结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引入到另一个知识点上,这样可以发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也能拓宽其知识面。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实际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联系实际生活,使抽象的数学问题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选择适当的问题,保证问题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在与实际生活相似的問题情境中更好地掌握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2]。例如,在对“位置”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通过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实施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出“某某同学在我们班级的第几行、第几列?”这样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位置进行问题的回答,在反复的问题提出与回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对这一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掌握和理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很多,但是这些创设方法和手段并不能全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运用有效问题情境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天性。演示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为学生进行相关问题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观察,避免了抽象知识对学生理解造成的影响,让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对“平移和旋转”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应该进行教学讲解物品的准备,并提出问题“通过平移和旋转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之后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先进行平移,之后进行旋转演示操作,让学生全面和细致地对平移和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进行观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更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全面掌握教学的内容。
(三)通过问题延伸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延伸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用以往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作为问题的切入点,通过新教学知识点的运用延伸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让学生更好地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3]。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应该通过问题延伸的方法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应该运用学生已经学过的连减法运算引入教学,让学生计算“10-5-2”这一试题,学生计算结束后教师进行问题的延伸,让学生计算“10-5+2”这一试题,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延伸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之,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进行丰富,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4):92-92.
[2]张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4):290.
[3]罗同芳.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53-53.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问题情境 创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23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定的心理情境,属于将困惑、矛盾等联系在一起的心理状态,因此,问题情境也是一种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和自由地想象、思考以及探索解决问题或者发现规律的氛围。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从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进行探讨和浅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原则
在创设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遵循相关的创设原则,并且对其特性要充分熟悉,这样可以让教师在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趣味性
趣味性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特性,同时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时注意力得以集中的关键。通常情况下,小学生都会在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也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1]。所以,教师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那么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就必须要有趣味性,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才能集中注意力。
(二)针对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将小学生带入到问题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引导他们带着问题来思考题目的正确解答方式,同时也会帮助小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将已有的数学知识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更快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就要具有针对性,这样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科学性。问题情境创设具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掌握了数学新知识后快速找到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从而增强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三)层次性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其层次性较强,所以教师在进行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时要特别注意这个特性。教师必须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层次性与有效问题的层次性有效结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引入到另一个知识点上,这样可以发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也能拓宽其知识面。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实际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联系实际生活,使抽象的数学问题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选择适当的问题,保证问题情境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在与实际生活相似的問题情境中更好地掌握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2]。例如,在对“位置”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通过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实施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提出“某某同学在我们班级的第几行、第几列?”这样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位置进行问题的回答,在反复的问题提出与回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对这一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掌握和理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很多,但是这些创设方法和手段并不能全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运用有效问题情境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天性。演示实验主要是通过实验操作为学生进行相关问题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观察,避免了抽象知识对学生理解造成的影响,让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对“平移和旋转”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应该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先应该进行教学讲解物品的准备,并提出问题“通过平移和旋转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图形”,之后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先进行平移,之后进行旋转演示操作,让学生全面和细致地对平移和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进行观察,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更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全面掌握教学的内容。
(三)通过问题延伸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问题延伸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用以往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作为问题的切入点,通过新教学知识点的运用延伸问题的复杂性和难度,让学生更好地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3]。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对“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就应该通过问题延伸的方法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应该运用学生已经学过的连减法运算引入教学,让学生计算“10-5-2”这一试题,学生计算结束后教师进行问题的延伸,让学生计算“10-5+2”这一试题,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延伸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之,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原则,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进行丰富,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4):92-92.
[2]张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4):290.
[3]罗同芳.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