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是一个人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造力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要素构成的,认知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是指对创造性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从具体内容上看,创造力应包括:求新求异精神、求真求是精神、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精神。
一、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中发挥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依靠三个方面的工作,即传授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过去的几十年偏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强调智能的培养,自80年代以来,才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何种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来看,创造力的培养往往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联系着,与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紧密相连,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骨干的作用。
二、班主任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班主任在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以德育为首,充分发挥德育的教育功能。所谓德育的教育功能,实际上是指德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支持智、体、美诸多具体任务的实际作用。首先,班主任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入手,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创造动机。其次,从培养科学世界观入手,使学生具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方法论。没有科学的方法论,创造发明就无从谈起。班主任要认真仔细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一定要亲身力行,做科学世界观的楷模。再次,从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要多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举一反三,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怕失败,不怕冷嘲热讽,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更要培养学生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一切创造者所共有的人格特征。
二是从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入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热情是创造的动力,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力,推动创造者去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而又其乐无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就得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上下工夫。首先,班主任要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既鼓励冒尖,也允许落后。那种视循规蹈矩,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听话学生”为好学生,反之则是“坏学生”的评价,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班主任要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的优劣之别,特别要注意绝不能仅仅以学科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要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会和平等的权利。其次,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逐步解疑,锻炼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然后对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创新的美。
三是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入手,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它突出表现在创造活动中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也应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班主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还应“导之以行”。通过组织诸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学生,磨炼学生意志。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三、班主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项关系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人口素质,锤炼适应未来需要的利国利民的教育根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是培养创造力就能激发思维活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实践,将学生的思维从教学的固有模式中解放出来,挖掘学生思维的潜力,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可以使学生们的思维活力得到超前的开发。这种创造力可以超越年龄和时间的界定,不断地发展人才,培养人才,塑造人才,使我们身边出现更多的“神童”,从而带动我们未来人口素质的提升,同时也将未来人才的需要提前定位,减少盲目性和不可知性。
二是培养创造力可以塑造未来尖端的人才。我们常讲,人才的开发和挖掘必须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的培养做起。目前,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智力、兴趣、爱好以及相关的科学社会领域中,有许多具有潜能并初露端倪的学生。他们在音乐、美术、舞蹈、数学、外语等诸多学科都具有一定的天赋,并在日常的学习中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细心地观察,正确地引导,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开发,使他们的聪明才智从小学阶段就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祖国的未来塑造一大批高尖端的人才做准备。
总之,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中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他能联合家庭、社会的力量,以达成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班主任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中发挥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依靠三个方面的工作,即传授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过去的几十年偏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强调智能的培养,自80年代以来,才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何种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来看,创造力的培养往往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联系着,与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紧密相连,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骨干的作用。
二、班主任在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班主任在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以德育为首,充分发挥德育的教育功能。所谓德育的教育功能,实际上是指德育在完成教人做人的总目标和支持智、体、美诸多具体任务的实际作用。首先,班主任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入手,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创造动机。其次,从培养科学世界观入手,使学生具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方法论。没有科学的方法论,创造发明就无从谈起。班主任要认真仔细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一定要亲身力行,做科学世界观的楷模。再次,从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要多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举一反三,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怕失败,不怕冷嘲热讽,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更要培养学生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一切创造者所共有的人格特征。
二是从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入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热情是创造的动力,它一旦与创新意识结合,就会形成稳定的创造动力,推动创造者去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而又其乐无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就得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上下工夫。首先,班主任要构建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既鼓励冒尖,也允许落后。那种视循规蹈矩,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听话学生”为好学生,反之则是“坏学生”的评价,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班主任要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的优劣之别,特别要注意绝不能仅仅以学科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要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会和平等的权利。其次,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逐步解疑,锻炼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然后对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创新的美。
三是从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入手,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创新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它突出表现在创造活动中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也应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班主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还应“导之以行”。通过组织诸如“团队活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学生,磨炼学生意志。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三、班主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项关系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人口素质,锤炼适应未来需要的利国利民的教育根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是培养创造力就能激发思维活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实践,将学生的思维从教学的固有模式中解放出来,挖掘学生思维的潜力,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可以使学生们的思维活力得到超前的开发。这种创造力可以超越年龄和时间的界定,不断地发展人才,培养人才,塑造人才,使我们身边出现更多的“神童”,从而带动我们未来人口素质的提升,同时也将未来人才的需要提前定位,减少盲目性和不可知性。
二是培养创造力可以塑造未来尖端的人才。我们常讲,人才的开发和挖掘必须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的培养做起。目前,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智力、兴趣、爱好以及相关的科学社会领域中,有许多具有潜能并初露端倪的学生。他们在音乐、美术、舞蹈、数学、外语等诸多学科都具有一定的天赋,并在日常的学习中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细心地观察,正确地引导,有意识、有目标地培养、开发,使他们的聪明才智从小学阶段就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祖国的未来塑造一大批高尖端的人才做准备。
总之,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中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他能联合家庭、社会的力量,以达成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