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樊鸿宾的画,恍然间感觉时光倒流了千年,仿佛看到了不知那个年代里,心境变得悠远宁静,忘记了身外的嘈杂躁动,也忘记了负担和疲惫。一方小小的宣纸上,却记叙着无边的禅宗哲学。
年轻的老画家
直觉得深圳这个地方,很难让人平静下来。文化似乎成了一片荒漠,奔流的车道,形形色色匆匆而过的行人,怎么看上去,都是一张张浮躁疲惫的面孔。但就在这么一个闹市之中,却有人能安静地蛰伏下来,不浮躁,不随波逐流,如苦行僧一样,专心地钻研着自己爱好的事业。他就是著名国画家樊鸿宾。
樊鸿宾,号石子,1982年毕业于宁夏大学美术系,1991年进中央美院国画进修班深造,师从赵宁安、贾又福。在贾又福指导下,他创作的《万点恶墨写秋山》作品,被选入参加1994年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并成功拍出。同年,樊鸿宾辞去公职,定居深圳,转会广东省美协、深圳市美协,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
职业画家这个称谓听起来虽然高雅,但个中的辛酸,只有行内人才清楚。在现实面前,有很多人都忍受不了艰苦和挫折,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兴趣。况且,在深圳这样一个商业化气息极浓,文化退居其后的城市,外面的诱惑更是巨大。但樊鸿宾似乎没有受到红尘的沾染,就像他的画那样,清冽高雅,沉静豁达,默然地在中国水墨画中探索着。他一直深居简出,潜心研究,一心意从事绘画。因此,同行还笑称他为“年轻的老画家”。
85新潮艺术后,中国绘画受到了西方的冲击,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但也出现了不少盲目模仿和肆意复制以及结派等浮躁现象。樊鸿宾像是一个专心钻研佛学的高僧,外面的纷纷杂杂,都和己无关,在不断探索中,独树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审美主张。关门创作,并不等于闭']造车。在这么多年的创作生涯里,樊鸿宾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在画下大量写生之余,还对不同地方不同流派的中国的历代绘画作品、西方的绘画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石涛有一句名言,叫绘画当随时代,诠释为今天的语言就是与时俱进,囿于传统、故步自封必然脱离现实社会,造成艺术与生活的断裂,艺术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变化是世上一切事物的本质,是绝对真理,绘画艺术也是一样。”樊鸿宾说。他的作品看似是遥远的故事,诉说那些不确定的年代,但却有浓烈的现代特色。比如他的代表作西藏风情画系列中的《圣山少女》,这是油画的色彩与中国画的笔意完成了完美的结合,斑驳陆离的色彩和强劲的古拙笔法烘托出个既柔美又苍凉的神秘图景。这样中西理念的巧妙结合,浑然天成,绝无斧凿痕迹,令人叹服。
正是凭着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在拍卖会中都以高价成交,并被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书画》杂志等机构评为首届全国收藏家关注的中青年画家,赢得了专家的肯定和市场的追捧。
画意无穷
看樊鸿宾的画,恍然间感觉时光倒流了千年,仿佛到了不知名的年代里,心境变得悠远宁静,忘记了身外的嘈杂躁动,也忘记了负担和疲惫。
经过多年在中国水墨画中的探索,樊鸿宾形成了古拙而清雅的独特风格,他以人物画见长,笔下的人体浮凸有致,皮肤富有质感,被称“用传统水墨的手法,画出了印象派的意境”。
不同于浓妆艳抹的油画,樊鸿宾的作品看上去更像是隐士,历尽了沧桑,看透了缘生缘灭,豁达而淡定,全无一点焦虑或浮躁。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都耐人寻味,带着一点禅宗的人生哲学。
似乎为了不让纷纭尘世干扰他的想象,樊鸿宾热衷于把自己放到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回避了历史的沉重。他构建了不一样的塞外,不一样的古道西风,那些遗世独立、生活在名山峻岭之上的事物,与箫为伴的佳人。对于一个与众不同的画家来说,他的创作之路肯定很孤寂,也许,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某些遥远的慰藉。因为他的心在过去,所以他在方寸之间使古意浮动:因为他的心在远方,所以他的画中充溢塞外风情、大漠气象。
樊鸿宾画的人物,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一眼望去眉眼之间与真实的人并不是很像,甚至有点变形,但画中人物的神情淡定中带着几分从容,就像茶香氤氲在你的四周让人不知不觉沉迷其中。如他的《圣山少女》,用浓墨重彩表现虔诚、静谧与和谐,让人对西藏心弛神往,一位藏族少女站在寺庙的红墙前转经筒,她的眼神明洁、纯净,如空谷幽兰,不沾一丝尘埃,不难看出那份虔诚和对生灵的向往。
国画一向以清雅朴素见长,但樊鸿宾的作品却能给人强烈的视觉j中击在朴拙与炫丽的对衬下,让人在美妙的意境里领悟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他的《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两位阅尽人间沧桑的老者在江边坐禅,相对无言,使人感到历尽红尘的悲欢离合后,世界如此苍茫寂静。他的《秋水悠悠玉面女》中,用水墨没骨写意的手法,将形态各异的浴女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令人叫绝。还有《转山》,巍峨的高山,虔诚的朝拜,带给人巨大的震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樊鸿宾人和画一样,纯净清澈,信佛,向善,决不做有违礼法之事。每遇到某些不合理的要求时,他总是以“这不是学佛的人干的事”婉拒。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气节,才能画出那样超凡脱俗的作品来。
为画友做一点小事
虽是安静,但樊鸿宾并不是一心顾着创作,不问世事的人。他深知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个画家的艰辛,因此他一直为画坛的发展不断努力。
在2007年12月24日,由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局设立,以樊鸿宾名字命名的樊鸿宾美术馆正式开馆,并由他担任馆长。这里,就和馆长樊鸿宾一样,淡然豁达,充满禅意,是一片明净的、纯粹的、弥漫着文艺气息的晴朗天空。
据樊鸿宾介绍,美术馆没有预设任何藩篱,电没有人为的束缚,不论名气,唯一流通的语言就是画家的作品。目的就是让美术作品走向市场,让绘画成为一种职业,可以让画家以此安身立命。“受历史原因的影响,绘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达观贵人的风花雪月,似乎与小民百姓无关,造成了一些画家和百姓的割裂,现在,我就希望在美术馆这个平台上,能为画友们做一点小事,无关其他。”这位著名画家说得极为真诚。
是的,画家需要一方创作的净土,需要有一个庇护的客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民间的创造力量。而且,现代人在不断追求物质上的享乐后,精神上也需要慰藉和填补。不管什么时候,对美的追求,始终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割舍的情怀。
而樊鸿宾和他的美术馆,在深圳的喧嚣中,仿佛一片绿洲,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文化的大宴,陶冶情操,还让心灵得到了浸润和洗涤。
年轻的老画家
直觉得深圳这个地方,很难让人平静下来。文化似乎成了一片荒漠,奔流的车道,形形色色匆匆而过的行人,怎么看上去,都是一张张浮躁疲惫的面孔。但就在这么一个闹市之中,却有人能安静地蛰伏下来,不浮躁,不随波逐流,如苦行僧一样,专心地钻研着自己爱好的事业。他就是著名国画家樊鸿宾。
樊鸿宾,号石子,1982年毕业于宁夏大学美术系,1991年进中央美院国画进修班深造,师从赵宁安、贾又福。在贾又福指导下,他创作的《万点恶墨写秋山》作品,被选入参加1994年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并成功拍出。同年,樊鸿宾辞去公职,定居深圳,转会广东省美协、深圳市美协,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
职业画家这个称谓听起来虽然高雅,但个中的辛酸,只有行内人才清楚。在现实面前,有很多人都忍受不了艰苦和挫折,选择了放弃自己的兴趣。况且,在深圳这样一个商业化气息极浓,文化退居其后的城市,外面的诱惑更是巨大。但樊鸿宾似乎没有受到红尘的沾染,就像他的画那样,清冽高雅,沉静豁达,默然地在中国水墨画中探索着。他一直深居简出,潜心研究,一心意从事绘画。因此,同行还笑称他为“年轻的老画家”。
85新潮艺术后,中国绘画受到了西方的冲击,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但也出现了不少盲目模仿和肆意复制以及结派等浮躁现象。樊鸿宾像是一个专心钻研佛学的高僧,外面的纷纷杂杂,都和己无关,在不断探索中,独树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审美主张。关门创作,并不等于闭']造车。在这么多年的创作生涯里,樊鸿宾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在画下大量写生之余,还对不同地方不同流派的中国的历代绘画作品、西方的绘画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石涛有一句名言,叫绘画当随时代,诠释为今天的语言就是与时俱进,囿于传统、故步自封必然脱离现实社会,造成艺术与生活的断裂,艺术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变化是世上一切事物的本质,是绝对真理,绘画艺术也是一样。”樊鸿宾说。他的作品看似是遥远的故事,诉说那些不确定的年代,但却有浓烈的现代特色。比如他的代表作西藏风情画系列中的《圣山少女》,这是油画的色彩与中国画的笔意完成了完美的结合,斑驳陆离的色彩和强劲的古拙笔法烘托出个既柔美又苍凉的神秘图景。这样中西理念的巧妙结合,浑然天成,绝无斧凿痕迹,令人叹服。
正是凭着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在拍卖会中都以高价成交,并被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书画》杂志等机构评为首届全国收藏家关注的中青年画家,赢得了专家的肯定和市场的追捧。
画意无穷
看樊鸿宾的画,恍然间感觉时光倒流了千年,仿佛到了不知名的年代里,心境变得悠远宁静,忘记了身外的嘈杂躁动,也忘记了负担和疲惫。
经过多年在中国水墨画中的探索,樊鸿宾形成了古拙而清雅的独特风格,他以人物画见长,笔下的人体浮凸有致,皮肤富有质感,被称“用传统水墨的手法,画出了印象派的意境”。
不同于浓妆艳抹的油画,樊鸿宾的作品看上去更像是隐士,历尽了沧桑,看透了缘生缘灭,豁达而淡定,全无一点焦虑或浮躁。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都耐人寻味,带着一点禅宗的人生哲学。
似乎为了不让纷纭尘世干扰他的想象,樊鸿宾热衷于把自己放到一个不确定的年代,回避了历史的沉重。他构建了不一样的塞外,不一样的古道西风,那些遗世独立、生活在名山峻岭之上的事物,与箫为伴的佳人。对于一个与众不同的画家来说,他的创作之路肯定很孤寂,也许,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某些遥远的慰藉。因为他的心在过去,所以他在方寸之间使古意浮动:因为他的心在远方,所以他的画中充溢塞外风情、大漠气象。
樊鸿宾画的人物,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一眼望去眉眼之间与真实的人并不是很像,甚至有点变形,但画中人物的神情淡定中带着几分从容,就像茶香氤氲在你的四周让人不知不觉沉迷其中。如他的《圣山少女》,用浓墨重彩表现虔诚、静谧与和谐,让人对西藏心弛神往,一位藏族少女站在寺庙的红墙前转经筒,她的眼神明洁、纯净,如空谷幽兰,不沾一丝尘埃,不难看出那份虔诚和对生灵的向往。
国画一向以清雅朴素见长,但樊鸿宾的作品却能给人强烈的视觉j中击在朴拙与炫丽的对衬下,让人在美妙的意境里领悟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他的《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两位阅尽人间沧桑的老者在江边坐禅,相对无言,使人感到历尽红尘的悲欢离合后,世界如此苍茫寂静。他的《秋水悠悠玉面女》中,用水墨没骨写意的手法,将形态各异的浴女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令人叫绝。还有《转山》,巍峨的高山,虔诚的朝拜,带给人巨大的震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樊鸿宾人和画一样,纯净清澈,信佛,向善,决不做有违礼法之事。每遇到某些不合理的要求时,他总是以“这不是学佛的人干的事”婉拒。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气节,才能画出那样超凡脱俗的作品来。
为画友做一点小事
虽是安静,但樊鸿宾并不是一心顾着创作,不问世事的人。他深知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个画家的艰辛,因此他一直为画坛的发展不断努力。
在2007年12月24日,由深圳市罗湖区文化局设立,以樊鸿宾名字命名的樊鸿宾美术馆正式开馆,并由他担任馆长。这里,就和馆长樊鸿宾一样,淡然豁达,充满禅意,是一片明净的、纯粹的、弥漫着文艺气息的晴朗天空。
据樊鸿宾介绍,美术馆没有预设任何藩篱,电没有人为的束缚,不论名气,唯一流通的语言就是画家的作品。目的就是让美术作品走向市场,让绘画成为一种职业,可以让画家以此安身立命。“受历史原因的影响,绘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达观贵人的风花雪月,似乎与小民百姓无关,造成了一些画家和百姓的割裂,现在,我就希望在美术馆这个平台上,能为画友们做一点小事,无关其他。”这位著名画家说得极为真诚。
是的,画家需要一方创作的净土,需要有一个庇护的客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民间的创造力量。而且,现代人在不断追求物质上的享乐后,精神上也需要慰藉和填补。不管什么时候,对美的追求,始终是我们永远都无法割舍的情怀。
而樊鸿宾和他的美术馆,在深圳的喧嚣中,仿佛一片绿洲,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文化的大宴,陶冶情操,还让心灵得到了浸润和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