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碑石所見“民望”“平望”考

来源 :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f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朝碑石題名中,存在“民望”“平望”等頭銜,且至少存在郡、縣二級,可能還有“州平望”一級.作爲被官方承認的身份,“民望”“平望”不是朝廷評定的士族郡姓,亦非部族酋長,而是北朝地方中正評定鄉里大姓的結果.這些鄉里大姓,包括地方士族著姓,也包括非士族的豪强和部族酋豪.“民望”“平望”的評定,是對北朝門閥制度的補充,也是北朝對中正舉士的創新,對州、郡、縣長官選置僚吏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唐末時期,任職於夏綏的党項人拓拔思恭自藩鎮內部起事奪權,開啓了夏綏藩鎮脫胎爲新的定難軍政權的進程.隨着拓拔思恭的上臺,夏州舊吏經歷了權力中心與邊緣的交替.五代以後王朝政治中心的東移與政治局勢的轉變,兼之本地蕃族人口的膨脹,促使繼任節帥調整定難軍屬下夏、綏、銀等州的政治、戰略定位.在軍隊系統整合與南部防綫的構築中,蕃部參與得到了提升.定難軍的相對獨立與逐步邊緣化,使其官員任職出現相對封閉、世代膠固的趨勢.軍府自行攝授散、試、憲官,與朝廷正授形成了兩個各自遷轉的序列.諸多變化的相互作用,推動了與唐代夏綏藩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