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地震,使得灾区各项基础建设受损严重,造成巨大的人员损失、经济损失;除此外,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地质次生灾害。其中,山体崩塌和滑坡等直接地为泥石流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松散的固体物源,可能致使流域内发育的泥石流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中均处于非常活跃的时期。走马岭沟地理位置在绵竹市清平乡盐井村6组,绵竹市清平乡银杏沟旅游区内,为绵远河左岸支流,曾是“5.12”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大地震后,走马岭沟沟域内各类地质次生灾害频发。2010年“8.13”走马岭沟特大泥石流灾害爆发后,进行了全面又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但是由于地震后沟域内松散固体物源的大大增多,每次遭到大暴雨均会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已治理的工程有部分损毁。基于此,开展绵竹走马岭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的调查及防治效果的研究,总结此类泥石流治理工程的防治方法,进一步采取对工程的补充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绵竹市清平乡走马岭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作为例子,走马岭沟位属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带内,在绵竹市清平乡银杏沟旅游区。2008年的特大地震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还造成了清平乡不少的人员伤亡,同时地震还诱发了为数众多的次生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为尽快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实施,2010年“8.13”走马岭沟特大泥石流灾害爆发后,进行了全面又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走马岭沟泥石流工程治理采用以“拦为主、排为辅”的治理方案,工程竣工后受到强降雨的检验,工治理程效果得到初步显现。但主体工程完成后受多次强降雨的影响,部分附属工程结构损坏,针对工程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加以了分析总结,针对泥石流目前情况,重新提出了三种补充、修复方案:方案1:新建5#支沟排导槽+6#、7#坝清淤+垂裙修复+防冲墙基础修复+过水路面清淤+停淤场围堤修复+主沟坝体修复;方案2:5#坝加高+5#坝清淤+垂裙修复+防冲墙基础修复+过水路面清淤+停淤场围堤修复+主沟坝体修复;方案3:5#坝清淤+6#坝清淤+5#支沟防护堤+防冲肋坎+防冲墙基础修复+过水路面清淤+停淤场围堤修复+主沟坝体修复,上述三个方案的治理范围不同,工程项目与规模不同,将导致防治工程数量、投资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论文最后根据现场治理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评价以及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