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24-0072-01
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共收治无光感青光眼患者22例(22只眼),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障碍,通过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22只眼),男16例,女10例;年龄14~72岁,平均42岁。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8例(角膜轻度混浊水肿、虹膜表面无新生血管),眼外伤前房积血继发性青光眼11例(均为钝挫伤,病程3~5d,角膜混浊水肿,但无血染),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角膜雾状混浊水肿,虹膜表面无新生血管,视神经乳头苍白)。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光感、色觉检查,所有患者均无光感、色觉消失,眼压40~5 mm Hg(1 mm Hg=0.133 kPa)。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眼部胀痛,部分患者有结膜充血及眼睑痉挛症状。
2 心理分析
2.1 痛苦 临床工作中,通常认为无光感的青光眼已失去手术价值。特别是农村患者,由于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条件的影响,部分患者都放弃了治疗,结果造成患者终身痛苦,眼球摘除者表现尤甚。
2.2 悲观、抑郁 已经发生视觉感知缺失的患者,尽管可能有一只眼睛仍有部分视觉,尚未完全失明,但因为治疗效果未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或症状控制不够理想,有些患者不能正确对待,陷入悲观、抑郁心理,对治疗丧失信心。
2.3 焦虑、恐惧 由于眼压突然升高,眼痛、头痛症状较重,出现视物不清、虹视、雾视,甚至视力急剧下降,患者对头痛难于忍受的同时害怕失明,因此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
2.4 挫折 患者的挫折心理大多表现为攻击型,易发怒、暴躁,常常有对立行为,不论对医护人员、亲友或者其他人都是如此,常常因为小事情而发怒,难以自控,甚至无缘无故发火。
3 对策
3.1 对急性发作期青光眼患者的处理 接诊护士迅速安置患者,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进行处理。护士应该理解患者突发变故带来的负性心理,允许患者发泄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情他们,生活上给予细致的关怀与体贴,有目的地和患者谈话,使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宣泄,促使其心理转变,利用交流技巧,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家庭环境,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从心理上给予支持与安慰,帮助他们尽快从焦虑、恐惧状态中解脱出来,使其轻松愉快的接受治疗。
3.2 引导患者正确认识伤残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进行心理疏导,对青少年患者,帮助他们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讲解身残志坚的例子,正确面对生活;对中老年患者,要以坦诚的态度与其交谈,急躁、焦虑和消极情绪不但于事无补还不利于疾病治疗,而且只能加重自己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痛苦,告诉患者现在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3 对预后期望过高患者的护理 由于缺乏对青光眼的认识,对病情和预后不够了解,也有的患者对预后期望过高,医务人员采取善意的语言劝导患者,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从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等方面给予详细全面讲解和指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告诉他们患眼经过治疗或手术治疗也许还可以恢复光感,让患者在希望中接受治疗[1]。
3.4 对眼球摘除后有过激行为的患者的护理 护士应该谅解,绝对不能和患者发生争执,必要时应回避,等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再给予适当的劝说与鼓励,消除其消极情绪,告诉患者患眼虽无法保留,但医生已尽力修复和保留了眼的组织结构,外观将不会带来明显的影响,使患者在治疗的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3.5 对悲观失望患者的护理 护士要经常安慰鼓励患者,掌握其思想动态,阻断患者负性心理,促使其心理转变,重视家属、亲友對患者心理的作用,鼓励家属、亲人、同事和朋友来探视,带来温馨并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使患者心理得到安慰,从而消除孤立无援感[2]。另外,还可以加强同类患者间的相互支持,利用患者之间的现身说法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严密观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3]。
4 小结
通过对22例青光眼无光感患者的心理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真正感受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躯体状态,形成身心之间的良性循环。正确的疏导、融洽的护患关系可以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患者以坦然的心态面对新的人生,从而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参考文献:
[1] 贾沁.810 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4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3-24.
[2] 史玉琴.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70.
[3] 刘寿娟.躁狂发作合并青光眼1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32.
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共收治无光感青光眼患者22例(22只眼),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障碍,通过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22只眼),男16例,女10例;年龄14~72岁,平均42岁。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8例(角膜轻度混浊水肿、虹膜表面无新生血管),眼外伤前房积血继发性青光眼11例(均为钝挫伤,病程3~5d,角膜混浊水肿,但无血染),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例(角膜雾状混浊水肿,虹膜表面无新生血管,视神经乳头苍白)。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光感、色觉检查,所有患者均无光感、色觉消失,眼压40~5 mm Hg(1 mm Hg=0.133 kPa)。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眼部胀痛,部分患者有结膜充血及眼睑痉挛症状。
2 心理分析
2.1 痛苦 临床工作中,通常认为无光感的青光眼已失去手术价值。特别是农村患者,由于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条件的影响,部分患者都放弃了治疗,结果造成患者终身痛苦,眼球摘除者表现尤甚。
2.2 悲观、抑郁 已经发生视觉感知缺失的患者,尽管可能有一只眼睛仍有部分视觉,尚未完全失明,但因为治疗效果未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或症状控制不够理想,有些患者不能正确对待,陷入悲观、抑郁心理,对治疗丧失信心。
2.3 焦虑、恐惧 由于眼压突然升高,眼痛、头痛症状较重,出现视物不清、虹视、雾视,甚至视力急剧下降,患者对头痛难于忍受的同时害怕失明,因此出现焦虑和恐惧心理。
2.4 挫折 患者的挫折心理大多表现为攻击型,易发怒、暴躁,常常有对立行为,不论对医护人员、亲友或者其他人都是如此,常常因为小事情而发怒,难以自控,甚至无缘无故发火。
3 对策
3.1 对急性发作期青光眼患者的处理 接诊护士迅速安置患者,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进行处理。护士应该理解患者突发变故带来的负性心理,允许患者发泄自己的情绪,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情他们,生活上给予细致的关怀与体贴,有目的地和患者谈话,使患者的不良心理得到宣泄,促使其心理转变,利用交流技巧,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家庭环境,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从心理上给予支持与安慰,帮助他们尽快从焦虑、恐惧状态中解脱出来,使其轻松愉快的接受治疗。
3.2 引导患者正确认识伤残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进行心理疏导,对青少年患者,帮助他们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讲解身残志坚的例子,正确面对生活;对中老年患者,要以坦诚的态度与其交谈,急躁、焦虑和消极情绪不但于事无补还不利于疾病治疗,而且只能加重自己的精神压力和身体痛苦,告诉患者现在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3 对预后期望过高患者的护理 由于缺乏对青光眼的认识,对病情和预后不够了解,也有的患者对预后期望过高,医务人员采取善意的语言劝导患者,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从治疗、护理和康复知识等方面给予详细全面讲解和指导,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告诉他们患眼经过治疗或手术治疗也许还可以恢复光感,让患者在希望中接受治疗[1]。
3.4 对眼球摘除后有过激行为的患者的护理 护士应该谅解,绝对不能和患者发生争执,必要时应回避,等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再给予适当的劝说与鼓励,消除其消极情绪,告诉患者患眼虽无法保留,但医生已尽力修复和保留了眼的组织结构,外观将不会带来明显的影响,使患者在治疗的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3.5 对悲观失望患者的护理 护士要经常安慰鼓励患者,掌握其思想动态,阻断患者负性心理,促使其心理转变,重视家属、亲友對患者心理的作用,鼓励家属、亲人、同事和朋友来探视,带来温馨并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使患者心理得到安慰,从而消除孤立无援感[2]。另外,还可以加强同类患者间的相互支持,利用患者之间的现身说法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严密观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3]。
4 小结
通过对22例青光眼无光感患者的心理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真正感受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躯体状态,形成身心之间的良性循环。正确的疏导、融洽的护患关系可以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让患者以坦然的心态面对新的人生,从而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参考文献:
[1] 贾沁.810 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4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3-24.
[2] 史玉琴.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70.
[3] 刘寿娟.躁狂发作合并青光眼1例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