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火”理论在癌性发热治疗中的认识及应用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治疗中常见并发症之一,隶属于中医“内伤发热”范畴。“阴火”一词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学者对其解释不一。通过研习金元医家李东垣的“阴火”学术思想,同时结合导师李艺主任医师丰富的临床经验,浅析“阴火”理论在癌性发热治疗中的认识及应用。
  【关键词】 癌性发热;恶性肿瘤;阴火
  【中图分类号】R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0-0007-02
  Abstract:Cancerous fever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 belonging to the category of fever by internal injury in TCM. The word “yin fire” originated from the Huang Di Nei Jing, and medical experts and scholars had different explanations for it in the past dynasties. Through studying the “yin fire” academic theory of medical scholar Dongyuan Li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linical of chief physician Yi Li, the author briefly analyz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yin fire” theory on cancerous fever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
  Keywords:Cancerous Fever;Malignant Tumors;Yin Fire
   “阴火”学术思想起源于《素问·调经论》中:“阴虚则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为内热[1]。”金代医家李东垣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阴火”一词。据统计,“阴火”二字在医家李东垣《脾胃论》和《内外伤辨惑论》等著作中共出现40余次[2]。笔者认为,李东垣所论述的“阴火”可定义为:因饮食不节、寒湿不温及情志不调等造成脾胃内伤,引发脾胃中焦气机升降不利,导致阴火内生所致发热。
   癌性发热通常指出现在恶性肿瘤治疗中与病程直接相关的非感染性发热或因治疗而产生的相关性发热[3-4]。中医辨证其属內伤发热,具有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和病性虚实夹杂等特点。临床观察发现,癌性发热患者病机多为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少数患者兼见血虚及阳虚;而标实以气滞、痰湿和瘀血为主[5-6]。李艺主任医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云南省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笔者有幸师从导师,侍诊左右。笔者从“阴火”理论出发,结合导师在治疗癌性发热方面丰富的临床经验,浅析“阴火”理论在癌性发热治疗中的认识及应用,具体如下。
  1 正虚为本,健脾补气为基本
   李东垣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记载:“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7]。”癌性发热大多发生于中晚期肿瘤患者,以元气虚弱、中气不足作为病理基础,部分患者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伴有阴虚、血虚及阳虚等表征。导师认为气为一身之本,健脾补气是治疗的基石,在临床用药上多以太子参、生晒参、黄芪等健脾补气之品。同时认为脾为阴土喜润物燥,而胃为阳土喜燥恶湿,常因中焦脾胃受损,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导致湿邪内生。导师在健脾补气基础上,常配伍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等健脾除湿之品。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伴有血虚者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补血养血;阴虚者配伍龟板、鳖甲、枸杞子等滋阴泻火;阳虚者配伍炒杜仲、仙灵脾、巴戟天等温补肾阳。
  2 甘寒泻热,降阴火
  在《内外伤辨惑论·卷中·饮食劳倦论》中记载:“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少加生地黄补肾水,水旺而心火自降[7]。”导师认为癌性发热病因复杂,中医治疗需辨证使用苦寒清热之品。清热之品的使用应从两方面论述:①《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1],治疗发热性疾患,需配伍清热泻火解毒之品,以求标本兼治,如生地、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鱼腥草、蒲公英等;②经导师长期临床发现,由于癌性发热多为肿瘤进展及癌毒内盛所致,恶性肿瘤患者由于既往接受过放、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临床多表现为热毒炽盛,所以对于肿瘤患者辨证使用清热抗癌解毒之品,如重楼、龙葵、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南方红豆杉、蛇六谷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8]。
  3 饮食调护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元气根于脾胃,与饮食息息相关”和“药不妨食,食助药力”[5]。恶性肿瘤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纳眠饮食极为重要,体重指数是监测恶性肿瘤病情进展及营养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导师除嘱肿瘤患者丰富膳食营养外,常佐用健脾开胃之品,临床用药多采用神曲、红曲、炒麦芽、炒谷芽、炒鸡内金等药物,既能改善其纳食情况,又可防止苦寒药物伤及脾胃。
  4 升阳散火,调达气机,注重情志调护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载:“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升,上出于阴分[7]。”近些年来,尽管医药学领域已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然而癌症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问题,人们往往谈癌“色”变,因此患者心理疏导对治疗有十分重要意义。导师在二十多年的临床治疗中,注重患者情志调护。广义上讲,因气滞、血瘀、痰浊等为有形实邪,均为阴火内郁的病理基础,所以伴有气滞者,导师常配伍柴胡、陈皮、木香、炒枳壳、制香附、槟榔等理气化滞;血瘀者,配伍鸡血藤、延胡素、蜈蚣、全蝎等活血化瘀通络;痰浊者配伍法半夏、浙贝、川贝等化痰散结。
  5 小结
   恶性肿瘤病机虚实夹杂,癌毒亢盛,正气渐衰。“阴火”理论在治疗癌性发热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总结了导师李艺主任医师治疗癌性发热的丰富临床经验,在治疗癌性发热时应注重协调元气不足及阴火内生的内在关系,甘温益气、甘寒泻火、条畅气机与升阳散火并重,同时重视患者饮食及情志的调护。治疗方面,以健脾补虚为基础;辨证使用苦寒清热的药物,同时应当防范苦寒伤及脾胃;根据临床表现辨证使用抗癌解毒药物;适量加用升散之品升阳散火,疏肝解郁,条畅气机;最后佐以健脾开胃的药物,以改善膳食状况,从而更好地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出现的癌性发热。参考文献
  [1]山东中医学院等校释. 黄帝内经素问校释[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19.
  [2]张晓峰,杨志新,马贵同.《脾胃论》阴火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4(2):102-103.
  [3]ROLSTON K V. Neoplastic fever: all who shiver are not infected[J].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2005, 13(11):863-864.
  [4]李艺. 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的体会[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 13(2):76.
  [5]陈凯, 王庆才. 癌性发热辨治[J]. 江苏中医药, 2004, 25(8):48-49.
  [6]李飞. 浅议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6):21.
  [7]张年顺. 李东垣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2, 44-45, 36.
  [8]郭利华, 李艺. 精准辨证 分期治癌——李斯文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撷粹[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69-73.
  (收稿日期:2020-02-11 编辑:陶希睿)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对三种滇西地区药用黄芩属植物滇黄芩、丽江黄芩、半枝莲与正品中药材黄芩抑菌活性与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供试样品的抑菌活性;采用HPLC法分析供试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四种黄芩属植物供试样品均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生长抑制作用,三种滇西地区黄芩属植物的抑菌活性优于正品黄芩。HPLC分析结果显示,滇黄芩、丽江黄芩成分相似,但与正品黄芩有差
期刊
【摘 要】 基于《东山别墅医案》,整理叶熙钧运用“抚土”法治疗临床诸证的特色,探讨其临床经验。撷取叶熙钧“抚土”法治疗湿温、咳喘、鼻衄、腹痛4个病证的医案进行究析,叶氏认为,脾为“后天之本”,疾病的辨证论治要注意脾脏的重要性,脏腑间存在生理病理的转归与传输,根据具体病情施以“抚土”法,或抚土胜湿,或抚土生金,或抚土和胃,或抚土调气,具体治以理脾、健脾、和脾等法遣方用药,常有奇效。  【关键词】 抚
期刊
【摘 要】 围绝经期乳腺增生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其临床长期HRT治疗可能增加癌症风险,中医药治疗具有绿色、安全、方便的特点,文章总结纪峰副教授治疗围绝经期乳腺增生症的临证经验。纪峰副教授认为围绝经期乳腺增生症病机在于冲任失调,兼肝郁痰凝,重调周期、调肝与病位辨经结合论治,运用调周消癖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  【关键词】 调周消癖;乳腺增生;乳三针;围绝经期;虚掌拍背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关节镜联合除湿通痹合剂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痰瘀闭阻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膝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及痛风石取出术;观察组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后予除湿通痹合剂口服干预,对比两组术后炎性因子变化、并发症发生及功能改善状况,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炎性因子與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感应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组成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二肽基肽酶-4(DPP-IV)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石油醚部位及甲酯化产物的化学组成,采用酶标板法测定体外抑制作用。结果:从感应草石油醚部位中检出7种成分,从甲酯化产物中检出6种成分,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较好,对α-淀粉酶和DPP-IV的抑制效果均较弱。结论:感应草石
期刊
【摘 要】 彝药小红参是临床中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民族药,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活性。近年来有关小红参实验研究及药理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文章通过对小红参相关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综述,以期为小红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彝药;小红参;临床应用;药理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2-0051-04  
期刊
【摘 要】 文章总结了欧阳晓勇教授治疗血筋箭的临证经验,其认为阴血不足,阴不制阳,阳亢于上,相火妄动犹蟠龙上冲天宫,燔灼阴血,阴血沸腾,血热妄行,脉络扩张,气血纵横,结聚成瘤,是本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故从卫气营血辨证角度出发,运用化斑汤合封髓丹加味治疗,清气凉血,潜阳降火,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血筋箭;化斑汤合封髓丹加味;临床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丁世霖副主任医师临证辨治原发性遗尿,着眼于发病从5岁小儿开始的特点,明晰该年龄阶段发病的病因病机,重视病程长久,动态观察随病情发展给病因病机带来的变化,在补脾肾安心神治其本的同时,用通因通因之法,活血化瘀以治其标,临床效果显著,并举典型案例以验证。  【关键词】 补脾肾安心神化瘀法;通因通因;原发性遗尿;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研究杨秉秀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选择杨秉秀教授诊治的238例不孕症患者的处方资料,运用SPSS 24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芪、甘草、丹参为杨秉秀教授使用频次最高的3味药物,聚类分析可将高频中药分为4大类,体现杨秉秀教授补肾活血理气的治疗观点。结论:运用聚类分析可以总结杨秉秀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规律,为治疗本病提供思路。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溪黄草(Rabdosia Serra)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胃癌细胞(MKN-45)和食管癌细胞(TE-1)的增殖抑制作用,分析不同提取方式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强弱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溪黄草不同提取物的色谱图,MTT法检测溪黄草不同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MKN-45和人食管癌细胞TE-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