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协和式飞机是英法两国合作生产的世界首架超音速客机,曾经作为力压美国波音公司、维护了欧洲自尊心的飞机而备受瞩目。不过因其过高的投资和研发费用,在经济性方面受到质疑。后来飞机又出现急速下降时产生巨大的噪声和破坏环境等种种问题,加上此飞机的零部件由欧洲多个国家生产,所以故障率也很高。
因为这些问题,要求中断协和式飞机生产的呼声很高,但对于加入该项目的人来说,大量的投资(人力、财力、研发)让他们无法且不愿意放弃。因此,即便存在这么多的问题,政府对协和式飞机的财政支持也没有中断。在1976年首航之后,协和式飞机最终于2003年完成了最后一趟飞行,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们普遍有一种因过去不可挽回的成本费用而影响当前决策的错误倾向,这种行为也被称为“沉没成本谬误”。
什么是“成本”,同学们应该比较好理解。比如你想开一家面包店,你得先租一个店面,进行装修,再买几台烤面包的机器。你还需要雇用几个员工,付给他们工资。另外,你得支付制作面包所需要的面粉、奶油、糖等原材料开支以及水、电、煤气等开支……这些支出的总和就是成本。
在经济学中,成本是多样的,既有会计意义上的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也有决策意义上的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现在我们来说说“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等。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需要考虑以往已发生的费用。
然而,面对“沉没成本”时,人们往往会陷入这样的思维陷阱:“我已经为这个项目花了这么多精力,不能就这么简单地放弃了。”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经济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击,并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而美国迟迟不愿意停止战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沉没成本”。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巴里·斯托写了一篇名为《深陷泥潭》的文章,分析道,越战长达12年的时间,牺牲的数万条生命、花费的数千亿美元都使得美国宣布撤军难上加难。
丘吉爾说:放弃是失败的标志。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投入的时间、金钱和血汗都已经成为“沉没成本”,如果不及时放弃,只会使得这些成本越来越大。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比如你花了50元买了一本很多人推荐的畅销书,可是你很快发现,这本书既不有趣,也没有给你带来新的知识,你读了一部分便不想继续阅读。可是你又觉得50元是个不便宜的价格,不读完太可惜了,于是继续看下去,可是越看越觉得没意思。
假如一本书没有意思,你可以果断放弃,因为继续看下去只会浪费你更多的时间。此时,你只要问一下自己,假如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你还会读下去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不该再读了。
很多身为父母的人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他们在你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你对围棋的兴趣,父母付出的,除了请围棋教练培训的开支,还有每周接送的时间成本,甚至精神上的期望。可是事与愿违,你渐渐发现自己喜欢的是足球而不是围棋。明智的父母应该果断中断你的围棋课程,但在现实情况下,父母因为投入了时间、金钱和感情,这些“沉没成本”往往令他们难以放手。
“都学了这么多年了,花了这么多钱,放弃岂不是太可惜了”,父母们常常会这么想,于是这些已经花掉的钱和时间成了他们让孩子继续学下去的理由,即使客观看来,对于你的兴趣发展并无帮助,但父母的钱花得越多,他们坚持将这件事情继续下去的理由也就越充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骗子都是“资深经济学家”。他们深知“沉没成本”的作用,并将其运用到了诈骗中,典型的如“中奖诈骗”,骗子通常会对“中大奖”的受害者开出一笔金额不大的“手续费”,再接着是“公证费”“邮寄费”“所得税”……一步一步加大筹码,而受害者通常会想:既然前面的钱都花了,不如再信一次,于是被越骗越多。
由于之前的投入或者花费的力气和时间,人们普遍不愿意放弃本应该放弃的东西,总是想尝试通过努力,幻想着使“沉没成本”浮上水面,结果却使得错误的决策一再延续。
你们可以找找身边的“沉没成本”有哪些,看看我们在做很多决定时是不是受到过它的影响。
在“中学生天地”微信公众号回复“中间商”,查看上期思考的答案。
因为这些问题,要求中断协和式飞机生产的呼声很高,但对于加入该项目的人来说,大量的投资(人力、财力、研发)让他们无法且不愿意放弃。因此,即便存在这么多的问题,政府对协和式飞机的财政支持也没有中断。在1976年首航之后,协和式飞机最终于2003年完成了最后一趟飞行,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们普遍有一种因过去不可挽回的成本费用而影响当前决策的错误倾向,这种行为也被称为“沉没成本谬误”。
什么是“成本”,同学们应该比较好理解。比如你想开一家面包店,你得先租一个店面,进行装修,再买几台烤面包的机器。你还需要雇用几个员工,付给他们工资。另外,你得支付制作面包所需要的面粉、奶油、糖等原材料开支以及水、电、煤气等开支……这些支出的总和就是成本。
在经济学中,成本是多样的,既有会计意义上的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也有决策意义上的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现在我们来说说“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经付出的金钱、时间、精力等。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需要考虑以往已发生的费用。
然而,面对“沉没成本”时,人们往往会陷入这样的思维陷阱:“我已经为这个项目花了这么多精力,不能就这么简单地放弃了。”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经济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击,并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曾说:“越南战争也许是一场悲剧,美国本来是根本不应该闯进去的。”而美国迟迟不愿意停止战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沉没成本”。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巴里·斯托写了一篇名为《深陷泥潭》的文章,分析道,越战长达12年的时间,牺牲的数万条生命、花费的数千亿美元都使得美国宣布撤军难上加难。
丘吉爾说:放弃是失败的标志。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投入的时间、金钱和血汗都已经成为“沉没成本”,如果不及时放弃,只会使得这些成本越来越大。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比如你花了50元买了一本很多人推荐的畅销书,可是你很快发现,这本书既不有趣,也没有给你带来新的知识,你读了一部分便不想继续阅读。可是你又觉得50元是个不便宜的价格,不读完太可惜了,于是继续看下去,可是越看越觉得没意思。
假如一本书没有意思,你可以果断放弃,因为继续看下去只会浪费你更多的时间。此时,你只要问一下自己,假如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你还会读下去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不该再读了。
很多身为父母的人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比如他们在你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你对围棋的兴趣,父母付出的,除了请围棋教练培训的开支,还有每周接送的时间成本,甚至精神上的期望。可是事与愿违,你渐渐发现自己喜欢的是足球而不是围棋。明智的父母应该果断中断你的围棋课程,但在现实情况下,父母因为投入了时间、金钱和感情,这些“沉没成本”往往令他们难以放手。
“都学了这么多年了,花了这么多钱,放弃岂不是太可惜了”,父母们常常会这么想,于是这些已经花掉的钱和时间成了他们让孩子继续学下去的理由,即使客观看来,对于你的兴趣发展并无帮助,但父母的钱花得越多,他们坚持将这件事情继续下去的理由也就越充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骗子都是“资深经济学家”。他们深知“沉没成本”的作用,并将其运用到了诈骗中,典型的如“中奖诈骗”,骗子通常会对“中大奖”的受害者开出一笔金额不大的“手续费”,再接着是“公证费”“邮寄费”“所得税”……一步一步加大筹码,而受害者通常会想:既然前面的钱都花了,不如再信一次,于是被越骗越多。
由于之前的投入或者花费的力气和时间,人们普遍不愿意放弃本应该放弃的东西,总是想尝试通过努力,幻想着使“沉没成本”浮上水面,结果却使得错误的决策一再延续。
你们可以找找身边的“沉没成本”有哪些,看看我们在做很多决定时是不是受到过它的影响。
在“中学生天地”微信公众号回复“中间商”,查看上期思考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