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等学校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资金使用方面存在着无效性、浪费性和随意性问题。从高校三大基本功能目标的角度对这种高校财务制度状况进行人才培养资金、和社会服务资金等三方面的改进研究。
[关键词] 高校财务制度人才培养资金科研资金社会服务资金功能目标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是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核心与基础,唯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才能保证高等学校的各项活动有充分的资金支持,为高等学校创造更大的效益。财务制度为高校营运发展所需的财力提供强而有力的保证,促进高校财务制度进行改革成为高校永续经营的关键。现行的高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分别是1997年7月1日施行和1998年1月1日试行的。两个制度的执行,对加强高校管理,促进高等学校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适应我国经济改革的需要,扩大对外交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把握关键加以解决。
一、高校财务资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2006年3月29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8所部属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审计发现,高校在财务收支和收费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违规和不规范收费仍然存在,2003年违规和不规范收费共计8.68亿元。二是部分高校大规模进行基本建设,造成债务负担沉重。截止2003年末,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 亿元,比2002 年末增长45% ,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三是部分高校财务及校办产业管理较为薄弱,如收支反映不实、有些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不规范、部分校办企业管理不严,有的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对于这样的审计结果,社会很多方面都给予高校一定的批评和压力。
二、以促进功能目标实现为导向的高校财务资金制度改进研究
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只注重教育的传统象牙塔”到“现代意义教研并重的大学”,再到以“以社会服务为主的初级学院”的产生为标志的注重社会服务的高校,在现代社会,高校形成了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的生产的基本功能目标[2]。我们强调高校基本功能目标的重要性,并以此目标的实现为导向,进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资金、科学研究资金和社会服务资金的财务管理改进研究,不同用途的资金要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及完善。具体的讲,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培养资金不足,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问题,应拓宽高校人才培养资金的来源渠道;对于科研资金管理力度不够的现实,应尤其加强科研资金的有效管理;就目前社会服务资金效绩评价不准确的现状,要求高校建立健全社会服务资金的项目评价制度。
1.人才培养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强调拓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到将近70%。其次是学校事业收入,所占比重超过20%,这与近年来我国实行高等学校收费制度改革,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不无关系,但我国目前的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的教育经费所占比重过小,只有4%左右,即使和捐赠集资办学收入放在一起,也不超过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这一领域应当也是私人投资范围,西方发达国家的私立学校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可观的,往往超过公立学校的规模。因此,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办学是将是解决我国教育资金不足的一条重要渠道。目前可以利用的方式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基金制、引入外资、征收高等教育税、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发行教育彩票和实行教育券(或教育凭证)等方式。
2.科学研究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侧重加强资金的有效管理
(1)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高校要根据国家、省及有关主管部门关于科研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应在科研经费的到款与立项、使用与转拨、项目结题与经费决算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为使科研人员充分了解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职能部门还应加大对国家、省、校各级部门的政策宣传力度,采用组织学习、网上发布、印制手册等方法,使广大科研人员及时理解、领会文件规定,积极配合各部门作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
(2)制定合理、科学的科研经济政策
科研经济政策的制订应注重开源。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宗旨。比如学校所提科研管理费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统一安排使用;又如对纵向、横向科研经费劳务费的提取比例应有所区别,纵向科研经费劳务费提取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得超比例提取,横向科研经费在提取劳务费的同时,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科研特支费,用于院(系)所和课题组在争取科研经费过程中,支付必要的费用。合理、科学的经济政策一方面能妥善处理好学校、部门、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开拓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增强学校综合财力[4]。
(3)完善科研经费的预、决算管理,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评办法,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科研经费实行项目管理,项目负责人应按照管理的要求,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学校主管部门应严格审核项目经费预算。经费预算一经批准,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核定的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项目负责人应会同财务部门清理账目,根据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如实编报项目经费决算,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应对决算进行认真审核。同时,应逐步探索、实践,制定适合高校科研经费特点的绩效考评办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科研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对科研绩效考评,更好地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增强竞争意识,鼓励科技观念创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创造出高水平科技成果。
(4)加强科研经费预借票据的管理,严格预借票据的审批手续
需预借票据的,应填写借款单,并由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所)盖章,且须有本人的其他科研经费或所在单位的经费作担保,由财务部门审核同意,项目负责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到款。比如对方单位在同城范围内的,所借票据的款项应在三个工作日到位;对方单位在异地的,期限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如果预借票据的款项不能如期到位,将从其担保经费中予以抵扣,从而有效防止违规经济行为的发生。
(5)代扣代缴科研劳务费的个人所得税
对科研劳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问题,学校应要求科研人员提供真实、完整的相关材料,使财务有合法的扣税依据。同时,财务部门应及时与税务部门取得联系,反映高校的实际情况,协商有效的代扣代缴办法。另外,也应告知当事人据实到税务部门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3.社会服务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突出建立健全项目评价制度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之间通过合并、共建、联合等形式扩大了学校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同时高校还利用部分闲置资金对外进行投资以获取投资收益。虽然高校投资的绝对数额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投资的效益却没有同步增长,普遍处于较低的获利水平。
(1)建立事中资金运作风险责任负责制
一个是要加决校办企业改制的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校办企业改制,实质就是通过所有权与经营者的分离,把学校无限责任转变为按实际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校企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现有校企进行规范的公司改革,使校办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实体。通过落实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校企人事、资产、经营和责任的分离,校企的经营者由目前学校内部任命逐步过渡向社会经理人市场招聘的人事机制,为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防范校办企业的经营风险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是全面推行“第一责任制”在资金运作中要全面推行“第一责任制”。对每一投资项目中的有关责任人,要实行投资管理和回收经济责任制。在投资过程中不规范决策、不按规定程序操作,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员,要承担相应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由此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第一责任人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使得学校的资金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从总体上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强化管理层经济责任,增强其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用好各项资金,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以便从财力上更好地保证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绩效评价制度
一个完善健全的绩效评价制度是降低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必要条件,它应包括对投资决策人、管理部门及具体经营部门的业绩评价和相应激励措施。一要建立和完善资金投资效益的业绩评价。主要评价和反映学校科学配置和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节约支出,提高投资效益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资源要求高校在投资过程中要注意精打细算,讲求成本核算,注重效益,通过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成本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评价和反映利用好这些资源时要反映出校办产业节约支出优化的配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这些指标对过去投资成本效益与支出合理性进行诊断分析,同时对未来发展成本需求做出预测,才能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得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要建立健全经营部门的激励制度。投资决策部门,可考虑采用现金激励那些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投资决策部门,当然,也应建立重大投资举措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投资行为,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投资浪费。对于投资管理部门,也可考虑采用现金激励那些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投资管理部门,如果造成重大损失也应承担相应经济责任。对于具体经营者(如校办企业的负责人),高校财务管理委员会对具体投资实体的经营者,以其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资本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每个年度终了和经营者换届时对其实施经营者绩效考核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投资项目经营业绩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为有效实施经营者优胜劣汰机制,提高投资项目经营效益服务。为了调动校办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可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长期激励因素主要是与股份有关的内容,以及各种保险和退休计划等,核心是退休金计划和股票期权,从而将经营者的利益与校办企业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徐莉萍龚光明:会计学视角下高等教育成本计量研究.江苏高教,2006(4):30-33
[2]曹光荣:高校经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5-315
[3]戴罗仙伍海泉:公共经济与教育财政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9-20
[4]邱萍胡奎周小萍:刍议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浙江教育财会, 2006(1),29-31
[5]夏庆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财务制度创新.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6~7).33-34
[关键词] 高校财务制度人才培养资金科研资金社会服务资金功能目标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是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核心与基础,唯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才能保证高等学校的各项活动有充分的资金支持,为高等学校创造更大的效益。财务制度为高校营运发展所需的财力提供强而有力的保证,促进高校财务制度进行改革成为高校永续经营的关键。现行的高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分别是1997年7月1日施行和1998年1月1日试行的。两个制度的执行,对加强高校管理,促进高等学校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适应我国经济改革的需要,扩大对外交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把握关键加以解决。
一、高校财务资金制度存在的问题
2006年3月29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8所部属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审计发现,高校在财务收支和收费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违规和不规范收费仍然存在,2003年违规和不规范收费共计8.68亿元。二是部分高校大规模进行基本建设,造成债务负担沉重。截止2003年末,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 亿元,比2002 年末增长45% ,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三是部分高校财务及校办产业管理较为薄弱,如收支反映不实、有些科研课题经费管理不规范、部分校办企业管理不严,有的存在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对于这样的审计结果,社会很多方面都给予高校一定的批评和压力。
二、以促进功能目标实现为导向的高校财务资金制度改进研究
大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只注重教育的传统象牙塔”到“现代意义教研并重的大学”,再到以“以社会服务为主的初级学院”的产生为标志的注重社会服务的高校,在现代社会,高校形成了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的生产的基本功能目标[2]。我们强调高校基本功能目标的重要性,并以此目标的实现为导向,进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资金、科学研究资金和社会服务资金的财务管理改进研究,不同用途的资金要采取不同的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及完善。具体的讲,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培养资金不足,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问题,应拓宽高校人才培养资金的来源渠道;对于科研资金管理力度不够的现实,应尤其加强科研资金的有效管理;就目前社会服务资金效绩评价不准确的现状,要求高校建立健全社会服务资金的项目评价制度。
1.人才培养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强调拓宽高等教育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到将近70%。其次是学校事业收入,所占比重超过20%,这与近年来我国实行高等学校收费制度改革,提高收费标准和扩大收费范围不无关系,但我国目前的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的教育经费所占比重过小,只有4%左右,即使和捐赠集资办学收入放在一起,也不超过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这一领域应当也是私人投资范围,西方发达国家的私立学校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可观的,往往超过公立学校的规模。因此,进一步推动社会力量办学是将是解决我国教育资金不足的一条重要渠道。目前可以利用的方式有: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基金制、引入外资、征收高等教育税、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发行教育彩票和实行教育券(或教育凭证)等方式。
2.科学研究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侧重加强资金的有效管理
(1)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高校要根据国家、省及有关主管部门关于科研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应在科研经费的到款与立项、使用与转拨、项目结题与经费决算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为使科研人员充分了解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职能部门还应加大对国家、省、校各级部门的政策宣传力度,采用组织学习、网上发布、印制手册等方法,使广大科研人员及时理解、领会文件规定,积极配合各部门作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
(2)制定合理、科学的科研经济政策
科研经济政策的制订应注重开源。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宗旨。比如学校所提科研管理费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统一安排使用;又如对纵向、横向科研经费劳务费的提取比例应有所区别,纵向科研经费劳务费提取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得超比例提取,横向科研经费在提取劳务费的同时,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科研特支费,用于院(系)所和课题组在争取科研经费过程中,支付必要的费用。合理、科学的经济政策一方面能妥善处理好学校、部门、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开拓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增强学校综合财力[4]。
(3)完善科研经费的预、决算管理,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评办法,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科研经费实行项目管理,项目负责人应按照管理的要求,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学校主管部门应严格审核项目经费预算。经费预算一经批准,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核定的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项目负责人应会同财务部门清理账目,根据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如实编报项目经费决算,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应对决算进行认真审核。同时,应逐步探索、实践,制定适合高校科研经费特点的绩效考评办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科研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通过对科研绩效考评,更好地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增强竞争意识,鼓励科技观念创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创造出高水平科技成果。
(4)加强科研经费预借票据的管理,严格预借票据的审批手续
需预借票据的,应填写借款单,并由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所)盖章,且须有本人的其他科研经费或所在单位的经费作担保,由财务部门审核同意,项目负责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到款。比如对方单位在同城范围内的,所借票据的款项应在三个工作日到位;对方单位在异地的,期限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如果预借票据的款项不能如期到位,将从其担保经费中予以抵扣,从而有效防止违规经济行为的发生。
(5)代扣代缴科研劳务费的个人所得税
对科研劳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问题,学校应要求科研人员提供真实、完整的相关材料,使财务有合法的扣税依据。同时,财务部门应及时与税务部门取得联系,反映高校的实际情况,协商有效的代扣代缴办法。另外,也应告知当事人据实到税务部门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3.社会服务资金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突出建立健全项目评价制度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之间通过合并、共建、联合等形式扩大了学校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同时高校还利用部分闲置资金对外进行投资以获取投资收益。虽然高校投资的绝对数额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投资的效益却没有同步增长,普遍处于较低的获利水平。
(1)建立事中资金运作风险责任负责制
一个是要加决校办企业改制的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校办企业改制,实质就是通过所有权与经营者的分离,把学校无限责任转变为按实际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校企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现有校企进行规范的公司改革,使校办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竞争实体。通过落实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校企人事、资产、经营和责任的分离,校企的经营者由目前学校内部任命逐步过渡向社会经理人市场招聘的人事机制,为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防范校办企业的经营风险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是全面推行“第一责任制”在资金运作中要全面推行“第一责任制”。对每一投资项目中的有关责任人,要实行投资管理和回收经济责任制。在投资过程中不规范决策、不按规定程序操作,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员,要承担相应经济、行政和法律责任。由此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第一责任人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使得学校的资金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从总体上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强化管理层经济责任,增强其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用好各项资金,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以便从财力上更好地保证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绩效评价制度
一个完善健全的绩效评价制度是降低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必要条件,它应包括对投资决策人、管理部门及具体经营部门的业绩评价和相应激励措施。一要建立和完善资金投资效益的业绩评价。主要评价和反映学校科学配置和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节约支出,提高投资效益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资源要求高校在投资过程中要注意精打细算,讲求成本核算,注重效益,通过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成本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评价和反映利用好这些资源时要反映出校办产业节约支出优化的配置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这些指标对过去投资成本效益与支出合理性进行诊断分析,同时对未来发展成本需求做出预测,才能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得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要建立健全经营部门的激励制度。投资决策部门,可考虑采用现金激励那些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投资决策部门,当然,也应建立重大投资举措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投资行为,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投资浪费。对于投资管理部门,也可考虑采用现金激励那些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投资管理部门,如果造成重大损失也应承担相应经济责任。对于具体经营者(如校办企业的负责人),高校财务管理委员会对具体投资实体的经营者,以其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资本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每个年度终了和经营者换届时对其实施经营者绩效考核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种投资项目经营业绩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为有效实施经营者优胜劣汰机制,提高投资项目经营效益服务。为了调动校办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可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长期激励因素主要是与股份有关的内容,以及各种保险和退休计划等,核心是退休金计划和股票期权,从而将经营者的利益与校办企业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徐莉萍龚光明:会计学视角下高等教育成本计量研究.江苏高教,2006(4):30-33
[2]曹光荣:高校经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5-315
[3]戴罗仙伍海泉:公共经济与教育财政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9-20
[4]邱萍胡奎周小萍:刍议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浙江教育财会, 2006(1),29-31
[5]夏庆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财务制度创新.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6~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