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外显子测序对肝癌不同转移潜能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对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细胞癌组织及细胞株进行DNA分析,探讨与肝癌转移潜能相关的突变基因及位点。

方法

提取不同转移潜能的12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和6株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HCC-LM3、MHCC-97L、MHCC-97H、HepG2、SMCC-7721、PLC-RFP-5)的DNA,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所得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比对分析、筛选出与肝细胞癌转移相关的突变基因及其位点。

结果

在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组织中,高转移潜能组中(≥3例)有UIMC1(rs3733876C/T)、SEMA3C(rs1527482G/A)、SAMD9(rs10279499G/T)、RECK(rs16932912G/A)、PDLIM4(rs4877G/T)、LIMK2(rs3747154A/G)、CRIM1(rs3821169G/T)基因突变与肝癌转移相关。仅存在于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HCC-LM3、MHCC-97L和MHCC-97H)中与转移相关的有CAPZB(rs79308175C/T)、CSF1R(rs10079250A/G)、HSPA5(rs143920039A/T)、SORBS3(rs2449331T/C,rs3758036C/T)等突变基因及位点;仅在3种低转移潜能细胞中(HepG2、SMCC-7721、PLC-RFP-5)与转移相关的有RASAL3(rs146624357G/A,rs142945276 C/T)等突变位点;对3株同源的高转移性肝癌细胞(HCC-LM3、MHCC-97L和MHCC-97H)的DNA对比分析后发现,仅出现在HCC-LM3中为EHBP1(rs77403174T/C),仅出现在MHCC-97L和MHCC-97H中的为FAM189B(rs150296362C/T)、SERPINB13(rs144903442G/A)、ARHGEF1(rs2303797C/T)等突变位点。

结论

通过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UIMC1(rs3733876C/T)、SEMA3C(rs1527482G/A)、SAMD9(rs10279499G/T)等突变基因及位点与肝癌转移潜在相关。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基因编辑工具越来越多,且效率越来越高,其中以锌指核酸酶、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以及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相关蛋白(CRISPR/Cas)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尤其是CRISPR/Cas9技术及相关应用,自从面世以来已经连续3年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掀起前所未有的基因编辑研究热潮。"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所引发的基因编辑相关医学伦理问题,进一
期刊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分子B7-H6在人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肝癌组织中B7-H6的表达及分布,通过χ2检验分析B7-H6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使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B7-H6稳定下调表达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进一步研究B7-H6干预对人肝癌细胞
目的检测微小RNA(miRNA,miR)-197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探讨其对H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973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细胞转染技术靶向调控中miR-1973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HCC细胞增殖,RT-qPCR和蛋白印迹检测细胞因子信号抑制
快节奏生活方式造成的慢性应激状态与肿瘤的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处于压抑、焦虑、抑郁、社会隔离等慢性应激状态,可显著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产生炎症以及多药耐药性(MDR),与肿瘤的发展、转移与治疗密切相关。有效的压力管理以及个性化的癌症防治方式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就慢性应激对肿瘤的影响与机制作一综述。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血浆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分析性能验证。方法血浆经蛋白沉淀法处理后,使用LC-MS/MS的多反应检测模式(MRM)检测,监测离子对为m/z 494.3→m/z 394.2(伊马替尼)、m/z237.3→m/z194.1(卡马西平,内标)。结果LC-MS/MS检测血浆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线性范围为6.25~3 200.00 μg/L,批
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已成为慢性静脉阻塞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不同的病变性质和不同支架的使用,其预后结果均有不同。其中,支架受压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本文将对不同病变下支架受压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和支架受压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探讨不同病变因素对支架的影响,并对支架受压的测定方法提出展望。
期刊
近年来,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途径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极大地改变了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治疗。基于多个高质量的Ⅱ/Ⅲ期临床试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了5种用于治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化疗失败或不适合化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PD-1/PD-L1抑制剂可阻断PD-1与PD-L1之间的结合,从而消除其抑制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D-二聚体(D-dimer)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肺癌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明确病理诊断定性为"肺癌",且行规范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50例,围术期联合检测凝血四项、D-dimer和hs-CRP并进行动态观察,分析患者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分析检测结果与肺癌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基于Lo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