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价值视角下中文歇后语的不可译性分析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381598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文歇后语经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但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即使在非正式的对话中也很少出现。因为非中文母语者对中文歇后语通常感到非常困惑,而且翻译人员也很难解释清楚。本文试图从文化价值的视角分析其内在的不可译性。第一部分讨论了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介绍了中文歇后语及其显著特点;第三部分基于文化价值视角从语言标识,语言发音,语法规则和语义的角度分析中文歇后语的不可译性;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结了中文歇后语不可译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文化价值 不可译性 中文歇后语
  
   1、序言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变的越来越频繁。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的人们在其他国家建立跨国公司,于是文化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为了促进有效的商业往来,他们不得不学习对方的文化,以便能够成功地交流。学术领域也如此,为了共同探索科学文化知识,人们积极进行跨文化之间的学术交流。在这种大形势下,翻译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取得了飞跃的发展。跨文化之间的翻译领域涉及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公示语等等。然而,有一种特殊的语言---中文歇后语,一直是翻译界的难题。这种语言作为我们的母语被广泛使用,具有表达生动而准确,达意且深刻的特点。但是对于非本族语的人们来说,即使了解中文歇后语中组成部分的每个词,也很难理解整个表达方式。即便口译或笔译工作者也无法把它们准确地翻译出来。当他们遇见这样的表达法时,深感力不从心,因为现有的任何翻译理论都无法提供足够有效的翻译方法。他们至多解释某一个或某几个部分,语义丢失现象严重,尤其是暗含在里面的含义多数都没有呈现出来。例如,“歇后语”一词本身就很难翻译,我们勉强接受“Chinese allegorical folk similes”这一译法。另一困难在于,我们很难找到中文歇后语不可译的根本原因。本文并非提出翻译中文歇后语的新理论,而是把文化价值因素考虑进来,试图对于不可译性给出相对合理的解释,进而找出中文歇后语不可译性的根本原因。
  2、语言与文化
  普遍认为语言和文化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语言研究人员和语言学家们都尝试从不同方面解释二者之间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于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学说。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伍尔芙的贡献尤其引人注目。他们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假说是:语言帮助人们进行思维,因此,不同的语言也许表达了人们了解世界的不同方法。这个假说的强势说认为,语言也许决定我们的思维模式。其弱势说认为,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相对的,语言的结构区别越大,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就越不同。〔3〕 然而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语言现象质疑萨丕尔—伍尔芙的假说。例如,从单词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来说,一个单词和它的意义并不是固定的,他们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从不同语言之间能够成功进行翻译的事实来说,我们发现一种语言能够用来解释另一种语言。另外,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够学习另外一门语言,说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感知世界的方法并不是不相同。〔5〕
  “跨文化交际”一文中对于语言和文化的描述是:“语言由一组标识和规则组成,人们利用语法规则把这些标识组合起来并用来表达思想。标识和其语音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语法规则和语音规则在不同文化中也大相径庭。”〔1〕 不争的事实是不同文化间的标识不一定有其对应物。例如,中国人喜欢吃饺子,但是英语中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词指代饺子。语音在不同文化中也各不相同。例如,日本人发不出/X/这个音,他们通常发成/L/。把语言标识组合起来的语法规则也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假如中文的语法和英语的语法相同,那么我们就没必要花很长时间学英语了,而那些语法书也没有任何意义。另外,单词的含义也反应了它的文化背景。中文中的“龙”象征高贵,位高权重,而在西方文化中,却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在英国“贝奥武甫”这本著作中,龙指代的是怪物,是邪恶的象征。
  3、中文歇后语及其特点
  中文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歇后语中涉及的事物都显而易见,简单明了,而且在中文母语使用者中广为熟知。利用这些事物,人们使用巧妙的修辞手法表达暗含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含义都隐藏在这些事物之中。总的来说,中文歇后语具有如下特点:
   3.1. 幽默生动
   利用幽默的手段表达内心的意图是很明智的,这样往往能够达到臆想不到的成功。中文有句谚语:没有幽默感的人就如同生活没有阳光。中文歇后语具有幽默生动的典型特点。例如,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半夜里的寡妇——难过,八只脚的螃蟹——横行霸道,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白糖嘴巴刀子心——口蜜腹剑.〔4〕
   3.2. 富有亲近感,易于接受
   中文歇后语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它们具有亲近感和易于接受的原因所在。歇后语越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它们越显独特。在组成方法和解释理解上反应了独特的中国文化。例如,如果你理解“包子咧嘴——美出馅了”的构成方法,就会很容易理解“背着手爬泰山——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的含义。
  3.3. 达意深刻
  从中文歇后语的构成方式上,我们了解到这种表达方式涉及两种范畴的事物和概念。.其中一个范畴在歇后语中出现,另一个范畴只能从出现的事物或概念中推断出来。这种巧妙的表达方式能够呈现非常明确的意义,尤其是推断出来之后更为明显,因为隐含的意义会得到加强。因此歇后语表达的含义往往显得出奇的强烈。下面是一些例子:不挨皮鞭挨砖头——吃硬不吃软, 冰雹砸了棉花棵——尽光棍;全是光棍, 跛子唱戏文——下不了台, 踩着银桥上金桥——越走越亮堂, 财神爷打官司——有钱就有理〔4〕
  4.文化与中文歇后语的不可译性
  前文提到,语言是由一组标识和规则组成,人们利用语法规则把这些标识组合起来并用来表达思想。标识和其语音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语法规则和语音规则也在不同文化中大相径庭。下面从文化中标识,语音,语法规则和意义的角度探讨中文歇后语的不可译性。
  4.1. 从标识的角度
  语言标识指语言中使用的单词。语言标识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中文里,我们可以说“走在马路上”,英语里却说“we walk in the street.”中文歇后语里的单词体现了强烈的中国地域特色,在其它文化中很难找到,非中文母语者甚至根本不了解这些语言标识。比如说“白娘子遇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 这句歇后语中提到三个语言标识:白娘子,许仙和姻缘。设想一下一个美国人被问到“你是否会象许仙对白娘子那样对待爱情”时的样子? 更多在不同文化中语言标识不同的中文歇后语有: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比干丞相——没心, 财神爷要饭——装穷, 曹操背时遇蒋干,胡豆背时遇稀饭——倒霉透了;真倒霉.
  4.2. 从语音的角度
  中文的语音系统有别于英语的语音系统,它用拼音的形式来标音。但是后来使用26个英文字母,这样以便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拼读中文。中文有四个声调。“声调可以使用数字或声调字母来标注。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可以标为55,35,214 和 51,”〔2〕也就是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基于这种语音特点,中文歇后语的构成更加巧妙,以至于非中文母语着根本不知所云。即使是翻译人员也无从下手。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同语言中语音的差异性。下面的例子就是利用中文特有的语音特点构成的歇后语:唱戏的穿玻璃鞋——名角(明脚)。中文里,我们可以通过“名角”和“明脚”的相似语音,建立起二者的联系,然而在英文里是万万做不到的。
  4.3.从语法规则的角度
  不难发现中文的语法规则与英语的语法规则具有很大的不同。中文可以说“郑州从三月到五月是春天”,但在英语里,我们无法接受“Zhengzhou form March to May is Spring.”这样的句式。中文的句式结构反应并发展中国的文化。很多中文歇后语就是利用了其特有的语法规则。例如:城隍庙里挂弓箭——色(射)鬼. 前半部分的“城隍庙里挂弓箭”是个动词短语,而后半部分中“色(射)鬼”表达的名词短语。在中文里,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但在英语中是不可能的,例如“it is my hobby: worshipful of God on weekends.”中文语法规则的独特性使得歇后语无法被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们所理解。更多的例子如下:晁盖的军师——无(吴)用, 朝鲜人过年——要狗命, 炒菜不放盐——乏味, 陈世美做附马——喜新厌旧.
  4.4.从意义的角度
  一个单词不是本来就有意义,而是处于特定文化中的人赋予它意义。人们在交际和生产实践中使用单词。这一事实决定了单词及其意义具有深深的文化痕迹。人们在自己文化中的经历甚至会使单词产生新的意义。反过来,单词的含义是特定文化的反应。例如,最近中文里出现的新词“给力”,用来表达某个特别令人惊异的场景。不同文化中的单词差异很大。日语是从古汉语中借来的,但是,虽然词性很相近或相同,词义已经具有非常大的差别。以“大丈夫”一词为例,中文里,它指的是身强体壮,而且胸怀宽大的男子。在日语里,它的意思却是不要紧,没关系。当一位司机行进时听到“已经变红了”,他会以为是交通标识的红灯,而一位证券交易人员听到这话会兴奋不已,他肯定以为股票涨了。文化中语义的差异是中文歇后语具有不可译性的另一个原因。以“秤砣砸核桃——看他硬到几时”这句歇后语为例,“硬”一词在英语不是“hard”的意思,而是“persistent”的意思,即表示某人很执着,甚至很固执。而且在中文里“秤砣”和“核桃”可以进行比较,用来比喻坚硬的事物,或某种状态。而在英语里,通常用“钻石”比喻坚硬无比的事物。文化的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有时中文歇后语的不可译性并不是单独由上述中的某个因素起作用,有时它们是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判断究竟哪一因素是主要的翻译障碍。因此,对于中文歇后语,我们根本无法把中文与其它语言建立起联系。
  5、结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跨文化交际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也应运而生,人们开始着眼于具有地域特点的领域的翻译,如习语,双关语等。提出了很多有益的理论和方法。然而,很少有人把注意力投入在中文歇后语的翻译上。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因素中的标识,语音,规则和语义,得出的结论是中文歇后语是不可译的。困难并不在于翻译中文歇后语中出现或隐含的事物或概念,而是解释不同的文化。因此,翻译中文歇后语时,根本任务是解释源语言和目标语所反应的文化的深层结构。而文化的深层结构反应的是人们的感觉,非常抽象,很难描述。同时,它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赖以存在的土壤,也是人们创造新文化的基础。
  
  References
  〔1〕Larry A., Rechard,E.P & Lisa, A. S.(2000).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Guillaume Jacques Leide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 (March,2006). Université de Paris V René Descartes – CRLAO
  〔3〕胡壮麟.(2001).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http://www.zhengjicn.com/25.htm
  〔5〕http://baike.baidu.com/view/645048.htm
其他文献
<正> 隋末唐初,颜师古为一百卷《汉书》所作的音注,不仅在史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汉语音韵史的研究也很有价值。颜师古,字籕,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12-02    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最强大的生命力所在。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服务”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或者说“服务”的价值观变得越来越淡化了。因此,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关键词
结合泰赣高速公路和交通事故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从设计、养护、安全管理等多角度、多方面分析了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