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的变异》一课的总体学习目标是认识变异的各种类型,并以此来理解生物的本质。但是学生真实的生活与抽象的微观概念如基因、分子等有一段距离,很难达到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进一步激发起他们探究生命科学的兴趣。
一、备战——课前武装、适当准备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现在的课堂正因为教学思想及教育方式的改变而逐渐灵动起来,更多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需求。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瞧!学生听得多专注、看得多入神,仿佛各种奇特的生物变异就发生在他们周围。此时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对变异有了自己的理解,产生初步的了解。
多媒体进入课堂,一改过去“一本书 一张嘴 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投入。没有学习兴趣,学生不会积极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就会学而不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生物的变异”有了新的认识,深刻地记住了这些内容,从而为科学解释变异的本质埋下伏笔。
二、合作——小组合作、协同表现
协作小组内的同学开始合作,共同从基因突变的一个典型的病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入手。通过大家讨论后,以一个学生讲解,老师补充的方式将这个病例分析透彻,自然地引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从这个情况入手,提出问题:还有其他的情况吗?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利用课前做好的两个flash,演示其他的两种情况。这样就水到渠成,推出了基因突变的概念。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学生,教师提出三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这三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对等性,要有共同的活动和相互交往的技能和意识。总之,只要搭配得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有了这样的合作平台,就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小组活动才能生动有效地开展下去。
三、互评——展示成果,交互评价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也是课程的评价对象。利用多媒体进行评价,从更多的层面肯定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其他领域的社会实践与团队合作中的价值达到最大化,从而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得到协调发展。
四、小结——并非结束的小结
“人类对生物变异的认识已经深入到了分子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一天人类可以驾驭基因,造出生命奇迹,这对于人类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下面一起讨论两个话题:第一,如果给你二十只金鱼,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基因突变的研究,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第二,人类在认识基因之后还可以有哪些突破?”
课堂小结并不是一节课的结束,而是一堂课的延申。课堂的40分钟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小部分,是浓缩的过程。真正的学习研究是在课外进行的,研究生物的变异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从这一点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学习资源,把课堂延申到课外,让学生在体验中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在表现中丰富学识,提高能力。
五、要求——合作学习的目的
学会研读,学会批注。研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研读课本,研读问题,研读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能在研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圈划、批注在相应的地方,以备交流。
学会概括,学会联系。即要求对研读过的材料既能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又能抓住要点和问题,然后能用简练、精彩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为组内或组际交流做好准备。概括总结时,要注意联系有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要学会整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方法和技能。
学会表达,学会研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与同伴相互交流研讨问题,既是人与人交流、互动的基础,又是个人素质与能力的主要标志。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每个成员的表达要声音洪亮,语言流畅,清楚简练,要勇于就自己的见解与同伴、同学、老师交流、探讨,以求达成共识。
学会倾听,学会评赏。善于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的讲解、要求、问题、评析,倾听小组的分工要求和同学的发言交流。同时,要学会客观地评赏同学发言的内容与技巧,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学会质疑,学会答辩。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会质疑,敢于质疑是良好思维品质的表现,要敢于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课本质疑,向专家质疑。还要学会面对质疑善于答辩,善于自圆其说,要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相互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现在我们仍主要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而实际上,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一些远期的效果都无法通过分数反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它的评价标准应与传统教学有所区别,这是我们今后在实践中应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兰.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J].课程
一、备战——课前武装、适当准备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现在的课堂正因为教学思想及教育方式的改变而逐渐灵动起来,更多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和需求。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瞧!学生听得多专注、看得多入神,仿佛各种奇特的生物变异就发生在他们周围。此时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对变异有了自己的理解,产生初步的了解。
多媒体进入课堂,一改过去“一本书 一张嘴 一支粉笔”的单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投入。没有学习兴趣,学生不会积极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就会学而不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生物的变异”有了新的认识,深刻地记住了这些内容,从而为科学解释变异的本质埋下伏笔。
二、合作——小组合作、协同表现
协作小组内的同学开始合作,共同从基因突变的一个典型的病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入手。通过大家讨论后,以一个学生讲解,老师补充的方式将这个病例分析透彻,自然地引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从这个情况入手,提出问题:还有其他的情况吗?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利用课前做好的两个flash,演示其他的两种情况。这样就水到渠成,推出了基因突变的概念。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学生,教师提出三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这三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对等性,要有共同的活动和相互交往的技能和意识。总之,只要搭配得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有了这样的合作平台,就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小组活动才能生动有效地开展下去。
三、互评——展示成果,交互评价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也是课程的评价对象。利用多媒体进行评价,从更多的层面肯定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其他领域的社会实践与团队合作中的价值达到最大化,从而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得到协调发展。
四、小结——并非结束的小结
“人类对生物变异的认识已经深入到了分子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一天人类可以驾驭基因,造出生命奇迹,这对于人类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下面一起讨论两个话题:第一,如果给你二十只金鱼,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基因突变的研究,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第二,人类在认识基因之后还可以有哪些突破?”
课堂小结并不是一节课的结束,而是一堂课的延申。课堂的40分钟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小部分,是浓缩的过程。真正的学习研究是在课外进行的,研究生物的变异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从这一点看,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各种学习资源,把课堂延申到课外,让学生在体验中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在表现中丰富学识,提高能力。
五、要求——合作学习的目的
学会研读,学会批注。研读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研读课本,研读问题,研读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能在研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圈划、批注在相应的地方,以备交流。
学会概括,学会联系。即要求对研读过的材料既能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又能抓住要点和问题,然后能用简练、精彩的语言进行概括总结,为组内或组际交流做好准备。概括总结时,要注意联系有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要学会整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方法和技能。
学会表达,学会研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与同伴相互交流研讨问题,既是人与人交流、互动的基础,又是个人素质与能力的主要标志。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每个成员的表达要声音洪亮,语言流畅,清楚简练,要勇于就自己的见解与同伴、同学、老师交流、探讨,以求达成共识。
学会倾听,学会评赏。善于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的讲解、要求、问题、评析,倾听小组的分工要求和同学的发言交流。同时,要学会客观地评赏同学发言的内容与技巧,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学会质疑,学会答辩。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会质疑,敢于质疑是良好思维品质的表现,要敢于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课本质疑,向专家质疑。还要学会面对质疑善于答辩,善于自圆其说,要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相互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现在我们仍主要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而实际上,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一些远期的效果都无法通过分数反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它的评价标准应与传统教学有所区别,这是我们今后在实践中应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兰.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J].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