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读书,我欣赏一种说法:读书的意义在于“看见”。读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它像开启了“天眼”,让人在平淡琐碎的日子中,看见万物的表象之下,思想的托持之上,有暗流涌动。我喜欢这种思维行走的自由,如同呼吸。
安居不用架高堂,遍览良书意趣长。宋人黄庭坚把读书的好处看得特别直观:“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就是“相由心生”的意思。有了书的滋养,心灵安宁的人,气质就会恬淡;睿智活泛的人,样貌更加灵秀;言辞文雅的人,齿间一定生莲。百变人生,是要在书香里浸润过的。
归结自己的读书之趣,是从选择开始。大儒曾国藩以“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为调适之论。当浮躁不能平息时,我就学他去读经书让自己沉静,郁闷时看些史书来提振精神。在书海里寻找解疑答惑的捷径,寻找心灵共鸣的交集,或是去发现新的思维角度,或是在豁然开朗中顿悟。
慢慢地,选择开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在繁杂琐事中选择克己耐心,遇困难矛盾时选择转换思路,多宽宥而不忧怨,尽人力而不偏执。闲暇时,捧上一本贾平凹的小说,品读文中的“筋骨和气势”,或是细细体会王国维的“有境界自有高格名句”之说,或是感受一番林徽因诗书里的灵动与聪睿。我把这些佳作当作迷乱里的超拔,当作一种浪里淘沙不沉没的选择,这时心中就会充溢一股坦荡之气,而少有忧思欲念杂陈的“戚戚”之感了。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籍,在家里俨然成了最亲密的朋友。一些购书计划每年在慢慢更迭:人物传记、文学期刊、年选本,给女儿的环球科学、新概念小说和漫画,还有老公的军事地理杂志。在饭桌上,睡觉前,或是星期天,一家三口天南地北闲聊,自有不同的关注视角和思维方式。
现在我又有了新的阅读方式——订阅一些微信公众号。有关时事、深度解读、流行风尚、教育医疗保健等等,以一种快捷的浅阅读攫取更多新鲜的信息。网上的各种电子书库如同微缩的图书馆,另外有声读物也能有效利用零散时间阅读,在通勤车上听有声小说,在声音的环绕里很有真切的画面感,《双城记》《荆棘鸟》等小说就是这样“读”完的。
全民读书时代,信息早已全方位多媒体化和碎片化,现代人的差距不再是经济上的强弱之别,而是如何处理信息的选择和使用。要想不被飞速的时代疏离,我们就要不断“刷新”自己。女人若要美,一身的书卷气是最优雅的气质;女人如爱香,弥漫的书香是世上最名贵的香水。心态年轻,头脑活跃,是让人青春永驻的秘密。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我喜欢读书,最初是源于对世界的好奇,想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我在一本《PS从入门到精通》的书里,发现了“新世界”。从一个个简单的操作学起,我逐渐掌握了抠图、晕染、蒙版变换,看着神奇的特效在自己手中“绽放”,喜悦无以言表。我学习封面制作,了解印刷知识,为公司文集进行了装帧设计。
因为爱好文学,我自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带着女儿一起读书、写日记。她小学毕业时,一本由我俩合作编写、排版设计,记录了她成长历程的《张开翅膀》一书印刷成册,共五万字。作为生活点滴的见证,这本书是我送给女儿值得珍藏一生的礼物。
后来书再看得多了,浮思翩翩、心意满漾的时候,我拿起笔,把所思所感作结成文,印成铅字发表,并获得了更多向外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学以致用”带给我的乐趣,就像莲开的欢喜,在诗情快意中留下了独特的芬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阅读,是提升精神世界的活水之源。林语堂先生把找到“文学上的爱人”作为一件幸事,想必卿知我心,幸甚懂得吧。
当深爱的父亲因病离我而去,无力感和悲伤使我每晚都在阴郁的梦中醒来。这期间我读到了美国作家阿图·葛文德写的《最好的告别》,他所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这本书的温暖和理性,缓释了缠绕在我心头的痛楚。我给父亲住院时照顾了他两个多月的医生护士写了感谢信,目睹生命的消逝,我更懂感恩和珍惜,重生之感也在心底如新芽萌发。
阅读给我带来的,还有丰盈的感受力和深层的敏感度。从读书延伸出的思考,不再只是我床头案前的消遣,逐渐形成一种个人幸福感之外的感知,像一棵树舒展的根系伸向宽广的土地,让我开始更多地关注他人和社会。
我在鄂温克旗居住已二十余年,在华能伊敏煤电公司从事环境监测工作,一直引以为傲的,是伊敏模式已成为全国公认的循环经济样本。但在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这种自豪感增添了一份沉重的意味。在大时代的变迁里,雾霾只是其中的一种警示。谁都不能置身事外,为了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每个人,为了未来,谁都有责任推动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
在一年一度的两会提案上,各行业的女性表达着对平等和独立的诉求,对改善社会状况提出知性见解和建议,让我非常钦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去,信息渠道多元化,让女人有了更多参与和互动的机会。很多女性正从“我”出发,从自己做起,自觉使用环保垃圾袋,休息日照顾孤老,为偏远地区捐助钱物……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参与支持公益、环保事业,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
很庆幸,生活在這样一个包容、平衡和不断改善的社会中。作为投身其中的人们,不仅在努力提高文化素养,而且渐渐懂得了“经世致用”,是培养一种更高品质的幸福力。
秋日吟边书传香,弟兄杯酒到虞唐。有书的日子依然还会有琐碎,但“学”与“思”让我们有了选择,选择积极和快乐,选择意义——这也正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对她的孩子所说的“读书的意义”。
阅读改变着我的状态,让我从一朵花开看到生长的美丽,从平凡中找到不一样的自我,从懦弱稚嫩走向成熟担当,从沉寂中走向广袤的新天地。我很喜欢杨澜在“天下女人”国际论坛上说过的一句话:“幸福不是没有痛苦,是学会和痛苦相识、友好地相处,也是在不断地动态平衡、不断发展的。”其中这种相处的能力至关重要,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积淀更丰厚的文化思想底蕴。
读书,让平面的生活变得多维,让心中的世界有了纵深。未来的日子还会有风雨,但有书籍为伴,一路花香弥漫,我会一直笃定地前行。
责任编辑 王冬海
安居不用架高堂,遍览良书意趣长。宋人黄庭坚把读书的好处看得特别直观:“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就是“相由心生”的意思。有了书的滋养,心灵安宁的人,气质就会恬淡;睿智活泛的人,样貌更加灵秀;言辞文雅的人,齿间一定生莲。百变人生,是要在书香里浸润过的。
归结自己的读书之趣,是从选择开始。大儒曾国藩以“有酒学仙,无酒学佛;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为调适之论。当浮躁不能平息时,我就学他去读经书让自己沉静,郁闷时看些史书来提振精神。在书海里寻找解疑答惑的捷径,寻找心灵共鸣的交集,或是去发现新的思维角度,或是在豁然开朗中顿悟。
慢慢地,选择开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在繁杂琐事中选择克己耐心,遇困难矛盾时选择转换思路,多宽宥而不忧怨,尽人力而不偏执。闲暇时,捧上一本贾平凹的小说,品读文中的“筋骨和气势”,或是细细体会王国维的“有境界自有高格名句”之说,或是感受一番林徽因诗书里的灵动与聪睿。我把这些佳作当作迷乱里的超拔,当作一种浪里淘沙不沉没的选择,这时心中就会充溢一股坦荡之气,而少有忧思欲念杂陈的“戚戚”之感了。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籍,在家里俨然成了最亲密的朋友。一些购书计划每年在慢慢更迭:人物传记、文学期刊、年选本,给女儿的环球科学、新概念小说和漫画,还有老公的军事地理杂志。在饭桌上,睡觉前,或是星期天,一家三口天南地北闲聊,自有不同的关注视角和思维方式。
现在我又有了新的阅读方式——订阅一些微信公众号。有关时事、深度解读、流行风尚、教育医疗保健等等,以一种快捷的浅阅读攫取更多新鲜的信息。网上的各种电子书库如同微缩的图书馆,另外有声读物也能有效利用零散时间阅读,在通勤车上听有声小说,在声音的环绕里很有真切的画面感,《双城记》《荆棘鸟》等小说就是这样“读”完的。
全民读书时代,信息早已全方位多媒体化和碎片化,现代人的差距不再是经济上的强弱之别,而是如何处理信息的选择和使用。要想不被飞速的时代疏离,我们就要不断“刷新”自己。女人若要美,一身的书卷气是最优雅的气质;女人如爱香,弥漫的书香是世上最名贵的香水。心态年轻,头脑活跃,是让人青春永驻的秘密。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我喜欢读书,最初是源于对世界的好奇,想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我在一本《PS从入门到精通》的书里,发现了“新世界”。从一个个简单的操作学起,我逐渐掌握了抠图、晕染、蒙版变换,看着神奇的特效在自己手中“绽放”,喜悦无以言表。我学习封面制作,了解印刷知识,为公司文集进行了装帧设计。
因为爱好文学,我自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带着女儿一起读书、写日记。她小学毕业时,一本由我俩合作编写、排版设计,记录了她成长历程的《张开翅膀》一书印刷成册,共五万字。作为生活点滴的见证,这本书是我送给女儿值得珍藏一生的礼物。
后来书再看得多了,浮思翩翩、心意满漾的时候,我拿起笔,把所思所感作结成文,印成铅字发表,并获得了更多向外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学以致用”带给我的乐趣,就像莲开的欢喜,在诗情快意中留下了独特的芬芳。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阅读,是提升精神世界的活水之源。林语堂先生把找到“文学上的爱人”作为一件幸事,想必卿知我心,幸甚懂得吧。
当深爱的父亲因病离我而去,无力感和悲伤使我每晚都在阴郁的梦中醒来。这期间我读到了美国作家阿图·葛文德写的《最好的告别》,他所关注的是医疗的局限以及人的尊严,这本书的温暖和理性,缓释了缠绕在我心头的痛楚。我给父亲住院时照顾了他两个多月的医生护士写了感谢信,目睹生命的消逝,我更懂感恩和珍惜,重生之感也在心底如新芽萌发。
阅读给我带来的,还有丰盈的感受力和深层的敏感度。从读书延伸出的思考,不再只是我床头案前的消遣,逐渐形成一种个人幸福感之外的感知,像一棵树舒展的根系伸向宽广的土地,让我开始更多地关注他人和社会。
我在鄂温克旗居住已二十余年,在华能伊敏煤电公司从事环境监测工作,一直引以为傲的,是伊敏模式已成为全国公认的循环经济样本。但在看了柴静的《穹顶之下》,这种自豪感增添了一份沉重的意味。在大时代的变迁里,雾霾只是其中的一种警示。谁都不能置身事外,为了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每个人,为了未来,谁都有责任推动社会的良性健康发展。
在一年一度的两会提案上,各行业的女性表达着对平等和独立的诉求,对改善社会状况提出知性见解和建议,让我非常钦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去,信息渠道多元化,让女人有了更多参与和互动的机会。很多女性正从“我”出发,从自己做起,自觉使用环保垃圾袋,休息日照顾孤老,为偏远地区捐助钱物……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参与支持公益、环保事业,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
很庆幸,生活在這样一个包容、平衡和不断改善的社会中。作为投身其中的人们,不仅在努力提高文化素养,而且渐渐懂得了“经世致用”,是培养一种更高品质的幸福力。
秋日吟边书传香,弟兄杯酒到虞唐。有书的日子依然还会有琐碎,但“学”与“思”让我们有了选择,选择积极和快乐,选择意义——这也正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对她的孩子所说的“读书的意义”。
阅读改变着我的状态,让我从一朵花开看到生长的美丽,从平凡中找到不一样的自我,从懦弱稚嫩走向成熟担当,从沉寂中走向广袤的新天地。我很喜欢杨澜在“天下女人”国际论坛上说过的一句话:“幸福不是没有痛苦,是学会和痛苦相识、友好地相处,也是在不断地动态平衡、不断发展的。”其中这种相处的能力至关重要,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积淀更丰厚的文化思想底蕴。
读书,让平面的生活变得多维,让心中的世界有了纵深。未来的日子还会有风雨,但有书籍为伴,一路花香弥漫,我会一直笃定地前行。
责任编辑 王冬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