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读是本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ha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是语文课的根本特征,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将课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读课文,才能感知教材内容,才能掌握文章的特点。诵读法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诵读是艺术,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形于色,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然眼前,形成立体的形象,让学生便于多方面感知教材内容,多角度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汉语的音乐性很强,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这些特点决定了汉语教学必须以诵读为主,诵读法是几千年来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文学大师和教育专家们多有关于学语文必须坚持读的至理名言,广大语文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也无不深刻体会:
  一、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实践证明,语言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律规则,而是靠语感能力。只有提高语感能力,语言的直觉思维能力才会形成;才会具有判断语言优劣的理性思维。只有反复诵读,熟悉了优秀文章的词汇和词语搭配,熟悉了其句子格式和语言的格调,学生才能够感悟、培养、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
  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必须依靠对课文的正确诵读。千百遍地正确诵读课文,可促使学生形成用普通话表述的习惯,自觉地清除方言带来的影响。
  三、语言教学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自古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课文内容只能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才能逐渐体会得准,体会得深,体会得透。
  四、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反复诵读典范文章,“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境皆若出于吾之心。”反复咏诵,对于文章的建构、层次就会直觉增强,胸中就会有格局,脑中就会有借鉴,品味就会有优劣,下笔就会有章法,语词就会有韵味。
  五、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诵读是一门艺术,正确的良好的诵读能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将读者带入语境之中,同文章中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可以尽情享受语言文字的美妙,激起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强烈欲望,生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具体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试读课文,初步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篇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试读,要求学生在试读过程中掌握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梗概,让学生对课文脉络获得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诵读打下基础,铺平道路。
  二、教师给学生精心范读,为学生排除试读中发现的疑难
  教师的范读必须富有激情。教师的激情范读应注意从声音的轻重、速度、停顿的长短、韵律节奏的变化等入手,将视觉文字转化为听觉的有声语言,使课文内容渗透在音韵美感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范读必须准确,有音韵美,既朗朗上口,又愉悦于耳。教师范读必须音韵规范,为学生诵读作好样榜。通过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完全排除不认识的生字,体会到所发现的新词含义,领悟到诵读的音韵规则,激起学生美的联想,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
  三、引导学生细读,使学生渗透对课文的理解
  细读,就是要求引导学生边读边议,边读边思,在读中找问题,在读中找答案,并用自己的思考和语言去回答自己所发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细读,使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摸准文中所写事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及表达文章中心等的关键语句和段落,为进一步诵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精读,使学生进一步品赏到文章的精华
  精读是最高级的诵读,学生通过精读,反复吟咏揣摩,反复咀嚼品味,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达到深刻地品评文章语言的美感,欣赏文章的精华。学生精读,教师必须注意引导。教师引导可采用引读和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引代讲,寓讲于读,读中求悟,引、读、悟融为一体。引读时可采用提示、提句、插叙、添词等方法,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朗读时可采用群读、单读、演读、省词读、添词读、变式读,应视内容灵活运用。通过精读,使学生在品评欣赏中,思想情感和语言技巧得以升华。
  总之,中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坚持以读为本,使语文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以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沉浸在美感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组稿编辑:田传诰】
  (作者单位:416714湖南省永顺县小溪乡中心完全小学)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切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也就是说开讲前三分钟,老师切入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研究语文课堂的切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每一节课前老师都应该根据本课内容的要求采取恰当的形式。近年来,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课堂切入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朗读切入法    例如,上《安塞腰鼓》一课时,如果没有亲眼看过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不仅是识字写字、遣词造句、构思立意、谋篇布局的过程,更是观察、思考、想象、评价等能力的训练过程。因而,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也始终是令语文教师很苦恼的事情。  俗语道:对“症”下药乃治病“良方”。学生作文表现出来的“症状”归结起来有以下四点:第一、思路短缺,无从下笔;第二、题材陈旧,立意不深;第三、语言平淡,缺乏文采;第四、
期刊
【摘要】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指数得到提升。  【关键词】快乐 至纯至美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
期刊
教学条件十分落后的偏僻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很艰巨。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努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根本保证。我校地处革命老区,是一所偏僻的乡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在长期的偏僻乡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本人深刻地体会到:只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牢牢地把握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紧紧扣住一个“思”字,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学
期刊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时代的到来,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数学已不再是单纯的辅助性工具,它已经成为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性的思想和方法。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素质已成为每个现代公民所必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使学生由学数学到喜欢数学,由喜欢数学到运用数学、探究数学,真正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我们既要加强基础性的学习,又要提高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不再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本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就培养学生的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教育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
期刊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不愿意学,对学习语文缺乏兴趣和动力,老师教起来索然无味的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搞好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的有力保障。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各种习惯逐渐形成,但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可塑性强,矫正空间大的特点,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
期刊
英语写作在高考命题中对学生是相对较难的部分,高中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在高考中如何得心应手地写出好作文呢?我觉得首先要解决好以下这三个问题。    一、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第一、要加强词汇、语法、句型教学及操练。要打好语言能力基础,词汇量是写作的基本建筑材料之一。得心应手地遣词造句,对于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风格特点具有重要的作用。词汇量不足或掌握得不好,都会给写作带来困难。因而,在进行词汇
期刊
高中生无论从生理、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值得好好思索。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求自己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其次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不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