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茶园的病虫害控制应以生态学思想作为指导,采取多种措施。基于此,从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平衡,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采用物理防治措施,有限制使用低残留、低毒、高效的农药品种等方面深入探讨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六合区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94-02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树冠茂盛郁闭,茶园小气候环境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由于化学农药的盲目滥用致使病虫害防控因子造成破坏,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病虫害种群容易迅速发展并暴发成灾。病虫害的爆发又必须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形成了化学防治-生物种群破坏-病虫爆发-化学防治的恶性循环,茶园生态系统难以得到恢复。多次、大量的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破坏了茶园生态系统,而且导致茶叶农残超标。2012年立顿等几大品牌茶叶农残问题引起了社会对茶叶质量安全的极大关注,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绿色、安全成为茶园病虫害防治的前提要求。
六合区现有茶园面积基本稳定在0.11万hm2,开采面积大约0.1万hm2;全区无性系茶园面积达0.06万hm2。2015年春季干毛茶总产量77.2t,同比增6.6%;总产值约3 900万元,同比增13%。2016年我区春季干毛茶总产量79.5t,同比增3%;总产值约4 100万元,同比增5.1%。其中无公害茶叶基地5个,面积0.03万hm2,绿色茶叶基地2个,面积53.33万hm2,有机茶叶基地5个,面积24hm2。主要茶叶生产企业12家,其中有QS认证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品牌3个;超过50%数茶叶制作实现机械化,拥有鲜叶分极机、杀青机、揉捻机、精揉机、理条机、全自动烘干机等先进的清洁化加工生产线。拥有“华平”、“极目”等一批知名茶叶品牌,“华平”牌雨花茶连续多次获得江苏省“陆羽杯”名特茶评比特等奖。
茶园大部分分布于丘陵山区,以生产名优绿茶为主,生态环境及生产结构等因素导致我区茶园容易发生绿盲蝽、黑刺粉虱、假眼小绿叶蝉和茶尺蠖等多种害虫,病害情况较少发生。茶园害虫危害严重的茶园年产量可减少20%以上,茶园效益降低30%以上,因此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是我区茶树植保工作的重点。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高毒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病虫防治技术,能在确保作物安全生产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随着诱虫色板、信息素、诱虫灯、低毒低残留农药等技术的应用推广,我区部分茶园已逐步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先就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以达到在全区全面推广的目的。
1 无公害茶园主要害虫发生危害规律调查研究
2013-2014年通过对江苏地区茶园有害生物种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茶树害虫、害螨种类共112种、茶树病害种类共12种、茶园鼠类1种、茶园杂草共21种,其中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和绿盲蝽等。明确了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和绿盲蝽的发生时间、种群发生情况和发生动态、危害方式,为我区主要虫害的种群监测及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2 农业防控技术研究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与茶园管理技术,乌牛早,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福大、福鼎、浙农117、浙农139等。通过品种选用和搭配、合理间作、合理采剪、科学施肥、茶园深耕等多种农业技术综合进行茶园害虫防治研究,总结了一套适合我省茶园害虫农业防控技术体系。
3 物农药的防治技术研究
生物农药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茶树是多年生常绿作物,茶园生态条件稳定,有益生物资源丰富,有益生物是茶园生态系统中除茶树、有害生物外的又一个营养级。有益生物具有特异性强、不污染环境的特点,是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方法。
2014年7月开展物农药苦参碱和茶蝉净对茶园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0.3%苦参碱的1 000和1 200倍稀释液防治假眼小绿叶蝉10d后虫口校正减退率分别为86.02%和83.61%;茶蝉净500倍(下转96页)(上接94页)稀释液防治假眼小绿叶蝉10d后虫口校正减退率为75.73%。苦参碱的防治效果优于茶蝉净,新型生物农药茶蝉净仍需改良优化。
4 物理防治技术研究
物理诱控技术以杀虫灯诱杀、色板诱虫应用最为广泛。目前茶园中主要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对鳞翅目害虫进行诱杀。同时虫体和植物体反射光谱或反射图样是许多昆虫寻觅配偶、食物和选择栖境的重要信号,有时非生物的光信号也能引起的昆虫的趋向反应,利用昆虫对物体色彩的趋性制作粘虫色板,对昆虫实施监测和诱捕的方法叫做色板诱虫法。目前应用广泛的为黄板、蓝板和信息素板,这些色板可诱杀假眼小绿叶蝉、蓟马、黑翅粉虱、白粉虱、茶蚜等茶园害虫。将色板直接悬挂于田间,根据诱集的害虫数量,不但可监测假眼小绿叶蝉、绿盲蝽、黑刺粉虱等害虫种群的发生动态,还可有效防治茶园害虫。
4.1 黄板诱杀假眼小绿叶蝉技术(1)1a防治2次,5月(最好是修剪之后)、9月;(2)5月初于春茶修剪后及时悬挂黄板,诱杀成虫,黄板悬挂于修剪茶枝上。修剪时尽量清理茶行边幼嫩茶枝,杜绝假眼小绿叶蝉取食来源。(3)9月将黄板放置于茶丛中,黄板顶端与茶棚面齐平(假眼小绿叶蝉主要于茶丛中活动),减少越冬成虫数量。(4)每hm2用量375~450块黄板。
4.2 黄板诱杀黑刺粉虱技术 2015年4月通过黄板诱杀黑刺粉虱田间试验,提出每年于4月中旬黑翅粉虱爆发前悬挂黄板。黄板下缘靠近茶蓬,不高出蓬面10cm(黑翅粉虱、白粉虱于茶蓬上面活动),根据茶蓬宽度采用高20~25cm、宽35~45cm黄板,每hm2用量375~450块黄板。 4.3 黄板诱杀绿盲蝽技术 2015年9月-12月通过进行黄板对茶园末代绿盲蝽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的影响提出,秋季黄板诱杀绿盲蝽技术。在10月末至11月初绿盲蝽开始从茶园周边杂草迁入茶园时,在茶园周围悬挂黄板,通过减少茶园绿盲蝽越冬种群的数量的方式防治绿盲蝽。每hm2用量300块黄板,高于茶蓬面15cm。
4.4 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研究 本项目2015年通过对不同类型诱虫灯诱捕器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密度影响及其对假眼小绿叶蝉和其他茶园昆虫的引诱能力调查,筛选适宜型的杀虫灯。结果表明,冷阴极全广谱太阳能灭虫器对于假眼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蛾等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可在全区推广。
5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目前,化学农药仍然是茶树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病虫暴发时期化学防治尤为重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不排除使用化学农药,而是强调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化学防治法是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及使用量为目标,同时注重农药的品种及使用方法。然而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会使病原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所以新农药在使用时应注意轮换用药,不能长时间在同一地区内使用同一种农药,单一品种1a一般使用不超过3次,通过合理的轮换用药从而降低病原菌和害虫的选择性压力、延缓病原菌和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2015年7月引进了帕力特、凯恩、阿立卡、吡蚜酮等低残留、低水溶性新农药。同时进行假眼小绿叶蝉和的田间试验,凯恩、阿立卡、帕力特防治小绿叶蝉;凯恩和帕力特的防治茶跗线螨效果均在80%以上,可在我区全面推广。
6 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初步明确全区茶园虫害发生及危害规律,并通过进行黄板诱杀、生物农药防治、低残低水溶性农药的田间试验,结合农业防治技术,集成无公害茶园绿色防控技术规程1套。2014年至2015年在全区建立技术示范基地66.67hm2。通过示范表明,本项技术能降低茶园农药使用次数3次,降低成本3 750元/hm2,增加效益12 090元/hm2,能有效提高茶园生产效益,优化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肖渊.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15(7):76-78.
[2] 谢敏,柯文.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11,20(4):112-114.
[3] 谢国辉.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7):131-135.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六合区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4-0094-02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树冠茂盛郁闭,茶园小气候环境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由于化学农药的盲目滥用致使病虫害防控因子造成破坏,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病虫害种群容易迅速发展并暴发成灾。病虫害的爆发又必须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形成了化学防治-生物种群破坏-病虫爆发-化学防治的恶性循环,茶园生态系统难以得到恢复。多次、大量的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破坏了茶园生态系统,而且导致茶叶农残超标。2012年立顿等几大品牌茶叶农残问题引起了社会对茶叶质量安全的极大关注,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绿色、安全成为茶园病虫害防治的前提要求。
六合区现有茶园面积基本稳定在0.11万hm2,开采面积大约0.1万hm2;全区无性系茶园面积达0.06万hm2。2015年春季干毛茶总产量77.2t,同比增6.6%;总产值约3 900万元,同比增13%。2016年我区春季干毛茶总产量79.5t,同比增3%;总产值约4 100万元,同比增5.1%。其中无公害茶叶基地5个,面积0.03万hm2,绿色茶叶基地2个,面积53.33万hm2,有机茶叶基地5个,面积24hm2。主要茶叶生产企业12家,其中有QS认证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和品牌3个;超过50%数茶叶制作实现机械化,拥有鲜叶分极机、杀青机、揉捻机、精揉机、理条机、全自动烘干机等先进的清洁化加工生产线。拥有“华平”、“极目”等一批知名茶叶品牌,“华平”牌雨花茶连续多次获得江苏省“陆羽杯”名特茶评比特等奖。
茶园大部分分布于丘陵山区,以生产名优绿茶为主,生态环境及生产结构等因素导致我区茶园容易发生绿盲蝽、黑刺粉虱、假眼小绿叶蝉和茶尺蠖等多种害虫,病害情况较少发生。茶园害虫危害严重的茶园年产量可减少20%以上,茶园效益降低30%以上,因此茶园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是我区茶树植保工作的重点。
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技术并限量使用高毒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病虫防治技术,能在确保作物安全生产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随着诱虫色板、信息素、诱虫灯、低毒低残留农药等技术的应用推广,我区部分茶园已逐步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先就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分析,以达到在全区全面推广的目的。
1 无公害茶园主要害虫发生危害规律调查研究
2013-2014年通过对江苏地区茶园有害生物种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茶树害虫、害螨种类共112种、茶树病害种类共12种、茶园鼠类1种、茶园杂草共21种,其中主要害虫为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和绿盲蝽等。明确了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和绿盲蝽的发生时间、种群发生情况和发生动态、危害方式,为我区主要虫害的种群监测及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2 农业防控技术研究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与茶园管理技术,乌牛早,龙井长叶,龙井43,迎霜,福大、福鼎、浙农117、浙农139等。通过品种选用和搭配、合理间作、合理采剪、科学施肥、茶园深耕等多种农业技术综合进行茶园害虫防治研究,总结了一套适合我省茶园害虫农业防控技术体系。
3 物农药的防治技术研究
生物农药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茶树是多年生常绿作物,茶园生态条件稳定,有益生物资源丰富,有益生物是茶园生态系统中除茶树、有害生物外的又一个营养级。有益生物具有特异性强、不污染环境的特点,是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方法。
2014年7月开展物农药苦参碱和茶蝉净对茶园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0.3%苦参碱的1 000和1 200倍稀释液防治假眼小绿叶蝉10d后虫口校正减退率分别为86.02%和83.61%;茶蝉净500倍(下转96页)(上接94页)稀释液防治假眼小绿叶蝉10d后虫口校正减退率为75.73%。苦参碱的防治效果优于茶蝉净,新型生物农药茶蝉净仍需改良优化。
4 物理防治技术研究
物理诱控技术以杀虫灯诱杀、色板诱虫应用最为广泛。目前茶园中主要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对鳞翅目害虫进行诱杀。同时虫体和植物体反射光谱或反射图样是许多昆虫寻觅配偶、食物和选择栖境的重要信号,有时非生物的光信号也能引起的昆虫的趋向反应,利用昆虫对物体色彩的趋性制作粘虫色板,对昆虫实施监测和诱捕的方法叫做色板诱虫法。目前应用广泛的为黄板、蓝板和信息素板,这些色板可诱杀假眼小绿叶蝉、蓟马、黑翅粉虱、白粉虱、茶蚜等茶园害虫。将色板直接悬挂于田间,根据诱集的害虫数量,不但可监测假眼小绿叶蝉、绿盲蝽、黑刺粉虱等害虫种群的发生动态,还可有效防治茶园害虫。
4.1 黄板诱杀假眼小绿叶蝉技术(1)1a防治2次,5月(最好是修剪之后)、9月;(2)5月初于春茶修剪后及时悬挂黄板,诱杀成虫,黄板悬挂于修剪茶枝上。修剪时尽量清理茶行边幼嫩茶枝,杜绝假眼小绿叶蝉取食来源。(3)9月将黄板放置于茶丛中,黄板顶端与茶棚面齐平(假眼小绿叶蝉主要于茶丛中活动),减少越冬成虫数量。(4)每hm2用量375~450块黄板。
4.2 黄板诱杀黑刺粉虱技术 2015年4月通过黄板诱杀黑刺粉虱田间试验,提出每年于4月中旬黑翅粉虱爆发前悬挂黄板。黄板下缘靠近茶蓬,不高出蓬面10cm(黑翅粉虱、白粉虱于茶蓬上面活动),根据茶蓬宽度采用高20~25cm、宽35~45cm黄板,每hm2用量375~450块黄板。 4.3 黄板诱杀绿盲蝽技术 2015年9月-12月通过进行黄板对茶园末代绿盲蝽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的影响提出,秋季黄板诱杀绿盲蝽技术。在10月末至11月初绿盲蝽开始从茶园周边杂草迁入茶园时,在茶园周围悬挂黄板,通过减少茶园绿盲蝽越冬种群的数量的方式防治绿盲蝽。每hm2用量300块黄板,高于茶蓬面15cm。
4.4 杀虫灯诱杀茶园害虫研究 本项目2015年通过对不同类型诱虫灯诱捕器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密度影响及其对假眼小绿叶蝉和其他茶园昆虫的引诱能力调查,筛选适宜型的杀虫灯。结果表明,冷阴极全广谱太阳能灭虫器对于假眼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蛾等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可在全区推广。
5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目前,化学农药仍然是茶树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病虫暴发时期化学防治尤为重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并不排除使用化学农药,而是强调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化学防治法是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及使用量为目标,同时注重农药的品种及使用方法。然而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会使病原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所以新农药在使用时应注意轮换用药,不能长时间在同一地区内使用同一种农药,单一品种1a一般使用不超过3次,通过合理的轮换用药从而降低病原菌和害虫的选择性压力、延缓病原菌和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2015年7月引进了帕力特、凯恩、阿立卡、吡蚜酮等低残留、低水溶性新农药。同时进行假眼小绿叶蝉和的田间试验,凯恩、阿立卡、帕力特防治小绿叶蝉;凯恩和帕力特的防治茶跗线螨效果均在80%以上,可在我区全面推广。
6 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初步明确全区茶园虫害发生及危害规律,并通过进行黄板诱杀、生物农药防治、低残低水溶性农药的田间试验,结合农业防治技术,集成无公害茶园绿色防控技术规程1套。2014年至2015年在全区建立技术示范基地66.67hm2。通过示范表明,本项技术能降低茶园农药使用次数3次,降低成本3 750元/hm2,增加效益12 090元/hm2,能有效提高茶园生产效益,优化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肖渊.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15(7):76-78.
[2] 谢敏,柯文.无公害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11,20(4):112-114.
[3] 谢国辉.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7):131-135.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