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推进,文化素养开始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被广大教师群体所重视。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并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积极的展开探究,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学环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不断得到熏陶。基于此,本文围绕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养展开探讨,以期小学数学教育能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文化素养;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无趣
根据多数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来看,数学教学课堂普遍存在多方面问题,其问题大体能够分为两种:第一种,便是数学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往往是单向的讲授教学内容,即教师讲写做,学生听抄看。学生在单方面且被动的学习中,很难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第二种,便是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数学教科书为中心,并不展开延展教学,使得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极大影响到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教科书作为数学科目的重要材料,通过多名教育工作者进行编制、修订,并出版,以此由学生进行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数学教科书具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即基础性,数学教科书内容近乎全部围绕基础数学知识点展开,且缺乏提高类的例题,并不具备挑战性,因此易于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大部分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所影响,往往会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能力与数式计算能力作为教学理念,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通常不会对数学的定义、定理、公式做出过多概念性讲解,只需要学生能够背熟即可,即便是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够通过机械性记忆记住数学公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运用。
对部分学生而言,数学教师所讲解的数学教学内容过于生硬,且难以理解,因此易于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课堂互动无合理性,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课堂互动在数学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通常都能够认识到课堂互动环节的重要性,因此大部分数学教师都能够在数学课堂中融入课堂互动,但教师若不能有效的发挥课堂互动的作用,便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不合理的课堂互动通常都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便是数学教师为了更好的管理课堂秩序,从而放弃课堂互动环节,在该部分数学教师来看,学生只需要安静的听讲,并接收数学教师所讲述的数学知识即可,因此并不需要课堂互动来改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数学教师由于过于注重课堂互动环节,最终使课堂互动的节奏被学生掌握,从而使数学课堂的秩序失去管理。
与此同时,大部分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数学教师看来,评价一名学生的标准,便是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与否,因此在数学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优等生与中等生身上,对于基础薄弱的后进生,数学教师往往只会偶尔的关注一下,便不会再过多重视。因此,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很难理解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无法理解、吸收数学知识,数学成绩也会随之下降,并不断的拉低班级的平均分数,与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若数学成绩长时间无法提高,数学教师便会更加忽视该部分学生,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以小学数学课堂为基础,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不同于学生日常讲述的话语,其包含着数学独有的魅力,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认识三角形》一课时,需要注意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不能够直接对学生阐述三角形的定义、定理以及公式,而是需要引导学生讲述其对三角形的认知[1]。数学教师通过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那些三角形,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生在结束讨论后,将结论反馈给数学教师,如乐器三角架、三角板等,数学教师在得到学生的反馈后展开下一阶段的教学,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三角形的特点,以此不断的引导学生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能力
數学教师在结束新教学内容的课程后,通常都会为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从而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巩固自身所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师布置针对性课后作业是非常必要的,但数学教师不能仅仅布置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还应当添加部分有综合性的例题,以此保障学生能够综合性的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例如: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使用计算器时,可以设计一些“意外”环节,如数学教师用作示范的计算器出现故障,数字“9”的按键失去使用功能,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更换计算器的情况下,通过计算器计算315÷9的结果。学生在此情况下,会自主的投入到课堂当中,并积极思考如何在不能够使用数字“9”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学生在进行思考时,会自然而然的以多种角度进行思考,并在最终得出315÷3÷3的计算方法[2]。
(三)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
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需要数学教师长期对其进行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将科学元素与人文元素、历史元素等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圆周率时,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展教学,如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运算过程事迹等,通过包含人文元素、历史元素的教学内容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眼界,并培养数学文化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改善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整合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张晓微.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文化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 2020.
[2]徐芸. 基于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