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中学化学教学中,往往更注重死记硬背与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改革中学化学课程的突破口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对于实现化学课程目标,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与理解误区
很多人就像是反对流行观念一样反对自主学习。事实上,人们之所以持反对意见是因为他们误解了自主学习的定义与内涵。最普遍的误解是,自主学习就是自学,不需要教师在旁边指导。自然,某些人通过自学的方式实现了很大的自主性,很多人则不是,因为自主学习不单单是(或者说不主要是)如何组织学习的问题。对自主学习持错误看法的人还认为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丧失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地位,放弃课堂的导向作用。这种看法有两个根源:一是认为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教师成为多余的角色。这种观点与前面列举的对自主学习的第一种错误认识有紧密联系。二是认为教师的干预会破坏学习者的自主性。
实际上,现今我们强调的自主学习指的是学习者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含三个方面,即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检查、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它并没有排除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意义
中学化学这门课程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内容庞杂,需要记忆的概念、知识点、公式等数量相当大。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都是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认真记录”的被动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只是被动记忆的过程。对于那些相对抽象的概念、化学公式,学生根本不能完全理解。这样的教学使得知识的传播过程变得枯燥、繁琐,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要想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主动学习,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发现化学所带来的另一
个多彩的世界。
三、在中学化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我学”是基于自身以外的要求,这种外部学习要求一般都来自于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外部压力强加在学生身上。只有在外部因素持续不断的引导与强化下,学生才能依据教师的“口令”学下去,一旦缺乏外部力量的压力,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学习任务与责任放下,交还给教师、家长等,因此这种他动的学习方式无法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相反,“我要学”则是基于学生自身的需求而产生的学习需求,与外界任何因素无关,它是来源于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将学习变成一种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一种压力、负担,而是一种提高、完善自身的体验,这种主体性的学习态度,是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的原始动力。
为了让学生形成“我要学”的风气,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运用生动的情境素材引入学习课题,设置学习软环境或交流讨论的平台,调节学习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情境素材可以是化学史实、故事、问题、实验,可以通过讲述、观看影像资料,进行实验等方法来创设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师生通过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指导方法,注重策略技巧
正如前面所论述的,自主性学习并不是将教师排斥在课堂之外。相反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相关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相关问题。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才可以慢慢地学会独立收集资料,根据自身的实际确立学习任务、重难点等,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的时候,不单是要用心上课、用手记笔记,最重要的是要用脑思考,关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与不同之处,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探究问题,不轻易接受已知的结论。
一个章节教学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章节知识分门别类,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网络。同时让学生把握好不同化学知识的不同学习方法。例如,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要注意联系相关的实验现象,了解不同元素化合物之间在制法、结构等方面的规律;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则要特别注意相关原理、概念的形成及应用等;对于化学实验,则要把握好每个实验的原理、目的、做法、仪器装置用法等,如果是定量性的化学实验,除了注意以上所说的,还要知道怎样分析实验的误差。
通过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反思其自身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怎样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强化指导,循序渐进
(1)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己动脑求知、主动探索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指导提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本中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进行预习。同时,还应教给学生写预习笔记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溶液》时,教师可以编写一个预习提纲:
a.什么是溶液?
b.溶液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c.溶液有哪些特征?
d.溶液是不是都没有颜色且透明的?
e.溶液中的溶剂是不是只能是水?
f.在实际生活中,溶液有哪些用途?
在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如果班上大部分的学生都遇到相同的难题,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提示,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完成预习任务。
(2)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讨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氧气的性质》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一边向学生演示实验,一边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与实验现象,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化学性质以及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个时候,重点是让学生从他们自身所观察到的现象一步步得出结论。在进行《氢气的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专注力,使学生基本掌握了研究物质及其性质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才可以让学生走向终身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是每个中学化学教师永不懈怠的追求。
(责任编辑 罗 艳)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与理解误区
很多人就像是反对流行观念一样反对自主学习。事实上,人们之所以持反对意见是因为他们误解了自主学习的定义与内涵。最普遍的误解是,自主学习就是自学,不需要教师在旁边指导。自然,某些人通过自学的方式实现了很大的自主性,很多人则不是,因为自主学习不单单是(或者说不主要是)如何组织学习的问题。对自主学习持错误看法的人还认为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丧失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地位,放弃课堂的导向作用。这种看法有两个根源:一是认为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教师成为多余的角色。这种观点与前面列举的对自主学习的第一种错误认识有紧密联系。二是认为教师的干预会破坏学习者的自主性。
实际上,现今我们强调的自主学习指的是学习者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含三个方面,即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检查、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它并没有排除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意义
中学化学这门课程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内容庞杂,需要记忆的概念、知识点、公式等数量相当大。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都是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认真记录”的被动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只是被动记忆的过程。对于那些相对抽象的概念、化学公式,学生根本不能完全理解。这样的教学使得知识的传播过程变得枯燥、繁琐,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要想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主动学习,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发现化学所带来的另一
个多彩的世界。
三、在中学化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要我学”是基于自身以外的要求,这种外部学习要求一般都来自于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压力,这些外部压力强加在学生身上。只有在外部因素持续不断的引导与强化下,学生才能依据教师的“口令”学下去,一旦缺乏外部力量的压力,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将学习任务与责任放下,交还给教师、家长等,因此这种他动的学习方式无法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相反,“我要学”则是基于学生自身的需求而产生的学习需求,与外界任何因素无关,它是来源于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将学习变成一种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一种压力、负担,而是一种提高、完善自身的体验,这种主体性的学习态度,是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的原始动力。
为了让学生形成“我要学”的风气,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运用生动的情境素材引入学习课题,设置学习软环境或交流讨论的平台,调节学习气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情境素材可以是化学史实、故事、问题、实验,可以通过讲述、观看影像资料,进行实验等方法来创设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师生通过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指导方法,注重策略技巧
正如前面所论述的,自主性学习并不是将教师排斥在课堂之外。相反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相关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相关问题。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才可以慢慢地学会独立收集资料,根据自身的实际确立学习任务、重难点等,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的时候,不单是要用心上课、用手记笔记,最重要的是要用脑思考,关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与不同之处,独立思考或与同学合作探究问题,不轻易接受已知的结论。
一个章节教学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章节知识分门别类,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网络。同时让学生把握好不同化学知识的不同学习方法。例如,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要注意联系相关的实验现象,了解不同元素化合物之间在制法、结构等方面的规律;对于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则要特别注意相关原理、概念的形成及应用等;对于化学实验,则要把握好每个实验的原理、目的、做法、仪器装置用法等,如果是定量性的化学实验,除了注意以上所说的,还要知道怎样分析实验的误差。
通过指导学生,引导学生反思其自身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怎样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强化指导,循序渐进
(1)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己动脑求知、主动探索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指导提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本中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进行预习。同时,还应教给学生写预习笔记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溶液》时,教师可以编写一个预习提纲:
a.什么是溶液?
b.溶液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c.溶液有哪些特征?
d.溶液是不是都没有颜色且透明的?
e.溶液中的溶剂是不是只能是水?
f.在实际生活中,溶液有哪些用途?
在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如果班上大部分的学生都遇到相同的难题,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提示,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完成预习任务。
(2)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讨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氧气的性质》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一边向学生演示实验,一边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与实验现象,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化学性质以及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个时候,重点是让学生从他们自身所观察到的现象一步步得出结论。在进行《氢气的性质》一节的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专注力,使学生基本掌握了研究物质及其性质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才可以让学生走向终身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是每个中学化学教师永不懈怠的追求。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