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以琼脂糖/壳聚糖共混凝胶为模型,研究壳聚糖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可能机理.方法 通过共混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壳聚糖含量的琼脂糖/壳聚糖共混凝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
【机 构】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深圳市生物医用材料及植入器械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琼脂糖/壳聚糖共混凝胶为模型,研究壳聚糖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可能机理.方法 通过共混法,制备出一系列不同壳聚糖含量的琼脂糖/壳聚糖共混凝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共混凝胶的化学基团,利用荧光素-4-异硫氰酸酯(FITC)标记法观察琼脂糖和壳聚糖之间的可共混性.通过Zeta电势测量共混凝胶的电荷,利用二喹啉甲酸(BCA)法分别测定胎牛血清(FBS)总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RSA)在共混凝胶上的吸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纤黏连蛋白(FN)在共混凝胶上的吸附.细胞实验以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MEC-1)为模型,通过观测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形态来评价共混凝胶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琼脂糖/壳聚糖共混凝胶含有壳聚糖特征性的化学基团.琼脂糖和壳聚糖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可共混性,壳聚糖的氨基基团在共混凝胶中呈均匀分布.在pH酸性条件下(pH 3.0)共混凝胶带有较强的正电荷,然而在pH中性条件下(pH 7.4)所有共混凝胶的Zeta电势均降低至0 mV附近.各组共混凝胶之间对FBS总蛋白以及BSA的吸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共混凝胶对FN的吸附却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壳聚糖含量的提高,共混凝胶的细胞相容性有明显改善,HMECs在壳聚糖含量较高的凝胶上表现出良好的黏附、铺展和增殖.结论 相对于血清中的其他蛋白,壳聚糖组分对FN存在优先吸附,从而能够促进细胞在共混凝胶表面的黏附铺展.与传统观点不同,本研究发现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与其所携带的正电荷无关.
其他文献
随着美剧《越狱》的热播,众多学者围绕它从不同角度和学科进行探讨,但是,《越狱》中所反映出的法治文化的精髓还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法治文化是在一个特定的治理理念和
制备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氧化钕纳米修饰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NO2-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NO2-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
建立了皮革及其制品中砷和锑的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方法,方法准确、灵敏,快速。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砷浓度在0.5~150 n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5,检出限为
铁是生命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大多数环境中铁是有限的资源.高效摄取铁是入侵属主的微生物生存和毒力的关键.许多致病细菌进化出一个特异的铁吸收系统,利用特定的外膜受体和用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以及准谐德拜模型研究了金红石TiO2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质.常温常压下所计算的晶格常数、体弹模量及其对压强的一阶导数与实验值和其
目的 探讨1 H-MRS评价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C57BL/6小鼠NSCs培养、扩增.12月龄的APP-PS1转基因AD小鼠30只随机数
采用界面聚合法在不同反应时间及温度下合成了聚联苯胺.利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初步探讨了反应时间及
采用B样条函数展开方法数值求解了氢分子离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计算了不同核间距时氢分子离子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能级,结果表明,将氨分子离子的核位置作为B样条函数的节点,
酸性介质下,KMnO4氧化阿魏酸产生化学发光,乙二醛对该体系有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阿魏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7~2.0×10-5mo
研究一类收益模糊的合作对策,这类对策联盟的模糊收益值可以用一个闭区间的形式来表示,本文定义了一个拓展的闭区间空间和一些闭区间线性运算算子,证明了这类对策的Shapley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