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死板、缺少激情的现象,该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作者从角色扮演、引导观察、启发学生思维、复述表达、渗透美育、创设情景、注重教法七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农村小学生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1.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教师应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代替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依赖感,不思进取。
1.1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起桥梁作用。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让学生时时都有紧迫感,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1.2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生仅学会教材知识是不行的,更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阔阅读视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1.3教师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否则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的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首先,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次,言行上要有风度。“言”有风度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具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和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并乐于学习。
2.在语文教学中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与的知觉活动。观察是思维的源泉,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对具体事物(如插图)进行仔细观察,结合直观教具的演示,为其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这样学生才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3.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可以用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因素,训练其思维能力。如教学《落花生》一课,在学生理解了“父亲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外表好不好看做比较,称赞花生不爱炫耀自己,不好看但有用”之后,引导学生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不怕风吹雨打,勇敢地把果实挂在枝头,甘愿为人类送去甜美和清香……训练学生辩证地思考,不要死盯着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样课堂气氛才能活跃。
4.通过复述及语言表达方式的练习,发展语言
在熟悉、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复述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促进思维的方法。复述一方面要求语言的连贯性,条理性,另一方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方法,并可利用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教学中渗透美育
小学生具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美育因素往往蕴含于教材之中,相对抽象。为了便于学生感知美,通过插图、投影等直观教具,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求美欲望。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立足协调学生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6.创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呢?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活跃”最突出的特性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路,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发,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7.充分备课,注重教学方法
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很累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反而会引起好学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师特别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教师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如教学《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对照有关规则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口答问题。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教师应正视每个学生,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认真钻研语文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利用教材,为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农村小学生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1.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教师应演好自己的角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代替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依赖感,不思进取。
1.1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起桥梁作用。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引导学生怎样更好地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让学生时时都有紧迫感,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1.2教师应做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生仅学会教材知识是不行的,更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阔阅读视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课外学习,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1.3教师在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上要做艺术感染的天使。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否则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的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首先,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次,言行上要有风度。“言”有风度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具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和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并乐于学习。
2.在语文教学中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与的知觉活动。观察是思维的源泉,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对具体事物(如插图)进行仔细观察,结合直观教具的演示,为其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这样学生才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3.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可以用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因素,训练其思维能力。如教学《落花生》一课,在学生理解了“父亲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外表好不好看做比较,称赞花生不爱炫耀自己,不好看但有用”之后,引导学生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不怕风吹雨打,勇敢地把果实挂在枝头,甘愿为人类送去甜美和清香……训练学生辩证地思考,不要死盯着一个角度看问题,这样课堂气氛才能活跃。
4.通过复述及语言表达方式的练习,发展语言
在熟悉、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复述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促进思维的方法。复述一方面要求语言的连贯性,条理性,另一方面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方法,并可利用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教学中渗透美育
小学生具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美育因素往往蕴含于教材之中,相对抽象。为了便于学生感知美,通过插图、投影等直观教具,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求美欲望。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立足协调学生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6.创造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呢?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活跃”最突出的特性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路,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发,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7.充分备课,注重教学方法
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很累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反而会引起好学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语文教师特别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讲究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教师应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如教学《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对照有关规则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请一位学生口答问题。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教师应正视每个学生,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认真钻研语文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利用教材,为学生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