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df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及过控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着重例举了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和冷却剂流量和气氨排量的最佳控制方案。提出了过程自动化控制今后的主要目标,指明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设计制造; 自动化; 产品; 发展; 方向
  一、机械自动化的科学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体,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是正在发展和逐渐完善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机械自动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器化”迈入了以“机械自动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需要强调的是,机械自动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就是现代机械与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出的产品,不仅是人和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现代机械自动化和传统的机械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二、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与效益
  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自动化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电产品的趋势,与传统机电产品相比,机械自动化产品具有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值,它将给开发生产者和用户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2.1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
  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实现了工作自动化,所以生产力大大提高。例如:数控机床对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5~6倍。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设备利用率可提高1.5~3.5倍,机床数量可减少约50%,节省操作人员约50%,缩短生产周期40%,使加工成本降低50%左右。此外,由于机械自动化工作方式具有可通过调整软件来适应需求的良好柔性,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
  2.2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与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机械自动化产品由于采用电子元器件,减少了机械产品中的可动构件和磨损部件,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故障率降低,寿命得到了延长。
  2.3调整和维修方便,使用性能改善
  机械自动化产品在安装调试时,可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用户对象的需要以及现场参数变化的需要。这些控制程序可通过多种手段输入到机械自动化产品的控制系统中,而不需要改变产品中的任何部件和零件。机械自动化产品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高级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化最优化操作。
  2.4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
  机械自动化产品跳出机电产品单技术、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应变能力较强。
  2.5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机械自动化产品自动化程度高,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重要途径,可以加速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农业自动化、交通自动化甚至是家庭自动化,从而可促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2.6节约能源,减少耗材
  机械自动化产品通过采用低能耗驱动机构,最佳的调节控制,以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可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同时,由于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机械自动化系统的许多功能一方面从机械系统转移到微电子、计算机系统,另一方面从硬件系统转移到软件系统,从而使得机械自动化产品系统朝着轻小型方向发展,减少了材料消耗。所以,无论是生产部门还是使用单位,机械自动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都会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础理论、技术和工程系统组成的完善体系。机械自动化在技术和工程系统方面已有很大的发展,但基础理论方面尚在发展中,还很不完备,所以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3.1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就是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延伸,传统的机械产品只有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才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3.2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使机械自动化产品具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3模块化
  模塊化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减速、电动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同时也可扩大生产规模。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例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械自动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械自动化产品的企业,模块化将给机械自动化企业带美好的前程。
  3.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械自动化向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将其称为微电子机械系统,或微机械自动化系统,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械自动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5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及少,资源利用率最高。设计绿色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六、结论
  机械自动化技术所面临的共性关健技术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接口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所以说,机械自动化系统就是机电一体化系统。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就是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所以广大设计人员应清醒的认识到机械设计制造只有向机械自动化设计制造方向发展,才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所以设计人员不能只热衷于技术引进,不能仅仅安心于作为新技术的传播者,而应该作为新技术产业化的创造者。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刘武发,刘德平.《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5
  [2] 杨世明 腾献银 赵镇宏 段巍《机械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3
  [3] 张建民等.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赵松年,张奇鹏.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船舶建造行业的实力也正逐渐加强,而船舶建造理念的水平是决定我国造船行业能走多久的关键。二十一世纪以来,数字化造船理念已成为船舶建造行业中最为先进的理念之一。合理运用数字化造船理念,不仅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资源利用率、缩短建造周期,同时也可以减少成本的使用。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船舶建造计划制定方法进行合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船舶;建造计划;造船行业;数字化造船
京津冀一体化由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区域面积约为21.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1.1亿人,其中外来人口1750万。  为了响应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号召,促进区域融合,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河北联通计划将移动电话取消京津冀手机长途漫游费。在此将河北省联通公司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升,各个行业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对于机械的零配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零配件在我国的各个行业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笔者对于机械零配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研究了机械另配件的设计与维修,总结了一些机械零配件的维修的技巧。  关键词:机械零配件;设计;维修  机械零配件在机械制造的行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机械零配件的设计
摘 要:伴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持续加速,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的影响到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主要就常见的辐射、传导、施工等相关干扰源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并结合本次研究提出了电源隔离、软件优化、管线优化等抗干扰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切实有效的提升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