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死刑的废存问题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4564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国际上势不可挡的废除死刑运动,中国在死刑问题上何去何从,亟待解决。从国际形势看,现在世界上废除死刑的国家已经从少数变为多数,他们在联合国的支持下,高举人权和人道的旗帜,处于“主流派”的地位,在死刑存废之争中越来越占明显的优势;即使保留死刑的国家也对适用死刑持越来越严格的态度和立场,真正在实践中频繁执行死刑已微乎其微。我国至今仍是保留死刑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规定死刑罪名的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这就很有必要研究我国现行的死刑制度,并就此制度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分析死刑制度存废的公平性,并对死刑制度的存废进行展望和探索。
  【关键词】: 我国死刑制度;死刑公平;死刑废止论;死刑存置论;死刑制度的展望
  二百多年来,人们从道德、政治、法律、民意乃至宗教的各个角度对死刑的废存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尽管这种争论现在呈现出胶和状态,很难说哪一种观点具有绝对的说服力,但是,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一百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或者事实上明确废止所有犯罪或者普通犯罪的死刑;在保留死刑的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不是在立法上大幅度减少死刑适用条款就是在司法上对死刑进行严格限制,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世界范围内,这种限制乃至废除死刑的趋势将会继续发展下去。在此种国际大环境下,死刑的公平性是怎样的?死刑制度的未来又是怎样的?
  一、死刑制度的公平性
  关于死刑制度的废除问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死刑是否公平 [1]。
  首先,处死杀人者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尤其是对被杀者的生命价值的尊重,这一观点无论从正义的角度,还是从功利的角度来看,都是一种合理的立论。
  从正义的角度而言,因为人的生命具有等价性,所以杀人者的生命与被杀者的生命在价值上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能因为要尊重杀人者自身的生命价值而不依法剥夺其生命。如果对杀人者不处以死刑,被杀者的生命与杀人者的生命的等价性便无从体现。从而在事实上,贬低了被杀者的生命价值而抬高了杀人者的生命价值。由此也必然推导出杀人者的生命神圣不可剥夺,而被害者的生命可以任意剥夺的荒谬结论。
  从功利的角度而言,不处死杀人者,在普通民众看来就是,杀人不必以被杀作为代价,因而是一种得大于失的行为。基于这种错误的信息必然产生扭曲的价值观念,使得那些潜在的杀人犯可能认为杀人是一种“合算”的选择。这样不但无法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反而会助长了某些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社会就会动荡不安,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因此,无论是基于对受害人的生命价值的强调,还是基于对一般社会成员的生命安全的保护,处死杀人者均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其次,死刑是与杀人相适应的刑罚。基于生命的等价性,同时基于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死刑与杀人因在所剥夺的权益上具有同一性而具有质的相应性。因此,在死刑被限定适用于杀人罪的情况下,不同的杀人罪被同处以死刑所导致的异罪同罚,只不过是刑罚与所犯罪行在质的相应的范围内的量的不相应。正因如此,死刑的不可分性,非但不是死刑的缺陷,反而是死刑的优点。因为如果没有死刑,杀人罪便不会有在质上有与之相对应的刑罚,所谓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也无从体现。
  第三,对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民意应当辩证地分析。首先必须强调,法律是由统治阶级制定和认可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在我国现阶段,所谓统治阶级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行驶当家作主的权力。所谓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意志。因此,法律本身就是民意的表现。法律是人民制定的,法律被制定出来是为人民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不仅不应当排除民意,反而应当尊重民意,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的本质特征。因此,最大多数人民对于死刑的态度,理所应当地应该成为我们思考死刑存废问题的重要因素。但是,值得重视和强调的是,法律所反映的民意应该是指维护民众利益意义上的民意是广泛而概括的,而不能被庸俗地贬低为一般民意测验结果所显示的民意。这种太过狭隘和具体的“民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意。在历史上曾广泛存在的肉刑、羞辱刑等。这残酷死刑被废除被抛弃,是历史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也是民众意志的体现。但是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废除此类刑罚是以某一或某几项民意测验的结果为依据的。而且,对强奸者处以宫刑,即使在今天,也未必不能得到民意测验尤其是对女性的民意测验的支持。如果完全依照这样的民意,必然得出应该恢复宫刑的荒谬结论[2]。
  二、死刑制度废存的展望
  第一,死刑存废论尽管各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同时都是有缺陷的,很难说哪一种观点更可取。“正由于死刑存废论双方均各自具有合理性和不合理性,才致使死刑存废之争旷日持久且直至今日也尚无定论”[3]。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死刑作为一种最严厉的刑罚,本身具有两面性,利弊并存,很难轻易说清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死刑存废论者往往只是就其利或弊的某一方面展开论说,自然比较片面,不够全面就会给对方留下攻击的话柄和口实。事实上,死刑好比一剂既对恶疾有疗效但又会留下严重后遗症的猛药,如果只就疗效而言,当然是好药,但就其留下严重后遗症而言,肯定会令人质疑[4]。很显然,这两种结论都缺乏科学性。死刑存废论者往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犯了这种方法上的错误。因此,现阶段,还不能轻易妄下结论,必须再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继续深入研究。
  第二,在现阶段,不废止死刑,但严格适用死刑,应当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刑事法律限制死刑适用的实体和程序规定,即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政策的制度配制,基本上没有充分的规定,即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政策的制度配制,基本上没有充分地体现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刑事政策,而且与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刑事政策发生了某种背离。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尽快回到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刑事政策轨道上来。
  第三,正确地适用我国的死缓制度,使之真正发挥限制死刑立即执行的所用。在当前形势下,正确适用死缓制度,对于限制死刑有重要的意义。正确适用死刑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死缓的适用条件,要特别强调死缓只能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即罪该处死的犯罪。在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后,可以考虑对现行死缓制度做一些改造,使之真正成为废止死刑的一种过渡性的法律制度,也使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四,人类最终将废止死刑,这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成熟的必然结果。对此,中外学者除少数人外,都是持肯定态度。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国家和法律产生、消亡的原理早已深入人心[5]。死刑最终将被废止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只是在死刑废止的时间上,有少数学者提出:“死刑必须立即予以废止,而且应该越快越好,哪怕提早一天都是好的。”这可以被称之为“现在废止论”。但多数学者主张,“在现阶段,死刑不可废止,只能是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只有经过很长一段时期,才有可能废止”。甚至有的学者提出,“废止死刑是百年梦想”。这可以称之为“将来废止论”。笔者赞成后一种观点,认为现在还不应当废止死刑,而且在未来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废止,而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立.刑罚的伦理审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174—219.
  [2] 陈志海.行刑理论的多维探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66.
  [3] 胡云腾.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1—346.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100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1—500上.
其他文献
【摘要】:水墨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是一种特殊符号,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招贴作为平面广告的一种传统形式,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方面有重要作用,对于艺术性也有特别的表达。本文通过介绍招贴设计与水墨元素之间的联系,探讨水墨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招贴设计;水墨元素;应用  中国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引起了现代设计师们的高度重视。曾经在包豪斯執教的瑞士设计师约翰·
期刊
【摘要】:影视艺术与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互相影响,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回顾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后,都会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发生高度的融合。在当前的影视艺术消费时代,影视艺术应当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既是为了影视艺术的发展,也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影视艺术;文化属性;文化追求  前言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
期刊
【摘要】:中国早期风景画最初作为一幅画背景,到隋朝时期才从人物画背景中独立出来。中国很早就提出了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构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中国风景油画大多是学习西方的样式,中国油画要想走的更远需要立足中国传统精华不断创新,赵开坤一直在不断的革新,在油画民族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写意风景油画不再是景物的再现而是蕴涵深刻的精神内涵,上升为一种精神和艺术灵魂。  【关键词】:油画;气蕴;风格;内涵  
期刊
【摘要】:行为艺术作为后现代艺术的艺术类型,打破了以往艺术的边界,扩宽了艺术的范畴。也为我们的艺术理论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尝试从如何评价和认识行为艺术,行为艺术如何定义行为等方面入手,去分析当下的行为艺术的艺术现代性自我确证。  【关键词】:行为艺术;后现代艺术;艺术理论;艺术现代性  行为艺术,20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是由群体或者个人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行为艺术必须包含4个要
期刊
【摘要】:地方政府的形象塑造,可以有力的反应出地方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建立一个透明、高效的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政府形象塑造的一个直接反映。基层政府的形象塑造关乎领导者和政府的形象。因此, 正确认识地方政府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不仅可以加大群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度, 而且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关键词】:地方政府;形象塑造;浅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期刊
【摘要】:传统山水画是我国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绚烂的奇葩,倾注了无数有志之士的毕生精力,是历史留给我们华夏儿女的宝贵财富。中国山水画在美学意境上极力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很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学说,这既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所在,对于我们来说更具有宝贵的借鉴和警示意义。本文作者将围绕中国山水画中的人与自然观,探讨“天人合一”思想,并进一步阐述山水画所蕴含的自然观所具有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凭借着自己综合艺术才能的邱志杰,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可谓是如鱼得水,其创立了“总体艺术”工作室,现今在中国美术学院。本文对邱志杰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做了一些梳理和分析,通过对作品和理论的分析与解读来深刻挖掘他藝术创作中的新形式、新观念的表达。  【关键词】:邱志杰;艺术观念;总体艺术;创作实践  1、简介邱志杰  当代的架上艺术纷繁复杂,表现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成为了艺术圈里的一块小操练场,
期刊
【摘要】: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关键在于贫困生的认定普遍比较困难。本文致力于确立一种高校助学金评审中贫困生认定的量化模式,可克服评定人员的主观偏差,其操作简单易行、结果客观公正,具有较好的适用价值。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评审模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国家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为了让贫困学生不
期刊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博物馆经营体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大部分博物馆管理机构对博物馆的经营模式做出进一步调整及相应的规划。我国博物馆事业正从单一经济向多元化转变,博物馆经营主体也已出现多种渠道办馆的趋势,这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只靠经济体制改革还不够,我们应该更进一步从思想上、政策上、管理上等进行一系列转变。  【关键词】:博物馆;经营体制;分析研究  博物馆经营和
期刊
【摘要】:作为19世纪世界文学史上享誉盛名的幽默大师,马克·吐温与契诃夫在不同的国度共同地向我们展示了贯穿在他们作品中的幽默艺术,其手法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马克·吐温;契科夫;幽默艺术  19世纪的西方文坛星光璀璨,马克·吐温和契诃夫尤为闪耀。二者处在同一时代:前者生活在由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向垄断的资本主义时期过渡的阶段,数不尽的种族歧视、看不完的压迫流亡。后者生活在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