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初,安徽省经信委公布30个产业集群示范镇名单,无为县高沟镇是实现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上缴税金、实现利润最多的一个专业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徽第一镇”。
2014年,太和县生物医药产业被列入安徽省十大高成长性产业,是唯一入选的皖北县域。太和发制品产业2013年被商务部评为第三批国家外贸转型专业型示范基地,2014年被安徽省商务厅认定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一个是产业集群强镇的新突破,一个是皖北后发县域的“逆袭”,本刊记者在两地深入采访中发现,高沟、太和逆势上扬的背后,其发展动力具有普遍价值。
在县域经济调查中还发现,不管是皖江示范区还是皖北县域,在壮大传统产业优势、做强支柱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搭建平台、创新模式,发挥其乘数效应,并大胆利用电商等新渠道。这些新变化叠加在一起时,我们发现在新常态下,安徽县域经济正在推开一扇扇“机会窗口”,迈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全产业链的悄然变化
“经济下行压力下,重新来一次洗牌和优胜劣汰,是好事,有利于产业升级。以前只要上个项目就赚钱,企业家没有转型的动力。现在结构调整和市场倒逼,企业家转型变成了一种自觉行为,增速下来了,但质量提高了。”高沟镇党委书记、镇长周永志告诉《决策》。
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3年以来的宏观经济调整后,高沟电线电缆企业上了很多“高新特”项目,即“高端、新型、特色”,典型的如华菱电缆集团,很早就谋划转型、研究市场,专注做铁路信号电缆、轨道机车电缆并拥有了压倒性的竞争力。随着中国高铁建设持续延伸,华菱的产品走向了全国和海外。而华宇电缆公司则专心做船用电缆,现在又向舰船电缆、海洋电缆发展;宏源电缆公司则深耕军用电缆。2014年,高沟电缆产业新上特种电缆项目11个,行业新产品产值率达24.7%,一批差异化发展的骨干企业已经成长起来。
与此同时,企业家的视野也开阔不少,走出了家族经营的窠臼,开始高度重视联合重组。“特别是海兴电缆与上市企业鼎汉科技的合作就是一个财富的神话,企业资产成倍增长,这对高沟的企业是一个猛醒!”周永志告诉记者。据悉,高沟不少企业正在与一些有实力的国企央企洽谈战略重组,延伸产业链条。
当皖江边高沟电缆企业上“高新特”项目时,皖北颍河边的太和县,迎来了新能源技术领军企业超威集团。
超威集团是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一大蓄电池研发和制造企业,从太和县经信委获悉,超威集团目前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拥有多项世界领先技术,其核心技术是原子分离法,这项技术将使铅回收从有污染的化学变化转向无污染的物理变化,对循环经济来说是一次颠覆性的革命。
超威集团还规划把全国回收循环总部落户太和县肖口循环经济产业园,并与太和本土企业大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依托超威的回收循环总部,太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电池回收基地,而且还是绿色环保的,将来还要上马新能源电动车项目。“本土企业自己也要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政府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本土企业搞战略重组。”太和县县长徐会东告诉《决策》。
太和在引进外地龙头企业对本地“低小散”企业进行整合的同时,也充分发掘本土龙头企业在自身产业之外的价值。
华源医药多年蝉联全国单体最大的医药市场,以“买全国、卖全国”闻名,2014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记者在华源医药物流园看到的景象是,药品货物堆积如山,广东专线、沈阳专线、新疆专线、重庆专线……一个个物流货运站鳞次栉比,由各条线路编织的运输网络,已经实现了国内无盲点覆盖。
发达的物流也顺利打通了太和县及周边县市与全国各地的流通环节,极大提升了当地供需品的流通速度。不仅周边县市甚至河南很多专业市场的货源搭上了便车,太和当地的电商,也依托这个物流体系做的风生水起。从原料药到生产加工,再到医药物流,太和县的医药全产业链,正加速成形。
新平台的乘数效应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口袋都捂得紧紧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县域如何实现创新驱动?无为县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给出了答案。1月13日,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正式成立,随着这个国家级中心的成立,它的平台效应开始辐射无为电线电缆产业。
平台效应之一是更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就像一个地方有个名校,周边的房子就好卖一样,有了国家级检测中心,无为电缆企业和各大科研院所的技术对接更方便,招商引资会更容易,甚至能吸引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无为县委常委、副县长靳立刚告诉《决策》,“央企中广核的电缆辐照中心即将落户无为,就是一个例证。”利用中广核的辐照技术,电缆使用寿命将达到50年,是之前的一倍左右,将极大提升无为电缆的竞争力。
平台效应之二是创新要素的聚集外溢到企业。该中心同时成立特种电缆产业技术研究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科研问题。靳立刚告诉《决策》:“依托中心和研究院,无为县征集了企业的研发需求,整理成册,公开发布,如果有哪个科研院所愿意承接,双方可以商谈。”
民营企业自己搞科研面临诸多要素制约,一缺资金,二缺人才和研发团队,三缺规范化的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渠道。“这个中心在提供检测服务的同时,还提供技术公共产品,申请做课题,攻关之后,企业都可以来用。”据介绍,2015年,该中心将把目前最热的工业机器人电缆和海洋工程电缆作为主攻课题。
现在,因为无为有了国家级中心的牌子,很多科研院所主动前来洽谈技术合作,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一位博士最近主动联系该中心,准备引荐几位中国材料科学的顶尖专家。而在此之前,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十分被动,制约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平台效应之三是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无为县还成立了安徽省电线电缆标准化委员会,组建起安徽省特种电缆专利联盟,推动标准制定和专利互用,同时开通专利申请的绿色通道。市场上有句话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专利、一流企业做标准”,如今的无为电线电缆企业,真正开始在新平台上舞出新的精彩。 工业技术平台引人关注,农业产业化的新平台同样也不逊色。
在太和县,安徽三泰面粉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太和县共赢粮食产业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里有1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8家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3家农业企业、5000多农户,形成了粮食生产、收储、加工、销售及种子、农机、植保、农资等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整体粮食产业链条。记者从太和县农委了解到,粮食产业各生产要素在联合体内聚集,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和多方共赢:一是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二是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缓解了资金及仓储晒场不足的压力,三是农户可以像存钱一样存粮食,实现了存粮有息、通存通兑。而且,“粮食银行”以金融业的运营模式,盘活粮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所谓“粮食银行”,就是三泰面粉公司的小麦储兑所。农户把小麦存在公司,每斤小麦每年还有6分钱利息,要用钱时随时支取现金,也可以兑换粮油和农资。存粮可以选择活期、定期、分红或入股等形式,由于形式不同,获得收益的方式也不同。
新业态解放了什么
县域经济,一个可以撬动中国经济的基础单元;电子商务,一个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崭新引擎。两者的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电子商务能否解放县域经济?我们先从皖南绩溪县的一个创新说起。
绩溪县率先在全国把电子商务与土地流转和古民居保护结合起来,推出了“聚土地—定制私家农场”、“万人众筹·重建中国最美古村落”项目,在首届中国县域经济和电子商务峰会上,被总结为“绩溪模式”,备受推崇。
绩溪“聚土地”项目于2014年3月11日在聚划算正式上线,3月16日前端销售结束。短短5天时间,淘宝点击次数合计达5亿次,咨询人数35万人,3500人认租了456亩土地,认租者遍布全国各地,“聚土地”随即引起广泛关注。
“聚土地”的重大突破在于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结合,探索出农村土地改革的新模式;将农村与城市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对接,为农村闲置土地找到一条出路。
因此,绩溪县明确将电子商务产业定位为县域经济转型跨越的“蓝海产业”,绩溪县经信委主任兼商务局局长汪光玉解释说:“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带动一产、延伸二产、颠覆三产,实现跨越转型。”绩溪县财政还专门设立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补助电商产业集聚、电商进农村网络平台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撬动社会投资。
县域电商的“绩溪模式”,诠释了经济学中的“长尾理论”,通过建立全新的低成本渠道的销售模式,满足人们更加个性化和具体化的需求,形成了“集腋成裘”的规模经济。
作为农业大省和生态优势大省,安徽县域电商潜力巨大。根据阿里巴巴的数据,2013年,安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卖家数排名全国第10,农产品销售居第8位,增幅分别为24%和273%,两项增幅均居全国第1位。
可以说,互联网正在为县域经济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模式。2014年首届中国县域经济和电子商务峰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我国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2003到2005年的起步阶段,县域网商数量少、增长缓慢;2006到2009年的小规模增长阶段,县域网商每年新增规模扩大,增长提速;2010年至今的规模化扩张阶段,县域网商每年新增规模明显增长。
数据还显示,近年来县域电商已从以江浙代表的华东“单一区域增长”为主,转向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多极增长”新阶段。2013年以来,国内县市在电商领域呈现了边远地区县市的“逆袭”现象。比如太和县规划整合全县医药销售资源,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2014年,太和县被确定为首批10个安徽省级信息消费试点县之一,是皖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县域。华源电子商务实现销售额10亿元,成为安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互联网的开放、分布式、平等的结构,为经济后发县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无中生有,为县域经济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推开这扇电商之窗,已经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2014年,太和县生物医药产业被列入安徽省十大高成长性产业,是唯一入选的皖北县域。太和发制品产业2013年被商务部评为第三批国家外贸转型专业型示范基地,2014年被安徽省商务厅认定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一个是产业集群强镇的新突破,一个是皖北后发县域的“逆袭”,本刊记者在两地深入采访中发现,高沟、太和逆势上扬的背后,其发展动力具有普遍价值。
在县域经济调查中还发现,不管是皖江示范区还是皖北县域,在壮大传统产业优势、做强支柱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搭建平台、创新模式,发挥其乘数效应,并大胆利用电商等新渠道。这些新变化叠加在一起时,我们发现在新常态下,安徽县域经济正在推开一扇扇“机会窗口”,迈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全产业链的悄然变化
“经济下行压力下,重新来一次洗牌和优胜劣汰,是好事,有利于产业升级。以前只要上个项目就赚钱,企业家没有转型的动力。现在结构调整和市场倒逼,企业家转型变成了一种自觉行为,增速下来了,但质量提高了。”高沟镇党委书记、镇长周永志告诉《决策》。
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3年以来的宏观经济调整后,高沟电线电缆企业上了很多“高新特”项目,即“高端、新型、特色”,典型的如华菱电缆集团,很早就谋划转型、研究市场,专注做铁路信号电缆、轨道机车电缆并拥有了压倒性的竞争力。随着中国高铁建设持续延伸,华菱的产品走向了全国和海外。而华宇电缆公司则专心做船用电缆,现在又向舰船电缆、海洋电缆发展;宏源电缆公司则深耕军用电缆。2014年,高沟电缆产业新上特种电缆项目11个,行业新产品产值率达24.7%,一批差异化发展的骨干企业已经成长起来。
与此同时,企业家的视野也开阔不少,走出了家族经营的窠臼,开始高度重视联合重组。“特别是海兴电缆与上市企业鼎汉科技的合作就是一个财富的神话,企业资产成倍增长,这对高沟的企业是一个猛醒!”周永志告诉记者。据悉,高沟不少企业正在与一些有实力的国企央企洽谈战略重组,延伸产业链条。
当皖江边高沟电缆企业上“高新特”项目时,皖北颍河边的太和县,迎来了新能源技术领军企业超威集团。
超威集团是世界第三大、中国第一大蓄电池研发和制造企业,从太和县经信委获悉,超威集团目前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拥有多项世界领先技术,其核心技术是原子分离法,这项技术将使铅回收从有污染的化学变化转向无污染的物理变化,对循环经济来说是一次颠覆性的革命。
超威集团还规划把全国回收循环总部落户太和县肖口循环经济产业园,并与太和本土企业大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战略重组。依托超威的回收循环总部,太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电池回收基地,而且还是绿色环保的,将来还要上马新能源电动车项目。“本土企业自己也要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者,政府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本土企业搞战略重组。”太和县县长徐会东告诉《决策》。
太和在引进外地龙头企业对本地“低小散”企业进行整合的同时,也充分发掘本土龙头企业在自身产业之外的价值。
华源医药多年蝉联全国单体最大的医药市场,以“买全国、卖全国”闻名,2014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记者在华源医药物流园看到的景象是,药品货物堆积如山,广东专线、沈阳专线、新疆专线、重庆专线……一个个物流货运站鳞次栉比,由各条线路编织的运输网络,已经实现了国内无盲点覆盖。
发达的物流也顺利打通了太和县及周边县市与全国各地的流通环节,极大提升了当地供需品的流通速度。不仅周边县市甚至河南很多专业市场的货源搭上了便车,太和当地的电商,也依托这个物流体系做的风生水起。从原料药到生产加工,再到医药物流,太和县的医药全产业链,正加速成形。
新平台的乘数效应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口袋都捂得紧紧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县域如何实现创新驱动?无为县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给出了答案。1月13日,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正式成立,随着这个国家级中心的成立,它的平台效应开始辐射无为电线电缆产业。
平台效应之一是更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就像一个地方有个名校,周边的房子就好卖一样,有了国家级检测中心,无为电缆企业和各大科研院所的技术对接更方便,招商引资会更容易,甚至能吸引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无为县委常委、副县长靳立刚告诉《决策》,“央企中广核的电缆辐照中心即将落户无为,就是一个例证。”利用中广核的辐照技术,电缆使用寿命将达到50年,是之前的一倍左右,将极大提升无为电缆的竞争力。
平台效应之二是创新要素的聚集外溢到企业。该中心同时成立特种电缆产业技术研究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科研问题。靳立刚告诉《决策》:“依托中心和研究院,无为县征集了企业的研发需求,整理成册,公开发布,如果有哪个科研院所愿意承接,双方可以商谈。”
民营企业自己搞科研面临诸多要素制约,一缺资金,二缺人才和研发团队,三缺规范化的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渠道。“这个中心在提供检测服务的同时,还提供技术公共产品,申请做课题,攻关之后,企业都可以来用。”据介绍,2015年,该中心将把目前最热的工业机器人电缆和海洋工程电缆作为主攻课题。
现在,因为无为有了国家级中心的牌子,很多科研院所主动前来洽谈技术合作,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一位博士最近主动联系该中心,准备引荐几位中国材料科学的顶尖专家。而在此之前,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十分被动,制约了企业的科技创新。
平台效应之三是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无为县还成立了安徽省电线电缆标准化委员会,组建起安徽省特种电缆专利联盟,推动标准制定和专利互用,同时开通专利申请的绿色通道。市场上有句话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专利、一流企业做标准”,如今的无为电线电缆企业,真正开始在新平台上舞出新的精彩。 工业技术平台引人关注,农业产业化的新平台同样也不逊色。
在太和县,安徽三泰面粉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太和县共赢粮食产业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里有1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8家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3家农业企业、5000多农户,形成了粮食生产、收储、加工、销售及种子、农机、植保、农资等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整体粮食产业链条。记者从太和县农委了解到,粮食产业各生产要素在联合体内聚集,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和多方共赢:一是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二是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缓解了资金及仓储晒场不足的压力,三是农户可以像存钱一样存粮食,实现了存粮有息、通存通兑。而且,“粮食银行”以金融业的运营模式,盘活粮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所谓“粮食银行”,就是三泰面粉公司的小麦储兑所。农户把小麦存在公司,每斤小麦每年还有6分钱利息,要用钱时随时支取现金,也可以兑换粮油和农资。存粮可以选择活期、定期、分红或入股等形式,由于形式不同,获得收益的方式也不同。
新业态解放了什么
县域经济,一个可以撬动中国经济的基础单元;电子商务,一个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崭新引擎。两者的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电子商务能否解放县域经济?我们先从皖南绩溪县的一个创新说起。
绩溪县率先在全国把电子商务与土地流转和古民居保护结合起来,推出了“聚土地—定制私家农场”、“万人众筹·重建中国最美古村落”项目,在首届中国县域经济和电子商务峰会上,被总结为“绩溪模式”,备受推崇。
绩溪“聚土地”项目于2014年3月11日在聚划算正式上线,3月16日前端销售结束。短短5天时间,淘宝点击次数合计达5亿次,咨询人数35万人,3500人认租了456亩土地,认租者遍布全国各地,“聚土地”随即引起广泛关注。
“聚土地”的重大突破在于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结合,探索出农村土地改革的新模式;将农村与城市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对接,为农村闲置土地找到一条出路。
因此,绩溪县明确将电子商务产业定位为县域经济转型跨越的“蓝海产业”,绩溪县经信委主任兼商务局局长汪光玉解释说:“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带动一产、延伸二产、颠覆三产,实现跨越转型。”绩溪县财政还专门设立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补助电商产业集聚、电商进农村网络平台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撬动社会投资。
县域电商的“绩溪模式”,诠释了经济学中的“长尾理论”,通过建立全新的低成本渠道的销售模式,满足人们更加个性化和具体化的需求,形成了“集腋成裘”的规模经济。
作为农业大省和生态优势大省,安徽县域电商潜力巨大。根据阿里巴巴的数据,2013年,安徽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卖家数排名全国第10,农产品销售居第8位,增幅分别为24%和273%,两项增幅均居全国第1位。
可以说,互联网正在为县域经济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模式。2014年首届中国县域经济和电子商务峰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我国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2003到2005年的起步阶段,县域网商数量少、增长缓慢;2006到2009年的小规模增长阶段,县域网商每年新增规模扩大,增长提速;2010年至今的规模化扩张阶段,县域网商每年新增规模明显增长。
数据还显示,近年来县域电商已从以江浙代表的华东“单一区域增长”为主,转向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多极增长”新阶段。2013年以来,国内县市在电商领域呈现了边远地区县市的“逆袭”现象。比如太和县规划整合全县医药销售资源,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2014年,太和县被确定为首批10个安徽省级信息消费试点县之一,是皖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县域。华源电子商务实现销售额10亿元,成为安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互联网的开放、分布式、平等的结构,为经济后发县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无中生有,为县域经济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推开这扇电商之窗,已经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