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的大潮给传统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学带来了广泛、深入的冲击,随着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高等学校国际化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ICT专业留学生在互联网+潮流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变革为例,对学术汉语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 学术汉语 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的研究受到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化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支持(GJJY15-2-07、 GJJY16-2-08)。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64-02
一、前言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面向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育改革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重庆邮电大学留学生培养现状分析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目的已经从简单的语言学习转变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我校在校留学生规模增长较快,目前,有来自韩国、越南等56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400多人在校学习,其中研究生比例超过50%。随着高水平汉语留学者出现,特别是来自越南、韩国的留学生中文文字基础普遍比英文基础好,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以汉语作为学术研究的工具,部分留学生已在我校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这给传统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校自2015年起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国际化教育教学项目研究,每年立项20余项,已逐步探索并开设相匹配的学术汉语课程,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满足了部分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需求。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探索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学习方式都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例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等。而以技术为支撑的各种学习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有效学习。留学生均经历了1-2年的汉语学习,能够使用汉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但对ICT专业术语、汉语科研能力的掌握和理解几乎为零。限于我校留学生规模,目前ICT专业留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均采用跟随中国学生上课的方式,在听课、看板书、回答问题等方面困难重重。
“翻转课堂”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为了引发了教师角色、课程模式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变革。重庆邮电大学2017年春季学期校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试点课程立项16项,涉及《Hadoop大数据处理》、《数据挖掘基础》、《数据网络综合实践》等多项ICT课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除了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们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建立的“重邮小帮手”等公众号为学生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便利。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资源建设
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教学资源良莠不齐,词法、句法使用随意,不适合直接引入校园作为知识进行传授。留学生不了解也无法使用知网等中文学术文章检索工具和软件学报、电子学报等权威期刊,无法获取相关的学术研讨、学术会议信息,不了解中国ICT领域先进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应用。
重庆邮电大学以国际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主探索并建设了符合我校办学特色和留学生特点的学术汉语教学资源,汇编ICT学术汉语常用词汇、句法、语法,形成教学讲义,指导留学生学术汉语教学,建设流程包括:
(1)組建由外汉语教师、ICT专业教师等组成的课程资源建设团队;
(2)借助知网、维普等国内知名学术资源平台获取大数据、5G通信等最新的、权威的学术成果;
(3)严格遵循学术文章中的专业词汇、术语和写作特点,由ICT专业教师通过筛选、汇编、整理等环节进行初步筛选;
(4)以术语注解、词汇衔接、语法衔接等作为切入点,按照计算机、通信专业设置分类,由对外汉语教师对资源进行整理、注解;
(5)汇编ICT专业学术文献检索手段、工具和使用方法;
(6)汇编ICT专业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学术会议;
(7)编写教案、讲义供教学使用;
(8)收集教学资源使用意见,定期更新最新的研究成果。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在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不断提高、学历需求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学习目的不断明确的情况下,留学生运用汉语开展科学研究时亟需学术专业教师的指导、多模态多语种的教学资源分享、移动化碎片化学习等有效学习手段。本文探讨了重庆邮电大学在学术汉语教育教学方面的现状和创新,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学术专业教师关注留学生学术汉语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今日教育,2015(5):1-1
[2]周泉,张旭. 面向ICT专业留学生的学术汉语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课程教育研究, 2015, 35:15-16
作者简介:
周泉,女,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韩汉对比研究、对外汉语教育。
张旭,男,博士、副教授,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隐私保护等。
【关键词】互联网+ 学术汉语 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的研究受到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化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支持(GJJY15-2-07、 GJJY16-2-08)。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64-02
一、前言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面向互联网+的教育信息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育改革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重庆邮电大学留学生培养现状分析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目的已经从简单的语言学习转变为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我校在校留学生规模增长较快,目前,有来自韩国、越南等56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400多人在校学习,其中研究生比例超过50%。随着高水平汉语留学者出现,特别是来自越南、韩国的留学生中文文字基础普遍比英文基础好,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以汉语作为学术研究的工具,部分留学生已在我校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这给传统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我校自2015年起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国际化教育教学项目研究,每年立项20余项,已逐步探索并开设相匹配的学术汉语课程,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满足了部分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需求。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探索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学习方式都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例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等。而以技术为支撑的各种学习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有效学习。留学生均经历了1-2年的汉语学习,能够使用汉语进行日常生活交流,但对ICT专业术语、汉语科研能力的掌握和理解几乎为零。限于我校留学生规模,目前ICT专业留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均采用跟随中国学生上课的方式,在听课、看板书、回答问题等方面困难重重。
“翻转课堂”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为了引发了教师角色、课程模式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变革。重庆邮电大学2017年春季学期校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试点课程立项16项,涉及《Hadoop大数据处理》、《数据挖掘基础》、《数据网络综合实践》等多项ICT课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除了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它们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建立的“重邮小帮手”等公众号为学生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便利。
四、“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资源建设
以互联网为主的网络教学资源良莠不齐,词法、句法使用随意,不适合直接引入校园作为知识进行传授。留学生不了解也无法使用知网等中文学术文章检索工具和软件学报、电子学报等权威期刊,无法获取相关的学术研讨、学术会议信息,不了解中国ICT领域先进技术的研究成果及应用。
重庆邮电大学以国际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主探索并建设了符合我校办学特色和留学生特点的学术汉语教学资源,汇编ICT学术汉语常用词汇、句法、语法,形成教学讲义,指导留学生学术汉语教学,建设流程包括:
(1)組建由外汉语教师、ICT专业教师等组成的课程资源建设团队;
(2)借助知网、维普等国内知名学术资源平台获取大数据、5G通信等最新的、权威的学术成果;
(3)严格遵循学术文章中的专业词汇、术语和写作特点,由ICT专业教师通过筛选、汇编、整理等环节进行初步筛选;
(4)以术语注解、词汇衔接、语法衔接等作为切入点,按照计算机、通信专业设置分类,由对外汉语教师对资源进行整理、注解;
(5)汇编ICT专业学术文献检索手段、工具和使用方法;
(6)汇编ICT专业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学术会议;
(7)编写教案、讲义供教学使用;
(8)收集教学资源使用意见,定期更新最新的研究成果。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在来华留学生汉语水平不断提高、学历需求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学习目的不断明确的情况下,留学生运用汉语开展科学研究时亟需学术专业教师的指导、多模态多语种的教学资源分享、移动化碎片化学习等有效学习手段。本文探讨了重庆邮电大学在学术汉语教育教学方面的现状和创新,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学术专业教师关注留学生学术汉语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今日教育,2015(5):1-1
[2]周泉,张旭. 面向ICT专业留学生的学术汉语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课程教育研究, 2015, 35:15-16
作者简介:
周泉,女,重庆邮电大学国际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韩汉对比研究、对外汉语教育。
张旭,男,博士、副教授,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隐私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