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地方院校服务地方为根本,以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探寻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推行探讨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升综合能力,采用“3+1”培养模式全面实现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接轨,不仅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还实现了专业训练与就业技能的统一,提高了地方院校学科专业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地方院校;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桂花(1985-),女,新疆博乐人,大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助教;马骏驰(1982-),男,黑龙江五常人,大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助教。(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1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21-02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格局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由于地方院校是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人才的主体,故而在其发展定位中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主动顺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这既是地方院校的根本使命,也是未来发展中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提升服务能级的根本途径。[1]应用型人才,即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其运用于生产过程中为社会创造财富、谋取利益的人才。[2]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对象,培养过程中侧重知识应用与技术创新、与工程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最终能够在社会服务、生产管理和社会活动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大庆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院校。结合大庆油田产业背景、地方经济及油田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成为了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针对地方产业尚需补充从事过程检测及其控制的从业人员,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就成为了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的突破点。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第二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三类是培养技术型或技能型人才。这三类中,重点大学主要培养第一类人才,一般地方性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第二类人才,高职高专主要培养第三类人才。[3]
大庆师范学院是一所颇具特色的地方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定位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油田建设和本行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工业自动化及仪表行业实际应用能力的铁人式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功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再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工程应用与改造能力。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重要体现。我院针对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培养教学体系。
1.研讨性教学,激发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学生课后吸收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通常会由学生的学习态度来主导教学效果。据统计,约有80%的同学不会进行课堂预习和复习,如若只是依靠课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不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研讨性教学是将研究与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和创新精神。[4]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科研成果带到教学一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使得教学课堂成为刨根问底式的研究场合。
我院开展研讨性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启迪学生思维方面收效突出,不仅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且有利于同学们通过深刻思考问题后进行研究、探讨。以研讨方式引领学生的思维能较快抓住事物的核心和本质,也能促进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和观察得出结论,培养其深入钻研、严谨求证的学习态度。
2.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的,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立学科竞赛专项经费,给予学科竞赛活动充分的经费保证,建立和健全了各类表彰、奖励机制,同时针对学科竞赛活动成立了专门的组织,由专人负责,有专用场地,把学科竞赛办成了常规性的活动。物电学院秉承学校的宗旨,在过去的几年中加大培养学生学科竞赛力度,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自2008年以来,我校学生已先后19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奖项,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我校学生还积极参加各项电子设计大赛,也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如2009年获“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东北地区三等奖1项;2010年获全球华人“美新杯”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赛区二等奖 1项、三等奖 3项,获“毕昇杯”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1项、二等奖 1项;在2011年“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由此可见,加强学科竞赛投入的成果是喜人的。目前,物电学院将电子实验室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不仅为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展示个性和锻炼能力搭建了平台,而且在校园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促学风的目的。同时,由于多名学生成功地在国家级或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奖项,使其在升学、就业、科技创新、团队意识方面均表现出与众不同。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科竞赛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增长,同时,以学科竞赛为前提的实践教学势必会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新思路。
3.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实习生计划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质是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执行能力和对事物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自动化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离不开亲临现场的锻炼学习,因此,跟一些工厂、电子类企业、软件开发公司、控制类科研单位等进行联合培养,实现校企合作,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为了切实实现校企合作,我校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前三年主要完成其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学习、实验、实训环节、课程设计等内容。最后一年集中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即在前三年掌握的专业基础上进行为期将近一年的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有两种管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与学校固定的合作单位合作进行生产实习。这一部分学生按照统一实习方式进行管理,每个实习点会配备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和管理,保证学生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方式是由学生依靠个人能力寻找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的选择要符合《生产实习管理办法》,使得实习过程安全可靠,并能够促进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生产实习过程中要求定期与其指导教师联系,汇报实习成果。
学校是育人之地,企业是用人之地,只有真正将企业和学校联合起来才能使所育之人有所用之地。企业是学生锻炼和提高个人素质的课堂,也是其最终施展能力的平台,因此有效地利用校企合作这种方式会培养出更多更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
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动手执行能力的综合培养。经过我院长期实践证实,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做起。实践性教学比理论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更直接和有趣。通常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学生更愿意探究问题和发挥自身才能。因此我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开启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思路。
(1)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与创业的能力转变。
(2)加大开放性试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减少了过去实践性教学中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的比重。将学科竞赛引入到实践环节当中,增加综合性强、自主设计、自主完成的实践项目。
(3)提倡用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在校期间就要切实增设实践性教学,加强创新,使学生掌握较为先进的实际生产技术,才能避免与社会脱节,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在毕业后有用武之地。
三、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校着力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新建了实验实训大楼,增设了实验实训项目,细化了各个项目训练内容。目前实验实训项目内容已涵盖了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也已日趋完善和系统化。
学校目前实行联合共建方式,共建的有美国GE的过程检测及控制实训室和德国西门子的PLC实训室。除此之外,物电学院已建成物联网实训室、计控实训室、创新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今后我校还将继续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投入,架设更多的实验实训平台,着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四、总结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的根本任务。我院以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切实加强了学校与区域各单位的联系,促进形成了从学生培养到全面就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易丽.着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58-59.
[2]胡健.创新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9,(21):34-36.
[3]杨兆华,苏彩红,王飞.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S1):37-39.
[4]张慧洁.推行研讨性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
(24):45-46.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地方院校;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桂花(1985-),女,新疆博乐人,大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助教;马骏驰(1982-),男,黑龙江五常人,大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助教。(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1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21-02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格局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由于地方院校是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人才的主体,故而在其发展定位中应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主动顺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这既是地方院校的根本使命,也是未来发展中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提升服务能级的根本途径。[1]应用型人才,即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将其运用于生产过程中为社会创造财富、谋取利益的人才。[2]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对象,培养过程中侧重知识应用与技术创新、与工程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最终能够在社会服务、生产管理和社会活动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大庆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院校。结合大庆油田产业背景、地方经济及油田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成为了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针对地方产业尚需补充从事过程检测及其控制的从业人员,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就成为了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的突破点。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第二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三类是培养技术型或技能型人才。这三类中,重点大学主要培养第一类人才,一般地方性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第二类人才,高职高专主要培养第三类人才。[3]
大庆师范学院是一所颇具特色的地方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定位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油田建设和本行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强的工业自动化及仪表行业实际应用能力的铁人式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功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再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工程应用与改造能力。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能力的重要体现。我院针对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培养教学体系。
1.研讨性教学,激发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学生课后吸收为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通常会由学生的学习态度来主导教学效果。据统计,约有80%的同学不会进行课堂预习和复习,如若只是依靠课堂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不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研讨性教学是将研究与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究和创新精神。[4]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科研成果带到教学一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使得教学课堂成为刨根问底式的研究场合。
我院开展研讨性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启迪学生思维方面收效突出,不仅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且有利于同学们通过深刻思考问题后进行研究、探讨。以研讨方式引领学生的思维能较快抓住事物的核心和本质,也能促进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和观察得出结论,培养其深入钻研、严谨求证的学习态度。
2.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的,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设立学科竞赛专项经费,给予学科竞赛活动充分的经费保证,建立和健全了各类表彰、奖励机制,同时针对学科竞赛活动成立了专门的组织,由专人负责,有专用场地,把学科竞赛办成了常规性的活动。物电学院秉承学校的宗旨,在过去的几年中加大培养学生学科竞赛力度,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自2008年以来,我校学生已先后19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奖项,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除此之外,我校学生还积极参加各项电子设计大赛,也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如2009年获“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东北地区三等奖1项;2010年获全球华人“美新杯”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赛区二等奖 1项、三等奖 3项,获“毕昇杯”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 1项、二等奖 1项;在2011年“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由此可见,加强学科竞赛投入的成果是喜人的。目前,物电学院将电子实验室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不仅为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展示个性和锻炼能力搭建了平台,而且在校园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促学风的目的。同时,由于多名学生成功地在国家级或省级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奖项,使其在升学、就业、科技创新、团队意识方面均表现出与众不同。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科竞赛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增长,同时,以学科竞赛为前提的实践教学势必会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新思路。
3.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实习生计划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质是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执行能力和对事物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自动化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离不开亲临现场的锻炼学习,因此,跟一些工厂、电子类企业、软件开发公司、控制类科研单位等进行联合培养,实现校企合作,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为了切实实现校企合作,我校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前三年主要完成其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学习、实验、实训环节、课程设计等内容。最后一年集中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即在前三年掌握的专业基础上进行为期将近一年的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有两种管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与学校固定的合作单位合作进行生产实习。这一部分学生按照统一实习方式进行管理,每个实习点会配备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和管理,保证学生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方式是由学生依靠个人能力寻找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的选择要符合《生产实习管理办法》,使得实习过程安全可靠,并能够促进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生产实习过程中要求定期与其指导教师联系,汇报实习成果。
学校是育人之地,企业是用人之地,只有真正将企业和学校联合起来才能使所育之人有所用之地。企业是学生锻炼和提高个人素质的课堂,也是其最终施展能力的平台,因此有效地利用校企合作这种方式会培养出更多更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
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是对学生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动手执行能力的综合培养。经过我院长期实践证实,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从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做起。实践性教学比理论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更直接和有趣。通常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学生更愿意探究问题和发挥自身才能。因此我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开启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思路。
(1)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与创业的能力转变。
(2)加大开放性试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减少了过去实践性教学中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的比重。将学科竞赛引入到实践环节当中,增加综合性强、自主设计、自主完成的实践项目。
(3)提倡用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在校期间就要切实增设实践性教学,加强创新,使学生掌握较为先进的实际生产技术,才能避免与社会脱节,才能保证学生所学知识在毕业后有用武之地。
三、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校着力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新建了实验实训大楼,增设了实验实训项目,细化了各个项目训练内容。目前实验实训项目内容已涵盖了自动化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也已日趋完善和系统化。
学校目前实行联合共建方式,共建的有美国GE的过程检测及控制实训室和德国西门子的PLC实训室。除此之外,物电学院已建成物联网实训室、计控实训室、创新实训室等多个实训室。今后我校还将继续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投入,架设更多的实验实训平台,着力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
四、总结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院校的根本任务。我院以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切实加强了学校与区域各单位的联系,促进形成了从学生培养到全面就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易丽.着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高层论坛[J].中国高等教育,2011,(21):58-59.
[2]胡健.创新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09,(21):34-36.
[3]杨兆华,苏彩红,王飞.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S1):37-39.
[4]张慧洁.推行研讨性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
(24):45-46.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