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化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生源质量下降,教育资源、教学设备不足等等,导致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不强,毕业生就业困难,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校声誉的载体,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名师共享,弥补了较为薄弱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同时,信息技术具有空间、时间上的优势,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并且适应了终身教育的潮流;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多媒体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然而,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并没有给高等教育带来人们所期望的根本性的转变,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
教育的成功依赖于多种因素,随着近几年教育技术的兴起,教学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斯皮策指出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激励性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活动应创设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在这个学习环境进行主动的自我建构,因此创设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十分必要。这样的教学环境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我们创设的教学环境不仅要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而且要能够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作用。在教学开始时明确而具体地向学生陈述教学目标,能激起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期待心理,激发起学生内心想学的欲望。而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切身感,让他们觉得将要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经验、当前价值、未来价值等有非常大的关系,学习不再是一项很深奥、很抽象的活动,而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从而消除陌生感,促进学习动机。
三、教学情境多样化
信息技术教学优于传统教学的其中一个因素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实现多样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传统教学所创设的教学环境是统一的,学生只能被动适应。大量教学策略与学习风格的研究表明,教学策略与学习风格相匹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反之,当学生面对的总是自己不熟悉甚至反感的数学风格时,他们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沮丧、反感,上课注意不集中,从而导致测验成绩差。对某门课程失去信心。
四、体现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个体在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上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心理学家一般用发起人和跟随者来区分自主和他人决定。发起人按自己的意愿以某种方式行动,而跟随者把自己看成是别人控制的游戏中无足轻重的角色。学生作为发起人,是积极主动且有责任感的;但作为跟随者,他们是被动的,对学习缺乏责任感。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自主性有很大的影响,在支持学生自主性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学兴趣浓、胜任感和创新性强,更愿意接受挑战。而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表现出漠然、反感的情绪。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开放性的特点,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步骤可以自主选择,这样个人学习意志得到极大的体现,充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网络学习很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学习契约的方式对其就行约束。学习契约也称为学习合同,是学习者与帮助者专家、教师或学友之间的书面协议或者保证书。学习契约确定了学生的学习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准符。学习契约有利于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承诺,一种责任,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五、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个别化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决定该学习什么,可以按照适合自己认知风格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决定学习的进度。但学生通过个别化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可能是肤浅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高难度的任务可能会使意志品质差的学生放弃学习。协作式学习则通过与学习伙伴协作与讨论,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避免理解的片面性和误解,也更适合高难度的任务。但协作式学习要求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完成协作任务的。因此个别化学习适合于学习的知识获取阶段,协作式学习更适合基于任务的知识运用阶段,二者可以形成互补关系。考虑到实际教学中的限制因素和两种学习方式的互补性,我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既给每个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又提供学生间协作讨论的机会。
六、传统教学形式与网络教学形式相结合
传统教育特点是集中统一,统一的课程体系,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集中教室,集中授课。高等学校是人才批量生产工厂。批量生产的人才产品、规格、性能和功能几乎一致,个体缺少个性,群体当然缺乏多样性。而缺乏个性化和多样性的人才群体必不适应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后,随着教育模式的改变,学生按个人特点自由发展,个人知识结构和技能差异较大,人才群体的个性化和多样性成为可能。然而网络教学虽然可以实现多媒体化,但不能做到足够的智能化,传统课堂上所表达的人文关怀是任何冷冰冰的计算机无法替代的。高度的交互过程、人性化的语言,甚至温柔和鼓励的目光,是网络永远很难胜任的角色。
七、评价全面化、多元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就是说,学习动机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的结果,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使学习者变得更需要学习,更乐于学习,形成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学生学习是一种促进和强化。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是学校、老师、学生追求的目标。大学是学生从学校通往社会的中转站,教学环境较为宽松,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才,所以评价标准也从单一化变得多元化,充分发掘学生优点,学生认可评价以后,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个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适应当今终身学习的趋势,因此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环境的创设。
参考文献:
[1]英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张敬环.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设计.河北大学,2005.
[3]李洁芳.中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6.
[4]赵立影.基于动机理论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4.
[5]何更生.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1.
教育的成功依赖于多种因素,随着近几年教育技术的兴起,教学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斯皮策指出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激励性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习的有效发生。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活动应创设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在这个学习环境进行主动的自我建构,因此创设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十分必要。这样的教学环境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我们创设的教学环境不仅要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而且要能够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制约等作用。在教学开始时明确而具体地向学生陈述教学目标,能激起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期待心理,激发起学生内心想学的欲望。而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切身感,让他们觉得将要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经验、当前价值、未来价值等有非常大的关系,学习不再是一项很深奥、很抽象的活动,而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从而消除陌生感,促进学习动机。
三、教学情境多样化
信息技术教学优于传统教学的其中一个因素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实现多样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传统教学所创设的教学环境是统一的,学生只能被动适应。大量教学策略与学习风格的研究表明,教学策略与学习风格相匹配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反之,当学生面对的总是自己不熟悉甚至反感的数学风格时,他们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沮丧、反感,上课注意不集中,从而导致测验成绩差。对某门课程失去信心。
四、体现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个体在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上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心理学家一般用发起人和跟随者来区分自主和他人决定。发起人按自己的意愿以某种方式行动,而跟随者把自己看成是别人控制的游戏中无足轻重的角色。学生作为发起人,是积极主动且有责任感的;但作为跟随者,他们是被动的,对学习缺乏责任感。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自主性有很大的影响,在支持学生自主性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学兴趣浓、胜任感和创新性强,更愿意接受挑战。而在被动接受的情况下,表现出漠然、反感的情绪。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开放性的特点,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步骤可以自主选择,这样个人学习意志得到极大的体现,充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但是,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网络学习很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学习契约的方式对其就行约束。学习契约也称为学习合同,是学习者与帮助者专家、教师或学友之间的书面协议或者保证书。学习契约确定了学生的学习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准符。学习契约有利于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承诺,一种责任,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五、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个别化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决定该学习什么,可以按照适合自己认知风格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决定学习的进度。但学生通过个别化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可能是肤浅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高难度的任务可能会使意志品质差的学生放弃学习。协作式学习则通过与学习伙伴协作与讨论,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避免理解的片面性和误解,也更适合高难度的任务。但协作式学习要求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完全没有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完成协作任务的。因此个别化学习适合于学习的知识获取阶段,协作式学习更适合基于任务的知识运用阶段,二者可以形成互补关系。考虑到实际教学中的限制因素和两种学习方式的互补性,我们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采取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既给每个学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又提供学生间协作讨论的机会。
六、传统教学形式与网络教学形式相结合
传统教育特点是集中统一,统一的课程体系,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集中教室,集中授课。高等学校是人才批量生产工厂。批量生产的人才产品、规格、性能和功能几乎一致,个体缺少个性,群体当然缺乏多样性。而缺乏个性化和多样性的人才群体必不适应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后,随着教育模式的改变,学生按个人特点自由发展,个人知识结构和技能差异较大,人才群体的个性化和多样性成为可能。然而网络教学虽然可以实现多媒体化,但不能做到足够的智能化,传统课堂上所表达的人文关怀是任何冷冰冰的计算机无法替代的。高度的交互过程、人性化的语言,甚至温柔和鼓励的目光,是网络永远很难胜任的角色。
七、评价全面化、多元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就是说,学习动机可以作为一种学习的结果,强化学习行为本身,使学习者变得更需要学习,更乐于学习,形成学习—动机—学习的良性循环。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学生学习是一种促进和强化。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是学校、老师、学生追求的目标。大学是学生从学校通往社会的中转站,教学环境较为宽松,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才,所以评价标准也从单一化变得多元化,充分发掘学生优点,学生认可评价以后,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个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适应当今终身学习的趋势,因此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环境的创设。
参考文献:
[1]英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张敬环.网络课程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策略设计.河北大学,2005.
[3]李洁芳.中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比较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6.
[4]赵立影.基于动机理论的教学设计策略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04.
[5]何更生.知识分类学习论和教学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