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过得还好吗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haogu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今年27岁,硕士,天津一所普通高校教师,学校算是一般所谓的二本中比较好的,效益在高校中不算好也不算差,今天发了工资,工资条上的收入是1734元。
  
  以下是扣款项目:
  
  公积金522.00元,养老金17.34元,医疗险104.04元。扣除上述项目,本人一月能拿到手的是1090.62元,因为公积金是自己受益的所以加上,本人一月实际收入是:1612.62元。
  
  本人其他收入来源
  
  1、课时费。主校区14元/节,新校区16元/节(不要以为是优待,因为去新校区要坐校车,上车1元,来回2元,万一哪天晚了没赶上,打车费用40元左右,新校区距离很远,往返近2小时)。这个在工资条中没有体现,期末算帐一学期100节课,也只是1400元而已。
  2、补助奖金之类。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单位统一发钱500元,发月饼一盒,内有小月饼6个。
  3、兼职收入。这个被媒体描述得很夸张,而本人一周3天有课,往返于新旧校区和校外住所之间,无时间无力气再炒更。
  
  工资到手之后,立即要分发给别人:
  
  1、日常支出:房租每月500元,学校不提供住房,只好租住一间15平方米的平房,网费加电话费每月100元。
  2、生活费:未曾具体统计,但这边食物较贵:一个不太大的包子1元,一杯豆浆1元,一碗粉条放4块2×cm大小的猪血3.5元。其余不胜枚举。
  3、日常护理费用:本人将花在脸上的钱降到最低:洗面奶22元,护肤霜18元,洗发水15.80元,护发素16元,沐浴露9.9元,润唇膏12元,无什么收敛水、隔离霜之类的东东。
  4、彩妆:仅有眉笔,口红,睫毛膏,无其他,且都属于经久耐用型。
  5、服装费用:本人有先见之明,将读书期间的衣服、鞋子、包包全部搬了过来,可以支撑几年没问题,不用大花费。
  6、出行费用:公汽2元/次,绝少打的。
  7、应酬费用:距离休闲场所较远,喝茶、唱歌、洗脚之类娱乐活动绝少参加。
  8、回家探望父母路费:火车+汽车,单程约350元。一年回家两次,单纯旅费约1400元,花掉近一月工资。
  9、个人充电费用:目前在高校没个博士学位,活不下去。考博士车马费、资料费3000元总是要的,如果万幸考上了,学费每年约18000元,这个钱要开始存。
  10、工作充电费用:专业的原因,本人购买的书都不便宜,50—100元一本的书已经有不少。别告诉我去校图书馆、院资科室找,那里都是“文物”。
  不想说了,高中时班主任说的一句话真对:这个世界上,平凡人活着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大家都不容易。
  
  杨娟
  ——阿拉是个卖报人
  
  上海人杨娟今年37岁,1995年从工厂辞职后摆起报摊,是一个知足而快乐的女人。
  杨娟的报摊摆在一家证券公司附近,一张油漆班驳的书桌上,摆满了24种上海本地和外省市的报纸,还有22种杂志。
  “给侬《晨报》”、“这是《申江》”……杨娟每天忙个不停,“我卖报已有10多个年头了,以前报摊上摆不满,现在是摆不下,报刊品种越来越多,买报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天能卖400多元,这全托上海经济日益发达,人们更加注重学习、消遣的福。”
  在杨娟的报摊上,严肃的党报、轻松的都市报、权威的财经报刊应有尽有,年轻的白领、退休的老妪,甚至下岗工人都是她的顾客。“当然,卖得最好的还是证券类报纸。”杨娟回头指指报摊后的证券营业部,像她这样的报摊在上海有3000多个,每天的报刊销售收入多在三五百元之间,“生意不错”是大多数卖报者的说法。
  
  浅可
  ——像蜜蜂一样飞来飞去
  
  我原名王玉凤,很俗的一个名字,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家报社当记者,起了个笔名——浅可。我这样的小女子,注定成不了范长江,浅浅的就可以了。2003年,我回到上海老家,还是在报社工作。
  我不能直接言明我以前单位和现在单位的收入,那样是招打,我就像领导发言那样,给你们来个综述吧。
  在北京的主流媒体中,记者编辑的底薪收入每月在3000到5000元,较低的也在每月2000元左右,高的例如副总编一级,月薪则在每月10000元左右。对于普通媒体,记者编辑的收入通常在每月2000-3000元左右,编辑3000-4000元左右,也有一些行业媒体,记者编辑的底薪也就每月1000多元。
  2002年之前,上海媒体非常平静,采编人员薪水也较稳定而少波澜。2003年始,随着《外滩画报》、《东方早报》的相继亮相,《上海青年报》的强势改版,上海媒体人收入也悄悄发生变化。《解放日报》、《文汇报》作为党报,采编人员收入都比较稳定,且保持中上水平。《新民晚报》、《新闻晨报》基础雄厚,效益持续良好。《新闻晨报》一般编辑月收入为3000多,一个跑线记者月收入可达到5000元。《新民晚报》记者月收入则可高达上万。新兴的几家媒体,如《东方早报》记者,干得很好的可拿到7000到8000元。《外滩画报》一般在五六千元左右。几家主要媒体之外,还有《新闻年报》等二线媒体,收入稍低些,一般也在2000到5000元之间。
  通常编辑记者们的主要收入是工资+稿费。当然,在媒体圈里还有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但凡发布会、厂商说明会等等大小会议,跑会记者们少则200元多则500元的“车马费”是不可少的,目前媒体圈中收入较高的是跑肝、房产、汽车这些口子的记者,不少记者每个月跑会的收入就能跟工资收入持平。
  可惜,我是个小娱记,最大的好处就是提前知道明星们的八卦新闻,偶尔和明星谈热乎了,她会送我一管口红之类的东西;谈得不好,就会被她的助理之类的家伙推来搡去,很没面子。我是个小娱记,必须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去劳动。
  最后我可以透露一下:我的工资是1200元,剩下就拼稿费收入,稿费千字100元,好的月份能拿3000元,最惨的一月只有400元,因为那个月我跟主任闹气了。
  
  空姐晓彬
  ——我们的收入也就是中等水平
  
  现阶段,国内航空公司的空姐按照级别由低到高大体上分为:见习乘务员、普通乘务员、国际航班乘务员和乘务长。
  普通乘务员一般要在国内航班飞行2年左右的时间,月薪在2000元至3000元人民币之间,此后才能飞国际航班的普通舱,然后飞两舱(公务舱和头等舱),月薪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之后再升为乘务长(分区域乘务长和带班乘务长),月薪9000元人民币左右。
  我没赶上空姐的黄金时期,做南方航空公司实习空姐时,每月只能领到900元钱工资,不享受正式员工的各种福利。被航空公 司录用后,接受数月的职前培训,通过测验和实习后才能成为真正的空乘服务员,一般航空公司的职前培训费都在8000到1万元,由空姐自己支付,实习是成为正式空姐的必由之路。
  我们的薪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基础工资、飞行小时费以及驻外补贴。基础工资是按照国家核定的职称和工种来定的,同其他社会工种的基础工资没什么大的区别。飞行小时费则按照空姐的飞行时间多少计算,多劳多得。驻外补贴才是空姐收入“高人一筹”的主要原因,1997年之前,各航空公司对空姐的驻外补贴实行的是“驻地标准”,即飞行停留国家的生活补贴标准,最高可达七八十美元一天,最低也有三四十美元一天。这样的标准,使得当时空姐的平均月薪在万元以上,最高的月薪达到了两万多元,是真正的高收入者。
  然而1997年后,民航管理部门对空姐的驻外补贴出台了统一标准:每天30美元。这一标准无疑将空姐的收入拉下了一个档次,此后空姐的收入增长点开始转向飞行小时费。当时有的老前辈们最高月飞行时间达到了200小时,按照国内各大航空公司通常参照的30元至80元人民币/每小时的标准,她们的飞行小时费一般都在每月万元左右。
  空姐长期处于高度疲劳的飞行状态,让民航总局于2003年对空姐的飞行小时进行了限制性规定:每月飞行时间最高不能超过120小时,下不限底。所以,到了我们这会儿,空姐最高极限收入每月不会超过9600元人民币,我们的腰包开始瘪下来,平均月薪下降到3000元至5000元之间,开始归于中等收入水平。
  
  金钱的快乐的方程式
  王蕴
  ——准备吃三年萝卜干的MBA
  
  2000年8月,在英国顺利拿到MBA学位后,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回国了,那时我们觉得每个月拿2万元应该不成问题。我先是通过家人、朋友以及邮寄简历的方式与国内企业进行了一些联系,效果不是很好,后来直接参加了招聘会。
  虽然与自己期望的岗位不多,但我还是投出了9份简历,其中8家单位给了回音,一家民营投资公司的老板在面试后当场拍板:“每个月3000块,做总经理助理,你来不来?”
  怎么办?去还是不去?这样的职位,这样的薪水,未免与心里的期望相差太远了吧,而且上班地点与住地距离很远。当时所有认识我的人都觉得这件事有些匪夷所思,但结果却是,我很快就去报到上班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当时并非真的心态那么好,而是抱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的想法,就当是了解市场,逮到好机会再走人就是了。
  也许是命好,也许更多的是我的工作效率赢得了上司的青睐,七个月后我就被提拔为副总经理,开始独当一面。薪水自然不用说了,马上水涨船高,在不少人眼里,我已经是比较成功的归国人士了。三年后,由于公司投资的项目接近完成,打天下的时期已经过去,我适时地选择了离开。一个朋友告诉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有个市场营销方面的职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试试。就这样,我应聘到了这里,一直工作至今。
  回国五年,换了两份工作,经历了职场中的起起伏伏。现在想起来,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和建议的话,我觉得那就是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现在的用人单位都越来越实际,所谓文凭有国别,能力无国界,应聘时“洋文凭”最多只是一块敲门砖,工作经验比海外学历更具说服力,对于“海归”来说,最好彻底打消自己有“洋文凭”就与众不同的想法。
  
  何敏华
  ——1000元搞定全家冬装
  
  有句广告,说“只买对的,不选贵的”,我非常相信,谁说一定要贵的才是好东西,我现在月收入只有1800元,加上老公的2500元,整个家庭月收入才4300元,我明白这在上海这样一个城市算什么水平,中等偏下吧,但我靠精打细算过日子,也没觉得多困难。
  2605年就这样过去了,我觉得自己如果真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那就是花1000元搞定全家冬装这件事。我是商场营业员,日积月累知道其中很多促销的门道,许多品牌在刚推出冬装的时候,都会顺带把一些旧款或断码的商品以3折左右促销,天天看着打折,什么“购XXX返还XX元”,什么“买满XXX当场减60”,这些折扣其实都不算什么,服装的利润是惊人的,我现在养成的习惯是,一般只买3折的商品,不下3折,就不买。
  我给老公买了好几个品牌的折扣货,一件厚夹克和一条西裤才300多块,这些都是原价接近1000元的货品,老公穿出去,档次也有了,好歹是一家之主嘛,男人比女人更要面子。最好是在同一个品牌那里买齐,不仅衣服设计风格、色调统一,说不定还可以得到一些小礼品,比如一条围巾、一双袜子什么的,别小看这些东西,如果自己要出去买,不也得几十块?
  我和儿子的冬装相对简单一些,因为我在工作的时候都是穿公司里的统一服装,儿子读书也是穿校服,回到家也就是普通的家居服了。逢年过节,好歹图个喜庆,我的衣服就重点挑了些没有那么紧跟潮流的,过一年两年后穿出来还不会过时的。比如一件黑色的风衣、一条驼色的裤子,搭配起来也容易。儿子就以休闲为主了,小孩子嘛,活泼一点儿但也不太花哨就好,最重要的就是质量要好,磕磕碰碰的时候多,不要一刮就坏。
  
  范秋
  ——“抠门大馅”的男友让我快乐不起来
  
  
  我的男友今年28岁,工程师,月薪8500元,消费习惯是:演出基本不看,名牌基本不穿,周末在家做饭。天天这样和他在一起,我觉得我24岁的生命里缺少青春的快乐,我月薪也有5000元,可我们惟一的娱乐似乎就只剩攒钱了。
  翻箱倒柜搜索他送给我的礼物,这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他极少送东西给我,更别谈“贵重”。我最后找到一个绿色的包包,上面印了一条漂亮的小鱼,这是他在我去年生日时送的。彼时,我拿在手里,喜上眉梢。我喜欢鱼,喜欢漂亮的包,他终究是懂得我心意的。看见我笑了,他也嘿嘿地直乐,然后得意洋洋地问我:猜猜这个包多少钱?
  6块!他边说边伸出右手,翘起了拇指和小指,我当即晕倒。
  认识他是在2002年春天,他经常请我去档次还过得去的餐厅吃饭,点我最喜欢的香辣蟹或水煮鱼。这两道菜的确有一点点贵,但相对他8500元的月薪,每月吃上两次并不为过。后来,他开始请我吃路边的大排档,他说夏天来了,吃大排档多有气氛啊。再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在家做饭给他吃,我本来是不会做饭的,可他老人家说了,人家不挑食的,有粥和咸菜就可以了。就这样,我也开始周末的时候吃粥和咸菜,吃了3个月咸菜才感觉不太对头。
  令我察觉真相的导火索是一瓶护发素。他说喜欢我一头黑黑的长发,又直又顺,我闻听此言后再不曾剪短过头发。某天,我梳头时注意到发梢已经开岔,干燥得像草,电视上林心如正在做潘婷护发精华素的广告,她一边甩着 黑亮的头发,一边告诉大家头发是需要营养的。我顺口说我也要买一瓶,我的头发不行了。第二天去超市的时候,我拎了一瓶护发素,正想扔进购物车却惨遭阻拦,最后,他妥协了,说咱们先回家再讨论,然后拉着我直奔收银台,临走还未忘记把护发素搁回到架子上。
  回家后,我仔细梳理思绪,许多因微小而被我忽视的细节此刻就像退潮后的礁石,冷冷地浮出了水面。他加班晚回家,总是吃泡面,有加班补助也不肯花,他说喜欢康师傅的汤料味道;他买衣服总是去五道口的市场买衣服,理由是工程师不应该穿得太标致,否则会给人不稳重的感觉;我一度迷恋CD的香水,他告诉我香水是化学品,那味道总是挥发对健康有害,我就信了;我加了薪水,想把擦脸油由郁美净升级到玉兰油,他苦口婆心地劝导我说,不用换,郁美净最适合你了……
  多么痛的醒悟,原来我的男友是小抠!我决定和他分手。
  我在电话里对他义正言辞地说,我能自己养活自己,过稍微时尚一点点的生活,我不想要未来的日子里,有一个男人为了阻止我用护发素而喋喋不休。他听完我的指责,沉默一会儿说:你不懂的,男人肩上的责任是很重的,你是女人,你不需要考虑买房、养家,可是我一直很有压力,我要娶你,总要攒出首付和装修的钱吧,不是我不肯给你花钱,你花我的钱其实也是花你自己的钱……
  
  欧雁
  ——快乐在于得到别人的尊重
  
  我读研实习时认识了研究生院的外聘专家徐佩龄,她是个45岁的单身女人,我称她为“老板”。实习之前,老板的大名已经如雷灌耳——美国著名大学博士,在新加坡顶级的研究院工作过5年,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在国外最权威的行业杂志上,她是我们这些实习生的偶像,薪水更是令人高山仰止,月薪12万。
  一次课题结束,她请我们这些实习学生去沸腾鱼乡吃饭。饭后,小姐递来餐单,我以为她会轻轻松松地拿出钱包,她却把小票接过来仔细地看了一遍明细,然后递给我说,计算机是不可靠的,你数学好,你算一遍,看看有没有算错。当时我心里感觉有点怪怪的,但还是接下来心算了一遍:老板,没有错。
  本来以为这样就结了,她却又把单子递给同桌一个男生,数学系的尖子生,让他再算一遍。男生不敢违抗,乖乖算了,结果自然还是没问题。等她把单子递给第三个学生,命令再算一遍加法时,大家都傻了。最后她掏出钱包结了帐,小姐已经等得要晕倒了。
  她不买房子,不买车,不购进任何不动产,不买昂贵的耐用品;她穿的衣服看上去都旧旧的,不知道穿了多少年或是买自哪家超市的廉价产品;她不买手机,吃饭时需要打电话就借学生的手机用;她在写字楼下面的餐厅吃饭,每月1000多元饭补是吃不完的,还可以去日本餐厅吃料理,或者去意大利餐厅吃面条;她喜欢健身,有学院给办的健身卡,有时候她也会和我们去打壁球,挺奢侈的消费,在她是免费的;她熬夜工作的时候喜欢喝咖啡,经常拿着大杯子去单位免费的饮料机下打;她从来不和我们出去K歌或者泡吧,说她年龄大了……
  最后我们总结,她每月的开支只是课题之后请我们小组成员吃顿饭,而且不会超过300元。除此之外,实在想不出她还有什么别的花销了。每月12万大元呢,就这样被她几乎全部保存下来,可以换多少白花花的银子,黄澄澄的金子啊?每次看到她拿钱包,我似乎都能听到里面钱币们叮叮哨哨的声音。
  直到SARS时期,她才让我们转变了看法,她一下子捐出了50万元!一次休息时间,她和我聊起了家常,她说她小时候穷得连鞋都没有,一次冬天下着大雪去学校取成绩单,怕把惟一的一双布鞋弄湿了,竟然光着脚往返走了很远的路。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因为穷早早辍学,只有她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勉强读了下来,她从小受尽别人的白眼。
其他文献
一个男人,就是再成功、再忙碌、再身居高位、再满腹经纶,再富可敌国,但是在妻子以下的六个时期,你的时间还是应该留给她。    1. 月经期  对妻子细致的呵护与体贴,当然会增进你们的感情。  月经期间,女人机体免疫力较低,情绪容易烦燥。男人应提早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早点回家帮助做些家务,让她多休息,减轻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    2. 排卵期  排卵期间的女性,性欲相对来说比较旺盛,非常渴望与爱人
期刊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执行 纸兜 微文  每个在恋爱或者婚姻中的女人,只要有点心计的,都会注意男人的二样隐私之物:手机和QQ聊天记录——他手机里记录下那些新号码的主人是谁,男性还是女性,他们什么时候通过电话,通过多久,发过短信吗,短信内容是什么?  信息时代的手机、电脑这类东东让男人有了许多逃离聋子视线之外的技术方便,问题在于,这些承载他隐私的物品给女人不安全感到底有多大,而对它们的检查又让女人面临
期刊
[印象]:45岁 的健刚是一个英俊的男人,永远清洁的西装,白衬衫、深色领带,有着一个出色男人的洒脱和自信;同岁的肖蔓却过早地老了,身材臃肿,眼角爬上了深深的皱纹。    疑心老公出轨 让我终日坐立难安    倾诉:肖蔓,女,45岁,小学老师  静扣:林木  “健钢终子承认他有别的女人了。”茶艺馆里,坐在我面前的肖蔓情绪激动,语速很快,“5年了,对他的怀疑简直就像一场漫长的噩梦,我的直觉明明告诉我他
期刊
有一劫犯在抢劫银行时被警察包围,无路可退。情急之下,劫犯顺手从人群中拉过一个当人质。他用枪顶着人质的头部,威胁警察不要走近,并且喝令人质要听从他的命令。  警察四散包围,但不能离去。劫犯挟持人质向外突围。突然,人质大声呻吟起来。劫犯忙喝令人质住口,但人质的呻吟声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成了痛苦的呐喊。  劫犯慌乱之中才注意到人质原来是一个孕妇,她痛苦的声音和表情证明她在极度惊吓之时马上要生产,鲜血已经染
期刊
在大学里,我与同系同学阿宾曾有过一段简单而甜蜜的恋爱。  毕业后,开始有许多现实难题摆在我俩眼前——阿宾是独自留在上海的异乡人,没有上海户口,没有住房,更没有积蓄。但是阿宾总是信心百倍地鼓励我:“我非常非常地爱你,发誓会给你一生的幸福。你是我的初恋,只要我们相爱着携手走过人生旅途,任何风雨都可以克服的!我一定会照顾你,对你负责,我们结婚会很幸福的!”  毕业两周年那天,我与阿宾领了结婚证。    
期刊
三角恋情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梁静与管虎是在电视剧《黑洞》中相识。2002年,新生代导演管虎开始筹备拍摄公安题材的电视剧《黑洞》,素有“荧屏警花”之称的梁静接受管虎的邀请,出演《黑洞》中的女警。  在梁静的眼中,管虎是一个长着大胡子,不苟言笑、难以接近的工作狂型男人。一天梁静在拍戏时淋雨,患上感冒。头发晕,状态很不好,总是念错台词。“到底怎么搞的,你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心不在焉,会使整个戏
期刊
刘仪伟凭借《天天饮食》而一举成名,又一路走到《东方夜谭》。长相平平的他,靠着“油盐酱醋”,在电视上掀起了一场“美食风暴”。更妙的是刘仪伟还有另一手绝活:谈恋爱。    两个承诺,赢得美人归    在认识中央电视台导演张绛雪之前,31岁的刘仪伟有过失恋的经历,或者说得到了恋爱给他的经验教训。他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一旦遇到了适合自己的人,就要好好地把握机会,他觉得张绛雪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人,可张绛雪对理
期刊
刘蓓:与丈夫共同完成的坚守    刘蓓的丈夫张黎是个导演,电视剧《走向共和》和《军人机密》就是出自他手。两个人因电影而结缘,因作品而结合,如今又在一起完成了他们最珍爱的一部作品——家。  很难想象六百多平米的装修工程都是张黎一手操办打点的,张黎是摄影师出身,曾经为《红樱桃》、《天下无贼》等优秀影视剧掌镜,张黎成就美的能力众所周知,但其“破坏力”也不可小瞧。一开工就让工人把能砸的墙都砸了,重起!于是
期刊
什么样男人才配我,这通常是女人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  身高、学历、长相、性格,我们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标准。然后,拿着这样的标准慢慢去套,碰到恰好符合这个套子又愿意钻进来的人,我们称他为——男朋友。  有个朋友要结婚了,和许多女人一样,她患了婚前恐惧症。逮着周围的朋友,她都问:他配我吗,我们结婚后会幸福吗,如果以后我又找到更配的人怎么办?什么样的男人才配我?  没有人能回答她这些傻问题,所以她通常是
期刊
(一)    2002年的春天,最后一次摘取了门前那株桃树的花朵后,我离开了大能。我们离婚了,两个相信激情与爱情同在的人,在经历婚姻的“三年之痒”后,友好地分手了,并相约五年之内彼此都不再婚。2004年6月的一天,在我和大能之间来回游走的女儿婷婷突然告诉我:“爸爸的房间贴上了喜字。”过了几天,大能打来电话说他要结婚了,言辞间有我可以感觉到的愧疚。我笑笑:“应该的,祝你幸福。”放下电话,心里还是不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