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1月27日,捐出毕生积蓄爱心助学的方桂馥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100岁。他一生节俭,却将所有积蓄都捐出来助学;他身世凄苦,却始终将最干净的笑容挂在脸上;他无儿无女,却将一个个贫困的学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大爱之心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如一座山一样永恒。他的慈眉善目永远凝固在照片里,他的笑永远那样纯净,眼睛永远那样晶亮。捧着一颗爱心而来的他走了,走得一身轻松,走得坦坦荡荡……
一生恪守节俭资助贫困生
追溯方桂馥老人的人生踪迹,从他的经历中我们会找到诸多需要的答案。方桂馥老人是安徽省枞阳县晓礼庄人,毕业于原南京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1958年8月分配到原河北省沧州市农科所,后因农科所并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他也成为了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他终身未婚、无儿无女,在与人交流时很少提及自己的老家。后来人们才知道,他少年丧父,青年丧母,从小吃了很多苦,辗转多地,最终在沧州落脚,在教书育人上为沧州奉献了一生。
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他除了兢兢业业教书外,所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帮助他人。在与人聊天时,当他听同学或老师们提起有些学生因家庭条件不好,生活很艰苦,他便悄悄将这些贫困学生的名字记在心里,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一些资助。即便退休后住到养老院,方桂馥依然很惦记那些贫困学生。也许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缘故,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关心着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在姚庄子村的养老院休养的时候,村上定期赶大集,方桂馥经常去转一转。看到有小孩子在路边和父母摆摊儿,由于听不见,他就通过纸笔和孩子交流,问“几岁了”“在上什么学”“功课难不难”等问题。因为心疼孩子,老人每次都会掏出身上所有的零钱,塞进孩子们口袋里,让孩子买书本、铅笔。他退休后之所以选择住在村办养老院,理由就是“便宜”,因为住得便宜,就会省下一些钱去资助贫困的孩子。
因为居住条件不好,学院几次想给方桂馥老人换一家养老院,但都被老人拒绝了。他怕那样的养老院费用高,坚决不同意换地方。后来,还是在职院一再坚持下,老人才妥协,住进一家稍好一点的养老院。对此许多人不理解,老人家拿着退休金,又没儿没女,多花点钱住得好一点,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对于这些人的不理解,有受到资助的学生解释说,其实方爷爷捐款的初衷很简单,他不图名不图利,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贫困生一个也不掉队,好好学习,完成学业,这也是他对我们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
方桂馥在养老院里,过的是最简朴的日子。搬东西的时候,旧被褥实在不能用了,学院就给老人换了新被褥。可方桂馥知道后很不高兴,他一直像个孩子似的,见着工作人员就问:“我的旧被子哪去了?”工作人员开始说给扔了,老人竟然恼了,非让给找回来不可。工作人员没办法,就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旧被褥重新拆洗后,送给贫困生用了,老人这才不追问了。老人喝水的杯子,就是一个大茶缸,一用几十年,上面的瓷都掉了,也舍不得换。
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老人几乎不买新衣服,也不让学院的工作人员买,他的衣橱里,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多出一些旧衣服。原来养老院有老人去世后,方桂馥就去拿一些能穿的回来,這样他就省下了添置衣服的钱。这样的俭朴生活,他一过就是几十年,将节省下的钱,全部资助给了困难学生。在养老院里,他最喜欢的事就是看报,不看报的时候,他也常常坐在屋里沉思。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也从未向人吐露过什么心事。现在想来,在养老院的日日夜夜里,在无数的晨昏雨夕中,一位无儿无女的老人,一定时刻在想他的身前身后事,想他一生的苦乐经历。
用一颗善良正直之心诠释人间大爱
一生热心助学的方桂馥老人,在他的晚年立下了这样一份遗嘱:“我已经92周岁,估计活不长了,我去世后火化,骨灰撒在运河里。我的存款还有30多万元,全部用于助学或扶贫,我的其他用品,如果还能用,也用于扶贫。”2014年,他立下的这份遗嘱让无数人泪目。在此之前,老人已经先后将85张存折中的50余万元捐了出来。按照老人的遗嘱,2015年4月,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方桂馥老人捐款为基础,融入爱心基金,设立了“方桂馥奖助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在校生。有人曾经问他:“把钱都捐出来不心疼吗?”他拿起笔写:“钱要起作用,我去世前,必须这么办。”他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广为流传,有人用陶行知的话来评价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方桂馥老人上班时,谢绝了单位的福利分房,一直住在学校宿舍里。退休后,他又主动从学校宿舍搬出来,住进了南陈屯乡姚庄子村的养老院。“退休了,不能占着单位的房子,房子要让给年轻人。”面对人们的疑问,方桂馥老人这样解释。他一生中既怕麻烦人,也不肯占任何便宜,他爱笑爱聊天,有时间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许多人对方桂馥的印象,就是善良正直,平和得就像自己的长辈亲人。
“方爷爷很喜欢笑,笑容纯净。看到他笑,我们整个人都会开心起来。”职院室内设计专业的朱鑫丽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方桂馥助学金”。她来自邢台沙河的一个小山村,爸爸身体不好,家里靠务农维持生计,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弟弟。“能够得到方爷爷的帮助,我特别感激。方爷爷不仅在物质上帮助我们,在精神上也经常鼓励我们。”朱鑫丽还记得第一次与方桂馥老人见面的情景。方桂馥说不出,拿出纸笔,在纸上“问”了她很多问题,写了很多暖心的话。“你学的什么专业?”“现在学费是多少?饭菜贵不贵?”“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不懂的,要多请教专业老师。”“要好好读书。”这些话,方桂馥对许多学生都“说”过。
许多学生也把他的关怀和关心永远记在了心里。职院学生张帅军是“方桂馥助学金”获得者,见到老人那一刻,他就有了这种感觉,“老人非常单纯、善良,一身正气,他的精神能触动人的灵魂深处。”张帅军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侯建腾也是一位受助者,如今他已在河间一家数控车床厂工作。他说:“我会一直记着方爷爷的恩情,并将这份感恩的心传递下去。等将来自己有能力了,也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方桂馥老人的事迹,不仅激励着贫困生战胜困难,更鼓舞着学子们奋发有为,回报社会。刘洛帆是首批“方桂馥助学金”的受助者,上学期间多次去养老院看望方老。2019年春节前,参加工作的他特意给老人寄来“年礼”,同时还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表达对方桂馥老人的想念和感激。学习生物化学的陈克飚,毕业后靠种植冬虫夏草赚了“第一桶金”,他看望老人时,特意带来了亲手做的“寿”字,祝老人健康长寿。“方桂馥奖助学金”不仅解决了一些贫困生生活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燃起了希望。受到资助的学生组成多个小组,每周二下午没课的时候,他们就去轮流看望老人。他们带着水果零食,带着小节目,为老人送去欢乐。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也经常自发去老年公寓陪伴老人。
方桂馥老人用无言的行动,既诠释了人间的大爱,也诠释了人生的意义。方桂馥只是我们身边一位普通的老人,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埋首于朴实的生活之中,做着自认为自然不过的事情,却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在学生们心中,方爷爷是爱笑的。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和善的微笑,眼神纯粹得像一个孩子。在老师们心中,方老对自己是出了名的“抠门”,但他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将毕生的积蓄捐给贫困学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
终生愿望是孩子们成栋梁之才
方桂馥老人的事迹也传回了家乡,侄子方继武从媒体报道中知道叔叔还活着,几经辗转,方桂馥老人80多岁的侄子、侄媳从安徽芜湖坐了13个小时的火车,专程来看望叔叔。“叔叔的爱心壮举,扶贫助学,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在有生之年,来见见我的叔叔。”侄子方继武介绍说,叔叔的事迹在老家已经传遍,他用爱来温暖别人,为学生们照亮前行的路,成为了家乡人的骄傲和榜样。侄媳汪国珍在纸上写道:“叔叔,您保重身体,等您百岁的时候我们再来看您,一起团聚。”看到亲人的留言,方桂馥老人欣慰地露出了微笑。
方桂馥的故事不仅感动着职院师生,经过河北省多家媒体的报道,他的事迹更是传遍了全国,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网友。2018年6月,方桂馥当选“中国好人”。此前,他还被评为“沧州骄傲”十大新闻人物、“感动河北人物”……这些荣誉好像在老人的生活中不起波澜。他依旧一点点攒钱,等过一段时间学校工作人员去看他,他就会拿着钥匙打开衣橱,摸索着递给工作人员一沓钱,并附上一张纸条:“我又存了点钱,拿走吧!”
老人听不到声音,他写出的这句话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激荡人心。老人“说”,现在是最幸福的年代。他爱着他的教育事业,他爱着他的学生,他用笔写下了自己心中的大爱:“愿每个孩子都能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栋梁之才,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身边的变化更多、更大。”“帮助贫困生是我多年的心愿,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完成学业,学有所成。”……这些话,成为老人人生追求的最真实写照。这些话,也永远铭刻在职院师生的心里。
方桂馥老人于 2021年1月与世长辞,享年100岁。这位百岁老人,就是以这样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大爱之心,走完了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爱心之灯,点亮每一个心房。但愿我们人人都有一颗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从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幸福愉悦的满足。
一生恪守节俭资助贫困生
追溯方桂馥老人的人生踪迹,从他的经历中我们会找到诸多需要的答案。方桂馥老人是安徽省枞阳县晓礼庄人,毕业于原南京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1958年8月分配到原河北省沧州市农科所,后因农科所并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他也成为了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他终身未婚、无儿无女,在与人交流时很少提及自己的老家。后来人们才知道,他少年丧父,青年丧母,从小吃了很多苦,辗转多地,最终在沧州落脚,在教书育人上为沧州奉献了一生。
在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他除了兢兢业业教书外,所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帮助他人。在与人聊天时,当他听同学或老师们提起有些学生因家庭条件不好,生活很艰苦,他便悄悄将这些贫困学生的名字记在心里,尽自己所能为他们提供一些资助。即便退休后住到养老院,方桂馥依然很惦记那些贫困学生。也许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缘故,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关心着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在姚庄子村的养老院休养的时候,村上定期赶大集,方桂馥经常去转一转。看到有小孩子在路边和父母摆摊儿,由于听不见,他就通过纸笔和孩子交流,问“几岁了”“在上什么学”“功课难不难”等问题。因为心疼孩子,老人每次都会掏出身上所有的零钱,塞进孩子们口袋里,让孩子买书本、铅笔。他退休后之所以选择住在村办养老院,理由就是“便宜”,因为住得便宜,就会省下一些钱去资助贫困的孩子。
因为居住条件不好,学院几次想给方桂馥老人换一家养老院,但都被老人拒绝了。他怕那样的养老院费用高,坚决不同意换地方。后来,还是在职院一再坚持下,老人才妥协,住进一家稍好一点的养老院。对此许多人不理解,老人家拿着退休金,又没儿没女,多花点钱住得好一点,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对于这些人的不理解,有受到资助的学生解释说,其实方爷爷捐款的初衷很简单,他不图名不图利,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贫困生一个也不掉队,好好学习,完成学业,这也是他对我们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
方桂馥在养老院里,过的是最简朴的日子。搬东西的时候,旧被褥实在不能用了,学院就给老人换了新被褥。可方桂馥知道后很不高兴,他一直像个孩子似的,见着工作人员就问:“我的旧被子哪去了?”工作人员开始说给扔了,老人竟然恼了,非让给找回来不可。工作人员没办法,就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旧被褥重新拆洗后,送给贫困生用了,老人这才不追问了。老人喝水的杯子,就是一个大茶缸,一用几十年,上面的瓷都掉了,也舍不得换。
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老人几乎不买新衣服,也不让学院的工作人员买,他的衣橱里,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多出一些旧衣服。原来养老院有老人去世后,方桂馥就去拿一些能穿的回来,這样他就省下了添置衣服的钱。这样的俭朴生活,他一过就是几十年,将节省下的钱,全部资助给了困难学生。在养老院里,他最喜欢的事就是看报,不看报的时候,他也常常坐在屋里沉思。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他也从未向人吐露过什么心事。现在想来,在养老院的日日夜夜里,在无数的晨昏雨夕中,一位无儿无女的老人,一定时刻在想他的身前身后事,想他一生的苦乐经历。
用一颗善良正直之心诠释人间大爱
一生热心助学的方桂馥老人,在他的晚年立下了这样一份遗嘱:“我已经92周岁,估计活不长了,我去世后火化,骨灰撒在运河里。我的存款还有30多万元,全部用于助学或扶贫,我的其他用品,如果还能用,也用于扶贫。”2014年,他立下的这份遗嘱让无数人泪目。在此之前,老人已经先后将85张存折中的50余万元捐了出来。按照老人的遗嘱,2015年4月,沧州职业技术学院以方桂馥老人捐款为基础,融入爱心基金,设立了“方桂馥奖助学金”,用于资助品学兼优、家境贫困的在校生。有人曾经问他:“把钱都捐出来不心疼吗?”他拿起笔写:“钱要起作用,我去世前,必须这么办。”他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广为流传,有人用陶行知的话来评价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方桂馥老人上班时,谢绝了单位的福利分房,一直住在学校宿舍里。退休后,他又主动从学校宿舍搬出来,住进了南陈屯乡姚庄子村的养老院。“退休了,不能占着单位的房子,房子要让给年轻人。”面对人们的疑问,方桂馥老人这样解释。他一生中既怕麻烦人,也不肯占任何便宜,他爱笑爱聊天,有时间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许多人对方桂馥的印象,就是善良正直,平和得就像自己的长辈亲人。
“方爷爷很喜欢笑,笑容纯净。看到他笑,我们整个人都会开心起来。”职院室内设计专业的朱鑫丽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方桂馥助学金”。她来自邢台沙河的一个小山村,爸爸身体不好,家里靠务农维持生计,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弟弟。“能够得到方爷爷的帮助,我特别感激。方爷爷不仅在物质上帮助我们,在精神上也经常鼓励我们。”朱鑫丽还记得第一次与方桂馥老人见面的情景。方桂馥说不出,拿出纸笔,在纸上“问”了她很多问题,写了很多暖心的话。“你学的什么专业?”“现在学费是多少?饭菜贵不贵?”“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不懂的,要多请教专业老师。”“要好好读书。”这些话,方桂馥对许多学生都“说”过。
许多学生也把他的关怀和关心永远记在了心里。职院学生张帅军是“方桂馥助学金”获得者,见到老人那一刻,他就有了这种感觉,“老人非常单纯、善良,一身正气,他的精神能触动人的灵魂深处。”张帅军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侯建腾也是一位受助者,如今他已在河间一家数控车床厂工作。他说:“我会一直记着方爷爷的恩情,并将这份感恩的心传递下去。等将来自己有能力了,也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方桂馥老人的事迹,不仅激励着贫困生战胜困难,更鼓舞着学子们奋发有为,回报社会。刘洛帆是首批“方桂馥助学金”的受助者,上学期间多次去养老院看望方老。2019年春节前,参加工作的他特意给老人寄来“年礼”,同时还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信,表达对方桂馥老人的想念和感激。学习生物化学的陈克飚,毕业后靠种植冬虫夏草赚了“第一桶金”,他看望老人时,特意带来了亲手做的“寿”字,祝老人健康长寿。“方桂馥奖助学金”不仅解决了一些贫困生生活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燃起了希望。受到资助的学生组成多个小组,每周二下午没课的时候,他们就去轮流看望老人。他们带着水果零食,带着小节目,为老人送去欢乐。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也经常自发去老年公寓陪伴老人。
方桂馥老人用无言的行动,既诠释了人间的大爱,也诠释了人生的意义。方桂馥只是我们身边一位普通的老人,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埋首于朴实的生活之中,做着自认为自然不过的事情,却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在学生们心中,方爷爷是爱笑的。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和善的微笑,眼神纯粹得像一个孩子。在老师们心中,方老对自己是出了名的“抠门”,但他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将毕生的积蓄捐给贫困学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
终生愿望是孩子们成栋梁之才
方桂馥老人的事迹也传回了家乡,侄子方继武从媒体报道中知道叔叔还活着,几经辗转,方桂馥老人80多岁的侄子、侄媳从安徽芜湖坐了13个小时的火车,专程来看望叔叔。“叔叔的爱心壮举,扶贫助学,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在有生之年,来见见我的叔叔。”侄子方继武介绍说,叔叔的事迹在老家已经传遍,他用爱来温暖别人,为学生们照亮前行的路,成为了家乡人的骄傲和榜样。侄媳汪国珍在纸上写道:“叔叔,您保重身体,等您百岁的时候我们再来看您,一起团聚。”看到亲人的留言,方桂馥老人欣慰地露出了微笑。
方桂馥的故事不仅感动着职院师生,经过河北省多家媒体的报道,他的事迹更是传遍了全国,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网友。2018年6月,方桂馥当选“中国好人”。此前,他还被评为“沧州骄傲”十大新闻人物、“感动河北人物”……这些荣誉好像在老人的生活中不起波澜。他依旧一点点攒钱,等过一段时间学校工作人员去看他,他就会拿着钥匙打开衣橱,摸索着递给工作人员一沓钱,并附上一张纸条:“我又存了点钱,拿走吧!”
老人听不到声音,他写出的这句话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激荡人心。老人“说”,现在是最幸福的年代。他爱着他的教育事业,他爱着他的学生,他用笔写下了自己心中的大爱:“愿每个孩子都能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栋梁之才,把国家建设得更好,让身边的变化更多、更大。”“帮助贫困生是我多年的心愿,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完成学业,学有所成。”……这些话,成为老人人生追求的最真实写照。这些话,也永远铭刻在职院师生的心里。
方桂馥老人于 2021年1月与世长辞,享年100岁。这位百岁老人,就是以这样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大爱之心,走完了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爱心之灯,点亮每一个心房。但愿我们人人都有一颗爱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从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幸福愉悦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