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该综合楼连体部分进行结构楼板进行应力分析,给出多遇地震下楼板应力分布图,并提出应对措施,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连体;楼板;应力分析
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改扩建工程一期综合楼,地上结构平面投影为“回”字形,通过抗震缝形成A、B、C区三个独立结构单元。其中B区为超限连体建筑,该区西面紧邻AC区,通过设抗震缝断开形成独立塔楼。东立面为沿街立面,内有商业用房、会议厅、教学行政楼、办公楼、研究室、多功能厅等。根据建筑功能和外观需要,本区不设置抗震缝。B区单体总长109.200m,总宽43.500m,房屋高度38.910m。标准柱网为8.7mx8.4m,一至四层层高4.790m,其余楼层层高均为3.900m,现针对B区第三层、第五层连体部分结构楼板重点进行分析。
2、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楼板应力分析
2.1模型及主要计算参数
静力计算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计算采用了盈建科(YJK1.7版)为主要计算程序,并采用Midas Building(2014版)进行计算以对比校核。
2.2楼板应力分析
按照《高规》要求,当楼板可能产生较明显的面内变形时,计算应考虑楼板面内变形影响。由于本项目三层和五层为较长楼板结构,在温度作用下可能会产生较大面内应力。因此在盈建科软件计算中,对这全楼楼板指定为弹性板6,以便对楼板应力进行分析。该单元既有面内刚度又有面外刚度,且采用有限元计算弹性板荷载,同时考虑梁与弹性板变形协调,此时弹性楼板的配筋不仅考虑弯矩的作用,还考虑板单元受到的拉力或压力的作用,按压弯或拉弯构件分析,从而提高了精确性。同时,指定升温工况为+250C,降温工况为-200C。由此得到的弹性楼板整体位移结果见图1,三层和五层的楼板最大应力云图2~3。由图可知:
(1)所有楼层楼板变形均不大,配筋均可按照非弹性板计算。
(2)各层楼板大开洞周边、楼板凹角处以及与剪力墙相连的楼板拉应力相对较大,楼板仍处于弹性状态。设计中板厚及配筋拟给予适当加强,保证楼板可以有效传递水平力。
(3)五层北面大跨屋面位置处也有较大变形,尤其是东西支座位置应力较大。中部由于主梁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应力相对小一些。因此拟加强支座处的板厚和配筋。
(4)以五层楼板温度荷载单工况下作用为例。由于y向长度较大,故分析温度产生的y向应力。总体来说温度应力产生的影响相对其他工况较小。由温度荷载产生的较大应力主要集中在北面端部、楼板大开洞周边、楼板拐角处以及竖向构件附近楼板。故以上位置楼板配筋拟予以适当加强。
2.3主要加强措施
根据楼板应力分析结果,加强突变层的楼板厚度和配筋,上下层结构楼板也适当加强构造措施。控制上部收进结构的底部楼层层间位移角不大于相邻下部区段最大层间位移角的1.15倍。体型收进部位上下各两层塔楼周边竖向构件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结论:
总体上看,多遇地震作用下各层主要楼板的应力处于可控范围内,设计时适当增加楼板厚度,从应力分布看,楼板刚度适中,足够传递水平力而不导致水平力作用下楼板开裂从而引起楼板刚度的大幅消弱,因此对部分应力集中处加强楼板配筋,使其达到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楼板基本处于弹性状态。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金霄龙,男, 1976.5,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基基础及防护工程,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一級注册结构人防防护工程师;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就职于浙江精创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关键词】连体;楼板;应力分析
1、工程简介
本工程为浙江财经大学文华校区改扩建工程一期综合楼,地上结构平面投影为“回”字形,通过抗震缝形成A、B、C区三个独立结构单元。其中B区为超限连体建筑,该区西面紧邻AC区,通过设抗震缝断开形成独立塔楼。东立面为沿街立面,内有商业用房、会议厅、教学行政楼、办公楼、研究室、多功能厅等。根据建筑功能和外观需要,本区不设置抗震缝。B区单体总长109.200m,总宽43.500m,房屋高度38.910m。标准柱网为8.7mx8.4m,一至四层层高4.790m,其余楼层层高均为3.900m,现针对B区第三层、第五层连体部分结构楼板重点进行分析。
2、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楼板应力分析
2.1模型及主要计算参数
静力计算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计算采用了盈建科(YJK1.7版)为主要计算程序,并采用Midas Building(2014版)进行计算以对比校核。
2.2楼板应力分析
按照《高规》要求,当楼板可能产生较明显的面内变形时,计算应考虑楼板面内变形影响。由于本项目三层和五层为较长楼板结构,在温度作用下可能会产生较大面内应力。因此在盈建科软件计算中,对这全楼楼板指定为弹性板6,以便对楼板应力进行分析。该单元既有面内刚度又有面外刚度,且采用有限元计算弹性板荷载,同时考虑梁与弹性板变形协调,此时弹性楼板的配筋不仅考虑弯矩的作用,还考虑板单元受到的拉力或压力的作用,按压弯或拉弯构件分析,从而提高了精确性。同时,指定升温工况为+250C,降温工况为-200C。由此得到的弹性楼板整体位移结果见图1,三层和五层的楼板最大应力云图2~3。由图可知:
(1)所有楼层楼板变形均不大,配筋均可按照非弹性板计算。
(2)各层楼板大开洞周边、楼板凹角处以及与剪力墙相连的楼板拉应力相对较大,楼板仍处于弹性状态。设计中板厚及配筋拟给予适当加强,保证楼板可以有效传递水平力。
(3)五层北面大跨屋面位置处也有较大变形,尤其是东西支座位置应力较大。中部由于主梁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应力相对小一些。因此拟加强支座处的板厚和配筋。
(4)以五层楼板温度荷载单工况下作用为例。由于y向长度较大,故分析温度产生的y向应力。总体来说温度应力产生的影响相对其他工况较小。由温度荷载产生的较大应力主要集中在北面端部、楼板大开洞周边、楼板拐角处以及竖向构件附近楼板。故以上位置楼板配筋拟予以适当加强。
2.3主要加强措施
根据楼板应力分析结果,加强突变层的楼板厚度和配筋,上下层结构楼板也适当加强构造措施。控制上部收进结构的底部楼层层间位移角不大于相邻下部区段最大层间位移角的1.15倍。体型收进部位上下各两层塔楼周边竖向构件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结论:
总体上看,多遇地震作用下各层主要楼板的应力处于可控范围内,设计时适当增加楼板厚度,从应力分布看,楼板刚度适中,足够传递水平力而不导致水平力作用下楼板开裂从而引起楼板刚度的大幅消弱,因此对部分应力集中处加强楼板配筋,使其达到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楼板基本处于弹性状态。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金霄龙,男, 1976.5,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基基础及防护工程,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一級注册结构人防防护工程师;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就职于浙江精创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