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小学校长专业化的发展,校长培训也日益精细化、专业化,这要求我们在校长培训中无论采用任何一种模式,都需要作一番精心的研究,对模式的思想理论基础、预期目标、理论与具体方法的有机结合、实施步骤、预测效果等都要作明确的说明,这也是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同时,新任校长时期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其从管理者转变为领导者的重要阶段,岗位角色的转变要求其知识基础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新任校长来说,他们虽具有某一领域的管理经验与能力,但缺乏全面管理学校的知识与经验;他们虽懂得管理的技能和方法,但还缺少成为一名称职、优秀校长的领导艺术。
因此,对中小学新任校长培训模式的研究,既是对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的理性思考,也是对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新任校长培训的实践探索。
1.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的目标
“时 实”培训目标的确立既要考虑新任校长初任期培训的岗位需求,同时还要遵循校长的专业成长规律,为新任校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的目标被定为岗位适应性培训,重在对校长进行依法履职培训和学校管理实务培训,经过培训提升校长稳定学校大局、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走好专业发展的第一步。
2.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的模式建构
“时 实”培训的概念释义
新任校长培训模式中,“时 实”的含义是时效与实效。时效是指培训具有即时、及时、与时俱进的特点,即让新任校长在试用期内就参加培训;实效是指培训注重实务、讲求实用,即以“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培训。新任书记校长更加关注“做什么”、“如何做”的实践知识,而不是“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知识,其学习基本上是遵循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而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新任校长培训的内容是以实务为主,突出实用价值。培训时效性是培训实效性的保障,培训实效性是培训追求的目标,也是手段和策略。
“时 实”培训的结构化课程
以即时、实用理念为指导,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模式主要体现在跟进式培训和滚动式课程的设置上。跟进式培训就是上任即接受培训,将原有两年一期的新任校长培训改为一上任就培训,将人员流动与滚动式课程有机结合。滚动式培训课程包括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分为校长的工作实务、学校党政工作管理、校长的修养、国际视野、综合实践5大培训模块,5大培训模块又分为9个具体培训部分,分两个阶段完成,其中,实务培训模块为核心课程。
由于新任书记校长的知识结构必须与其职业活动的内容、工作任务的结构相匹配,因此,该课程体系的设计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新任”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作任务作为培训课程设计的直接依据,在培训的知识基础、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上满足新任校长工作实践的需要。我们在找准培训目标定位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新任校长的培训需求,将新任期校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作为设计课程的依据和基础,将新的管理知识和理论与他们原有的管理经验进行交互并重新建构,激发新任校长改进工作的学习动机,提高培训课程的实效性。
3.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的过程管理
“时 实”培训模式实施原则
培训活动即时性与培训课程结构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上任即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将跟进式培训机制的即时性、灵活性与培训课程结构的稳定性有机结合,即课程模块相对固定,培训者根据拟定好的培训活动,安排参加培训,未曾参加的培训课程根据下一轮培训计划安排补训。
培训课程执行严谨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培训过程中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注重培训课程的监管,旨在通过严格的培训管理,体现培训的严谨性。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培训课程作相对灵活的调整。
培训内容实效性与培训方式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观摩等培训方式在新任校长培训课程中均有所运用。每一次培训前,我们都会根据课程的性质与授课教师充分交流、反复沟通,努力做到以最适合的培训方式落实培训内容。如第三期中小学新任校长培训班在校园安全管理培训时尝试了“体验式案例分析”,取得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时 实”培训模式的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员优势,搭建实现学员优势互补、智力支持的平台,如学员论坛、读书交流等,促进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力图将缄默性质的管理经验和技巧变为宝贵的学习资源,让学员们相互启发、交流共享。
在学员交流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开放共享的班级文化。由于每期学员是以不同批次进入培训班学习的,因此,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实施班级动态管理,课程模块按照批次推进,班干部以批次任命,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适度、适时开展大班级活动,如不分批次举行学员论坛;集体外出参观、考察;根据不同的培训主题走进学员所在的学校等。
4.“时 实”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
培训内容的构建关注实际问题
新任校长上任初期会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使校长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希望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途径。例如,2011年北京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如何把握绩效工资改革的政策,更加有效地激励教职员工,成为新任校长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促使我们对“时 实”新任校长培训方案作出调整,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财务及人事的领导请进课堂,进行政策的指导及个性化问题的解读。在培训过程中,学员需对所在学校的历史文化进行分析、对教师和干部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对学校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环境进行分析,将学习过程设计成问题解决的过程,将工作实践的情境迁移到学习中来。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的培训,不仅有助于受训者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参训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教育理论所承载的更为高远、宏大的教育目的的逐步实现。
形成“学习共同体”,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确立
“时 实”新任校长培训班初步构建了“学习共同体”。面对新任校长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有不同工作经验和知识背景的校长们可以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竞争、辩论、合作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从而深化认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合作学习就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这种学习共同体也使得校长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知识的生产者。学员曾这样感悟:“在班中学习,体会学生的快乐;在班中研讨,得到灵感的激发……”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开阔了校长的思路,拓展了知识和思维空间,提高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增强了校长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对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提高了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有效促进了参训者的角色转变,提升了校长专业发展水平
校长的专业成长大致要经历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三种角色的转变。“时 实”新任校长培训目的就是促进校长尽快实现由副职向正职、由学校专项管理者向学校全面领导者的转变。通过培训,新上任的校长及时学习并掌握了校长岗位应知、必知的学校管理技能和知识,锻炼和提升了大局意识、领导的艺术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党校还结合新任校长实际,自编《校长依法履职必知》等系列教材,结业时发给学员,对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学员们在培训信息反馈中这样写道:“在这里最幸福的是成长!”
每一种培训模式都有特定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海淀区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模式的构建,根植于海淀区校长干部队伍的现状,充分考虑了教育工委的要求和校长培训的需求,注重校长的学习习惯和工作环境。因此,它既是范例,又不定型;既是模式,又是变式,一切以实用、有效为本。■
□编辑 吴君
因此,对中小学新任校长培训模式的研究,既是对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的理性思考,也是对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新任校长培训的实践探索。
1.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的目标
“时 实”培训目标的确立既要考虑新任校长初任期培训的岗位需求,同时还要遵循校长的专业成长规律,为新任校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的目标被定为岗位适应性培训,重在对校长进行依法履职培训和学校管理实务培训,经过培训提升校长稳定学校大局、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走好专业发展的第一步。
2.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的模式建构
“时 实”培训的概念释义
新任校长培训模式中,“时 实”的含义是时效与实效。时效是指培训具有即时、及时、与时俱进的特点,即让新任校长在试用期内就参加培训;实效是指培训注重实务、讲求实用,即以“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培训。新任书记校长更加关注“做什么”、“如何做”的实践知识,而不是“是什么”、“为什么”的理论知识,其学习基本上是遵循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行,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而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新任校长培训的内容是以实务为主,突出实用价值。培训时效性是培训实效性的保障,培训实效性是培训追求的目标,也是手段和策略。
“时 实”培训的结构化课程
以即时、实用理念为指导,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模式主要体现在跟进式培训和滚动式课程的设置上。跟进式培训就是上任即接受培训,将原有两年一期的新任校长培训改为一上任就培训,将人员流动与滚动式课程有机结合。滚动式培训课程包括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分为校长的工作实务、学校党政工作管理、校长的修养、国际视野、综合实践5大培训模块,5大培训模块又分为9个具体培训部分,分两个阶段完成,其中,实务培训模块为核心课程。
由于新任书记校长的知识结构必须与其职业活动的内容、工作任务的结构相匹配,因此,该课程体系的设计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将“新任”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工作任务作为培训课程设计的直接依据,在培训的知识基础、课程结构及课程内容上满足新任校长工作实践的需要。我们在找准培训目标定位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新任校长的培训需求,将新任期校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作为设计课程的依据和基础,将新的管理知识和理论与他们原有的管理经验进行交互并重新建构,激发新任校长改进工作的学习动机,提高培训课程的实效性。
3.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的过程管理
“时 实”培训模式实施原则
培训活动即时性与培训课程结构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上任即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将跟进式培训机制的即时性、灵活性与培训课程结构的稳定性有机结合,即课程模块相对固定,培训者根据拟定好的培训活动,安排参加培训,未曾参加的培训课程根据下一轮培训计划安排补训。
培训课程执行严谨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培训过程中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注重培训课程的监管,旨在通过严格的培训管理,体现培训的严谨性。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培训课程作相对灵活的调整。
培训内容实效性与培训方式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培训内容选择合理的培训方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现场观摩等培训方式在新任校长培训课程中均有所运用。每一次培训前,我们都会根据课程的性质与授课教师充分交流、反复沟通,努力做到以最适合的培训方式落实培训内容。如第三期中小学新任校长培训班在校园安全管理培训时尝试了“体验式案例分析”,取得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时 实”培训模式的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员优势,搭建实现学员优势互补、智力支持的平台,如学员论坛、读书交流等,促进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力图将缄默性质的管理经验和技巧变为宝贵的学习资源,让学员们相互启发、交流共享。
在学员交流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开放共享的班级文化。由于每期学员是以不同批次进入培训班学习的,因此,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实施班级动态管理,课程模块按照批次推进,班干部以批次任命,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适度、适时开展大班级活动,如不分批次举行学员论坛;集体外出参观、考察;根据不同的培训主题走进学员所在的学校等。
4.“时 实”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
培训内容的构建关注实际问题
新任校长上任初期会面临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使校长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希望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途径。例如,2011年北京实行绩效工资改革,如何把握绩效工资改革的政策,更加有效地激励教职员工,成为新任校长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促使我们对“时 实”新任校长培训方案作出调整,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财务及人事的领导请进课堂,进行政策的指导及个性化问题的解读。在培训过程中,学员需对所在学校的历史文化进行分析、对教师和干部队伍现状进行分析、对学校的办学资源和办学环境进行分析,将学习过程设计成问题解决的过程,将工作实践的情境迁移到学习中来。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的培训,不仅有助于受训者产生学习动机,提高参训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教育理论所承载的更为高远、宏大的教育目的的逐步实现。
形成“学习共同体”,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确立
“时 实”新任校长培训班初步构建了“学习共同体”。面对新任校长工作中的共性问题,有不同工作经验和知识背景的校长们可以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通过竞争、辩论、合作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从而深化认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合作学习就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这种学习共同体也使得校长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知识的生产者。学员曾这样感悟:“在班中学习,体会学生的快乐;在班中研讨,得到灵感的激发……”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开阔了校长的思路,拓展了知识和思维空间,提高了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能力,增强了校长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对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提高了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有效促进了参训者的角色转变,提升了校长专业发展水平
校长的专业成长大致要经历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三种角色的转变。“时 实”新任校长培训目的就是促进校长尽快实现由副职向正职、由学校专项管理者向学校全面领导者的转变。通过培训,新上任的校长及时学习并掌握了校长岗位应知、必知的学校管理技能和知识,锻炼和提升了大局意识、领导的艺术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为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党校还结合新任校长实际,自编《校长依法履职必知》等系列教材,结业时发给学员,对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学员们在培训信息反馈中这样写道:“在这里最幸福的是成长!”
每一种培训模式都有特定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海淀区新任校长“时 实”培训模式的构建,根植于海淀区校长干部队伍的现状,充分考虑了教育工委的要求和校长培训的需求,注重校长的学习习惯和工作环境。因此,它既是范例,又不定型;既是模式,又是变式,一切以实用、有效为本。■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