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营造视野下的阅读空间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a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中国国民阅读指数较低,社区居民普遍对传统书籍阅读降低兴趣、社区阅读教育相对匮乏的现状。运用了社区营造分析方法及系统设计方法趣味化呼家楼社区公共空间,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来激发受众群体对阅读的兴趣及提升空间资源利用率的问题。对呼家楼地区受众人群的生活习惯、文化基础及时间安排等做了详尽的调查后,提出可移动形式提升阅读的吸引力及空间利用率。为现有的社区阅读形式开拓了新的思路,在阅读教育氛围营造,助力社区趣味性共享阅读空间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阅读空间 社区营造 可移动空间 建筑信息模型系统 呼家楼社区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11-0154-04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1]”文化建设作为—项国民基础工作,有很多具体的事情需要落到实处,而全民阅读活动可以说是这项工作的基础工程。围绕文化建设,做好推广阅读、深化全民阅读将会为我们建设新时代的文化强国奠定良好基础。
  书籍是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的历史记录和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就目前我国的阅读情况,我国的全民阅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区域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社区阅读更是体现出明显的资源分配不均。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率先提出了“造町运动”,后我国台湾地区引入并进行改良发展,逐步形成“社区营造”理念。经过历年发展,社区营造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将居民作为社区再造主体,以地域文化为先导,以实现社区功能与结构整合为目的,从而有效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社区基础建设具有积极影响。目前,我国社区基础阅读设施较为匮乏,不同社区居民年龄层及基本需求存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社区改造,优化社区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过程中,社区营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念:打造有精神传承的城市第三空间
  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在满足身体需求的同时开始追求精神满足,书籍的阅读逐渐受到关注。中国新闻研究院研究表明: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阅读读书量为4.67本[2],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其中以色列以人均60本的数量位于榜首。
  目前我國阅读方式主要分为传统纸质阅读及电子阅读两种形式,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并相辅相成。首先,手机的使用时间增加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纸质阅读时间的缩水。其次,电子阅读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3]。再者,电子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人们对纸质阅读的兴趣。现阶段,我国社区公共阅读基础设施建设较弱,基层阅读未受到广泛民众重视,这一点间接导致了我国国民人均纸质阅读量的低迷。根据新华网的报道,我国国民平均每日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高达89分钟,花费在书籍上的仅有17分钟、不足手机的五分之一。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国民对于阅读的兴趣不高,学习精神建设不足,情势较为严峻。而社区阅读空间作为主要面向社区内居民群的服务设施,能够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加强家庭内部与社区邻里之间的交流沟通,构建浓厚的学习氛围推动阅读社会的建设,并且通过有趣,有活力的空间吸引社区内居民的目光,从而激发对阅读的兴趣,重视阅读的作用。
  二、平台:构建邻里友好的多元阅读教育环境
  立足于社区营造,打造全民阅读的学习平台氛围建设社区阅读空间、优化服务人员结构、普及社区无障碍有声阅读点建设三部分,三者相辅相成(如图1),共同发力推进社区阅读的建设。
  (一)社区阅读空间建设策略
  建设社区公共阅读基础设施是提升社区居民素质,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不同社区所处环境条件限制,不同群体间的阅读形式习惯并非一致,为了更好践行全民阅读理念,需要立足于社区营造理论打造更为多元的阅读环境,以适应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建设完善社区阅读空间,实现社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从而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
  (二)优化社区阅读服务人员结构。
  加强与社会公益组织、热心人士以及高校间的联系,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及人力资源,在做好资金等集、书籍购买、队伍建设基础上,联合高校优秀师生定期进校进行读书交流,将更好、更优、更合适的读书理念和方法带到社区,营造学习氛围,优化阅读环境。
  (三)推进社区无障碍有声阅读点建设普及。
  充实馆藏盲文国书、有声电子书、音像制品、外借辅助设备等,构建图书馆和社区的无障碍阅读群体、阅读需求等数据共享网络,实现社区与图书馆资源对接,建成满足社区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阅读服务体系深化阅读的供给侧改革。在全民阅读的氛围下,阅读行为逐渐延伸至社区居民及弱势群体等更为广泛的人群。
  三、趋势:跨界共享的可持续公共阅读空间——以北京市呼家楼社区为例
  (一)地域特征分析:
  1.宏观区位分析
  本文根据阅读空间的主要作用层面将其分为物质层面和文化层面两大类,通过合理的设计行为,使阅读空间的使用更加符合社区发展现状,与社区文化居民需求相结合,实现文化传播功能与居民活动的统一。而BIM技术与可移动空间的结合,通过研究阅读空间的创新性应用,从传统的社区活动空间、政府型图书馆范畴向社区营造视野下的社区特色阅读空间范畴辐射。在设计之前,对北京市中轴沿线的沿线街区功能分布进行了统计和调研(如图2)。
  2.呼家楼社区区位分析
  在社区宏观分布的调研基础上,明确呼家楼社区位于北京东南方向,即朝阳区中心地带,居民入住率高,人口密集。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地铁换乘站,交通便利。位于社区心脏位置的呼家楼北街横穿呼家楼社区,保证餐饮购物等基础需求。但由于建设历史悠久,虽该社区完成度较高,但闲置区域较少,道路较为狭窄,且公共活动空间建设并不完善且利用率不高,社区拥挤感严重。   阅读空间位于向军北里小区,居民楼集中地带,交通方便。南邻社区医疗站,与北街相隔两百米,基础设施完善(如图3)。长15m宽15m,总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对于阅读空间来讲相对面积较小,因此,提升空间利用率成为设计的重要任务。
  (二)受众群体特征分析:
  调研显示,目前社区阅读空间存在显著利用问题:社区阅读空间建设不完善、部分设施老化、损坏;因空间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反复修建损耗资源;不符合居民需求社区阅读空间闲置等现象。本文通过对呼家楼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访谈,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在社区营造的视野下通过BIM技术的应用打造符合当地特征的社区阅读空间。
  为验证社区阅读空间对提升居民阅读质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文通过调研问卷的方式调研了呼家楼社区居民目前的生活方式以及对阅读空间使用的建议,收到有效问卷78份,以答题时间大于100秒为界限,提取69份高质量问卷,将69份问卷数据进行分析。问卷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呼家楼社区内居民空闲时间、管理现状和书籍阅读量等情况,肯定了新式社区阅读空间对居民生活的必要性,得出现有社区阅读空间的传统应用管理形式导致社区居民阅读兴趣较低的结论。
  通过对访谈的数据分析,参加补习活动的学生数超过九成,时长参差不齐,但空余时间为一天左右。综上所述,社区阅读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为社区老年居民及中小學生。其空余时间分布为潮汐式,即集中于周末及节假日,平时使用需求较小(如图4)。
  (三)可移动空间形态利用:
  可移动空间结构在提升空间利用率、优化同环境交流的方面优势较为突出。1914年柯布西耶提出了Dom-ino System(多米诺骨牌屋)住宅的概念,尤其是“构架结构”思想:将墙独立于空间,不在于结构产生关系,形成自由平面,实现“墙柱分离”打造自由化建筑。目前,常见的可移动空间结构形态可分为形变移动与整体移动(见表1)。 调研结果显示,呼家楼社区用户群体呈现潮汐式变化,即空余时间都集中在周末及节假日。“构架结构”思想打破原有占地空间壁垒,摒弃封闭固定的空间理念,令其拥有工作日与休息日全然不同的使用空间(如图5),在增强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利用率。
  (四)阅读空间设计实践
  1.打造硬件一呼家楼社区阅读空间
  呼家楼社区阅读空间造型上采取lOm xlOm的矩形设计,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呼家楼社区群,辐射影响包括向军北里、化石营社区等。居民入住率较高,常驻人口占比多,居民对小区环境熟悉、人员流动较为稳定。老年人口高达25%,老龄化严重,中小学生人口众多,对阅读空间的需求力最强。进行深度访谈后发现,年平均读书最多的人群分布于中小学生和退休后的老年人。这些人群空余时间较多且生活压力较小,对阅读需求较大。在询问调研对象对于看书的态度时,超过一半的人表示该地区没有合适的阅读场所,而且与图书馆距离较远,行动不方便,并表示出愿意接受使用社区阅读空间。
  (1)功能分区
  从俯视图上来看,空间展开后呈风车型,四面可移动的墙(依次以1—4号命名)被冠以独特的人文意义(如图6)。
  1号纺织墙面一交流:人流高峰可放倒,扩充休闲交流功能的使用面积,同时实现空间内部与外界的交流。打破人与人、家与家之间的交流壁垒、实现人与环境、封闭空间与自然的交流。
  2号区域一包容:上层空间为书籍集中区,下部为自由阅读区,集各项功能于一体,功能多样,也是体现了包容的含义,胸怀宽广、海纳百川。
  3号拉伸墙面一稳重:包括旋转打开的书架及密集的自习区域营造踏实的学习氛围,同时这一设计寓意也可以对读者形成一种督促,做人要稳重,要懂得收敛。
  4号抽出墙体一开放:将墙面拉开后,能够将嵌于内侧壁上的桌子打开,扩充使用面积。通过区域间的开放实现思路上的发散和心态上的轻松开放。
  (2)利用视觉刺激提升阅读氛围
  体验设计在阅读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影响越来越被人所重视。这一行为通过唤起人们的潜在感官之间的联想和情感之间的功能,引导读者与书籍的交流。在五感中,视觉的影响尤为重要,人类普遍视觉认知规律表明:丰富多彩的外部直观视觉刺激(即最为清晰最整洁的视觉形象)的合适应用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愉悦。
  针对现存的对阅读的兴趣不离,学习氛围不甚浓厚的现状,在呼家楼阅读空间设计中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从视觉刺激上使空间的阅读氛围更浓厚,通过自由书籍的摆放、打破传统的方形桌椅式方法,利用自由多变的环境,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在一定的视觉范围内享受被书海所拥抱的感受,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优化软件一利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BIM)提升管理的高效性
  设计阶段依托BIM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与统计,通过对该区域的建筑环境、人流分布等数据的综合考虑,确定设施的理想尺寸等,设计出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的阅读空间。避免“平面图纸+现场勘测”选址模式的复杂与不直观,使公共空间得到更全面的利用。
  社区阅读空间实地安装后,将可视化环境监测设备等公共设施导入BIM管理平台,从管理角度检测各个设施的状态。在管理平台中对设施进行编号,该编号为对应设施的唯一标识,显示整个空间的设施状态并对其智能化管控。平台系统统计每个设施的维修及清洁记录,日常工作所消耗电量,智能照明系统的工作数据等,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各个设施在不同时间段状态总结,合理控制设施的耗电量以及实时功率并反馈给管理平台,基于由“感、传、知、用”多个层次构成的通用架构[5],实现其在公共设施设计领域的智慧应用(如图7)。
  3.全民阅读一社区营造推动阅读空间建设
  日本社区营造专家宫崎清主张将社区营造分为五项类别:人、文、地、产、景[4]。呼家楼社区发展较为成熟,居民以高教育水平退休人员居多,邻里关系和睦亲近,对社区特色发展较为关注,公共阅读空间对其有一定的吸引力。社区建设积极性较高。地理位置紧挨朝外、国贸等金融聚集地带,经济活动的推展较为顺利。综上,阅读空间建设于呼家楼社区文化及社区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图8)   结论
  开展阅读空间建设是我国构建社区基础文化设施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近年来线上阅读的发展,一些分众化、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及多功能阅读空间逐渐衍生,线上阅读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是就当前情况,线下阅读受众群体占比仍超过线上阅读,尤其是广大居民群众。本文基于社区营造视野开展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从空间建设策略、服务人员结构、无障碍建设普及给出多元阅读环境构建的建议,并提出社区阅读空间应以精神传承、跨界共享、可持续作为发展目标;
  (2)立足社区营造视野,吸取台湾社区营造经验,从‘(人、文、地、产、景”五方面深入分析呼家楼社区区位及居民要素,令社区阅读空间充分满足当地居民需求。
  (3)结合可持续低碳设计理念,从形态类型以及结构特点对当前城市微空间做了部分梳理,并重点对可移动变形空间从移动类型、方式以及移动行为做了整理分析;
  (4)以呼家楼社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深度用户分析、梳理需求框架,结合体验设计及BIM技术等手段,给出了社区共享阅读空间的设计实践方案,主要对空间的功能分区进行了优化与创新,提出以视觉刺激、BIM管理等多元建议。将不同元素形成系统,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值。
  本文为现有的社区教育形式开拓了新的思路,在阅读教育氛围营造,助力社区趣味性共享阅读空间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基金项目:《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北京核心区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协同优化研究》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9YTB050);《19内涵发展定额一就业创业能力提高》2019年首批“微创新”、“融入式”創新创业课程建设立项(项目编号:325000514119001)。
  参考文献
  [1]朱季康.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加快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1(03):3-6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魏玉山,徐升国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J].出版发行研究,2019 (06):33-36+23
  [3]张福平.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全民阅读的推进——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对比分析及融合探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 (01):43-51
  [4]姚健,白雪.台湾创意社区营造中空间构建与优化探究——以台湾车埕社区改造设计为例[J].艺术设计研究,2015 (04):90-93
  [5]耿丹,李丹彤智慧城市背景下城市信息模型相关技术发展综述[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 (15):72-73
  [6]南岛,唐德红.基于社会交往需求的户外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设计,2016 (09):60-61
其他文献
【关于光华龙腾奖】  光华龙腾设计创新奖(简称光华龙腾奖)系由光华设计基金会于2005年设立,以“扶持设计人才成长,推动设计产业发展”为宗旨。2011年10月,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成为中国设计领域第一个人才表彰国家级奖项(国科奖社证字第0223号)。  评选人物之贡献  评选核心标准:以设计为手段,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做出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  行业覆盖之贡献  针对建筑
期刊
摘要:剖析如何在工学商一体化项目制课程实施过程中打通“商”的实现路径,培养学生商品设计创新能力。通过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实施中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痛点“商”的分析,以《礼品系列化设计》课程为例,从优质真实项目的选择、多导师教学团队组建、设计环节中“商”的落实三方面剖析课程如何对“商”的环节进行实施。工学商一体化项目制课程实施过程中打通“商”的实现路径的要点。对其他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项目制课程
期刊
紧紧围绕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重点工作,突出赛事活动主题,切实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   【作品征集方向及分类(2020)】   本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设产品设计组、概念设计组和产业设计组三个组别。   产品设计组   面向已量产和已开发产品,分为8个类别,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类、绿色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智能时代的快速发展,国人的切身体验在被不断改善,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崛起。“体验”逐渐上升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如何设计体验模式并建立可感知的品牌价值是赋能商业创新的核心。本文以小罐茶为例在体验思维框架下展开小罐茶在“人”、“价值”、“可持续”三个维度下的下品牌体验设计模式及建立品牌价值感知策略的思考。总结出品牌体验设计的思维模式与品牌价值创新的实践路径。该方法可为国内地域
期刊
摘要: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需要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根据地方经济的人才需求特点,结合嘉兴学院自身实际,探索如何积极发挥地方性高校区位优势,依托当地产业集群及校内外各种资源,推进服装设计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提升了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水平。此研究可以为设计类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应用型 人才培养  中国分类号:G642  
期刊
“金点设计奖”(GoldenPinDesignAward)在1981年创立于中国台湾,现由“台湾设计研究院”(TaiwanDesignResearchInstitute,TDRI)辦理奖项与策划颁奖典礼及相关活动。2014年起开始走向“全球华人市场最顶尖设计奖项”的新定位,为华人设计产业取得发言权,并自2015年起,金点设计奖品牌针对不同目标族群分设“金点设计奖”、“金点概念设计奖”及“今点新秀设
期刊
摘要:研究高校文创产品开发流程,探索构建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与研发体系。文章对高校文创产品设计与研发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法对高校文化内涵和可开发元素进行分析总结;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梳理文创产品开发思路,从高校文化元素符号提取创新、文创产品开发类型、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总结文创产品设计与研发流程,设计具有高校特色的文创产品。文章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大背景下高
期刊
摘要:构建基于环境设计专业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產学研的综合能力。产业化运作为驱动,团队式指导为指引,协作式学习为支撑,实践型科研为提升,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融合产、教、学、研一体化。构建基于产、教、学、研的实践项目教学模式,明确实践项目整体教学内容,实践项目教学过程阶段,项目团队人员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实践项目教学是课程教学的补充,课
期刊
UNFOLDESIGN聿几空间为小米总部打造的“MI Eatery Museum美食博物馆”作为升级版的员工食堂,该项目通过精品餐饮+多元环境的模式,在统一的设计语言下,实现了跨餐饮品牌SI(STORE IDENTITY)的融合,呈现出一个集高品质就餐、聚会、待客的空间。   “食堂”,作为企业办公环境的一个附属功能载体,如今在满足员工用餐的基础上,承载了更多的趋势与意义。UNFOLDESIGN聿
期刊
摘要:为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应用型创新性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女装结构设计》课程遵循“两性一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标准,运用成果导向和项目驱动,将PBL教学法融入混合式教学过程,建立教、学、做、讲、评合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具有普适性,可为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两性一度 混合式金课 PBL教学模式 女装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