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更好地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适应目前社会中对学前教育专业富有创造性和实践能力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文章基于一线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和实训教学经验,从课程设计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等方面,在改革的实施方案和实践层面深入探讨和反思,为后续深入课改、编写校本教材进行前瞻性的思考探索。
关键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31
作者简介:肖国强(1980—),男,山西晋中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前心理学。
基于国家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放到战略地位,结合山西工商学院的应用型课程改革精神,本文在一线课程改革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课程改革的设计理念
首先,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辟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使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个设计思路。其次,我国目前倡导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从关爱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角度切入,注重过程体验,努力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后,从教师自身角度实践尝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有意识地以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课程目标的改革
(1)知识目标。第一,使学生认识到健康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价值,理解健康行为的养成是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二,树立科学健康教育观。
(2)能力目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通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模拟和观摩,着重凸显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极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在幼儿园健康活动中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与修养;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的热爱;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观念,以多元文化的丰富加强国际理解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的优化组织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上,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幼儿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既基于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培养要求,又有机融合渗透学校课程思想政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指导精神。实施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结合创造性和体验性学习方案,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改革分为3大模块6个学习任务,主要改革在第2模块。模块2规划为具体3个系统方面,每个方面又分别从具体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注意问题等角度学习和布置任务,通过先学习主要理论,随后紧紧围绕每一方面展开大的实训项目系统学习,作为平时和期中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这样的课改设置,引导学生在重要学习任务和考核驱动下,高度负责、积极投入实训项目学习任务中去,在“学中做、做中学”,体验课程的实践性和学习的趣味性。每一个项目都有教师评价总结、学生自评总结和反思。教师学期末对重要的学习报告资料、过程记录等进行针对性总结反思,整理出一套系统的实训项目指导和操作程序,既有常规性必选的项目,保证课程实训的规范和基础训练;也有开放性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创造性、探索性。
四、课程改革的考核方式
教学效果是验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形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该课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方式,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动态式评价方式,突出考核方式的实践性,从平时表现、课堂考核、模拟练习、期中和期末实训考试等方面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五、结语
本轮课程教学源于实践教学的应用性,既兼顾课程的理论性,又强调学习与实际职业工作的一致性,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探索体验与情景性、创造与生成性,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课改教学方法,践行“理论学习→模拟活动→讨论反思→实际组织→讨论反思→理论学习→模拟活动……”的良性课改设计思路,从而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与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31
作者简介:肖国强(1980—),男,山西晋中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前心理学。
基于国家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放到战略地位,结合山西工商学院的应用型课程改革精神,本文在一线课程改革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课程改革的设计理念
首先,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辟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使学生成为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个设计思路。其次,我国目前倡导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从关爱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角度切入,注重过程体验,努力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后,从教师自身角度实践尝试。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有意识地以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课程目标的改革
(1)知识目标。第一,使学生认识到健康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价值,理解健康行为的养成是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二,树立科学健康教育观。
(2)能力目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通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模拟和观摩,着重凸显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极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在幼儿园健康活动中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与修养;培养学生对学前儿童的热爱;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观念,以多元文化的丰富加强国际理解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的优化组织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在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上,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幼儿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既基于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培养要求,又有机融合渗透学校课程思想政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指导精神。实施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结合创造性和体验性学习方案,增强了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改革分为3大模块6个学习任务,主要改革在第2模块。模块2规划为具体3个系统方面,每个方面又分别从具体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注意问题等角度学习和布置任务,通过先学习主要理论,随后紧紧围绕每一方面展开大的实训项目系统学习,作为平时和期中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这样的课改设置,引导学生在重要学习任务和考核驱动下,高度负责、积极投入实训项目学习任务中去,在“学中做、做中学”,体验课程的实践性和学习的趣味性。每一个项目都有教师评价总结、学生自评总结和反思。教师学期末对重要的学习报告资料、过程记录等进行针对性总结反思,整理出一套系统的实训项目指导和操作程序,既有常规性必选的项目,保证课程实训的规范和基础训练;也有开放性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创造性、探索性。
四、课程改革的考核方式
教学效果是验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形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该课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方式,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动态式评价方式,突出考核方式的实践性,从平时表现、课堂考核、模拟练习、期中和期末实训考试等方面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五、结语
本轮课程教学源于实践教学的应用性,既兼顾课程的理论性,又强调学习与实际职业工作的一致性,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探索体验与情景性、创造与生成性,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课改教学方法,践行“理论学习→模拟活动→讨论反思→实际组织→讨论反思→理论学习→模拟活动……”的良性课改设计思路,从而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麦少美,孙树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与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