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层序适应性分析和含水上升规律是油藏工程论证的重要方面,能够为油气田油藏开发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从层序适应性分析的理论出发,划分层序界限和有效厚度。并且提出了含水上升的规律,为油气的开采指明方向。
【关键词】开采 层系 适应性 含水性
1 层系适应性分析
层序合理的开发,可以减少层间的干扰,提高注采效益,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这是油藏开采的重要方面。层序的划分是油田井网部署的重要基础,油井的布置和水井的规划部署都是依靠层序的划分。认识到层序的重要性,是油田合理开发的关键,可以有效的实施采油工艺,改善层间、平面动用状况。在油田开发困难,产水率较高的时候,通过合理的层序预测,可以有效的提高开发效益,满足油田实际生产需求。
1.1 油藏层系划分原则
(1)开发的目的层要有一定的储量,有一定的开采价值,能够保持一定的采油速度,能够稳产较长时间。
(2)油藏油层的地质条件相似。沉积储层物性相近、层间非均质程度相近,避免层间、平面、层内矛盾过大。
(3)各个层序间有较好的地质隔层,注水时层序能够严格区分,砂体在层序间的连贯性较差,确保层序在注水开发不发生窜层和干扰。
(4)层系内部的流体性质相近、压力系统相近,便于层序内油气开发。
(5)层系内部油层埋藏深度差别不大,含油井段相近。1.2 层系划分界限研究
油田层序的划分和组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划分层序界限,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要考虑油田的经济状况,这个方面在低渗油藏的边际确定很重要。在层序划分技术上,一般把沉积物性相似、渗透率差异不大和沉积环境相似的划分在一个层序,这样就要求层序认识清楚细致。但是在油田的开采上,不容许层序划分太细,这样因为单个层序开采造成工作量较大,单井的注采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大,收益较小。
1.3 层系有效厚度界限
一套开发层系要有足够的有效厚度才能保证单井产量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油层有效厚度下限就是在油田开发年限内总产出等于总投入所必须的油层最小有效厚度,其计算公式为: f—井网密度,口/km2;O—原油操作费,元/吨;α—原油商品率;
δ—单储系数,104t/km2·m;
Rc—评价期内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小数。
1.4 单井经济界限控制储量
计算不同原油售价单井极限控制储量,若单井控制储量高于经济界限指标,满足层系细分要求,否则,不能进行层系划分。
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注水工作的不断深入,含水率将不断升高,含水上升必然影响油田的产量和有关的开发技术政策,给油田开发带来一系列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研究含水上升规律,根据含水上升规律和特点,控制或延缓含水上升速度,对于保持油田稳产、降低开采成本非常重要。
2 含水上升规律模型
含水上升规律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油田开发工程的实际生产资料统计,含水的上升规律一般有三种模式,根据统计线性规律分成三种基本模式:凸型、S型和凹型。当高油水粘度比油田的含水与采出程度统计曲线呈凸型,这里油田的开采特点是油田生产的无水期时间短、相对油井的见水早、油田的实际开采的效益较差,而油田的生产主要期就是高含水期。凹型的开发效益最好,凹型的主要特点是;油井开发见水较晚,含水量上升较慢,石油可以大部分在低含水时期开采。S型就是介于以上两种情况之间。
(1)凸型曲线模型可用下式表征:Rt)1ln(.fwtbaR t?+= (式1)(式3)
2.1 含水率影响因素
含水率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各种岩石的润湿性、沉积储层的非均质性、原油的化学性质、构造特征、油藏特征、注采井网位置和注采特征等一系列的特点,实际的含水率的变化是很复杂的,从单个方面因素很难分析,只能着手全面进行宏观的分析。
以下从油藏特征类型和油田的原油特征定性的分析含水率的特点,不同的构造控制的油藏特征,其含水上升的规律各不相同。如果油藏有底水或者边水,并且相对活跃,在稳定开采合理的采油速度情况下,油田的无水开采的时间较长,油田的含水率上升的较慢,如果发生了底水串水,油田的含水率就有大幅度上升,如果油藏是人工切割注水开发,这类油藏的注采分布情况、沉积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注采井距大小、强度等因素直接的影响油藏的开采,这类油藏的有较短的无水采油期,含水上升的速度较快。原油的性质包含很多方面,原油的油水粘度是不同的,原油的油水粘度不同,含水的上升规律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所以原油性质是较关键。2.2 理论含水率与含水上升率
油田的实际生产中,判断油藏的含水性是否在正常范围,一般采用含水与采出的程度曲线作为计算的实际依据,其中油田生产中理论含水率和含水的上升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测得的相渗曲线,应用分流量方程计算含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