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末最具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本文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给我国大学生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消除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思潮 大学生 影响及对策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在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现代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它强调个体的主体认识,呼唤人的自由、 价值、 尊严,推崇平等对话,实质是一种对僵化的个性和既定的等级制度的批判,以反科学、反理性、反民主、反社会、反文化等方式展示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文化矛盾。
1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我国是礼仪之邦、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些优良传统在华夏儿女中代代相传。如“ 忠、 孝、 义” “仁义礼智信 ” 这些是中华民族思想领域的精髓,在人们的思想上较为根深蒂固,也符合我国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但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交往加剧和网络信息的泛滥,当前,后现代主义思潮已对我国的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人生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非主流一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它所宣扬的怀疑主义、 虚无主义会使大学生们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甚至丧失了精神家园。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是极为有害的,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挑衅。在我国,虽然后现代主义思潮并没有受到学界的标举,但实际上已经对我们大学生在思想上造成了影响。它会造成大学生的人生哲理发生扭曲,使他们开始放弃道德原则,淡泊诚信原则,甚至追求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也会使青年大学生分不清美丑善恶,过度追求感官物质,最终导致价值观失衡、政治意识淡化、缺乏政治信仰、社会道德责任观念不清等严重后果。
2应对后现代主义不良影响的对策
2.1澄清理论
澄清理论是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前提。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方法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煽动性,辨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都易受到欺骗,他们往往对这些理论一知半解,悟之不透,反而觉得很深刻很哲理,认为它以哲学的语言说出了人生的真谛。因而仿效。针对此现象,我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方法来解决,其一是通过专家教授召开学术讲座、 专题研讨会来和大学生理论产生共鸣;其二是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对西方社会思潮的正确解读,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社会背景;其三是以传统文化理论为根源,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用科学的方法论分析和批判、评价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从理论上消除思潮的负面影响。
2.2创新教育方式
年轻人思想具有可塑性,通过长期与反复的灌输,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意识。同时,要消除西方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必须以道德思想教育为保障,使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能从更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得出对西方社会思潮的正确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只有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才能站得住脚跟。大学生对任何理论的判断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出自己的理论,確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为此,当代的教育体制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 客观地接纳或摈弃西方社会思潮“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才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才能常怀爱国之心、报国之情,也只有这样国家才可谓“ 永葆昌盛,繁荣富强”。
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学校是通过文化手段创设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目的和影响教育效果的,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感应与趋同。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养成坚定的价值信仰,有高尚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自然地去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和理想、信念与追求的集中展示,对于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校园管理者应面对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从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中积极引导,广泛监督,客观评价,形成良性的价值评价回馈体系,从而使得受到西方思潮影响的广大师生,重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4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必须切实做到深入人心才能对抗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袭。首先,在课堂教学上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将其变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教育、接受基地。其次,加强我们的师资建设,使师资队伍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行为世范”。用自身的行为模式去影响学生。再次,应重视专业渗透,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事业进行关注,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更要将教育引入到社会中、岗位上、生活里、家庭中,形成全方位的价值观教育。应重视实践课程,拓展训练,以教师与学生互动为主轴,将现实社会的丰富课题纳入教学计划,在实践中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合乎国情,通过情感认知到实践认知而得到理论认知的升华,从而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吴玉敏.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评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05).
[2]彭寿清.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大学德育.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思潮 大学生 影响及对策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在20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由现代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它强调个体的主体认识,呼唤人的自由、 价值、 尊严,推崇平等对话,实质是一种对僵化的个性和既定的等级制度的批判,以反科学、反理性、反民主、反社会、反文化等方式展示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文化矛盾。
1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我国是礼仪之邦、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些优良传统在华夏儿女中代代相传。如“ 忠、 孝、 义” “仁义礼智信 ” 这些是中华民族思想领域的精髓,在人们的思想上较为根深蒂固,也符合我国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但随着全球政治经济交往加剧和网络信息的泛滥,当前,后现代主义思潮已对我国的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人生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非主流一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它所宣扬的怀疑主义、 虚无主义会使大学生们缺乏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甚至丧失了精神家园。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是极为有害的,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挑衅。在我国,虽然后现代主义思潮并没有受到学界的标举,但实际上已经对我们大学生在思想上造成了影响。它会造成大学生的人生哲理发生扭曲,使他们开始放弃道德原则,淡泊诚信原则,甚至追求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也会使青年大学生分不清美丑善恶,过度追求感官物质,最终导致价值观失衡、政治意识淡化、缺乏政治信仰、社会道德责任观念不清等严重后果。
2应对后现代主义不良影响的对策
2.1澄清理论
澄清理论是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前提。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方法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煽动性,辨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都易受到欺骗,他们往往对这些理论一知半解,悟之不透,反而觉得很深刻很哲理,认为它以哲学的语言说出了人生的真谛。因而仿效。针对此现象,我认为可以通过三个方法来解决,其一是通过专家教授召开学术讲座、 专题研讨会来和大学生理论产生共鸣;其二是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对西方社会思潮的正确解读,帮助他们全面了解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社会背景;其三是以传统文化理论为根源,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用科学的方法论分析和批判、评价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从理论上消除思潮的负面影响。
2.2创新教育方式
年轻人思想具有可塑性,通过长期与反复的灌输,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意识。同时,要消除西方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必须以道德思想教育为保障,使他们在思想的碰撞中能从更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得出对西方社会思潮的正确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只有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才能站得住脚跟。大学生对任何理论的判断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出自己的理论,確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为此,当代的教育体制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 客观地接纳或摈弃西方社会思潮“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才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才能常怀爱国之心、报国之情,也只有这样国家才可谓“ 永葆昌盛,繁荣富强”。
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学校是通过文化手段创设的教育环境实现教育目的和影响教育效果的,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感应与趋同。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养成坚定的价值信仰,有高尚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自然地去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目标和理想、信念与追求的集中展示,对于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校园管理者应面对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从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中积极引导,广泛监督,客观评价,形成良性的价值评价回馈体系,从而使得受到西方思潮影响的广大师生,重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4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必须切实做到深入人心才能对抗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袭。首先,在课堂教学上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将其变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教育、接受基地。其次,加强我们的师资建设,使师资队伍真正做到“德高为师,行为世范”。用自身的行为模式去影响学生。再次,应重视专业渗透,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事业进行关注,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更要将教育引入到社会中、岗位上、生活里、家庭中,形成全方位的价值观教育。应重视实践课程,拓展训练,以教师与学生互动为主轴,将现实社会的丰富课题纳入教学计划,在实践中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合乎国情,通过情感认知到实践认知而得到理论认知的升华,从而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吴玉敏. 当代西方文化思潮评析.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05).
[2]彭寿清.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大学德育.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