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教育在十字路口》,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孔主任在读这本书。多年来形成了一个习惯,只要发现他读哪本书,就知道那书肯定值得一读,有时候就想找来。所以,我拿到《教育在十字路口》,是一本正经地细细学习的,因之也发现了作者的好多观点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生本教育理念是高度一致的,作者分析的当时的教学状况与我们现在的也有不少相通之处。
比如,书中说“尽管学习特殊的专业功能是教育,但他在完成教育任务的同时,却常年使年轻人成为令人麻木不仁的过量专业或杂乱无序的专业化之下的牺牲品。此外,学校还经常熄灭了学生的天赋才能之火,靠虚假的知识骗取学生对真正理解力的渴望。”在当今不少地方素质教育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我们的学生不正是被大量的作业所束缚,我们的老师也无奈地被所谓的质量——“分数”捆住手脚吗?
在书中,作者呼吁“学校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辜负自身的使命”,“但愿活力、爱和善意能使人保持旺盛生命力”,“教育要随伺学生身旁。教育顺应儿童自发的兴趣和天生的好奇心,使记忆扎根于理性之中,最重要的是给儿童鼓励,多听他们讲话,还应使青年人信赖并表达自己那些富有诗意或理智的自发性冲动。对青年人来说,这些冲动是脆弱而稀奇古怪的,因为它们得不到任何社会认可的保障——事实上,教师任何令人尴尬的手势、冷漠或者不合时宜的劝诫都会折断冲动。”读到这些,我内心激起一种强烈的共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经常自我反思:是否也经常熄灭学生的天赋才能之火?我们必须始终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用活力、爱和善意使学生保持旺盛生命力。我必须随时督促和提醒自己:要随伺学生身旁,并不断给他们以鼓励。
想起了班内的敏同学,他几乎每次英语单词默写都不合格,而且不能按时进行订正和补默。但我发现他有个优点,就是思维敏捷,性格外向活泼,比较善于表达。我必须帮助他树立信心,把他原有的生命活力和无限潜能发挥出来,以此唤起他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在课堂上有意识降低台阶,巧设活动,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让他在课上有话语权,并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
一次上公开课时,有近20位老师听课,当我用英语与学生互动对话时问起“我想去扬州,但是第一次去,不知准备些什么?”扫视教室的瞬间发现敏同学目光专注地看着我,仿佛告诉我“老师,我来回答。”我立刻点他,令人惊喜的是他把我要说的甚至是没有想到的话全部说了出来。“Perfect!”我大加赞许,同学们也投以欣赏羡慕的眼光,当然他也是一脸的喜悦。还是那堂课,当我问到“如果你有朋友在国外,你如何跟他保持联系?”,其他学生几乎把可能的联系方式“打电话、发短信、通过MSN或发E-Mail等”都说完了,也引出了我们本堂课话题“发E-Mail”时,我还是注意到敏,因为此时的他已经举着手了,我当然不能只考虑我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而放过一个很好的既锻炼学生又能产生课堂生成的机会,就毫不犹豫地又点了他,在我会意的鼓励与引导下,敏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能经常跟朋友联系,因为学习较忙,作业很多,几乎没时间,而且英语也不够好,可能会有沟通障碍。”这回,他得到的不仅是听课老师的认同与赞许,更是全班同学的共鸣——作业太多了,我们没时间跟朋友联系。我对敏同学给以了最高级别的表扬,再接着他的话进入我们的主题:学好英语,简洁规范表达,以完成一篇好的E-Mail。可以看到,此时的敏,一种被高度认可而产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溢于眉间。有了连续两次的成功体验,敏开始在上课时认真专心了,生怕错过展示的机会,我们的课堂也因为有他的creative ideas而变得活跃轻松了。
我的这种随伺他身旁并给以关注和鼓励的另一个显性的成果,就是不久之后的一个课间,我走在楼梯,突然敏从我身后追上来:“老师,我以后再也不到你办公室了。”我一愣:“什么意思?”看到我一脸茫然,他补充道:“我想告诉你,以后我保证每次默写生词都通过,不需要到你办公室重默了!”我恍然大悟,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有志气,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来跟我交换你的creative ideas。”自那以后,敏真的每次都能通过默写,而且字也写得越来越漂亮。
这也许就是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在《教育在十字路口》书中所写到的,教育艺术的确可以和医学艺术相比较。医生对于患者的痊愈能产生真正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是以十分特殊的方式实现这一影响的,即根据生命机能的动力系统,在其运作中模仿生命本身的活动方式,帮助生命、为生命机能的需要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药物,使生命趋于维持其生理平衡。换言之,医学是一种生命和谐的艺术,是一种服侍艺术,是一种从属于生命自然的艺术。教育亦是如此。学习者心灵所固有的能动性和教师对学生的智力引导就是教育活动的动力因素,而教育中的主要动因、基本动力因素或推动力,则是受教育者心灵中那种内在活力的原则。也许,教师只是第二位的动力因素,但,也是真正的有效因素。
(杨建花,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215400)
比如,书中说“尽管学习特殊的专业功能是教育,但他在完成教育任务的同时,却常年使年轻人成为令人麻木不仁的过量专业或杂乱无序的专业化之下的牺牲品。此外,学校还经常熄灭了学生的天赋才能之火,靠虚假的知识骗取学生对真正理解力的渴望。”在当今不少地方素质教育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我们的学生不正是被大量的作业所束缚,我们的老师也无奈地被所谓的质量——“分数”捆住手脚吗?
在书中,作者呼吁“学校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辜负自身的使命”,“但愿活力、爱和善意能使人保持旺盛生命力”,“教育要随伺学生身旁。教育顺应儿童自发的兴趣和天生的好奇心,使记忆扎根于理性之中,最重要的是给儿童鼓励,多听他们讲话,还应使青年人信赖并表达自己那些富有诗意或理智的自发性冲动。对青年人来说,这些冲动是脆弱而稀奇古怪的,因为它们得不到任何社会认可的保障——事实上,教师任何令人尴尬的手势、冷漠或者不合时宜的劝诫都会折断冲动。”读到这些,我内心激起一种强烈的共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经常自我反思:是否也经常熄灭学生的天赋才能之火?我们必须始终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用活力、爱和善意使学生保持旺盛生命力。我必须随时督促和提醒自己:要随伺学生身旁,并不断给他们以鼓励。
想起了班内的敏同学,他几乎每次英语单词默写都不合格,而且不能按时进行订正和补默。但我发现他有个优点,就是思维敏捷,性格外向活泼,比较善于表达。我必须帮助他树立信心,把他原有的生命活力和无限潜能发挥出来,以此唤起他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在课堂上有意识降低台阶,巧设活动,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让他在课上有话语权,并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
一次上公开课时,有近20位老师听课,当我用英语与学生互动对话时问起“我想去扬州,但是第一次去,不知准备些什么?”扫视教室的瞬间发现敏同学目光专注地看着我,仿佛告诉我“老师,我来回答。”我立刻点他,令人惊喜的是他把我要说的甚至是没有想到的话全部说了出来。“Perfect!”我大加赞许,同学们也投以欣赏羡慕的眼光,当然他也是一脸的喜悦。还是那堂课,当我问到“如果你有朋友在国外,你如何跟他保持联系?”,其他学生几乎把可能的联系方式“打电话、发短信、通过MSN或发E-Mail等”都说完了,也引出了我们本堂课话题“发E-Mail”时,我还是注意到敏,因为此时的他已经举着手了,我当然不能只考虑我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而放过一个很好的既锻炼学生又能产生课堂生成的机会,就毫不犹豫地又点了他,在我会意的鼓励与引导下,敏把他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能经常跟朋友联系,因为学习较忙,作业很多,几乎没时间,而且英语也不够好,可能会有沟通障碍。”这回,他得到的不仅是听课老师的认同与赞许,更是全班同学的共鸣——作业太多了,我们没时间跟朋友联系。我对敏同学给以了最高级别的表扬,再接着他的话进入我们的主题:学好英语,简洁规范表达,以完成一篇好的E-Mail。可以看到,此时的敏,一种被高度认可而产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溢于眉间。有了连续两次的成功体验,敏开始在上课时认真专心了,生怕错过展示的机会,我们的课堂也因为有他的creative ideas而变得活跃轻松了。
我的这种随伺他身旁并给以关注和鼓励的另一个显性的成果,就是不久之后的一个课间,我走在楼梯,突然敏从我身后追上来:“老师,我以后再也不到你办公室了。”我一愣:“什么意思?”看到我一脸茫然,他补充道:“我想告诉你,以后我保证每次默写生词都通过,不需要到你办公室重默了!”我恍然大悟,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有志气,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来跟我交换你的creative ideas。”自那以后,敏真的每次都能通过默写,而且字也写得越来越漂亮。
这也许就是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在《教育在十字路口》书中所写到的,教育艺术的确可以和医学艺术相比较。医生对于患者的痊愈能产生真正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是以十分特殊的方式实现这一影响的,即根据生命机能的动力系统,在其运作中模仿生命本身的活动方式,帮助生命、为生命机能的需要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药物,使生命趋于维持其生理平衡。换言之,医学是一种生命和谐的艺术,是一种服侍艺术,是一种从属于生命自然的艺术。教育亦是如此。学习者心灵所固有的能动性和教师对学生的智力引导就是教育活动的动力因素,而教育中的主要动因、基本动力因素或推动力,则是受教育者心灵中那种内在活力的原则。也许,教师只是第二位的动力因素,但,也是真正的有效因素。
(杨建花,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