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为例,分析了现阶段“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通过实践调研对金融与证券专业就业岗位进行了分析,对就业单位所需核心能力进行研究,从课程内实训、课外实训和校外实训三个方面进行了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并进行实践。
【关键词】 金融与证券 工学结合 实训体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围绕着怎样为迅猛发展的金融业提供合格的人才展开了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的探索与研究。但现状仍然是,一方面金融业多层次高质量人才匮乏,尤其是业务精英,另一方面金融与证券毕业生面临极大就业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在金融企业找到合适岗位。这一情况目前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与证券学生就业问题上表现突出,直接影响了该专业的招生。究其原因当然是深层次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是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向、模式上存在偏差。
2、研究现状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模式,大多突出“工学结合”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等。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工学结合模式有很多优点,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概括而言,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一是工学并行式。学生除了全日制学习外,每周做部分时间的工作,这些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并行式是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工作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在业余时间参加工作实践,实践时间通常每周20—25个小时,上课约20个小时。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的同时,各合作企业为各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并行的工作岗位,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二是工学交替式。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的交替,工作学期的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学期的长度取决于学校采用的学期制。在校内学完一定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之后,到各合作企业工学交替工作岗位上进行全日制的较长时间的上岗训练。
国内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院校等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首的国内各知名院校已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和课题研究成果。就广东省外来看,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先行开展各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作为本文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一是“薄三明治”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借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采取的一年三学期制的“薄三明治”式,这种形式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理论教育学期,另一个学期是到企事业单位定岗实践的工作学期。二是工学并行式。以省内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采用了该模式,即学生一边在金融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强调时间、空间拓展性。三是预就业式。学生在校前两年与普通学生一样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第三学年开始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预就业单位,学生到预就业单位实际工作一年后,返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四是实际任务结合式。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用人单位提交的实际项目,如调研任务、采访任务、规划勘测任务和产品或项目设计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关于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没有特别适合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找出适合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工学结合“订单式”综合实训体系,促进本专业人才的就业。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上百人次的调研和与金融专家组建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议,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总结发现,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分为银行从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期货从业人员、保险从业人员、金融中介从业人员五个就业方向,其就业岗位群主要为: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商业银行大堂经理、证券客户经理、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保险业务员等,整体来说主要是金融营销岗。
可见,首先不同岗位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差别很大,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以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其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一线岗位,大多直接接触金融服务顾客群,这就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与顾客交流、沟通能力。职业岗位的这些特点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上述职业岗位的分析,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对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各种实践。
三、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实践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金融与证券专业高职三年制大专学生,现已招收五届,在校学生人数近600人。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和金融与证券教研室其他同事一道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为基本依据构建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按照职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成果如下。
1、校内课程实训设计
金融与证券专业,应开设主干专业实训课的课程见表1。
金融与证券专业开设的《证券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实务》、《个人理财》、《金融营销》等课程,学生除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这些恰恰是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解决的。在每门课实践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原则上既要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又要针对行业岗位工作需要。如理论讲到股票发行阶段,案例分析就做股票发行方面的,这样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及学生学习积极性。 金融与证券专业对于形成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还应在课程结束后,在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证券综合模拟实训,它属于金融证券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第二、第三阶段。综合实训有别于课内实训,课内实训以知识点掌握为主,而综合实训强化是学生某项技能,应由浅入深,或按工作流程进行,具有连贯性,有利于技能的提高。证券模拟综合实训这门课程,应通过各种专业性分析方法,对影响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变动。实训内容应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交易(对股票基本面和技术面进行分析),进一步熟悉证券交易的交易软件,学会分析预测公司股票走势,学会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学生可分组到证券公司开设真实交易账户进行实际操作。
2、课外实践设计
课外实践教学内容由理财协会和每年举办的各种比赛组成。理财协会通过每周举办投资理财讲座的形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专业能力。另外每一年举办一次投资模拟大赛和一次理财规划大赛,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校外实践设计
金融与证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应包含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自主创业等。
(1)社会调查。学生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一般可以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调查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决定,学校和老师做好事前动员和事后检查工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到银行进行调查,了解银行产品销售情况,或新产品的市场可行性调查,并写出专题报告。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训,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提高。
(2)专业顶岗实习。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跟班或顶岗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在完成前面各阶段的模拟实习、综和实训、社会调查之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业务技能。一般在三年级上学期可以安排为期4周左右的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在银行或证券公司的相应岗位进行实习,协助单位工作人员或独立进行工作,这个过程是对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的技能的实际演练,属于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训练学生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锻炼,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胜任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有些优秀学生在专业顶岗实习后得到企业肯定,毕业后可以留在企业工作。
(3)毕业顶岗实习。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相关单位跟班或顶岗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从第5学期第13周开始,安排6个月左右时间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一步锻炼,同时,在此期间学生可根据需要收集毕业设计有关资料,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
(4)毕业设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毕业设计方向(商业银行方向、证券投资方向、财务分析方向),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动手操作设计等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课题相关知识的检索和自学能力;可以培养学生针对课题,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锻炼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对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在前边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要设立自己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从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详细的实训指导书、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恰当运用各种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 吴岩、张炼、李志宏: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胡坤: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2).
[4] 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
[5] 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6] 曹晔、邵建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职教论坛,2006(9).
[7]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8] 周建松、郭福春:开展订单式培养,实现高职毕业生毕业与上岗“零过渡”[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
[9] 付丽红:高职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0(12).
[10] 邓华丽:高职国际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成教育研究,2011(3).
【关键词】 金融与证券 工学结合 实训体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围绕着怎样为迅猛发展的金融业提供合格的人才展开了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的探索与研究。但现状仍然是,一方面金融业多层次高质量人才匮乏,尤其是业务精英,另一方面金融与证券毕业生面临极大就业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在金融企业找到合适岗位。这一情况目前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与证券学生就业问题上表现突出,直接影响了该专业的招生。究其原因当然是深层次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是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向、模式上存在偏差。
2、研究现状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模式,大多突出“工学结合”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等。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工学结合模式有很多优点,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概括而言,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一是工学并行式。学生除了全日制学习外,每周做部分时间的工作,这些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并行式是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工作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在业余时间参加工作实践,实践时间通常每周20—25个小时,上课约20个小时。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的同时,各合作企业为各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并行的工作岗位,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二是工学交替式。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的交替,工作学期的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学期的长度取决于学校采用的学期制。在校内学完一定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之后,到各合作企业工学交替工作岗位上进行全日制的较长时间的上岗训练。
国内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院校等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首的国内各知名院校已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和课题研究成果。就广东省外来看,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先行开展各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作为本文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一是“薄三明治”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借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采取的一年三学期制的“薄三明治”式,这种形式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理论教育学期,另一个学期是到企事业单位定岗实践的工作学期。二是工学并行式。以省内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采用了该模式,即学生一边在金融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强调时间、空间拓展性。三是预就业式。学生在校前两年与普通学生一样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第三学年开始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预就业单位,学生到预就业单位实际工作一年后,返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四是实际任务结合式。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用人单位提交的实际项目,如调研任务、采访任务、规划勘测任务和产品或项目设计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关于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没有特别适合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找出适合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工学结合“订单式”综合实训体系,促进本专业人才的就业。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上百人次的调研和与金融专家组建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议,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总结发现,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分为银行从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期货从业人员、保险从业人员、金融中介从业人员五个就业方向,其就业岗位群主要为: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商业银行大堂经理、证券客户经理、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保险业务员等,整体来说主要是金融营销岗。
可见,首先不同岗位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差别很大,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以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其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一线岗位,大多直接接触金融服务顾客群,这就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与顾客交流、沟通能力。职业岗位的这些特点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上述职业岗位的分析,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对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各种实践。
三、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实践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金融与证券专业高职三年制大专学生,现已招收五届,在校学生人数近600人。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和金融与证券教研室其他同事一道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为基本依据构建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按照职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成果如下。
1、校内课程实训设计
金融与证券专业,应开设主干专业实训课的课程见表1。
金融与证券专业开设的《证券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实务》、《个人理财》、《金融营销》等课程,学生除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这些恰恰是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解决的。在每门课实践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原则上既要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又要针对行业岗位工作需要。如理论讲到股票发行阶段,案例分析就做股票发行方面的,这样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及学生学习积极性。 金融与证券专业对于形成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还应在课程结束后,在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证券综合模拟实训,它属于金融证券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第二、第三阶段。综合实训有别于课内实训,课内实训以知识点掌握为主,而综合实训强化是学生某项技能,应由浅入深,或按工作流程进行,具有连贯性,有利于技能的提高。证券模拟综合实训这门课程,应通过各种专业性分析方法,对影响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变动。实训内容应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交易(对股票基本面和技术面进行分析),进一步熟悉证券交易的交易软件,学会分析预测公司股票走势,学会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学生可分组到证券公司开设真实交易账户进行实际操作。
2、课外实践设计
课外实践教学内容由理财协会和每年举办的各种比赛组成。理财协会通过每周举办投资理财讲座的形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专业能力。另外每一年举办一次投资模拟大赛和一次理财规划大赛,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校外实践设计
金融与证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应包含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自主创业等。
(1)社会调查。学生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一般可以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调查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决定,学校和老师做好事前动员和事后检查工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到银行进行调查,了解银行产品销售情况,或新产品的市场可行性调查,并写出专题报告。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训,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提高。
(2)专业顶岗实习。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跟班或顶岗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在完成前面各阶段的模拟实习、综和实训、社会调查之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业务技能。一般在三年级上学期可以安排为期4周左右的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在银行或证券公司的相应岗位进行实习,协助单位工作人员或独立进行工作,这个过程是对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的技能的实际演练,属于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训练学生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锻炼,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胜任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有些优秀学生在专业顶岗实习后得到企业肯定,毕业后可以留在企业工作。
(3)毕业顶岗实习。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相关单位跟班或顶岗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从第5学期第13周开始,安排6个月左右时间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一步锻炼,同时,在此期间学生可根据需要收集毕业设计有关资料,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
(4)毕业设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毕业设计方向(商业银行方向、证券投资方向、财务分析方向),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动手操作设计等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课题相关知识的检索和自学能力;可以培养学生针对课题,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锻炼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对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在前边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要设立自己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从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详细的实训指导书、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恰当运用各种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 吴岩、张炼、李志宏: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胡坤: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2).
[4] 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
[5] 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6] 曹晔、邵建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职教论坛,2006(9).
[7]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8] 周建松、郭福春:开展订单式培养,实现高职毕业生毕业与上岗“零过渡”[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
[9] 付丽红:高职金融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0(12).
[10] 邓华丽:高职国际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成教育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