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广泛采用新技术,提高运输工具和设备现代化以及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二是由于运输方式的多样化,运输过程的统一化,各种运输方式朝着分工协作、协调配合、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方向发展。我国政府顺应了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制定了交通运输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本文从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入手,分析我国构建综合运输体系遇到的问题,提出综合运输体系未来适宜的发展模式及发展战略。
一、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综合运输体系涵盖了五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体现综合运输体系的“全”;而综合运输体系不仅仅是五种运输方式的简单总和,它立足于各种有机联系,使五种运输方式协作配合、有机结合、联结贯通,体现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协作、协调、协同”,即运输过程的协作,运输发展的协调和运输管理的协同。从交通运输建设来看,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总体效率和效益,各种运输方式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合理布局;从交通运输的组织管理来看,在统一的运输市场中运输组织结构联合,动作协同。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运输规模、运输能力、运输管理等体制,特别要适时调整运输体系的结构,以提高运输效率和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较薄弱
运输业是一个整体,但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征不同,各有优势和特点,完成单位运量对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贡献不一。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的优势,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最具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运输方式,理应成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和构建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原因。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内河航运相对于现代化的陆路运输方式而言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比较优势难以显现。铁路运输对环境污染小,运输能力强,而我国铁路客运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能力远未能满足社会需要。公路运输由于超常规发展,抢占了铁路运输市场份额。
2.交通管理体制不顺
运输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运输方式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交通运输管理实属于多头管理:铁道部统筹管理铁路,交通部负责水运和城间公路的管理,城市内部的交通管理归属建设部,民航局负责民用航空的管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负责管道运输管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管理机构,甚至同一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中,城间公路和城市内部的交通管理又分别归属于交通部和建设部。
3.缺乏一套调控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我国提出了交通运输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但仅提出总体要求,并无具体总量指标要求,缺乏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用以考核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水准和进程。如铁路、公路等建设未从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加以论证和约束,在资源消耗,环境,交通安全等总量上没有要求,无法利用量化的指标体系来衡量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水平,因此迫切需要有相应的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指标用于反映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三、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未来发展战略
(一)发展模式
如前文所述,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五种运输方式需要均衡发展,才能形成协调实用的综合运输体系。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有以下ABC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1、公路主导型发展模式(A模式)。这种模式与当前我国交通发展模式基本相同。主要特点是公路投资继续加大、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民航快速发展,铁路、水运稳步发展,铁路份额持续下降。
2、公路、铁路协调发展模式(B模式)。针对铁路运输现状及铁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增加铁路投资,加快铁路发展,提高铁路份额,使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份额保持稳定并有所提高,促使铁路公路协调发展。
3、铁路强化型发展模式(C模式)。铁路跨越式、高速发展。通过大力增加铁路投资.强化铁路发展,并减少公路投资,放慢公路发展,使铁路市场份额大幅提高,改变目前铁路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局面。三种模式各种运输方式份额发展趋势:模式A铁路份额继续沿目前下降速率快速下降;模式B铁路份额有所提高;模式C铁路份额上升,保持在合理水平。
比较而言,A模式不符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一模式基本上是国外二战后所走的道路,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由于受石油、环境等的影响,许多国家开始反思这一交通政策。我国交通运输仍处于大发展阶段,铁路运输能力远未能满足社会需要。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铁路运载能力小,运量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公路超常规发展,抢占了铁路运输市场份额。因此,我国未来交通发展要避免走国外的老路,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改变目前的发展模式。
为加快铁路发展,削弱公路、民航发展的C模式同样不可行。一是从各种交通方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铁路、水运不能替代公路民航。铁路将在中长途旅客运输、旅客运输需求量较大的短途城际间公交化运输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主要承担大宗散货运输任务、长途物资及长途集装箱运输任务。公路将主要承担短途物资运输、短途旅客运输、铁路无法直接提供服务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客货运输。水运提供特定区域的旅客运输及为沿江、沿海、沿河地区大宗货物运输服务,为外贸货物提供运输服务。航空运输为中长距离运输提供服务。管道将提供石油、天然气的输送任务。二是从消费者选择角度分析,人们对时间价值和运输服务质量及个性化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运输费用不再是出行唯一的考虑因素,未来汽车、航空运输仍将快速发展,用铁路民航替代公路不现实。三是从各模式发展条件看,C模式中铁路改革任务较重,支持铁路发展的投融资等条件有较大难度。四是铁路运输水运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公路的快速发展。
综合来看,铁路、公路等协调发展模式即B模式,较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它的外在条件看,也比较 符合我国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是比较可行的模式。“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铁路运输。根据当前铁路运输严重滞后的现状,一要加大铁路投入,加快铁路发展;二要加快铁路改革步伐,使之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三要适当减少公路投资,放慢公路建设步伐,使公路、铁路协调发展。
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应采取协调发展模式。针对铁路、河运现状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增加投资,加快发展,提高份额,使其在运输市场中的份额保持稳定并有所提高,促使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二)发展战略
要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照系统理论的要求统筹规划,把实际中缺乏联系的小系统通盘考虑,进行宏观的战略规划。如建设多种运输方式共存互补的综合运输大通道;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发展集约型交通;加强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建设集装箱运输系统,促进多式联运发展;以协调发展为基本立足点,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和农村交通条件等。除了上述方式方法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
1.建立统一的行政主管部门,以加强全行业的宏观调控
一种是直接的方式,自上而下,在中央撤销铁道部、交通部等管理部门,组建“综合交通管理部门”作为国务院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重大技术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体可下设铁路管理总局、公路管理总局、航空管理总局、航运管理总局、城市公交管理部门、道路交通安全局、交通建设规划局、交通政策法规局,地方各级政府按中央的机构对口设置,建立相应的交通管理机构,统管各种运输方式。
另一种是逐步过渡的方式,在组建综合运输管理机构之前,首先按运输方式解决现存的问题,待条件成熟后,交通部门再同铁路、航空等部门建立一定的协调关系,通过过渡,将五种运输方式逐步统管起来,最后按照综合运输管理体制的职能运行。
2.打破地区界限,按照经济区划制定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现实的交通运输规划体制是由按照地域划分的政府制定的,而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不尽相同,导致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发展在实际当中不能吻合,这是现在很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的重要原因。再加上诸多的形象工程,导致有限的宝贵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严重浪费,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打破地区界限,按照区域经济理论和经济区划发展要求制定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3.扶持从事运输业务的企业发展
在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从全局上进行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而运输服务的提供需要提供运输服务的企业的配合和实施。特别是对于能够提供多式联运的物流企业更应该加以扶植,他们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实际的或间接的运输服务,而且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还起着举足轻重的衔接作用,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投入使用的先行者。
综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必要基础条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交通运输系统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的要求。从战略的层面来看,我们要从政府管制、经济体制和软硬件建设等各角度来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大连职工大学,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文 峰)
一、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综合运输体系涵盖了五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体现综合运输体系的“全”;而综合运输体系不仅仅是五种运输方式的简单总和,它立足于各种有机联系,使五种运输方式协作配合、有机结合、联结贯通,体现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协作、协调、协同”,即运输过程的协作,运输发展的协调和运输管理的协同。从交通运输建设来看,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总体效率和效益,各种运输方式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合理布局;从交通运输的组织管理来看,在统一的运输市场中运输组织结构联合,动作协同。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运输规模、运输能力、运输管理等体制,特别要适时调整运输体系的结构,以提高运输效率和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较薄弱
运输业是一个整体,但由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特征不同,各有优势和特点,完成单位运量对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贡献不一。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能源消耗低的优势,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最具可持续发展优势的运输方式,理应成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和构建节约型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原因。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内河航运相对于现代化的陆路运输方式而言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比较优势难以显现。铁路运输对环境污染小,运输能力强,而我国铁路客运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能力远未能满足社会需要。公路运输由于超常规发展,抢占了铁路运输市场份额。
2.交通管理体制不顺
运输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运输方式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交通运输管理实属于多头管理:铁道部统筹管理铁路,交通部负责水运和城间公路的管理,城市内部的交通管理归属建设部,民航局负责民用航空的管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负责管道运输管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管理机构,甚至同一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中,城间公路和城市内部的交通管理又分别归属于交通部和建设部。
3.缺乏一套调控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我国提出了交通运输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但仅提出总体要求,并无具体总量指标要求,缺乏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用以考核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水准和进程。如铁路、公路等建设未从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加以论证和约束,在资源消耗,环境,交通安全等总量上没有要求,无法利用量化的指标体系来衡量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水平,因此迫切需要有相应的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指标用于反映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三、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未来发展战略
(一)发展模式
如前文所述,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五种运输方式需要均衡发展,才能形成协调实用的综合运输体系。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有以下ABC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1、公路主导型发展模式(A模式)。这种模式与当前我国交通发展模式基本相同。主要特点是公路投资继续加大、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民航快速发展,铁路、水运稳步发展,铁路份额持续下降。
2、公路、铁路协调发展模式(B模式)。针对铁路运输现状及铁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增加铁路投资,加快铁路发展,提高铁路份额,使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份额保持稳定并有所提高,促使铁路公路协调发展。
3、铁路强化型发展模式(C模式)。铁路跨越式、高速发展。通过大力增加铁路投资.强化铁路发展,并减少公路投资,放慢公路发展,使铁路市场份额大幅提高,改变目前铁路市场份额持续下滑局面。三种模式各种运输方式份额发展趋势:模式A铁路份额继续沿目前下降速率快速下降;模式B铁路份额有所提高;模式C铁路份额上升,保持在合理水平。
比较而言,A模式不符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这一模式基本上是国外二战后所走的道路,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由于受石油、环境等的影响,许多国家开始反思这一交通政策。我国交通运输仍处于大发展阶段,铁路运输能力远未能满足社会需要。目前我国铁路运输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铁路运载能力小,运量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公路超常规发展,抢占了铁路运输市场份额。因此,我国未来交通发展要避免走国外的老路,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改变目前的发展模式。
为加快铁路发展,削弱公路、民航发展的C模式同样不可行。一是从各种交通方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铁路、水运不能替代公路民航。铁路将在中长途旅客运输、旅客运输需求量较大的短途城际间公交化运输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主要承担大宗散货运输任务、长途物资及长途集装箱运输任务。公路将主要承担短途物资运输、短途旅客运输、铁路无法直接提供服务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客货运输。水运提供特定区域的旅客运输及为沿江、沿海、沿河地区大宗货物运输服务,为外贸货物提供运输服务。航空运输为中长距离运输提供服务。管道将提供石油、天然气的输送任务。二是从消费者选择角度分析,人们对时间价值和运输服务质量及个性化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运输费用不再是出行唯一的考虑因素,未来汽车、航空运输仍将快速发展,用铁路民航替代公路不现实。三是从各模式发展条件看,C模式中铁路改革任务较重,支持铁路发展的投融资等条件有较大难度。四是铁路运输水运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公路的快速发展。
综合来看,铁路、公路等协调发展模式即B模式,较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它的外在条件看,也比较 符合我国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是比较可行的模式。“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铁路运输。根据当前铁路运输严重滞后的现状,一要加大铁路投入,加快铁路发展;二要加快铁路改革步伐,使之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三要适当减少公路投资,放慢公路建设步伐,使公路、铁路协调发展。
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应采取协调发展模式。针对铁路、河运现状及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增加投资,加快发展,提高份额,使其在运输市场中的份额保持稳定并有所提高,促使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二)发展战略
要实现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照系统理论的要求统筹规划,把实际中缺乏联系的小系统通盘考虑,进行宏观的战略规划。如建设多种运输方式共存互补的综合运输大通道;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发展集约型交通;加强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建设集装箱运输系统,促进多式联运发展;以协调发展为基本立足点,进一步改善区域交通和农村交通条件等。除了上述方式方法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
1.建立统一的行政主管部门,以加强全行业的宏观调控
一种是直接的方式,自上而下,在中央撤销铁道部、交通部等管理部门,组建“综合交通管理部门”作为国务院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重大技术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体可下设铁路管理总局、公路管理总局、航空管理总局、航运管理总局、城市公交管理部门、道路交通安全局、交通建设规划局、交通政策法规局,地方各级政府按中央的机构对口设置,建立相应的交通管理机构,统管各种运输方式。
另一种是逐步过渡的方式,在组建综合运输管理机构之前,首先按运输方式解决现存的问题,待条件成熟后,交通部门再同铁路、航空等部门建立一定的协调关系,通过过渡,将五种运输方式逐步统管起来,最后按照综合运输管理体制的职能运行。
2.打破地区界限,按照经济区划制定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现实的交通运输规划体制是由按照地域划分的政府制定的,而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不尽相同,导致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发展在实际当中不能吻合,这是现在很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的重要原因。再加上诸多的形象工程,导致有限的宝贵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严重浪费,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打破地区界限,按照区域经济理论和经济区划发展要求制定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
3.扶持从事运输业务的企业发展
在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从全局上进行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而运输服务的提供需要提供运输服务的企业的配合和实施。特别是对于能够提供多式联运的物流企业更应该加以扶植,他们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实际的或间接的运输服务,而且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还起着举足轻重的衔接作用,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投入使用的先行者。
综上,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必要基础条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交通运输系统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的要求。从战略的层面来看,我们要从政府管制、经济体制和软硬件建设等各角度来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大连职工大学,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文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