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六和朋友饮夜茶,我手机震动。一看号码,公司的,在判断号码归属于谁的同时,无名怒火已经冉冉升起,但甫一接通,马上拿出百分之百的职业素养,嘴角还残留着没抹干净的微笑,耐心解答。挂了电话后,我却又开始粗声大气地说人家坏话:“这男人,上班时就每天若干电话来索资料,今天休假也不让人安宁,居然说是找不到昨天我给他的那两份资料。”
说完之后,我惊叹自己简直可以去做配音演员,还能一人分饰几角。电话前后的声调,像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后来和一闺密聊起,她竟有更深的功力:那些工作中越是讨厌的人,她对他们讲电话时就越客气,语气温婉有涵养,张口一个“您”闭口一个“您”,因为不愿意给对方任何可以借题发挥的余地,也希望保持距离。
有个女同事,讲电话时对语调的驾驭能力,堪把东北话讲成吴侬软语。然而在挂电话时候,则几乎是将听筒从耳朵边直接摔到座机上(除了对领导)。那震撼的一声“啪”,若是被尚未挂掉电话的对方听到,可能他在心惊肉跳的同时,得迅速检讨自己刚才是否说错了什么。
公司一个部门经理,则被我引为经典。谦谦君子状的他,相貌上可归为好好先生,但在电话里要为自己部门争取利益时,总能面带微笑,用正常语速表达强势的态度,容不得别人反驳。微笑虽然看不到,但能让人感觉到,这柔软和刚硬Mix Match,令其他人的焦灼语气,显得很稚嫩、很不专业。
以上,算是“美容”。声音要出街见人之前,得先化个妆,收拾妥帖;要是事情特殊,偶尔整个容,也是得豁出去的。英文中“人格”一词最原始的含义,还是指戴在脸上的面具呢。不过,“美容”的事,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有另类。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大学毕业刚进北京的一家机关时,发现了一个怪现象:那些头天晚上还称兄道弟、把酒言欢的人,第二天在电话里说起公事,声音就像千里之外一块还没解冻的肉,让他又委屈又疑惑。经过几年的摸索后,他成长了。他发现这冷漠是一种保护色,冷漠的背后则是一场心理博弈:“热情有时,冷漠亦有时,这样别人才吃不透你。”
我听他这么总结时,脑子里不停地冒出一句话——“谁不曾年轻过”。如今的他,也算叱咤职场,什么风吹日晒雨淋的场合都见过。还好,他是用原生态的声音给我讲这段“委屈史”,因为朋友之间的对话,是不需要“美容”的。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31期)
说完之后,我惊叹自己简直可以去做配音演员,还能一人分饰几角。电话前后的声调,像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后来和一闺密聊起,她竟有更深的功力:那些工作中越是讨厌的人,她对他们讲电话时就越客气,语气温婉有涵养,张口一个“您”闭口一个“您”,因为不愿意给对方任何可以借题发挥的余地,也希望保持距离。
有个女同事,讲电话时对语调的驾驭能力,堪把东北话讲成吴侬软语。然而在挂电话时候,则几乎是将听筒从耳朵边直接摔到座机上(除了对领导)。那震撼的一声“啪”,若是被尚未挂掉电话的对方听到,可能他在心惊肉跳的同时,得迅速检讨自己刚才是否说错了什么。
公司一个部门经理,则被我引为经典。谦谦君子状的他,相貌上可归为好好先生,但在电话里要为自己部门争取利益时,总能面带微笑,用正常语速表达强势的态度,容不得别人反驳。微笑虽然看不到,但能让人感觉到,这柔软和刚硬Mix Match,令其他人的焦灼语气,显得很稚嫩、很不专业。
以上,算是“美容”。声音要出街见人之前,得先化个妆,收拾妥帖;要是事情特殊,偶尔整个容,也是得豁出去的。英文中“人格”一词最原始的含义,还是指戴在脸上的面具呢。不过,“美容”的事,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有另类。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大学毕业刚进北京的一家机关时,发现了一个怪现象:那些头天晚上还称兄道弟、把酒言欢的人,第二天在电话里说起公事,声音就像千里之外一块还没解冻的肉,让他又委屈又疑惑。经过几年的摸索后,他成长了。他发现这冷漠是一种保护色,冷漠的背后则是一场心理博弈:“热情有时,冷漠亦有时,这样别人才吃不透你。”
我听他这么总结时,脑子里不停地冒出一句话——“谁不曾年轻过”。如今的他,也算叱咤职场,什么风吹日晒雨淋的场合都见过。还好,他是用原生态的声音给我讲这段“委屈史”,因为朋友之间的对话,是不需要“美容”的。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