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文化遇到了时尚的年轻人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jiao2008z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95后视频博主@才疏学浅的才浅(以下简称“才浅”)“复原”黄金面具的视频在网络走红。他购买了价值20万元的500克黄金,花15天时间纯手工“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精细复杂的制作过程令人震撼。网友纷纷为其点赞。国家文物局也向他发出“欢迎一起探索文物世界”的邀请。
  网友们评论:3000多年前,那名工匠也许没有想到,在很久以后,会有一名年轻人与他心意相通。这既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也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振。
  文本解读
  1.传统文化的强大韧性。
  文明有韧性,传统文化同样具有强大的韧性。95后视频博主高能“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折射出了传统文化的强大韧性。君不见,故宫文创日历里有传统文化的身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将文物跟“潮玩”概念结合的文创产品“考古盲盒”里也同样有传统文化的身影……文创产业欣欣向荣的背后,不仅有“守正创新”激发的澎湃活力,更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岿然为基。
  2.传统与时尚可以完美融合。
  传统与时尚从来都不是冤家对头,95后视频博主高能“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就是两者的完美融合。爱默生曾经说过:“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对我们来说,传统文化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走来,展示出历史的沧桑感和独特的美感,是我们民族的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让传统与时尚起舞,舞出无限精彩。
  3.传统文化可以惠及更多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优秀的传统文化里,蓄积着前人的智慧、品格、襟怀和修养,凝聚着民族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和神韵。95后视频博主高能“复原”三星堆黄金面具启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仅有自豪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惠及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养分、人生智慧、美好品格,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更多年轻人生命的指路明灯,滋养他们的心灵。
  时评链接
  匠心不灭,在“复刻文物”中鉴往知来
  熊苹
  匠心不灭,往事越千年。通过才浅的视频,我们可以切实感到匠人们手上的温度以及他们雕琢作品时闪闪发光的匠心。復原视频有两个细节令人动容:一是经历了上万次的煅烧和捶打,黄金依然丝毫无损、光彩夺目。才浅不禁联想,在数千年前“那位工匠也一定被黄金的美丽耀眼所震撼过”。那一瞬间仿佛与古人心意相通;二是面具眼睛下方有一道褶皱无法消除,才浅尝试学习古人制作出波浪状的装饰纹路后发现褶皱神奇消失,突然领会到古时工匠的巧思和智慧。这既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也是跨越干年的文化共振。
  千年时光如万里银河,将我们与古人永远分隔,但唯有站在波涛之畔同样位置的同一类人可以跨过时光,看见同一片风景。感谢才浅这样的“复刻文物”使者,带着我们与文物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可喜的是,像才浅这样热爱文物、传承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95后女生彭静旋在法国读研究生期间身着华服在巴黎街头弹奏古筝,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音乐;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的京剧演员王梦婷,经常用短视频的方式分享京剧的妆容、唱腔和知识,收获近百万粉丝;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00后本科生刘江辉,传承非遗折纸,用8000余件作品雕琢出万千世界……与年轻人对话,与时代同行,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永久的生命力。
  文物承载文明与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与时代价值,理应得到保护和传承。运用好丰富多彩的传播力,创造出同心同向的凝聚力,文物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出土古物,而是充满生机熠熠生辉。传统文化也不再是晦涩难懂的无字天书,而是沉淀着历史智慧和人文情怀。做好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让文物活下去,让历史活起来,才能让我们心有所恃,鉴往知来,守住历史根脉,激发文化力量,构筑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无其器则无其道”。凝结在文物之中的“道”,既标刻着一个国家文化河床的厚度,也在不断为这个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着“文明养分”。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惟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我们未来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宽。(选自金羊网)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
  宋豪新
  方舱、防护服、载人工作平台……若在过去,很难把这些器具同考古联系在一起。在三星堆祭祀区发掘现场,一个密封的考古发掘舱内,考古人员身穿防护服有条不紊操纵机械平台进行文物发掘。面对着2000平方米的考古工作平台,不少记者现场感叹,这里不像印象中的考古工地,而像实验室一样充满科技感。
  1986年,三星堆遗址1号坑与2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考古工作者很快对遗址实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如今三星堆祭祀区重启发掘更为引人注目: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预案层层审批完善,各种高科技设备充实,从发掘到研究环节,全国34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这表明,全新技术支持下的新时代考古,不仅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考古发掘对于遗迹现场的影响,也为进一步研究留存了更大空间。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精美牙雕残件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在社会上掀起了新一波“考古热”“文保热”。从陆续出土的精美文物看,三星堆遗址再一次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昭告世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属性。以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为带动,做好三星堆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汲取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给养。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凝聚着我们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中。当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遇,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使得考古不再“冷门”,文物不再“高高在上”。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包含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古蜀船棺合葬墓在内的古蜀文化遗址,很早就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据悉,三星堆保护规划以及编写申遗文本的相关工作已经展开。展望全国,北京长城抢险加固项目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长城景观原貌,西安地铁建设因文物保护需要而深挖和绕行,杭州良渚遗址文物保护核心区开展居民搬迁,重现水美草丰风貌……各地探索着各具特色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新模式,绘就出一幅历史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崭新画卷。
  看历史是为了看未来,研究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做好新时代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一定能为强国征程贡献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和蓬勃动力。(选自《人民日报》)
  相关素材
  佳佳:25岁“刮腻子女孩”把美留在生活里
  前段时间,一位25岁的“刮腻子女孩”火了。爬上高脚架,拿着劈刀、铲刀在白墙上挥洒,凹凸不平的腻子在她手下变成了一幅幅浮雕山水画。这位95后女孩名叫佳佳,职业是一名壁画师,日常的工作分享视频,让她收获了600多万粉丝。除了浮雕山水画,在佳佳的手下,有时敦煌九色鹿从墙面冒出来,有时是动物身上根根分明的毛发。2020年底,在一档节目中,佳佳和一支团队在四川绵竹清平镇共同创作一幅大型室外壁画《童话竹宝》,来表达对绵竹人民在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重建家园,实现涅槃重生的敬意。相比在网络走红,佳佳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壁画的美,并把美留在自己的生活里。
  彭静旋:95后女生弹古筝“炸街”
  今年25岁的彭静旋,目前在法国读研究生,不少周末时间里,她都会拎着古筝箱,来到波尔多大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塞纳河附近表演。每次演出,彭静旋都会精心换好华服,一方面是因为她本身喜欢,另一方面也是想跟古筝更加契合,用音乐与服饰来展现中国文化。彭静旋介绍,在法国街头弹古筝近两年,每场演出都要一两个小时,粗略估算已弹奏了130首曲子。
  刘江辉:00后大学生传承非遗折纸
  一张正方形的纸,不剪、不裁,在他的手里却能变幻出万干世界。他,就是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2020级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刘江辉。麒麟、龙神、巴哈姆特、精灵、宝马……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专业的器材,他凭着兴趣和爱好,折纸13年,8000余件作品雕琢出了万千世界。他将折纸作品发布在个人社交媒体上,收获了柏村卓朗、有泽悠河、土井源等日本折纸大师的点赞。未来,刘江辉想将折纸艺术融入现代设计,在设计与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编辑:于智博)人生并无标准答案——经典系列纪录片《人生七年》(《7-63up》)素材深度解读与拓展 何小夜 任秋祯
  在纪录片领域,有这么一部堪称“神作”的片子。豆瓣评分9.6,常年居于纪录片推荐榜榜首,中文译作《人生七年》,每隔七年更新一集。从1964年第一集《7up》开播,到2019年最新一集《63up》,时间跨越整整半个多世纪。
  为什么叫人生七年呢?因为在英国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给我一个七岁的孩子,我可以看到他成年后的样子。)和我们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一个意思。1964年,BBC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以此为切入点,挑选了14个7岁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这些孩子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导演每七年对他们进行一次回访,倾听他们的梦想和生活,纪录这些人生故事的新篇章。
  尽管导演的初衷是期望通过这部纪录片验证一个猜想:一个人出生的社会阶级,决定他的未来。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人们渐渐发现,社会地位固然是决定个体命运的重要因素,却不是影响、决定幸福感的唯一。并非人人都奢望物质的极大富足,有的时候,成就感和生活境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如果说最终要得出一个结论的话,大概就是:人生并无标准答案,百态人生都值得一过。
  人生·典型
  阶层·上
  来自上层社会的约翰对自己的一生有着清晰的规划。7岁时就已经每天在读《泰晤士报》,并且能够对学校不收费的合理性发表清晰简潔的经济学分析。14岁,他就想好了以后要从事法律工作。21岁时,他如愿考上了牛津大学法律专业,28岁去了法庭。35岁时,他娶了前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为妻,婚后夫妻二人一起致力于保加利亚的慈善工作。42岁,他已经成为英国王室法律顾问。63岁时,他还能弹一手好钢琴。很多人觉得是因为约翰先天条件优越,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才让他的人生这么顺利完美,但这一切并不是理所当然的,看似顺风顺水的人生背后也会藏着残酷的现实。
  在《56up》中,约翰说出了他隐藏多年的秘密: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个人撑起整个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只能拼命读书拿到奖学金。正如他在21岁时说过的:“人们总是以为我们这个阶层的人生就是顺风顺水,想去哪所大学读书就去哪所大学读书,一切看起来就是顺理成章,但是人们并没有看到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那些刻苦努力的日子。”
  人生小结:有人说:“你只有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只是平日里,我们往往会因为别人的优势,轻易抹掉他人为此付出的努力。约翰起点很高,但真正帮他进入富裕阶层的,依然是背后优秀的教育以及早早地认识自我,树立人生目标,保持务实的打拼态度。倘若缺乏这段“向上攀登的日子”,再华贵的人生也可能高开低走。
  适用主题:孜孜不倦的进取;奋斗;打破偏见;认识自我;人生目标……
  阶层-中
  中产阶级出身的尼尔曾是全片里最可爱的小孩,7岁刚出场时,眼睛里泛着光。他说长大后要当宇航员,当不成的话,做个旅游大巴司机也不错。14岁时,他依然是一名背着书包骑着自行车的灿烂少年。21岁,他申请了梦想中的牛津大学,却在考试中失利,最终来到阿伯丁大学,一个学期后,他辍学做了建筑工人。   28岁时,他住在废弃在荒郊野外的房车里,患上了重度抑郁,领着政府救济金四处漂泊。他说:“21岁之前,我的生活太平顺,28岁,我面临崩溃。”先天一手好牌,最后却打得稀烂,这是对尼尔前半生最好的写照。
  40岁的时候,在朋友的帮助下,尼尔的生活开始步入正轨。42岁时,他有了稳定的社会关系,后来成功当选议会顾问。曾经的流浪生涯帮了他大忙,他几乎走过每个地方,对各行各业都有所了解,很适合做顾问。56岁时,尼尔甚至被邀请去澳洲做政治演讲。虽然他依旧要靠救济金生存,并没有取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看到他脸上露出笑容,你就知道,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人生小结:许多人说,尼尔给人的共鸣最强,他遭遇的挫折让他们想到了自己的某段彷徨挣扎的时期。可贵的是,涉过这段至暗时刻后,尼尔成功了,尽管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成功,却过上了他自己喜欢的平静日子。他的经历证明,只要你愿意,即便被所有人“判了死刑”,也依旧可以改变命运。
  适用主题:做真实的自己;不放弃;人生意义;成功与失败……
  尼古拉斯是一个乡下农场主的儿子。7岁时,他被问及梦想,害羞得不敢正视镜头,他的理想是研究月亮,了解飞机的构造,但他似乎离它们很远。他所在的村庄小到一所学校都没有,他每天都要走4英里(约6公里)的路,才能到距村庄最近的一所小学上课。在当时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读书,换别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尼古拉斯坚持下来了。
  14岁那年,他更害羞了,戴着厚厚的眼镜,从不直视镜头。但令人惊异的是,21岁后,尼古拉斯变得外向且擅长表达,这大概是他强迫自己不断练习的结果。这一年,这个对自然科学有着强烈兴趣的男孩考上了牛津大学,还一口气拿到了博士学位。
  7年后,28岁的尼古拉斯在威斯康星大学从事核聚变研究。35岁时尼古拉斯成为副教授,42岁时晋升为正教授。49岁那年,尼古拉斯长达7年的研究课题宣告失败,他自嘲地对导演说:人们总说我是个成功者,我成功了什么?我唯一的成功就是拍摄了这部纪录片。56岁时,尼古拉斯说他更希望自己能够因为学术成就而出名,而不是纪录片。
  63岁时,尼古拉斯患上了喉癌,看起来很憔悴,可他仍在一丝不苟地准备着新一年的课程。他说,他喜欢他的学生。
  从穿着带泥巴靴子的乡村小子到西装革履的大学教授,他用努力改变了自己的阶层和社会地位,也成为了教育改变人生的最好例证。
  人生小结:人人都喜欢逆袭的故事,但逆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有人说,农村孩子尼古拉斯是一位幸运儿。然而,与其说幸运,不如说教育比物质的影响更为深远。当一个人拥有了知识,他的视野变得开阔,必然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适用主题:逆袭:打破壁垒:教育的力量:奋斗改变人生……
  阶层:下
  苏是普通工人阶级家庭的女孩。她没有上过大学,24岁就嫁人做了家庭主妇。35岁时,她离了婚,成了一名单亲妈妈,生活的压力像山一样压了过来,但她没有退缩,勇敢面对,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好心态。她开始步入社会,在建筑公司做兼职。42岁时她重新做回全职,而她的人生也从42岁开始,愈发精彩:她进入伦敦大学法律系的行政部门工作,最初只是负责安排课程,她做得很认真。49岁,她被提拔为整个学院的研究生项目主管;56岁时,她已经可以对着500名学生做公开演讲,丝毫不怯场。“有些人会觉得怕,但我不会,因为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都知道答案!”
  “你是否希望有机会读大学?”导演问。“不会,为什么非得往回看。”苏的脸偏长,在前几集里她梳刘海,现在亮出了脑门。63岁时,苏仍在大学工作,依然年轻充满活力,她喜欢唱歌和表演话剧,经常发出爽朗的笑声。虽然自始至终她都没能跳脱她的阶级,也没有挣到很多钱,但她乐得其所。或许她早就不在乎“工人阶级”这个标签了。
  托尼是来自伦敦东区底层穷人家的孩子。他从小有个当马术师的理想,14岁辍学去马场做学徒,无奈水平有限只能放弃。21岁,他染上和父亲一样的恶习,赌博。导演由此推断他接下来可能要坐牢;谁知他不仅没有“蹲大狱”,反而还走上了正轨,28岁这年,他结婚生子,并如愿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而着迷于当演员的他,还在这段时间参加了表演课。35岁的托尼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是他的口头禅。他说:这辈子想干的事没有哪件是干不成的,想当赛马师,有了一次和偶像同台竞技的机会;想当演員,客串过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导演说:可是你没有当成骑手,也没有当成演员。托尼笑了笑:可是我体验过了。
  依靠出租车生意,他与妻子养育了三个子女,甚至一度在西班牙买房置业,尝试开酒吧挣钱。虽然由于经济不景气,他们并没有保住西班牙的房产,但他从不会在挫折面前仰天叹息,反而更加珍惜生活中的小小幸福。
  人生小结:苏和托尼与影片中的许多主人公一样,最终都没有取得身份地位上的突破,但他们的晚年生活都平静幸福。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积极乐观的性格。他们在自己的位置上稳扎稳打,认真生活,遇到问题,积极面对,时刻保持着积极的心态。这正是平凡人的生活哲学。
  适用主题:乐观;体验人生;平凡中的不凡;抓住眼前;清醒……
  后记·思考
  《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就像是一卷可以不断快进和后退的录像,让我们有机会最近距离地观察到不同生命的不同阶段的展开方式,也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在决定我们的人生?
  导演艾普特问过每一个人:“你后悔自己没有……吗?”他得到的回答是清一色的“不后悔”。即使是那些在世俗意义上失败的人们,也能通过各自的方式,找到“让自己感到舒适和开心的事情”。“我一开始习惯于扮演上帝的角色,不带感情地预言他们的发展。但几十年后,我发现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错误。”艾普特回忆道。
  毫无疑问,阶层、教育、环境、朋友这些都很重要,富裕的家境、良好的教育确实会让人生轻松一些,而更多人的满足感,源于付出,源于奉献。这些人生经历证明着,生活其实有无限种展开方式,而且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自己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影片最初想探讨的仅仅是阶层的固化,最后却让人纷纷感叹起人生的脆弱、不凡与珍贵。   模拟考场
  文题
  如果说人生头七年,奠定了我们的生命基调,那么之后的每一个七年,你做的事情、你的态度,都决定了你未来人生的走向。回想一下過去的7年,14岁时:你是在用功学习,还是经常旷课、逃学?21岁时:你会选择继续考研,还是进入社会?28岁时:你是给自己放了长假,还是转行?35岁、42岁……56岁……你是否发现,时间过得越久,你的变化、你与别人的差距也越大。可你是否认真想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你现在的样子?又是在哪个关键时期拉开了你们的人生轨迹?
  人生的每一个七年,我们的选择与把握,都是自己与别人一次又一次差距的分水岭。我们要怎么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呢?作为即将步入高考的你,对未来是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规划?假若你是“十八而志,请做好人生的选择”校成人礼活动的学生代表,请就该活动写一篇发言稿。(江西会昌中学 任秋祯)
  写作片段
  一考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成人礼上发言,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胸怀寰宇,让理想绽放风华”。
  在不知不觉中,时间渐渐地走远,恍惚间,我们已经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回首过往,十八岁的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我们失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失去了儿时的棒棒糖和玩偶,失去了幼稚与懵懂,也失去了童年的无忧无虑。但失去的并不只有遗憾,因为我们深知,所有的失去,都是为了更大的收获。如今,即将高考的我们站在了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第一次真正的选择,在选择的路口上,一旦决定。便无法回头。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生。”人生苦短,日月如梭,要以有限人生烨无穷价值,当以让理想漫步云端之志,做好人生选择。
  人生选择应做好当下,让理想踏于实地。脱离于当下实地,无异于累卵登高,离根浮萍。王继才坚守岗位,数 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尽忠职守;屠呦呦一丝不苟,脚踏实地,九死不悔。加缪说:“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献给当下。”人生选择只有立足当下,着眼当下,才能让理想腾飞天际。
  人生选择应心怀家国,让理想绽放风华。“不为家者,学书学事学志气,枉费七尺之躯;不为国者,图人图民图天下,怎称炎黄子孙?”作为盛世青年的我们,为谋一己之发展,为求理想之实现,为报家国之复兴,定当以立足当下之眼光,用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来回报家国。
  (编辑:关晓星)
其他文献
社会关注度★★★★★  作文适用度★★★★★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提起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世人如是评价。  2021年3月2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重大研究工程项目“考古中国”在成都举行重要发布,通报了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最新进展及成果。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化工路环卫班,50名环卫工中,30多人属于城中村的拆迁户,每人获得补偿的房产价值过千万。即使如此多金,他们还起早贪黑,愉快而满足地做着环卫工作。年过六旬的郑大爷说:“虽然做保洁员累点脏点,可俺心里踏实。”中年汉子黄勤说:“先前成天无所事事,空虚得很。如今起早贪黑地干活,能为社会服务,俺才觉得人生有意义。”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特定
1月4日,德国最后一位守书人海尔嘉·薇赫走了,享年98岁。她没有老伴,没有子女,离世时身边只有一本翻开的旧书。那是歌德的诗,她一生的最爱。  这间德国最古老的书店是她从祖辈那里继承的,当时德国甚至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在纷乱的时代里要保全一间书店谈何容易?1949年苏联占领东德,1969年柏林墙拔地而起,在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这个书店像是海上的指明灯摇摇欲坠又坚不可摧地守护着人们。人们躲进这里,在
名言素材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  不一于汝而二于物。——苏轼《黠鼠赋》  一个人做事如果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华罗庚  急功近利是成功的拦路虎,朝三暮四是理想的绊脚石。——成毅  经典素材  盾构机司机  每天有几百上千万人坐地铁,来来往往,
2019年10月1日,有多少人守在电视机旁,看红了眼眶:厉害了我的国,为你自豪,生生不息。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再是那个中国。  回望新中国初期,百废待兴,西方各国虎视眈眈,国防重担下,刻不容缓。以钱学森为首的青年人,他们纷纷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从海外克服重重阻力奔回祖国,去戈壁,去荒漠,隐名埋姓几十年。于是,1964年的罗布泊上空升起了蘑菇云。正是因为强大的军事实力作盾,我们国人才能在世界的
我走了許多条路,却依旧不知道哪条路才能走进你的心里。  儿时,看到电视剧《家有儿女》里有这样一个片断:母亲因为女儿喜欢猩猩,于是买了许多书籍,花了无数个夜晚了解它们。等到几个星期后的一天,她鼓起勇气和女儿交谈,以为自己已经跨越了母女之间的代沟时才发现,原来女儿喜欢的早已不再是地上的猩猩,而是天空中的星星了。母亲一直坚持的那条自认为能够走进女儿心里的路,最后成了讽刺的徒劳。最终她依旧没能走进女儿的心
1.世界上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生命的智慧远不止人类的智慧。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因为人类是这个古老星球的胜利者,尽管这不是全部历史。 作为“胜利者”,我们对其他动物并不够了解,也不够关心,有时候还会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迫害”他们。比鲨鱼更凶猛的邓氏鱼为什么没有存活下来?五十亿只旅鸽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里就消失不见?曾经因幼体轻盈而繁盛的菊石,为什么渐至灭绝?……这些问题
刘琦,喜爱艺术与运动,更喜欢哲理与文学。都说一把刀的刀锋很难越过,但我不会因其艰难而畏惧不前。愿能拥有无边的创造力,在思想的自由里快乐幸福!  你是愿意做一灯,灼于暗室,还是愿意加入风流,点燃荒野?  选择灼于暗室者,仿佛安坐于鲁迅笔下的铁屋子一般,定是不愿沖破暗室的。身处于那样的环境下,独善其身,圆满自足是最舒适的选择。岁月静好,他们自是不愿成为残忍又功利的狼。  然而时代在变化。  小农经济的
在我看来,当一百年前的那天,青年人走上街头的那一刻起,五四精神就与青年整合在了一起,简简单单两个字已经被历史赋予了无限的意义。青年兴,则国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青年是一股力量,是烈火焚烧后重新繁衍生息的一抹新绿。一百年前,就是这么一股力量促使中国有志青年涌上街头,在愤怒之下高喊口号,新民主主义革命热潮席卷大江南北,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拉开了帷幕。而在此之前,谁又能想到中国青年能有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海鹰,致力于打开大山里“被折叠的人生”。“战场,其实在手术室。”来自全国各地那些挺不直背、背脊疼痛的患者走进他的诊室寻求治疗。而他自己做了上万台脊柱手术,常年低头操刀,渐渐驼了背。  “折叠”是一线城市的流行词,“北京折叠”“SKP折叠”“被爆款折叠的人生”包含着生活复杂、人生不易的喟叹。但到了“三区三州”,在望不到边界的大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