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才会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探究:
1.打造魅力课堂。
想要自己的课充满趣味,有的时候可以从细节做起。美国的最美年度教师丽贝卡为了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丽贝卡把每个学生的名字都写在卡片上,然后随机抽取,幸运被抽中的学生,要在课堂上给大家朗读课文和材料。为了抓住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会在学生做随堂作业时播放音乐,或者穿插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成长故事。这些是属于她的魅力课堂。我也分享一点属于我的魅力课堂,比如说我对语文的教学,我喜欢让孩子们自己去生活中探索,自己主动学的,比我硬性要求记的,效果要好得多。在教学《树之歌》时,我课前准备好一些常见树叶,银杏、水杉、松树、柏树,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近距离认识树叶。课后,我让孩子们去生活中观察树,找找新发现。不久,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跑来向我汇报。老师,黄桷树像一把伞;老师,铁树枝叶像针尖;老师,柳树枝条像小辫;紫荆花叶像蝴蝶,枫树叶子像手掌......孩子们在熟背课文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会仿写了!原来仿写课文对孩子们来说就如说话这般简单,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就是生活啊!
2.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学生负担日益加重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应该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就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孩子始终对学习语文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在一堂识字教学上,学习生字“照”时,我问同学们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生字,班上的一个孩子说:我是这样记的,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当孩子说完自己的办法时,全班哄堂大笑。听到孩子们的笑声,我沉默了片刻,随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日本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在我中华大地烧杀掠夺,无恶不作!那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你们怎么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来记中国字!你们怎么可以笑得出来?勤劳、朴实、勇敢、无畏的中国人造出的中国汉字,我们为什么不这样记:太阳照,刀割草,一口井,四把火,农民伯伯真辛苦!”我相信,孩子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照”字。由此,我明白了:教材不一定是孩子的世界,世界一定是孩子的教材。
3.巧用多媒体。
当今这个互联网“盛行”的网络时代,教师如果不会利用辅助工具教学,怎能将孩子们留在课堂呢?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对多媒体的应用并不陌生,比如翻转课堂、微课等。这些多媒体既生动又形象,常常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我把微课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查字典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利用网络寻找到有关查字典的微课,让它用生动的语言文字和动画来替代我的讲解。你还别说,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查字典的要领,课下三五成群的孩子还会进行查字典比赛。
总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昂,让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兴趣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知之者”变成“乐之者”,让他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这样才能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探究:
1.打造魅力课堂。
想要自己的课充满趣味,有的时候可以从细节做起。美国的最美年度教师丽贝卡为了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丽贝卡把每个学生的名字都写在卡片上,然后随机抽取,幸运被抽中的学生,要在课堂上给大家朗读课文和材料。为了抓住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会在学生做随堂作业时播放音乐,或者穿插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成长故事。这些是属于她的魅力课堂。我也分享一点属于我的魅力课堂,比如说我对语文的教学,我喜欢让孩子们自己去生活中探索,自己主动学的,比我硬性要求记的,效果要好得多。在教学《树之歌》时,我课前准备好一些常见树叶,银杏、水杉、松树、柏树,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近距离认识树叶。课后,我让孩子们去生活中观察树,找找新发现。不久,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跑来向我汇报。老师,黄桷树像一把伞;老师,铁树枝叶像针尖;老师,柳树枝条像小辫;紫荆花叶像蝴蝶,枫树叶子像手掌......孩子们在熟背课文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会仿写了!原来仿写课文对孩子们来说就如说话这般简单,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就是生活啊!
2.创造性使用教材。
在学生负担日益加重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更应该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就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孩子始终对学习语文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在一堂识字教学上,学习生字“照”时,我问同学们用什么办法来记住这个生字,班上的一个孩子说:我是这样记的,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滴血。当孩子说完自己的办法时,全班哄堂大笑。听到孩子们的笑声,我沉默了片刻,随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日本侵略中国的那段历史,在我中华大地烧杀掠夺,无恶不作!那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你们怎么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来记中国字!你们怎么可以笑得出来?勤劳、朴实、勇敢、无畏的中国人造出的中国汉字,我们为什么不这样记:太阳照,刀割草,一口井,四把火,农民伯伯真辛苦!”我相信,孩子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个“照”字。由此,我明白了:教材不一定是孩子的世界,世界一定是孩子的教材。
3.巧用多媒体。
当今这个互联网“盛行”的网络时代,教师如果不会利用辅助工具教学,怎能将孩子们留在课堂呢?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对多媒体的应用并不陌生,比如翻转课堂、微课等。这些多媒体既生动又形象,常常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我把微课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查字典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利用网络寻找到有关查字典的微课,让它用生动的语言文字和动画来替代我的讲解。你还别说,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查字典的要领,课下三五成群的孩子还会进行查字典比赛。
总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昂,让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兴趣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知之者”变成“乐之者”,让他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这样才能爱上语文,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