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汉语和日语的意合看动词的“有意”和“无意”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mingming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汉语和日语的动词对比来分析它们在句子意义上的特征.日语动词由于有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存在,它们在体现动词的"有意"和"无意"上分工明确.汉语是独立语,动词语意受大的语言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汉语动词的"有意"和"无意"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笔者认为汉语句子里面是以动词为中心,外围成分向内影响,最终决定动词的有意或者无意.而日语正好相反,是以动词的有意或者无意为中心,从内向外围成分影响,最终决定整个句子的有意或者无意.也即是说,
其他文献
从会话分析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会话开场的特性.先简述套语、电话开场、闲谈的社会功能和序列结构,然后探讨它们的分析模式,最后评述会话开场静态研究的特点和局限,并提出
知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现,为适应这一变化,几乎所有的大型跨国公司均放弃原先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组织结构调整路径,纷纷把组织结构调整的目标定位于增强企
郭嵩焘归隐观的内涵是丰富的,它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一种迂回的入世."经济之学"即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髓.作为湖湘文化近代产儿的郭嵩焘无疑深受其熏染,即使在归隐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