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课上自主探索创新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i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创新教育是新课改的主旋律。在优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探索欲,发展创造力的机会,使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创新 学习
  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是主导。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合理运用学习策略与学生沟通,用真情关心、爱护、鼓励学生,唤起学生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信心,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培养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说、敢问、敢做的良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性。让学生在数学王国中自由地探索,从中发现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达门科的乐趣和实用价值。
  一、诱发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前提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人的创造力都是在一定的动机下引起的。教学实践证明,动机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巧设激趣情境,强化学习动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创新意识。
  1.巧设课始导语,诱发学习兴趣。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也是创造意识的萌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语不仅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上课的一开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今年12岁了,只过了3个生日,为什么呢?”学生一下子争论开了,有的说小明的家里穷,过不起生日,有的说他的学习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不想给他过生日,还有的说他的生日一定特殊,有纪念意义,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的情况下,出示了课题:“年、月、日”,并告诉学生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为什么了。通过创设这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炽热的追求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意识。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创新。
  二、营造和谐氛围,是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保证
  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老师这个大朋友的位置,这样便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赏和鼓励。这样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随时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注重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究、创新。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上课时,是先让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圆,在学生只用一支粉笔不能成功的情况下,适时给一袋装有图针、线绳、铅笔的学具袋,让学生借助这些学具来画圆,然后师生共同评价他们的作品,并让画得最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画法。画得不好的同学因为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而遗憾时,让他们谈一谈自己是怎样画的,总结一下没有画好的原因。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心理都得到了满足,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发挥,从而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创造行为。
  四、鼓励质疑问难,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有效方法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学生的嘴,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
  五、发挥合作优势,是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得力措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间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内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以帮助,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小学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广阔领域,只要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一个创新的支点,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训练,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其他文献
大熊猫病毒性传染病作为大熊猫的重要疾病之一,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病毒性传染病中肠道疾病对大熊猫种群危害较大。由于物种限制,对大熊猫肠道易感病毒性疾病的系统性研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地教,学生愉快地学,兴趣自然高涨。  关键词:音乐 兴趣 环境 平等 活跃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学
摘要:创新教育是目前我国新的教育模式下对各学科在教学方式上的一个主观要求。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高中写作的创新教育进行简单研究。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新课标在对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做了如下规定:在培养学生发展智力的同时,应该把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放到突出的位置,只有这样,才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做出了许多的探索,个性化阅读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个性化阅读,是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遵循自己的思路,去对文本获取自己独有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阅读过程。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摘要: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相配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建立,深刻理解和巩固掌握;实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点,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规律与概念  一、实验探索物理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充分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我国传统体育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要想保证新课改目标的实现,教师就必须有效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笔者在此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在长期体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下几点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途径方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有效性  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以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切实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如何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  一、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