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跋与题跋之辨

来源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tend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跋文,是附于书籍、诗文、书画等载体之后,对其进行说明、考证或者品评的文字。在跋的家族中,有“书跋”这一种,是对前序的修改或补充,其实也就是后序。而题跋是由“读书题记”和“收藏署名”衍生而成的近似文体。书跋和题跋,体制殊别,各成一式。前者是结集之后,出版之前,作者自作或请人所作。后者是著述在流传过程中的读者所为。前者是一种传播行为,具有明确的潜在读者。后者是一种个人化写作行为,显示出了强烈的“私人”特点。前者的载体较为有限,且关系比较紧密。而题跋的载体范围极大,又可率性而为。 The so-called postscript, is attached to books,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nd other carriers, its description, research or product evaluation text. Postscript in the family, there is “Book Postscript ” This is a modification or supplement to the preface, in fact, is the preface. And inscriptions by the “reading title” and “collection signature” derived from the approximate style. Book Postscript and Postscript, the system is different, all in one. The former is assembled, before the publication, the author made or asked people to do. The latter is written by the reader in the process of dissemination. The former is a communication behavior with a clear potential audience. The latter is a personal writing activity that shows a strong “private” character. The former carrier is more limi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is relatively close. The inscriptions of great range of carriers, but also rate of.
其他文献
本部分内容主要研究的是“认识的发展规律”。近年的高考命题主要围绕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现象与本质、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以及认识要在实践的基础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建立健全一个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卷(三部分,共115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见单独成册的听力部分) 第二部分:英
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我经常被班级中繁杂的事务所困扰:粉笔盒里的粉笔用光了、垃圾桶的垃圾满了、饮水机上没水了、黑板擦脏了……虽说这些事情不必亲力亲为,可以吩咐学生去
一、本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如图所示,在xoy坐标系所在的平面内存在匀强电场。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
上海一位17岁男孩飞往北京 ,参加他的20万字专著《黑客攻击防范秘技》的首发式 ,人还未到 ,试发行的首批5000套电子读物早就一抢而空。他叫满舟 ,上海高桥中学一名普通学生 ,但他又出
如果有人说一棵树活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种话会有人相信,而听人说一棵树活了几千年,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了。而这个世界确实有一种树已经活了四千余年,这就是——刺果
一时间,一座座网吧雨后春笋般充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看着身边的同学,每天乐此不疲地奔向网吧,买个座位与网虫们天南地北神侃的劲头,我不禁有点心动了,决定亲自去体验一下
品学兼优的韩勇抡拳头跟同学打架了。原因是徐帅欺负了他的“女朋友”杨婷婷。他早恋了!这个结果让我不知所措。因为一时没有好对策,所以我没有打草惊蛇。我花了几天的时间在
一个孩子三岁时的简单要求改变了年轻父亲的命运而他11岁时的举动可能再次影响已到中年的父亲 A child's simple request at age 3 changed the fate of a young father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