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佛教对敦煌壁画的影响钩沉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_lf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空前分裂动荡不安,政权林立,战火连绵。但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外来佛教文化传播到我国,这些因素促使南北朝时期的敦煌的壁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同时未来佛教在的西域传播过程中受当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下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本土化的道路,这都体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在章法构成、赋色渲染以及造型处理上都继承了传统艺术(中原汉文化),同时也受西域民族文化和外来佛教艺术的影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思想等几种不同文化交叉、融合,创造出的具有我国民族特点壁画艺术,为后来我国壁画的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海篇群玉》是明代末期的一部字书,与《海篇直音》有一定的源流关系。本文主要就《海篇群玉》的作者和编纂体例进行了简单介绍。
外国歌曲译配除忠实原曲、语义通顺外,还应与原曲在韵律、节奏感、声调感、音乐风格等四个方面效果一致。作者结合歌曲译配的相关原则与主张,通过实例展示,探讨目前国内英语歌曲
文章从词汇、句法、语音语调入手,探讨两性会话中的语言差异,增强人们对性别会话差异的了解,尽可能的减少误解,促使交际顺利进行。
纪录片记录着我们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周遭世界的变化以及人们的现实生存状态,记录每个人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世界。可以说,记录片是影视艺术中最易于和国际交流沟通的品种。它终是
“说好的X呢”结构中变量“X”的构成极具变化形式,它以双音节和四音节为主,包含词、短语和句子三个语言单位层级。此外,还会出现倒置和省略的特殊语言现象。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本文搜集了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不同英译文进行批评的文章,经分析发现:评论者往往重点关注细微琐碎处,忽视译文的整体性和读者的反应。本文尝试从汉诗英译神韵的传达、译者
本文以语用顺应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比中英广告的翻译,指出广告翻译作为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语言选择的过程同样也是以实现广告终极功能为目的动态顺应过程。
语用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交际双方唯有共同遵守正确的预设才能确保会话的顺利进行。然而,对语用预设加以利用可以造成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文本从预设的特点出发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意向状态需要通过言语行为来凸显与传递,英语动词的意向性功能使得语言表达式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地表征了认知主体的心理世界,体认语言意向性是以言行事
《三遂平妖传》作为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神魔小说,是研究汉语历史语法的重要文献。本文对对象介词“与”的起源与发展、用法的发展变化等进行简单梳理,对《三遂平妖传》中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