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服饰图案课程为切入点,通过探索湘西蓝印花布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意境,进入设计实践,寻求服饰图案创新表现的途径,希望以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寻求新思路、新方向,学生大胆创新与尝试,让设计出的服饰图案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通道。
关键词:湘西蓝印花布;服饰图案课程;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79-01
一、湘西蓝印花布概述
凤凰古城,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更素有“蓝印花布之乡”的美誉。宋元以来的千百年间,蓝印花布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在民间流传,特别是清代时期迅速发展起来。湘西蓝印花布装饰着各族人民的生活,除了服装及配饰,还可以做被褥、门帘、桌布、围裙等,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我国著名书法家阎丽川先生在《中国美术史略》一书中写道:“湖南印染的包袱、被面、门帘和衣服用料,繁密精细的程度是很可观的。线细密,巧为拼集,虚实明暗,妥加调配。艺术效果不下于剪纸……比起一般的机印花布来,别具一格,自有风采。”蓝印花布是我国扎染工艺的后起之秀,实在染坂印染和防染印花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蓝印花布以其特有的蓝白色调、朴素的吉祥意蕴,千百年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据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研报告》记载:“湘西人有自纺棉纱和织布的习俗,经过漫长的发展时间,至明清时,各地的蓝印花布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特色的制作工艺。一直以来,湘西地区风景秀美、资源丰富,这为湘西蓝印花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图案和创作源泉。”和蓝印花的起源地江南地区相比,湘西的蓝印花具有地方特色和自身独有的风格,制作工艺复杂细腻,同时在制作上形式各样,风格上具有十分巨大的反差,将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进行融合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美学享受。
二、蓝印花布服饰图案课程中的创新应用
在服饰图案课程中学生经常因缺乏个性及思考,习惯临摹作品,常常遇到原创性不足的瓶颈。在课程中引入湘西蓝印花布作为设计训练元素,启发学生追求创新形态,探讨文化传承与发展。本课程作为一次服饰图案教学与民间艺术的碰撞,教学理念是为了把传统文化基因更好地融入现代设计中去,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以下四点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湘西蓝印花布的题材内容、文化背景、图案特征、发展现、等方面做较为深入地分析、调研。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并对蓝印花布工艺、图案、寓意进行研究,找到自己的设计方向和突破口,为接下来的设计做准备。另一方面,学生对国内蓝印花布传承发展的现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发现蓝印花布图案设计虽然数量不少,但色彩、形式略显单调,缺少新意。要使湘西蓝印花布图案焕发新意,就必须要突破传统设计思路,通过创新思维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二)继续探索湘西蓝印花布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意境,确定方案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湘西蓝印花布创新应用的研究兴趣,培养了他们持续研究的耐心,使学生进入一种理想的创作状态。拓展湘西蓝印花布与单一色相及多种色相的搭配;坚持环保性、情感化、本土化的创新原则做为设计起点,积极探索提升蓝印花布产品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意境。在明确了设计思路之后,学生的创造热情与设计潜能得到很大激发。在这一阶段,通过多次的草图表达、方案陈述,以及互相借鉴启发,再结合教师的点评,学生对设计做了进一步完善,确定了最终方案。
(三)进入设计实践,寻求创新表现的途径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逐步优化和改进设计方案。设计作品的特点和难点都在于学生能否在蓝印花布的审美和创新上实现突破。将传统蓝印花布纹样打散,运用组合、分离以及遮挡等现代先进的构成方法,以全新的思维进行设计,形成新的效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去进行积极创新,对图案结构进行重组,同时结合实际需求,让设计出来的图案具备更加优异的视觉感,也要结合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在蓝印花布图案的设计上,对样式和图形的创新是当代设计师的责任与义务。
(四)组织教学成果汇报展,总结课程学习心得
课程最终用展览的形式圆满结束。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们完成了各式各样的设计,充分将自己的创新意识发挥出来,对各种组合方式进行大胆结合与运用,具有多种特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梳理学生学习方法上面,并通过对设计作品的展示,对各个设计成果进行了得与失的分析。学生认识到设计中的个人特长,找到合适的设计语言和方向,进而通过合理的创新与尝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同时,也让他们设计出的服饰图案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通道。
三、结语
学生在这次主题式的教学之后,充分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美丽,结合自身的创新意识,能够充分展现出民间艺术的艺术价值。充分结合地方历史与文化,不断为创作提供了源泉,试图以新的途径和新的载体让大众接受和喜爱。在图案设计的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这种方式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阎丽川.中国美术史略[M].天津人民出版社,1958.
[2]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研报告[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3]田隽.湘西传统蓝印花布装饰纹样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2013.
[4]朱冉.民间传统手工艺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12).
[5]唐帆.湘西蓝印花布图案与艺术形式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
[6]李晓鲁.民间蓝印花布的美学特色及现代蓝印花布设计理念分析[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关键词:湘西蓝印花布;服饰图案课程;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79-01
一、湘西蓝印花布概述
凤凰古城,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更素有“蓝印花布之乡”的美誉。宋元以来的千百年间,蓝印花布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在民间流传,特别是清代时期迅速发展起来。湘西蓝印花布装饰着各族人民的生活,除了服装及配饰,还可以做被褥、门帘、桌布、围裙等,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我国著名书法家阎丽川先生在《中国美术史略》一书中写道:“湖南印染的包袱、被面、门帘和衣服用料,繁密精细的程度是很可观的。线细密,巧为拼集,虚实明暗,妥加调配。艺术效果不下于剪纸……比起一般的机印花布来,别具一格,自有风采。”蓝印花布是我国扎染工艺的后起之秀,实在染坂印染和防染印花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蓝印花布以其特有的蓝白色调、朴素的吉祥意蕴,千百年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据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研报告》记载:“湘西人有自纺棉纱和织布的习俗,经过漫长的发展时间,至明清时,各地的蓝印花布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特色的制作工艺。一直以来,湘西地区风景秀美、资源丰富,这为湘西蓝印花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图案和创作源泉。”和蓝印花的起源地江南地区相比,湘西的蓝印花具有地方特色和自身独有的风格,制作工艺复杂细腻,同时在制作上形式各样,风格上具有十分巨大的反差,将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进行融合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美学享受。
二、蓝印花布服饰图案课程中的创新应用
在服饰图案课程中学生经常因缺乏个性及思考,习惯临摹作品,常常遇到原创性不足的瓶颈。在课程中引入湘西蓝印花布作为设计训练元素,启发学生追求创新形态,探讨文化传承与发展。本课程作为一次服饰图案教学与民间艺术的碰撞,教学理念是为了把传统文化基因更好地融入现代设计中去,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以下四点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湘西蓝印花布的题材内容、文化背景、图案特征、发展现、等方面做较为深入地分析、调研。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并对蓝印花布工艺、图案、寓意进行研究,找到自己的设计方向和突破口,为接下来的设计做准备。另一方面,学生对国内蓝印花布传承发展的现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发现蓝印花布图案设计虽然数量不少,但色彩、形式略显单调,缺少新意。要使湘西蓝印花布图案焕发新意,就必须要突破传统设计思路,通过创新思维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二)继续探索湘西蓝印花布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意境,确定方案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湘西蓝印花布创新应用的研究兴趣,培养了他们持续研究的耐心,使学生进入一种理想的创作状态。拓展湘西蓝印花布与单一色相及多种色相的搭配;坚持环保性、情感化、本土化的创新原则做为设计起点,积极探索提升蓝印花布产品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意境。在明确了设计思路之后,学生的创造热情与设计潜能得到很大激发。在这一阶段,通过多次的草图表达、方案陈述,以及互相借鉴启发,再结合教师的点评,学生对设计做了进一步完善,确定了最终方案。
(三)进入设计实践,寻求创新表现的途径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逐步优化和改进设计方案。设计作品的特点和难点都在于学生能否在蓝印花布的审美和创新上实现突破。将传统蓝印花布纹样打散,运用组合、分离以及遮挡等现代先进的构成方法,以全新的思维进行设计,形成新的效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去进行积极创新,对图案结构进行重组,同时结合实际需求,让设计出来的图案具备更加优异的视觉感,也要结合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在蓝印花布图案的设计上,对样式和图形的创新是当代设计师的责任与义务。
(四)组织教学成果汇报展,总结课程学习心得
课程最终用展览的形式圆满结束。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们完成了各式各样的设计,充分将自己的创新意识发挥出来,对各种组合方式进行大胆结合与运用,具有多种特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重点放在梳理学生学习方法上面,并通过对设计作品的展示,对各个设计成果进行了得与失的分析。学生认识到设计中的个人特长,找到合适的设计语言和方向,进而通过合理的创新与尝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同时,也让他们设计出的服饰图案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通道。
三、结语
学生在这次主题式的教学之后,充分领略了传统文化的美丽,结合自身的创新意识,能够充分展现出民间艺术的艺术价值。充分结合地方历史与文化,不断为创作提供了源泉,试图以新的途径和新的载体让大众接受和喜爱。在图案设计的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引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这种方式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阎丽川.中国美术史略[M].天津人民出版社,1958.
[2]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研报告[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3]田隽.湘西传统蓝印花布装饰纹样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2013.
[4]朱冉.民间传统手工艺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12).
[5]唐帆.湘西蓝印花布图案与艺术形式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
[6]李晓鲁.民间蓝印花布的美学特色及现代蓝印花布设计理念分析[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