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ire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许多行业都在国家经济的带动下扩张势力、增强实力,从而促使国家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在新时期,我国执行了新的课程标准,在新课标和社会用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促使各教育机构积极响应号召,多方位地寻求课程创新的方式、方法,从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满足社会用人的需求。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并且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加以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支架式教学 应用策略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1.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支架式”教学模式由布鲁纳(美)首次提出,其提出的基础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其主要观点在于两方面: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教育发挥主导作用,且教学必须同最近发展区相匹配。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将学生的发展水平界定为:(1)学生现有水平;(2)在外界帮助的条件下,可能实现的发展水平。在两种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的着眼点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的内容应具备一定难度,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越过最近发展区并达到潜力发展水平的目的,进而在此基础上继续下一个区域的发展。以此理论为基础,将支架式理论界定为:将最近发展区设定为教师介入的领域,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2.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1)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模式之前,需对学生的当前发展区与潜在发展区加以详细了解,从而有助于对学生形成充分的认识,进而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教学设计。在进行脚手架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从而有效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支架式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效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并且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探索能力作为目标,一方面考虑了学生在个体方面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师生之间的地位矛盾,有利于教师更加有效的带动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并且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为其提供支架式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完成阶段任务。在教学支架介入和退出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自主性探索,在一次次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支架式教学模式有两个重要环节——独立探索环节与合作学习环节。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促进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索学习。进而通过合作学习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习效果。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1.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1)建构支架——以教学内容及核心思想为基础,并且根据认知结构构建具体框架。就数学教师而言,应充分挖掘教学大纲的切实要求、数学课程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目标等。(2) 进入情境——以情感结构为基础构建情感支架。此环节要求教师应具备高水平的理论基础,将所教内容加以深化处理,并提炼出核心问题,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主动探索。此环节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重点过程。(3) 自我探索——教师应切忌将问题答案直接揭晓,要为学生提供思维引导,并通过自我探究将其解决。唯有通过自我探究,学生的自身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并且充分发挥核心主体地位,进而积极融入课堂教学。(4) 效果评估——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追踪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该环节为具体检测环节,但不能作为具体考评的唯一标准。当前的教育理念应为开放性的,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挥,同时要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5)反馈教学——通过实际教学过程,将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对于实际问题加以完善及处理,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1)构建认知支架。有研究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将新认知与原认知形成实质性关联,进而达到扩大新认知的目的的过程。因此,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构建认知支架十分重要,其有助于学生准确找到新认知与原认知之间的切合点,进而通过原认知的重现达到对新认知的构建。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若通过抽象的数学符号进行表达,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认知支架。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节,教师可以列举几项生活中的实例(剪纸、镜子成像灯),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以及实际生活经验的回忆,实现将生活经验转化为理论的目的,进而让学生通过自我理解,对轴对称的内涵做出界定。(2)构建情感支架。教学的最高目标并非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其更多的在于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鼓舞。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出最佳的学习气氛,正是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鼓舞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辅助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节,可以将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以及相关数学学者对于勾股定理的研究结果等内容向学生加以介绍,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数学的探索需求和好奇,从而通过情感教育的手段,实现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激发。(3)构建能力迁移支架。知识的学习存在先后顺序,即哪些知识应处于优先地位,哪些知识应处于次之地位,因此,需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性质要求,进而在此基础上,决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顺序。由于知识的获取需要经历一定的环节,因而,新知识的构建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出于“为迁移而教”的考虑,应在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构建能力迁移支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通过创设教学支架,实现吸引学生参与的效果。
  三、结语
  文章通过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基本涵义的界定,以及对“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对“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几点措施建议:构建认知支架、构建情感支架、构建能力迁移支架。文章提出的应用措施对于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开展“支架式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曉旋.付东青.严涛.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应用中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
  [2]邓建伟.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学校体育学.2012.
其他文献
健康饮水观念的深入人心,催生了无限诱人的“水”商机。抛开纷繁复杂的概念、功能和科技噱头,打造系统化的服务平台,才是水家电企业掘金未来的法宝。  水家电主要是家庭中与水直接相关的设备和电器,包括饮水机、净水器、纯水机、软水机、矿化水机等。在传统家电行业利润下滑、全面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水家电市场却风景这边独好。2009~2012年,水家电市场20%以上的增速,成为家电业的最后一座金矿。同时,工业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