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线是百内国家公园最经典的徒步线路,沿途的景色美不胜收,其中,百内三塔、法国谷和格雷冰川是这条线路上的三大亮点。
狂风是当地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而火借助狂风,曾让公园多次蒙难。这里的天气瞬息万变,时而阳光明媚,时而大雾弥漫,时而又是倾盆大雨。
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土著人身材高大,曾被麦哲伦称为“巨人”,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他们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
百内三塔是三座石峰,是地下花岗岩因地壳运动而露出地表,并经过冰川侵蚀所形成的,它们的高度几乎一样,大约有2500米,依次排列,非常雄伟,如果没有云雾遮挡,在公园内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因为其显著的特征,三塔成为了整个公园的标志性景观。
关于百内三塔,最早的描述可以追溯到1880年由佛罗伦萨·蒂格西夫人撰写的那本《穿越巴塔哥尼亚》。1878年,蒂格西夫人和她的丈夫、兄弟等一行5人来到这里,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他们的向导是当地著名的牛仔阿维力诺阿瑞斯,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与野兽共舞,穿越了很多从未有人涉足的高山、河流。当他们第一次见到百内三塔时,大家都激动不已。蒂格西夫人是这样描写的:“红褐色高耸入云的三座石峰与克娄巴特拉的针(古埃及的尖方碑)像极了,它们与周围的景观相比是如此突出,绝对超群绝伦……”三塔给蒂格西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她在离开巴塔哥尼亚前夕,还梦见自己在这三座并列的石峰下追逐鸵鸟。
法国谷位于W线的中间,是一个由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山谷,其冰舌不像绝大多数冰川那样与湖水相连,而是蜿蜒地盘绕在峭壁上。更为特别的是,整个冰川无时无刻不在向下移动,每隔十几分钟,有时只隔几分钟,就会发出一阵雷鸣般的隆隆巨响,随后碎冰便会像瀑布一样流下峭壁,坠入深涧。置身其间,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格雷冰川是百内国家公园最大的冰川,长约20公里,宽约7公里。它静静地矗立在格雷湖中,闪烁着梦幻般迷离的蓝。静谧幽蓝的格雷冰川仿佛是公园为完成W线的徒步者准备的奖品——徒步者在山谷中艰苦地穿行几天,而来到这里时,他们所有的艰辛都得到了回报。
由于所需时间短且沿途风景美不胜收,所以W线成为了公园内最经典和热门的徒步线路。不过,如果你的时间充足,且体力充沛,也可以选择大环线。大环线全长100公里,需要7~9天才能走完,W线下端和最左端的路线也在其中。此外,这条线路上的百内河、迪克森湖和佩罗斯冰川等景观,无疑会带给你更多的视觉享受。
如影随形的狂风瞬息万变的天气 百内国家公园的景色的确让人心生向往,不过,要一睹这样的美景,除了要经历徒步的艰辛,还要忍受如影随形的狂风。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巴塔哥尼亚地区常常会刮大风,时速几十英里的狂风是当地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达尔文在被记者问及环球旅行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时,他就提到了巴塔哥尼亚,他没说那里很美,但记得那里的狂风。切·格瓦拉也曾骑摩托车到过巴塔哥尼亚,留下了和狂风搏斗的记录:“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防止狂风把摩托车吹跑,我只得用绳子把车绑在电线杆上……”
达尔文和切·格瓦拉的故事绝非虚构,因为当你来到这里,你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风的力量。一位旅行者去过百内国家公园后,在博客中这样写到:“在那里,风随时随地跟着我,它让我的鼻子塞满尘埃,让行驶在碎石路上的吉普车仿佛在冰面上滑行一般。一路上,很多地方的树因风的长期吹刮,树枝都朝一边倒。这里的风有时可以暴烈地在玻璃窗上打出小孔,或卷起沙子在草原上空盘旋,仿佛是小型龙卷风。晚上,我躺在床上彻夜未眠,聆听风把我住的客栈变成一个喧嚣的交响乐团——门板像打鼓一样作响,瓦楞屋顶下的缺口发出长笛一样的呜呜声,浴室的通风闸像风笛一般低鸣……”
由于风力太过强劲,百内国家公园曾因此遭受过许多灾难,最典型的便是火灾。
由于地处巴塔哥尼亚高原深处,所以百内国家公园在历史上一度不为世人所知,直至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远征队于1520年航海至此才发现了它。麦哲伦在旅行日记中写道:“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身材高大,我将他们称为‘巨人’,他们好像从不曾与外人接触过,初次相遇,他们的表情显得非常诧异,手指向上,貌似在询问我们是否来自天上……”
其实,麦哲伦见到的“巨人”,是以德卫尔彻人和卡威斯卡人为主的印第安土著人,他们身材魁梧,脚掌尤其大,肌肉十分发达。由于长期与世隔绝,这些土著人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他们以打猎和采集为生,居住在一种用橡木、树皮和兽皮制作而成的名为“托尔多”的穹顶形棚屋里,男女均穿用兽皮缝制成的衣服。在婚姻上,他们崇尚以爱为本,实行一夫一妻制。他们非常敬畏大自然,珍爱大自然给予的福祉,相信万物有灵,甚至将肆虐的狂风和多变的天气,也看作是上天的旨意。
不幸的是,虽然这些原住民能够顽强地抵抗当地恶劣的气候,却承受不了外来民族的经济掠夺。19世纪末,西方探险者不断涌入这里,他们搜刮黄金、皮毛,杀掠豪夺,土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1920年时,原本有几千人的卡威斯卡人已所剩无几。2002年人口普查时,卡威斯卡人仅有176位,其中只有20人会讲自己的土著语言。2008年,当最老的一位卡威斯卡人去世时,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因为这意味着这个群体将濒临消失。
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新的时代的到来。19世纪后,土著人渐渐走下历史的舞台,智利南部越来越多的牛仔出现在百内国家公园,他们把自己融入殖民者的圈子,与殖民者交易动物皮毛,在这个地区进行更深入的探险,并为越来越多的游客充当向导。在此期间,百内国家公园的土地一直被不同的牧场主所拥有,直至1959年因为土地保护的需要才被划为国有,成立国家公园。当时,公园以格雷湖命名,叫做“格雷湖国家公园”。后来,公园的边界进一步扩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1970年,公园正式更名为“百内国家公园”,并由智利国家林业局管理,1978年,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为“世界生物保护区”。
如今,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人烟稀少,常住人口每平方公里不到两人。正因如此,公园没有太多被开发的痕迹,保存了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得以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领略到让人窒息的美景。
狂风是当地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而火借助狂风,曾让公园多次蒙难。这里的天气瞬息万变,时而阳光明媚,时而大雾弥漫,时而又是倾盆大雨。
历史上,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土著人身材高大,曾被麦哲伦称为“巨人”,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他们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
百内三塔是三座石峰,是地下花岗岩因地壳运动而露出地表,并经过冰川侵蚀所形成的,它们的高度几乎一样,大约有2500米,依次排列,非常雄伟,如果没有云雾遮挡,在公园内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因为其显著的特征,三塔成为了整个公园的标志性景观。
关于百内三塔,最早的描述可以追溯到1880年由佛罗伦萨·蒂格西夫人撰写的那本《穿越巴塔哥尼亚》。1878年,蒂格西夫人和她的丈夫、兄弟等一行5人来到这里,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他们的向导是当地著名的牛仔阿维力诺阿瑞斯,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与野兽共舞,穿越了很多从未有人涉足的高山、河流。当他们第一次见到百内三塔时,大家都激动不已。蒂格西夫人是这样描写的:“红褐色高耸入云的三座石峰与克娄巴特拉的针(古埃及的尖方碑)像极了,它们与周围的景观相比是如此突出,绝对超群绝伦……”三塔给蒂格西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她在离开巴塔哥尼亚前夕,还梦见自己在这三座并列的石峰下追逐鸵鸟。
法国谷位于W线的中间,是一个由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山谷,其冰舌不像绝大多数冰川那样与湖水相连,而是蜿蜒地盘绕在峭壁上。更为特别的是,整个冰川无时无刻不在向下移动,每隔十几分钟,有时只隔几分钟,就会发出一阵雷鸣般的隆隆巨响,随后碎冰便会像瀑布一样流下峭壁,坠入深涧。置身其间,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格雷冰川是百内国家公园最大的冰川,长约20公里,宽约7公里。它静静地矗立在格雷湖中,闪烁着梦幻般迷离的蓝。静谧幽蓝的格雷冰川仿佛是公园为完成W线的徒步者准备的奖品——徒步者在山谷中艰苦地穿行几天,而来到这里时,他们所有的艰辛都得到了回报。
由于所需时间短且沿途风景美不胜收,所以W线成为了公园内最经典和热门的徒步线路。不过,如果你的时间充足,且体力充沛,也可以选择大环线。大环线全长100公里,需要7~9天才能走完,W线下端和最左端的路线也在其中。此外,这条线路上的百内河、迪克森湖和佩罗斯冰川等景观,无疑会带给你更多的视觉享受。
如影随形的狂风瞬息万变的天气 百内国家公园的景色的确让人心生向往,不过,要一睹这样的美景,除了要经历徒步的艰辛,还要忍受如影随形的狂风。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巴塔哥尼亚地区常常会刮大风,时速几十英里的狂风是当地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达尔文在被记者问及环球旅行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时,他就提到了巴塔哥尼亚,他没说那里很美,但记得那里的狂风。切·格瓦拉也曾骑摩托车到过巴塔哥尼亚,留下了和狂风搏斗的记录:“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防止狂风把摩托车吹跑,我只得用绳子把车绑在电线杆上……”
达尔文和切·格瓦拉的故事绝非虚构,因为当你来到这里,你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风的力量。一位旅行者去过百内国家公园后,在博客中这样写到:“在那里,风随时随地跟着我,它让我的鼻子塞满尘埃,让行驶在碎石路上的吉普车仿佛在冰面上滑行一般。一路上,很多地方的树因风的长期吹刮,树枝都朝一边倒。这里的风有时可以暴烈地在玻璃窗上打出小孔,或卷起沙子在草原上空盘旋,仿佛是小型龙卷风。晚上,我躺在床上彻夜未眠,聆听风把我住的客栈变成一个喧嚣的交响乐团——门板像打鼓一样作响,瓦楞屋顶下的缺口发出长笛一样的呜呜声,浴室的通风闸像风笛一般低鸣……”
由于风力太过强劲,百内国家公园曾因此遭受过许多灾难,最典型的便是火灾。
由于地处巴塔哥尼亚高原深处,所以百内国家公园在历史上一度不为世人所知,直至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远征队于1520年航海至此才发现了它。麦哲伦在旅行日记中写道:“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身材高大,我将他们称为‘巨人’,他们好像从不曾与外人接触过,初次相遇,他们的表情显得非常诧异,手指向上,貌似在询问我们是否来自天上……”
其实,麦哲伦见到的“巨人”,是以德卫尔彻人和卡威斯卡人为主的印第安土著人,他们身材魁梧,脚掌尤其大,肌肉十分发达。由于长期与世隔绝,这些土著人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他们以打猎和采集为生,居住在一种用橡木、树皮和兽皮制作而成的名为“托尔多”的穹顶形棚屋里,男女均穿用兽皮缝制成的衣服。在婚姻上,他们崇尚以爱为本,实行一夫一妻制。他们非常敬畏大自然,珍爱大自然给予的福祉,相信万物有灵,甚至将肆虐的狂风和多变的天气,也看作是上天的旨意。
不幸的是,虽然这些原住民能够顽强地抵抗当地恶劣的气候,却承受不了外来民族的经济掠夺。19世纪末,西方探险者不断涌入这里,他们搜刮黄金、皮毛,杀掠豪夺,土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1920年时,原本有几千人的卡威斯卡人已所剩无几。2002年人口普查时,卡威斯卡人仅有176位,其中只有20人会讲自己的土著语言。2008年,当最老的一位卡威斯卡人去世时,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因为这意味着这个群体将濒临消失。
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新的时代的到来。19世纪后,土著人渐渐走下历史的舞台,智利南部越来越多的牛仔出现在百内国家公园,他们把自己融入殖民者的圈子,与殖民者交易动物皮毛,在这个地区进行更深入的探险,并为越来越多的游客充当向导。在此期间,百内国家公园的土地一直被不同的牧场主所拥有,直至1959年因为土地保护的需要才被划为国有,成立国家公园。当时,公园以格雷湖命名,叫做“格雷湖国家公园”。后来,公园的边界进一步扩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规模。1970年,公园正式更名为“百内国家公园”,并由智利国家林业局管理,1978年,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为“世界生物保护区”。
如今,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人烟稀少,常住人口每平方公里不到两人。正因如此,公园没有太多被开发的痕迹,保存了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得以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领略到让人窒息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