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商竞争,越来越像一场砸钱的游戏。京东,就是这一游戏中的疯狂主角。
这个用7年时间迅速崛起的网上商城,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狠”。战略够狠,手段也够狠。
就在不久前,老总刘强东在回应关于“对手”的问题时,扔下了一句话:“和京东搞价格战的网站,都死了。”他还在微博上反复感慨一句话:“社会怎么如此复杂?”也有很多人说,其实,是京东把事情搞复杂了,与支付宝斗,与一淘斗,与当当斗……满眼都是京东的敌人。
于是,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京东疯了吗?
从口水战开始
最近的一次战事,要从刘强东的一条微博说起。
时间是2011年10月24日下午。针对的是阿里系今年刚成立的搜索服务网站—— 一淘。一淘的穆郎(化名)说,当时团队考虑的是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是不是有不合行业规则的地方?第二,是不是要回复,怎么回复?参加到这场讨论的,有法务部、技术部、公关部以及老总们。
刘强东写了什么?让一淘如此紧张?
翻出这条微博来,依然能读出浓烈的挑战味。
“一家网站未经我们允许直接抓取我们所有的产品评价,这些产品评价是京东花费了价值过亿的积分激励用户写出来的,你怎么也要打声招呼吧?实在难以相信这是一家整日倡导‘新商业文明、诚信’的公司所为,这和鸡鸣狗盗有何分别?”
不点名,指的就是一淘。
微博一出,刘强东便占据了道德高地。鉴于刘强东微博的影响力,两个多小时后,一淘去“认领”口水。
“刘总您不点名批评,我们帮您,您说的是一淘。此前您说因费率过高停用支付宝,我们没说什么,您又说一淘抓取评价信息,作为购物搜索,一淘就是要让互联网透明,给消费者更多实惠。新商业文明和诚信,您可以不信,但我们信。”
不过,京东内部设立了专门的小组来研究微博。无论发表什么言论,叫冤也好,叫板也好,微博俨然成了刘强东的一个有力工具。
在跟帖里,有人说,老刘的率性又一次不小心挑起一场战事。可对一淘的批评,仅仅是一次偶然发现或者率性而为吗?
商场里的强者怎么可能如此简单而草率?随后两天里意外出现的一个文件,证实了老刘的“老练”。
意外
这个名为《针对一淘的竞争策略研究报告》,长达40页。出自“京东集团战略研究部”,级别为“机密”。报告时间是“2011年8月30日”。
这也就是说,在刘强东发怒的前两个月,他就应当看到了这份报告,并密切关注了一淘。
报告指出一淘对京东的最大威胁是“京东的客户将被分流,或者客户流量入口被一淘所‘钳制’,并和电商行业上演赤裸裸的价格竞争”。得出的结论是,在“一淘用户习惯未培养起来”之前,京东“从战略角度”宣布拒绝合作。
刘强东在微博上挑战,只是“行动”的开端。而从刘强东的微博开始,于情于德,对京东而言,可谓上策。
不过,他一定没想到,这个“机密”文件竟然外流了。
刘强东当然怒了。文件泄密第二天,京东就正式宣布,屏蔽一淘对用户评价的抓取功能,和一淘彻底停止任何沟通。
一淘内部员工们开始津津乐道于那个报告。穆郎说,他们都看了,“把我们分析得很透彻。说我们强大的,自然增强信心。说我们不好的,我们也引以为戒了。”
这场意外,缓和了一淘在口水战中的处境。但是,作为纷争中的一员,一淘的尴尬并没有得到同情。
棋逢对手
早在2011年四五月份,京东就开始针锋相对阿里系。
挑战的第一个阿里成员就是支付宝。面对这样一个支付巨头,刘强东采取先雪藏、后喊话、再绝交的“三步走”。
2011年4月30日,京东商城发布公告,称支付宝系统需要紧急维护。之后几天,支付宝支付方式就从京东网站上“消失”了。到了5月份,刘强东才站出来,高调宣布:“马上停止和支付宝的合作。”并在微博上轻松调侃:“我放弃支付宝。私奔了。”
当当网的李国庆很快跳出来反驳京东。他称支付宝的江湖地位短期之内无法撼动。面对这个江湖大佬的庇护不要,京东私奔,那一定是另有考虑。
在这场身份复杂的混战中,当当似乎很明确一个道理:利益当前,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先联合治敌,是最划算的战术。
密谋
当当的愤怒,相比阿里系对京东的无奈要更早。
刘强东很会选时间,在2010年末当当上市前夕,李国庆还沉浸在融资的喜悦中时,京东便宣布:图书频道正式上线。本来就很性情的李国庆,对此敏感: “我们随时应对一切价格战,对一切价格战的竞争者,我们都会采取报复性的还击!”
刘强东在微博上回应:“你上市后还公开羞辱我们,要对一切挑起价格战竞争者给予报复性打击!你是春风得意,但是为什么不敢和京东公平竞争呢?任何人都会被激怒的!”
当愤怒遇到愤怒,就只能是疯狂的搏斗了。
接下来的一周,电商图书市场疯狂降价,当当斥资4000万元促销。京东毫不示弱,扬言斥资8000万元。
2011年6月18日,京东的图书音像再以“折后半价”的价格出售。由于点击量过大,18日早上,京东商城网站一度瘫痪,订单无法提交。
其实,疯狂背后早有预谋。早在2008年底,刘强东就开始考虑图书市场。在每年一度的战略大会上,京东高管们关上手机,为此PK了3天。刘强东的观点很坚决,要实现一站式购物,图书是很重要的。方案确立后,京东开始招聘人才,拓展进货渠道……二十几个成员,一年打市场,拿下来2000多家出版社的供货渠道。这一切都是在秘密进行中。
非议
2011年11月,在移动互联网开发者大会上,京东、当当、去哪儿等几家副总裁坐在一起,被共同问到,有什么好的营销模式。当当和去哪儿还在思考时,京东的副总裁就干脆回答:“价格战”。说得轻松自然,毫无技术含量。场下会心一笑。
京东此举,也越来越遭到非议。
2011年5月,24家出版商曾联合抵制京东。他们联合发表声明,谴责京东商城以4折销售少儿图书侵害出版社利益。刘强东强势回复:“让工作人员记住这24家出版社,他们的书永远4折!”
接力出版社推广调研部主任常晓武对此气愤又无奈:“我们能做的有限。寄去律师函,京东说没收到。向政府求助,到现在一直等着还没有消息。”
由此,也有人开始称京东是一个“无赖”。
而更多的无赖评价,则来自消费者。低价带来的高流量,对京东的服务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很多消费者对京东的送货、退货、保修等服务表示不满。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从2009年开始关注京东,他表示,京东在百货商品战术上打的是游击战。出来一个,打一枪,先不管赚钱与否,斥资也要先占领市场,这个战略长远看来是正确的。但是,短期内一定会导致行业生态的纷扰。
电商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现在谁占领了市场,谁就掌握了未来。所以,京东疯狂也自有它的道理。不过,刘强东也有冷静的时候,他曾在2011年年初表示,两年内,电商这个泡泡定会破裂。
两年后,京东会有一个疯狂的完美“收官”,还是会像泡泡般破裂呢?
不久前,刘强东对媒体公开了下一个秘密:接下来要进军某个行业,会涉及到一家上市公司,不过现在不方便透露。
噱头够大。看来,京东还要“疯”一会儿。(摘自《中国周刊》)
这个用7年时间迅速崛起的网上商城,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狠”。战略够狠,手段也够狠。
就在不久前,老总刘强东在回应关于“对手”的问题时,扔下了一句话:“和京东搞价格战的网站,都死了。”他还在微博上反复感慨一句话:“社会怎么如此复杂?”也有很多人说,其实,是京东把事情搞复杂了,与支付宝斗,与一淘斗,与当当斗……满眼都是京东的敌人。
于是,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京东疯了吗?
从口水战开始
最近的一次战事,要从刘强东的一条微博说起。
时间是2011年10月24日下午。针对的是阿里系今年刚成立的搜索服务网站—— 一淘。一淘的穆郎(化名)说,当时团队考虑的是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是不是有不合行业规则的地方?第二,是不是要回复,怎么回复?参加到这场讨论的,有法务部、技术部、公关部以及老总们。
刘强东写了什么?让一淘如此紧张?
翻出这条微博来,依然能读出浓烈的挑战味。
“一家网站未经我们允许直接抓取我们所有的产品评价,这些产品评价是京东花费了价值过亿的积分激励用户写出来的,你怎么也要打声招呼吧?实在难以相信这是一家整日倡导‘新商业文明、诚信’的公司所为,这和鸡鸣狗盗有何分别?”
不点名,指的就是一淘。
微博一出,刘强东便占据了道德高地。鉴于刘强东微博的影响力,两个多小时后,一淘去“认领”口水。
“刘总您不点名批评,我们帮您,您说的是一淘。此前您说因费率过高停用支付宝,我们没说什么,您又说一淘抓取评价信息,作为购物搜索,一淘就是要让互联网透明,给消费者更多实惠。新商业文明和诚信,您可以不信,但我们信。”
不过,京东内部设立了专门的小组来研究微博。无论发表什么言论,叫冤也好,叫板也好,微博俨然成了刘强东的一个有力工具。
在跟帖里,有人说,老刘的率性又一次不小心挑起一场战事。可对一淘的批评,仅仅是一次偶然发现或者率性而为吗?
商场里的强者怎么可能如此简单而草率?随后两天里意外出现的一个文件,证实了老刘的“老练”。
意外
这个名为《针对一淘的竞争策略研究报告》,长达40页。出自“京东集团战略研究部”,级别为“机密”。报告时间是“2011年8月30日”。
这也就是说,在刘强东发怒的前两个月,他就应当看到了这份报告,并密切关注了一淘。
报告指出一淘对京东的最大威胁是“京东的客户将被分流,或者客户流量入口被一淘所‘钳制’,并和电商行业上演赤裸裸的价格竞争”。得出的结论是,在“一淘用户习惯未培养起来”之前,京东“从战略角度”宣布拒绝合作。
刘强东在微博上挑战,只是“行动”的开端。而从刘强东的微博开始,于情于德,对京东而言,可谓上策。
不过,他一定没想到,这个“机密”文件竟然外流了。
刘强东当然怒了。文件泄密第二天,京东就正式宣布,屏蔽一淘对用户评价的抓取功能,和一淘彻底停止任何沟通。
一淘内部员工们开始津津乐道于那个报告。穆郎说,他们都看了,“把我们分析得很透彻。说我们强大的,自然增强信心。说我们不好的,我们也引以为戒了。”
这场意外,缓和了一淘在口水战中的处境。但是,作为纷争中的一员,一淘的尴尬并没有得到同情。
棋逢对手
早在2011年四五月份,京东就开始针锋相对阿里系。
挑战的第一个阿里成员就是支付宝。面对这样一个支付巨头,刘强东采取先雪藏、后喊话、再绝交的“三步走”。
2011年4月30日,京东商城发布公告,称支付宝系统需要紧急维护。之后几天,支付宝支付方式就从京东网站上“消失”了。到了5月份,刘强东才站出来,高调宣布:“马上停止和支付宝的合作。”并在微博上轻松调侃:“我放弃支付宝。私奔了。”
当当网的李国庆很快跳出来反驳京东。他称支付宝的江湖地位短期之内无法撼动。面对这个江湖大佬的庇护不要,京东私奔,那一定是另有考虑。
在这场身份复杂的混战中,当当似乎很明确一个道理:利益当前,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先联合治敌,是最划算的战术。
密谋
当当的愤怒,相比阿里系对京东的无奈要更早。
刘强东很会选时间,在2010年末当当上市前夕,李国庆还沉浸在融资的喜悦中时,京东便宣布:图书频道正式上线。本来就很性情的李国庆,对此敏感: “我们随时应对一切价格战,对一切价格战的竞争者,我们都会采取报复性的还击!”
刘强东在微博上回应:“你上市后还公开羞辱我们,要对一切挑起价格战竞争者给予报复性打击!你是春风得意,但是为什么不敢和京东公平竞争呢?任何人都会被激怒的!”
当愤怒遇到愤怒,就只能是疯狂的搏斗了。
接下来的一周,电商图书市场疯狂降价,当当斥资4000万元促销。京东毫不示弱,扬言斥资8000万元。
2011年6月18日,京东的图书音像再以“折后半价”的价格出售。由于点击量过大,18日早上,京东商城网站一度瘫痪,订单无法提交。
其实,疯狂背后早有预谋。早在2008年底,刘强东就开始考虑图书市场。在每年一度的战略大会上,京东高管们关上手机,为此PK了3天。刘强东的观点很坚决,要实现一站式购物,图书是很重要的。方案确立后,京东开始招聘人才,拓展进货渠道……二十几个成员,一年打市场,拿下来2000多家出版社的供货渠道。这一切都是在秘密进行中。
非议
2011年11月,在移动互联网开发者大会上,京东、当当、去哪儿等几家副总裁坐在一起,被共同问到,有什么好的营销模式。当当和去哪儿还在思考时,京东的副总裁就干脆回答:“价格战”。说得轻松自然,毫无技术含量。场下会心一笑。
京东此举,也越来越遭到非议。
2011年5月,24家出版商曾联合抵制京东。他们联合发表声明,谴责京东商城以4折销售少儿图书侵害出版社利益。刘强东强势回复:“让工作人员记住这24家出版社,他们的书永远4折!”
接力出版社推广调研部主任常晓武对此气愤又无奈:“我们能做的有限。寄去律师函,京东说没收到。向政府求助,到现在一直等着还没有消息。”
由此,也有人开始称京东是一个“无赖”。
而更多的无赖评价,则来自消费者。低价带来的高流量,对京东的服务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很多消费者对京东的送货、退货、保修等服务表示不满。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滕斌圣从2009年开始关注京东,他表示,京东在百货商品战术上打的是游击战。出来一个,打一枪,先不管赚钱与否,斥资也要先占领市场,这个战略长远看来是正确的。但是,短期内一定会导致行业生态的纷扰。
电商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现在谁占领了市场,谁就掌握了未来。所以,京东疯狂也自有它的道理。不过,刘强东也有冷静的时候,他曾在2011年年初表示,两年内,电商这个泡泡定会破裂。
两年后,京东会有一个疯狂的完美“收官”,还是会像泡泡般破裂呢?
不久前,刘强东对媒体公开了下一个秘密:接下来要进军某个行业,会涉及到一家上市公司,不过现在不方便透露。
噱头够大。看来,京东还要“疯”一会儿。(摘自《中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