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职教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19871120w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传统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演变。在高职物理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很好地融入物理教学,值得关注。本文以《电磁感应现象》一节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90056
  物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按照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和原则,充分、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分析研究物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教学媒体,确定解决物理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分析、评价的一个过程。下面以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物理》第二册第10章第5节《电磁感应现象》第二课时“探究感应电流现象”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对电磁感应相关知识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同时能熟练利用网络获取各项资源,但该阶段学生的思维尚处于由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过渡期,他们理解抽象性较高的知识存在一定困难。
  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心理、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特点,确定本节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方向;②能够简单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能力目标: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②通过猜测、实验操作、动画模拟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②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与美的享受。
  其中“探究楞次定律”是教学重点,而在探究过程中新磁场对原磁通量的“阻碍”是难点。
  二、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学难点,将教学场所移到机房,每位学生一台电脑、一套实验仪器,将理论教学、实验探究、多媒体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课余休息时间利用QQ、微信等网络通信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学习动向;利用实验视频、flash动画模拟抽象实验现象,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本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实验为驱动,让学生在学中做;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做中学。
  三、教学过程
  1.预习
  教师事先将导学案、两个小铝环神奇现象的实验视频上传至教学空间,让学生下载观看。设置实验现象讨论区,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课时电磁感应现象及条件的基础上,对小铝环实验原理发表见解,这个虚拟空间可以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
  2.引入
  教师课堂演示小铝环实验,并根据学生在论坛上发表的观点,把学生分组,同一小组继续切磋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小组间再相互点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3.探究楞次定律
  学生登陆教学空间,下载实验资料,观看、了解实验。领取条形磁铁、线圈以及导线,连接仪器,并独立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并填写实验记录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感应电流方向,对学生实验记录中普遍出错的新磁场与原磁通量关系提出疑问,引发学生共同思考、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下载flash动画资料。在模拟楞次定律实验中,学生独自操作鼠标选中磁铁磁场、感应电流、感应磁场选项,动画中依次显示对应结果,看不见的磁感线、电流得以形象化展示,操纵鼠标拖动条形磁铁,控制条形磁铁运动,直观展示磁通量的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改变拖动速度,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为下节探究感应电动势做好铺垫。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自主操控,从而达到掌握原理的目的。
  实验与多媒体结合的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楞次定律,从磁通量变化角度给出“增反减同”,从相对运动角度理解“来‘拒’去‘留’”四字口诀,突破理解“阻碍”的难点。
  4.探究切割运动
  由于实验室U型磁铁的缺失,教师上传实验视频,学生观看实验现象。进入模拟切割实验,学生操控鼠标点击“显示磁场”“转至竖直拖动”,直观感受“切割”动作。在教师引导下用楞次定律分析感应电流方向。最后,教师再出示针对“切割”运动的电磁感应特殊判断方法——右手定则。动画直观显示出掌心与磁感线、拇指与运动方向、四指与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
  5.巩固环节
  学生首先在教学空间在线进行5个概念题的测验并提交结果;再次对预习环节中小铝环的实验进行分析,前后呼应;最后利用网络平台,搜索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并将了解到的知识发表于讨论区。
  6.评价环节
  教师提前准备好评价问题,本次课结束前5分钟,在线完成课堂学习评价表,对各个环节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责任编辑易志毅)
其他文献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直接决定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巧妙分组,强化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制定激励机制与奖惩措施;科学设置任务,使之具有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充分提高小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激励机制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
很高兴来参加这次会议。首先祝贺会议圆满成功,向工作在教学装备战线的同志表示问候!刚才石处长就中小学学具工作讲了一些意见,我都同意。借这个机会我也谈几点想法:1感谢教委装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实际的作文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甚远。因为学生们望“文”色变,他们觉得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出来。特别是近些年,有些教师为了升学、谋分数,误导学生弄虚作假,使学生写作迷失了方向,使作文教学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此,我觉得教师应该要还作文教学以本色,以
从目前来看,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但是还不够成熟。所以,了解高中生数学阅读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提高高中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改善
1 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明确目的与否,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小学生意志发展水平不高,知觉的不随意性和情绪性较强.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和趣味性浓,但只注意了实验中那些感兴趣、新奇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本人在十多年来的农村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有过如下一些成功的体验.一、让游戏和学习合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将一些小游戏穿插其中,寓教于乐,让学生边玩边学,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如在学习《无理数》一课,教师准备了十个乒乓球,在每个球上分别贴上0~9这十个数字,放在盒子里,先出示乒乓球,然后请同学上来在袋中摸出一个球,看谁摸到球的数字最大,并请一个同学在小数点后面写
[摘要]当前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由于教师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固守模式化本位教学方法,说教代替实践,学生缺乏亲身的德育体验,学生道德生成能力薄弱。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采用体验性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震撼,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职业道德。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体验性教学生活化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129 
高中化学第二册有“苯的硝化反应”的演示实验,此实验有如下缺点:该实验装置为一敞口装置,硝基苯的剧毒易对实验者造成伤害;实验时间长,约10分钟。
现阶段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受到多方面的制约,难以让学习者真正做到与英语国家的人群进行跨文化交流,而英文电影欣赏社团的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这是因为:其一,英文电影通过